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桃花得氣美人中,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

2020-12-15 美術研究

柳如是(1618—1664),明末清初女詩人、女畫家,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故自號如是。著作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繪畫作品有《月堤煙柳圖》《柳蔭貓戲圖》《人物山水冊》等。

柳如是《人物山水冊》其一,題跋:「為得風騷趣,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消息須微悟,推敲別有才。吟成誰解愛,幽徑長莓苔。古彝詞長先生為餘作西泠採菊長卷,餘臨古八幀以報之。我聞居士柳如是。」 陳寅恪20年寫就一部《柳如是別傳》 江南是文人墨客心中永遠的精神故鄉。

三月下江南,也許白居易走過,也許蘇東坡走過,也許沈周走過,也許柳如是走過,也許許多敬愛的、喜歡的人走過。不經意間,腳印重合,於是,就走到了常熟,駐足眺望,歷史紛紜而至,如同河裡的雲影,滄海桑田。 「在常熟,聽到了第一聲春雷,仿佛炸在耳邊。博物館俞館長說:『因為自家人呢,雷聲告訴你!』這是冥冥中的天意。在俞館長的陪同下,依次看翁同龢的故居、錢謙益的墓、柳如是的墓、黃公望的墓,依次選幾枚紅葉獻祭。

墓的四周,桃花開,李花開,茶花開。」 讀到老師這則微信,我就看到圖片中有一張墓塋前擺放著三枚紅葉。如雲如織的紅暈,飽蘸生命之美,顯示著歷經滄桑而不衰竭的光澤。是的,紅葉便是活著的歷史,一切都未曾老去。隔山隔水,遙祭江南屬於紅葉的懷想,許多人、許多事便在紅的爛漫中踏歌而來,突破時空的界限,歷史皺紋一般地印出遙遠而清晰的風景。

我問墓是四人中的誰,老師說當然是柳如是。當然,亦是猜想的果然,讀書人一腔心事,難捨紅顏。 關於柳如是,《觚剩》記云:「柳如是,名是,一字蘼蕪,本名愛,柳其寓姓也。丰姿逸麗,翩若驚鴻。性狷慧,賦詩輒工,尤長近體七言,作書得虞、褚法。」又有傳,柳如是號河東君,本為嘉興人。她與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的愛情傳奇,就是從煙雨樓相約開始的,一生風塵而富貴,充盈而悲苦。

凝眸紅葉,我咀嚼著「自家人」一詞。 張潮在《幽夢影》中說:「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春至,我雜七雜八買了幾十本書,一一讀後,最喜歡的是《陳寅恪的最後20年》。讀這本書是因為老師推薦,老師研究史學經常言及陳寅恪,十多年前讀過此書,修訂本出來後又買了一本,說是珍藏。我近年來喜讀史書,史學家喜歡的書,就激起了我捧書而讀的興致,豈知拿起書就捨不得放下,讀完後字字句句仍如石子投入了波心,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老師姑蘇歸來三日,風光歷歷如昨,夜深難眠,遂取《祝英臺近》漫成一詞: 又江南,和風渡,縱是無人處。寂寂迴廊,清淺春如許。任他疏影飛紅,歸舟雲斷,風兒碎、閒階微步。 甚情緒?花信樓外枝頭,空枉憑欄目。心事眉尖,況是斜陽暮。桃花李花橫斜,仙源惆悵,誰與共、明朝客路! 感怨之情、哀婉之傷,使人感覺到老師的江南之行當有一種浪漫與感傷的氣質在。

讀詞,讓我把剛放下的《陳寅恪的最後20年》又重新翻開。老師是聽了崑曲《桃花扇》而感。55年前,陳寅恪曾觀桂劇《桃花扇》,感賦二絕,其一: 桃花一曲九迴腸,忍聽悲歌是故鄉。 煙柳樓臺無覓處,不知曾照幾斜陽。 孔氏的傳奇中,香君還只是紅塵看破,黃冠青燈;可桂劇中的佳人已是「殉國堅貞,玉顏同盡」。

這西子之沉的悲歌,也許更能觸及陳寅恪舊日的感傷。劇中李香君之死,可能讓陳寅恪想到「桃花得氣美人中」的柳如是。李香君與柳如是同為明末「秦淮名姬」,都經歷了由明到清改朝換代的大動亂,同有亡國之痛,只是在歷史上柳如是因為丈夫錢謙益去世後被族人逼迫,自縊而亡,悽婉中更悲壯。

