《明朝那些事》: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明朝的興衰歷史

2020-12-08 穀旦說

明帝國始於萬民創業的好時代,也終於這樣一個時代,這是它的宿命!就明一朝,有開天闢地、篳路藍縷的明太祖朱元璋去構建明帝國宏偉藍圖。也有厲兵秣馬、威名四海的明成祖朱棣。也有仁宗宣宗的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以爭創盛世。不乏有承前繼後,無為而治的君主。也有救世救民、力不從心的

崇禎

崇禎皇帝,帝國的代代掌門人雖算不上嘔心瀝血,但也是死而後已,對帝國的維護算得上盡心盡力了!

君主之為,可見其臣。

太祖時期,著名文臣有:開國宰相,韓國公李善長。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謀士,誠意伯劉基。

魏國公

著名武臣有:大元帥魏國公,中山王的徐達。第一前鋒大將,大將軍鄂國公,開平王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大將軍馮勝 、湯和、鄧愈、傅友德,沐英,李文忠,藍玉等等。

建文帝時期,著名的有主導削藩的文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盛庸、平安、和武將膿包李景隆。

成祖時期,文臣有靖難第一文臣和尚姚廣孝。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

仁宗宣宗時期,文臣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都是一時人傑,輔佐宣宗完成了「仁宣之治」盛世。武將主要有英國公張輔。

英宗和景帝時期,初期仍是「三楊」,中期有留下千古美名的大忠臣于謙于少保,奸臣投機分子徐有貞,武將石亨,英國公張輔死在土木堡。

憲宗時期,一個昏君,所謂「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孝宗時期,有劉大夏和劉健、李東陽、謝遷幾個閣臣。所謂「李公謀,劉公斷,謝公猶侃侃」。有了他們的輔佐,「弘治中興」出現了。

武宗時期,出了名臣,儒家心學的開創者,無數學者的偶像,王守仁王陽明。有名氣的有楊一清,楊廷和。

世宗穆宗神宗時期,楊廷和,夏言,大奸臣嚴嵩和他獨眼兒子嚴世藩,徐階,高拱,張居正,武將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和他兒子們,劉涏等

光宗熹宗時期,東林黨人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等和武將主要有熊廷弼。

思宗時期,文臣有錢龍錫 周延儒 楊嗣昌 盧象升 孫傳庭 丁啟睿 洪承疇 武將有袁崇煥 滿桂 左良玉 史可法等

皇帝的作為,從其用人可見一斑,另外明朝政治上分外活躍的有宦官,始有開萬國來朝盛象的鄭和,中有劉瑾,汪直,馮保等宦官幹政,終有魏忠賢的閹黨,禍亂朝綱。

一個帝國的創業奮鬥史,在何時都需要我們去吸收營養。以史為鑑,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周期的更替是會進行的,相似的情景會再現。沒有一個帝國的制度的建設可以一勞永逸,帝國奮鬥史就是帝國自己的革新史。革新可能會將帝國帶入危境,但不革新,帝國一定會陷入腐朽的泥沼,等待它的是被淹沒、消亡。不斷革新將讓帝國不斷迸發旺盛的生命力,就明一朝有"弘治中興"、"萬曆中興"等。

今天的社會主義就將改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改革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改革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在封建王朝,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沒有強權加持、決心與方案,註定失敗。這些在今天,無論是商業帝國還是某個國家,都是需要充分借鑑考慮的。畢竟一人之亡,亡不了國;制度之亡,大廈坍塌。