我是兩年前才知道陳寅恪的。在湘西鳳凰的陳寶箴世家門口,老師停下了腳步,說到陳寶箴與陳三立父子,也說到陳師曾與齊白石,最後說到陳寅恪。 從陳寶箴世家牆壁上懸掛的老相片中可以找到陳寅恪,他的爺爺與父親曾在鳳凰廳任職,他最愛的長兄陳衡恪是在鳳凰出生的,但小了長兄14歲的他實在是與鳳凰沒有任何聯繫。我這個湘西女子與他更是隔世隔空的陌路人。

那麼長的歷史,那麼多的往事,我只記住了陳寅恪曾經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寫就80餘萬字的厚厚三大卷《柳如是別傳》。一位史學大儒為何要耗如許光陰,為柳如是這位曾經淪落風塵的青樓女子作傳?其實,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經歷的人就會明白,陳寅恪為柳如是作傳,其主旨不在為錢柳姻緣留下翔實的歷史記載,或傳播一段轟動一時又為世俗所詬病的愛情傳說,他是要為一位生於國破家亡的亂世,卻表現出超凡民族氣節和風骨的才女、奇女作傳,是為一種偉大的人格和靈魂作傳。而柳如是這樣的一種「風骨」,與陳寅恪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脈、心靈上是相通的。他讚譽柳如是為「女俠名姝」「文宗國士」,因此「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在柳如是墓前,老師言及紅豆。他獻祭的三枚紅葉也讓我想到了紅豆。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開篇《詠紅豆(並序)》裡說:「昔歲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因有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屬草。適發舊篋,此豆尚存,遂賦一詩詠之,並以略見箋釋之旨趣及所論之範圍云爾。」 「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斜陽外,又是誰在喟嘆呢? 煙雨江南,凝結了江南的風光之美,也凝住了許多人的江南情結,直直地成了一種意境,涵蘊著自然,也暈染著心情。 我三年前第一次到江南,沒有去常熟,心心念念的卻也是柳如是。於是,在嘉興邂逅了煙雨樓。

煙雨樓的成名源自《陶庵夢憶》,張岱在其中描述:「嘉興人開口煙雨樓,天下笑之。然煙雨樓故自佳。」在近千年的歷史中,煙雨樓是歷代文人惆悵懷舊的詩篇,是眾多墨客濃淡相宜的畫卷,細細品讀,枯寂的心靈霎時泛起色彩,有煙雨,有風月,有心情。凝眸樓門斑駁龜裂的匾額,我心裡暗忖:煙雨無所不陰柔,煙雨樓並不屬於那些文人士子吧。煙雨,泛著聲色的兩個字,詞典解釋為像煙霧那樣的濛濛細雨,卻又不是「霧」,只是在湖面上繚繞升騰的一層水汽,似輕紗,似薄霧,極盡纏綿,極盡婉約。

以煙雨為樓名,煙雨樓不僅有「空空濛蒙」的醉人風光,亦有「精舫美人」「載書畫茶酒,與客期於煙雨樓」的無邊風月,勾引著多少痴纏的魂魄,在夢的一角牽引著薄煙泛波,在月的塵埃追逐著細雨紛飛。 那麼,分煙話雨,氤氳出才情女子獨有的風情。 煙雨樓是錢柳定下姻緣的地方。「就樓中看湖,不若就此間看樓之妙也。」1640年春天,煙雨濛濛,柳如是剛結束一段戀情,從杭州來到嘉興,正是住在煙雨樓對面的吳氏勺園養心情。

十月,當時的文壇宗主和政治人物錢謙益來嘉興,遊南湖,有《題南湖勺園》詩。這年的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裝往常熟半野堂拜訪了錢謙益。翌年正月,兩人又來到嘉興,同遊煙雨樓,錢謙益寫了名聞天下的《有美一百韻,晦日鴛鴦湖舟中作》贈給柳如是。錢柳的愛情在鴛鴦湖中發生,他們二人又在煙雨樓定情,在當時明末的士林中被傳為風流佳話。

幾百年沉積的故事,疏疏脈脈,文字描寫總是那樣淡定從容,輕輕地筆尖一轉,足夠讓你游離在滄海桑田之外,唯有煙雨的侵浸才能領悟。 從煙雨樓開始,明清許多畫家、文人熱衷於畫柳如是小像並廣徵題詠,這仿佛成為一種文人的趣尚,抑或,綺思豔想,故國情懷。我曾在中國古代畫集中,見過幾幅柳如是小像。《柳如是別傳》卷首原載有一幅柳如是小像,其容瘦小,而意態悠閒,丰神秀媚,坐一榻,一手倚幾,一手執扇,自跋數語於幅端。

與此不同,明清流傳下來的摹本常見為柳如是夜訪半野堂的女扮男裝,其中有清代乾隆年間人陳栻《河東君初謁半墅堂小景》卷,高40釐米,寬60釐米,絹本設色,款署「己巳嘉平浩吟主人摹為芥園居士」,圖繪柳如是著儒服,頭上戴黑色冠帽,帽前有一小方白玉,身穿白色長衫,翩翩玉立,迎風徜徉河畔,背景空濛。左邊古柳一株,綠影婆娑,柳下湖石一塊。

《月堤煙柳圖》為現存第一件女性畫家創作的山水畫

引首金箋紙上有近人高吹萬行書題字:「河東君初謁半墅堂小景。壬午中秋吹萬居士高燮題。」觀此柳氏畫像,不禁想起清人雪苑懷圃居士《柳如是事輯》中的文字:「崇禎庚辰冬,扁舟訪宗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 一個女人以儒巾長衫流傳畫史,可謂江南煙雨發酵了文人的諸般情感,氤氳出人物的情感波蕩和藝術的韻致橫生,留給了男人想像和綺念。

然而,與愛情相比,柳如是的才情端得清雅脫俗,更有書捲紙香之韻。 文學作品中,柳常被用來比擬女子。女子秀眉細長如柳葉,稱「柳眉」;女子的腰若柳條般柔軟,稱「柳腰」。柳如是作為一代名姬,應是柳眉婉秀、柳腰嫋娜。我在書上見過畫家陳少梅的一幅《柳蔭獨倚圖》,據說畫的就是柳如是,雲淡風輕,傍花倚柳,執扇美人如荷姿媚,如柳柔曼,似羞含俏,宛若沾了一絲溼答答的花粉香,掩不住的憂愁卻擾了思緒。「如是之柳」,也正可以說柳如是以柳自況。

她一生坎坷,囿於娼妓身份,感情生活上也多次受挫,屢遭排擠,因此養成了多愁善感的藝術氣質。在她的筆下,有數十首楊柳詩詞,有院中柳,竹邊柳,湖邊柳,波上柳,煙中柳,風前柳,雨中柳,夢中柳,月下柳。她的柳與柳花有著美,有著高貴,有著愛情,有著痛苦,有著自由。在繪畫上,她更以匠心之筆塑造著「柳」的形象和意境。

柳如是詩、書、畫無所不能。柳如是的一卷三十一通尺牘很有情致,用詞用典都有十分濃麗的色調,處處透露著這個女子的絕世聰明。對她的詩文,明人評價甚高,稱其詩「閒情淡致,風度天然,盡洗鉛華,獨標素質」。翁同龢則稱許她的書法:「鐵腕拓銀鉤,奇氣滿紙。」

翁同龢是清朝同光年間的書法大家,對一個淪落風塵的弱女子的書法竟有如此高的評價,實屬難得。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也稱讚:「河東君之書法,復非牧齋(錢謙益)所能及。」 我想,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重新審視這位身份特殊的女畫家。在那個漫長而又黑暗的社會中,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大家閨秀,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永遠處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中,更何況是妓女。

但與其他妓女不同的是,柳如是努力地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屈服命運的安排,種種行為是不被當時社會認可的。她總是游離於清規戒律之外,一方面受到傳統的責罵,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才華氣概徵服了許多高才名士,他們無不被她的才氣所傾倒,以至於她的詩書畫得以流傳至今。 我不懂書法,經常捧讀柳如是的尺牘,最喜歡的還是她的繪畫。《汪氏珊瑚網名畫題跋》中記載:「松陵盛澤有楊影憐,能詩善畫。