對於史料紛繁雜亂的明朝,作者下筆四兩撥千斤,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了明朝創業-興盛-中興-衰亡的歷史。這部書就像一道下酒菜,酣暢凜冽,清新脫俗,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明朝那些事-近些年明朝電視劇的興起
    女醫明妃傳劇照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明朝距離現在已有400-600年的時間距離了,普通觀眾對明朝的歷史不感興趣,反而由於清朝離我們比較近,比較熟悉,人們對清劇或者清宮劇更感興趣。二、明史的興起帶動了明朝電視劇的熱播因此,不難看出,明朝電視劇原來沒有形成一股熱潮,源自於觀眾對明朝歷史的不了解。漸漸地進入了21世紀,明朝歷史熱卻開始漸漸興起,明史開始在人群中興起。不得不提起一部現象級的書,徹底的把明朝歷史深入到了中國普通民眾。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推薦理由之一:文筆幽默風趣我們通常看的歷史書不是用文言文為書寫的晦澀難懂的古籍,就是翻譯成白話文的歷史書籍,或者是課堂中的歷史教材和文人歷史著作,行文比較嚴謹,語言比較枯燥。學生時期,很多同學都會埋怨學歷史太枯燥太無趣了,本人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學生時代對看歷史書感覺還好。
  • 《明朝那些事兒》破4千萬,作者升處級幹部:開掛的人,愛讀明史
    03 「幽默的不是歷史,我要告訴你們,幽默的只是我」《明朝那些事兒》的走紅,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當年明月用一個幽默輕鬆的方式,把嚴肅莊重的史實講得生動有趣,易於接受。這跟我們在歷史書課本上講的,以及歷史老師強調的,你要背誦哪些年代,要記住哪些人物的傳授歷史知識的方式大相逕庭。在鳳凰衛視採訪當年明月的節目中,一個女粉絲說,自己以前歷史從來不及格,看到歷史老師就想睡覺,但《明朝那些事兒》卻讓她愛上了歷史,因為太有趣了,她經常被那些幽默的金句搞得爆笑。當年明月講歷史的方式,確實別具一格。
  • 《明朝那些事兒》中細思恐極的細節:徐階是如何成功搞死嚴世蕃的
    …徐大人請收下我的膝蓋…《明朝那些事兒》在當年,乃至現在,都是明粉們不得不讀的一本歷史通俗讀物。用幽默的方式去解讀原本枯燥的歷史,人們在笑聲中,就不知不覺完成了對明代276年歷史的廣泛認知。明王朝作為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給後世的人們留下的印象無過於:集權與保守,殘酷與無道。可在明朝那些事當中我們以一種更為新鮮與寫實的角度才發現,予以後世荒唐殘暴的明朝形象,實則鮮活亮麗、耐人尋味。
  • 「我推薦的一本書系列三」——《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 明朝邊境防禦體系——九邊重鎮的興衰
    而到了明朝,邊境防禦變成了天下最大之事。當時就有今天下之事,惟夷狄惟大。於是在明朝幾百年歷史之中,大大小小的明蒙戰爭不下190次。以近乎全軍覆沒的戰績,讓整個明朝由盛轉衰。這些或許大家也都知道,我們說說宣府的重要性。宣府鎮作為九邊之首。為啥這麼說呢?宣府鎮管轄範圍是「東至京都順天府(今北京市)界,西至山西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界,南至直隸易州(今河北易縣)界,北至沙漠,廣四百九十裡,輪六百六十裡」。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畫像之一首先,一個接近三百年的朝代,興衰更迭,絕對不是一言可蔽之地,所以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他陵墓的規格是明朝諸多藩王中最高的。明朝藩王陵墓最低規格的藩王——朱子埅朱子埅,明太祖曾孫,周簡王朱有爝庶二子,周定王橚之孫,初封通許郡王,天順元年以兄靖王無子,進封,在位二十九年,成化二十一年薨。諡號懿王。他的陵墓是明朝藩王中陵墓規格最低的。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三年賺了4000萬,卻沒有新作品?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知道,全書趣味盎然,讓原本枯燥的歷史內容變得生動起來,有血有肉的人物來回穿梭。該書自出版以來深受歡迎,長期佔據暢銷榜首,出版費高達4000萬元。但為什麼當年明月寫出了如此優秀的作品卻沒有新作呢?醉心於仕途?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怎麼寫出這麼棒的一擊?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明朝那些事兒》在很多熱愛歷史的粉絲心中,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都覺得讀了這套書才知道,歷史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死板無情,他們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