餘見其所作水仙竹石,淡墨淋漓,不減元吉、子固。」由於她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名士錢謙益,生活穩定富足,並且兩人相敬如賓,所以她的繪畫風格大部分清新典雅,並賦有詩文,顯示出一種文人畫傾向,且有大膽追求獨立自由的「自語性」特徵。這與生活相對不穩定的其他妓女畫家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她早期的《花卉冊》,畫於絳雲樓的《柳蔭貓戲圖》,沒有標明時間的《山茶鳥鳴圖》《梅骨水仙圖》《魚嬉圖》,等等。繪畫手法多樣,有筆墨淋漓的寫意畫法,也有細緻淡雅的工筆畫法,並且她注重觀察自然,有時會進行花鳥寫生,因此畫面生動無比。 《柳蔭貓戲圖》是一幅設色工筆畫,整個畫面清新淡雅,在一片草叢中臥著一隻大貓和兩隻正在嬉戲玩耍的小貓,它們身後有一大株正在怒放的牡丹花,淡淡白、淺淺紅,牡丹底下還有一叢黃菊正悄然盛開。

《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景》

無論是對花還是對貓的勾勒都十分細緻工整,線條流暢;花卉的枝葉和草地則用沒骨的方法,設色雅致而不落俗套。這充分展現了柳如是高超的繪畫技巧,以及她創作時的心態。大貓的安逸、小貓的嬉戲和花朵的綺麗表明此時柳如是正處在一種安逸穩定的生活之中,沒有對生活抱以不安。

畫中左下角的落款為「如是女史柳隱寫於絳雲樓」,右上角還有錢謙益的題詩,可以看出她此時已經和錢謙益結婚,身份從妓女轉變為姬妾,獲得了自由,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 但是,從柳如是廣為流傳的畫作可知,她的創作題材還有山水,或純水墨,或設色,或工筆,或寫意。

《月堤煙柳圖》是柳如是的山水代表作,亦為一幅以柳自況的作品。《玉臺畫史》中記載:「柳所畫《月堤煙柳》,為紅豆山莊八景之一。」山水題材在當時女性畫家的畫作中,是非常少見的。故而,《月堤煙柳圖》作為現存第一件女性畫家創作的山水寫生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特殊性。「如是我聞畫於花信樓中」,這是柳如是的即興之作,也是對景寫生之作。

此畫主要描繪了紅豆山莊的其中一景,四周楊柳籠煙,石城環抱,花信樓就處在這樣的美景之中。圖上有錢謙益寫的跋:「癸未崇禎十六年(1643)寒食日,偕河東君至山莊,於時細柳籠煙,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東君顧而樂之,遂索紙筆坐花信樓中圖此寄興。」此畫是一幅春景寫生圖,設色清雅淡素,線條纖弱,以意奴筆;長堤環繞,微月半掩,亭臺畫舫點綴高樓垂柳,微風徐徐中小桃初綻,柳色漸行漸遠,淡到無痕。

古有「寒食插柳」的習俗,試想錢柳二人趁著寒食節到城外祭祖,然後來到拂水山莊,遊玩踏青,晚間留宿於此,賦詩作畫,清雅之舉,殊有情味。陳寅恪於此處按語:「此詩『桃花』『楊柳』一聯,河東君之繪出實同於己身寫照。」從如是之柳,到寒柳,再到月堤煙柳,是柳如是生活狀態變化所導致的內心情感變化。

婚後,錢謙益對柳如是寵愛倍加,為其築「我聞室」,建「絳雲樓」,兩人終日流連於月堤煙柳之間,優遊卒歲,談詩論文,於是,找到人生歸宿的柳如是不復此前的傷感,如是之「柳」也沒有了之前的寒意,轉而變得婀娜多情,清新愉悅。

然而,那個時候明朝正處飄搖之中,閨中人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尋常婦人,戚戚然心生憂家憂國的愁緒。《月堤煙柳圖》也因此表現出煙月籠罩中那一抹淡淡的憂傷。「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也許,女子一旦有這樣的憂傷就會比男子更為動人心魂。 後來,柳如是在明亡之際勸說錢謙益與她一起以死殉國,在錢謙益公開降清又犯案被捕後幾瀕於死救夫出來,在錢謙益去世後以死保全錢家。

柳如是《月堤煙柳圖》

三百多年後,老師在柳如是墓前感嘆:「石柱上刻著柳的句子『淺深流水琴中聽』,其實,我更喜歡她那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這句詩出自柳如是的《西湖八絕句》:「垂楊小院秀簾東,鶯閣殘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該詩前句柔媚婉轉,寂冷纏綿尚不脫多情女兒傷春故態,然而人所不能料及的是末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陡然翻起,使人如同瞥見蒙蒙煙雨之中,一位婀娜娉婷的纖纖女子正獨自漫步於青苔小徑之上,春寒料峭,垂楊嫩柳青翠可憐,正是眼前寂寥無行處,回身不忍之時,忽地千樹萬樹桃花同時怒放,燦若雲霞,花影人面交相輝映,光豔絕倫,不由使人神醉。

相關焦點

  • 古代名妓才藝有多高,見識一下花魁柳如是的書畫
    2012年,一部描寫明朝奇女子柳如是的電影上映,男主角之一是久違熒幕的秦漢。作為一個老戲骨,秦漢已經息影多年。之所以重出江湖,據他所說是因為這部戲的人性複雜面太吸引他。的確,柳如是是一位明朝末年的名妓,她不僅有容貌,更有才情。
  • 萬茜「五大」古裝角色,「南枯月漓」蛇蠍美人,柳如是迷倒眾生!
    一、柳如是--2012年電影《柳如是》劇中柳如是是青樓的頭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主張男女平等,關心家國大事。而在政治風波中歷盡爾虞我詐的錢謙益(秦漢飾),身心疲憊,縱情詩酒卻又心懷社稷。機緣湊巧,他們以詩為媒,惺惺相惜,因為互相欣賞走到了一起。
  • 寫詩解詩——應景的桃花之詩,最近所讀唐詩中不多見的陽光之氣
    #郝乙書法#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生給我們留下1500多首詩。小時聰明,但科考不得中,官場不得志,一生又遭遇戰亂,年僅59歲,病死在一個小船上。杜甫的詩大多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但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其五》,卻讓我們感覺清爽,通過描寫桃花,展現了一派大好春光。「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 柳如是:淪落風塵成為花魁,卻愧煞道德先生,寧死不屈
    那個時代社會安保措施極差,柳如是被賣到了章臺,年僅十歲的她,已經是出落得眉目清秀,於是被當時有名的妓女徐佛收養,徐佛沒有子女,將她視為己出,並不逼她為妓,反而想要給她找個富貴人家,讓她避免像自己一樣需要以色侍人來維持生活。
  • 三月桃花紅滿天,萬枝花朵請君識,聆聽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滿樹桃花是「報春的使者」。桃花奼紫嫣紅爭芳鬥豔,誰也不肯落後把最靚麗的花朵奉獻給人們欣賞。無論您行走在小區步道,還是去鄉下爬山邁坡,隨處可見桃花仙子穿著五彩繽紛繡衣翩翩起舞的美姿,近看萬枝花朵紅滿天,遠聞花蕊芬芳的氣味濃鬱四溢,不待嗅而自入鼻中。可謂:「養眼、舒鼻、醒腦」的稀罕之花。
  • 夢裡月明桃葉渡,美人正試水晶鞋|紫陌花開 贈美人詩48首
    今輯為一集並附個小詩話以為序。紫陌花開義烏紫陌兄,絕句聖手也。據不完全統計,其詩十有七八必鑲嵌美人二字。或比或興,妙態紛呈。夢裡月明桃葉渡,美人正試水晶鞋。之三月下幽人陌上花,女兒本色最無邪。海棠自有矜人處,不向春風肆意誇。
  • 雪落向現實,落向人們各自的命運|周末讀詩
    詩題叫「問劉十九」,意思是這首詩是寫給劉十九的。但劉十九當下肯定收不到,那麼也必定無法赴約。至於他什麼時候收到,能不能收到,與這首詩並沒有關係。白居易並非真的在向他發出邀請。新醅酒、小火爐,名為呼喚他,實則為雪而備。晚來天欲雪,讓詩人想起了劉十九,而後才有了下面的「能飲一杯無」。這句詩的意思也不是叫他來喝酒,而是說此時我懷念你。
  • 最經典十首寫狗古詩詞: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他養過一隻叫「烏嘴」的狗,並寫了一首詠犬詩: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另外,在密州的時候,他還帶著狗和鷹去打獵,寫出了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著名豪放詞。對詩人來說,狗身上最有詩意的並非呆萌外形,而是靜夜裡的那聲聲犬吠。「柴門聞犬吠」「狗吠深巷中」「孤村一犬吠」「風動葉聲山犬吠」「煙雨濛濛雞犬聲」「扣門無犬吠」等詩句,都已成了經典。
  • 《桃夭》兩千多年前真正的桃花美人,最美出嫁時