  • 「四本明朝小說」歷史王朝的正常軌跡……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四本明朝小說」歷史王朝的正常軌跡……是不可能存在的!這裡只要花樣王朝1,搶救大明朝。作者「大羅羅」。簡評:第一本!吾名春哥,信我可得永生。然後敬請收看起點app為你播放的「搶救大明朝」頻道。我們下次再見。哈哈哈……自己去看。故事整體風格有點詼諧輕鬆的感覺,作者君用文筆把歷史朝代更換的那種沉重氣氛變得可有可無,這點老弟是不得不佩服呀!題材上的話,就是明朝畫風加上一個現代公司管理技術,再加上古代朝堂文物百官滿臉懵逼。哈哈哈……值得一閱喲。
  • 明朝歷史上的那些奸佞權臣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胡惟庸,是中國史上最後一位丞相,在朱元璋起兵的第三個年頭便追隨左右,算得上是一位「老革命」。3年後出任右丞相,1377年進位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溫體仁,是進士出生,為人非常的圓滑,而且城府很深,在為官三十年期間,一直都是左右逢源,多以官運也很通順。
  • 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為何明朝總被歷史愛好者「黑掉」?
    在現在的歷史愛好者當中,或者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朋友,你問他最討厭的朝代是哪個,我相信回答最多的不是蒙元和滿清,而是大明朝。這個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皇權王朝,是一個自帶荷爾蒙的時代。但是明明擁有完美的先天條件和時代機遇,卻讓老朱家搞成了那樣一副樣子。就好像是手裡抓了一副絕世好牌,卻讓自己生生給打臭了。
  • 明朝200多年歷史中,你認為哪一段最精彩,為什麼?
    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興衰起落,從建立到滅亡,總會存在幾個高光時刻。明朝的高光時刻,我認為是朱棣的篡位一直到其孫朱瞻基結束(1402-----1435)。 期間經歷了永樂盛世,還有仁宣之治,國力達到了頂峰,之後明朝便開始坐吃山空,日薄西山了。精彩就在於後世對這段歷史的津津樂道。
  • 歷史上被黑化的明朝太監
    連帶著重用這些太監的皇帝都是昏庸無能的形象,現在我們的普遍印象裡,明朝皇帝就沒有幾個正常人,要麼是戀母癖,要麼是愛做木工活,要麼幾十年不上朝。反觀清朝皇帝們,基本上個個敬業,還算有皇帝樣。可是為什麼皇帝敬業的清朝,王朝壽命反而沒明朝長呢?這不是個怪事嗎?
  • 明朝歷史上,那些手段強硬又足夠「帥氣」的男人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三位明朝歷史上手段強硬又帥氣的男人們。1、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于謙如果沒有國,就沒有家。如果沒有他,明朝的歷史就會改寫。當然,明朝的歷史上,不止有于謙、戚繼光和楊繼盛這幾位足夠硬氣,又足夠帥氣的男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歷史上的寥寥數筆,已經讓我們無比敬佩。我想,我們的國家之所以能繁榮富強,真的是因為我們有傳承下來的家國精神、民族精神。
  • 《明朝那些事兒》裡有哪些硬傷錯誤?如何看待這本書?
    明月之功績不在於準確,況且史書的記錄也未必準確,明月首先把我們不關心或者不了解的明史撿了起來,讓我們重新認知了這個朝代的偉大,天子守國門的偉大,漢族人民的偉大,把他當做當代的羅貫中也不為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明月不讀死書,他在教人從各個方面分析問題,分析原因,格局之大非一般史學家,或者把史書當爺爺的人所能及。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因為要知道現代文明就是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西方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說過:「我們的晚餐並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師或者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己利益的打算。我們不能指望他們主動給我們好處,而只能說我們會給他們帶來好處。」社會上他人為我們提供商品,並是不處於同情,而是因為他們想要賺更多的錢,而我們正好需要這件商品,財富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