    譯文:桃樹年輕枝正好,花開滿紅開得妙。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恰好成了家。桃樹年輕枝正好,結的果兒大得妙。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恰好成一家。桃樹年輕枝正好,葉兒茂密密得妙。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一家人都好。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從累累果實到枝繁葉茂,新嫁娘已經不再年輕,但依舊健康貌美,而且將這個家治理得家和萬事興。在兩千多年的文化傳承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幾乎快與「窈窕淑君,君子好逑」一樣耳熟能詳。也正是這首詩以「桃之夭夭」來比喻女子美貌,才開創了用桃花來形容美女的先例,後世的「人面桃花」、「桃花運」無不因此而來。
  • 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用這些詩來形容李子柒,詩美景美人更美
    今日筆者以這些美麗的詩句,來描述這位勤勞美麗的女子,詩美景美人也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看到李子柒在深山中的畫面就立馬想到兩首佳人詩,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和《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 江蘇省東海縣有一個被稱為詩和遠方的小村 在桃花盛開的地方
    春天來的時候,它就掩映在密密的桃樹林中,推開柴門,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就是一個和詩一起存在的地方。 2015年,樊平來石湖鄉當書記,一眼就看上了這個地方,決心將這裡打造成現代農村的一個樣板,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個範本。她和專家談,和當地農民談、和藝術家們談、和鄉裡的官員們談。
  • 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青山見我應如是,眾名不如最初名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的前半生據陳寅恪考證,柳如是一開始的名字叫雲娟,姓楊,所以叫楊雲娟。這個名字是當時江南很普遍的名字,柳如是的出身其實很好,父親柳養吾是御醫,在京城和老家嘉興都有房產,算得上豐衣足食。
  • 婢女的姐姐把絹畫燒了,畫中5個美人回不來了
    接著她們互相玩捉迷藏遊戲,一個個穿梭跑跳就像花蝴蝶在花叢中一樣,聲音嬌媚,蓮步細碎,好一幅美女嬉戲圖,實在讓看的人心往。富扶搖正看得入神,忽然白衫女子抬頭一看,驚異地說:「天窗怎麼被捅開了,讓凡夫俗子有機會來偷看?」於是大家一鬨而散,地洞又被塞住了。
  • 魔道Q版:魏無羨吟歪詩氣煞蒔花女,藍忘機飛來英雄救美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守在網頁前等待著更新呢?今天就讓圓子來和大家一起看一看今天更新的這一集《魔道祖師》的「蒔花女」究竟有什麼內容吧!提醒大家一下,今天的魏無羨也是一個調皮搗亂的孩子喔!這不,聶懷桑對著粉色的花骨朵吟詩,自然也得到了蒔花女的贈花,可把我們聶懷桑給高興壞了。
  • 三月桃花開,10首詩詞帶你看盡最美的桃花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詩人去往新城途中所見所感,東風雨聲多情,也來為我送行。一路上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桃花嫣紅,低矮的竹籬,清澈的小溪,婀娜多姿的垂柳,還有在田地裡忙於春耕的農民,構成了一幅生動有趣的農家春景圖。
  • 唐詩三百首之江畔獨步尋花,陽春三月踏春之桃花一簇開無主
    三月桃花開,村前屋後幾樹桃花開得正豔,記錄下來,供大家欣賞.朵朵桃花豔,該有美人來如此美豔的桃花配上讚美它們的詩,那就更好了.這粉紅的桃花正向陽而開,健康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作者:陸遊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裡紅。
  • 吹開桃花,拂綠薴麻,一首描寫鄉間春景的詩,美在廣西人的日常中
    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小詩。——《春景》春景溪邊黃蝶戀桃花,陌上黑蟲點薴麻。門前的小溪在芭蕉和野草的簇擁之下,潺潺湲湲流向遠方,而在溪邊地頭的桃花則開得如火如荼,時有蝴蝶來回翻飛,仿佛捨不得離開。溝蕖的石隙,陌上的田坎,到處長著野生的薴麻。時代在改變,人們已經不需要從薴麻中抽取纖維來紡織了。因此,無人打理的葉子上,成了那些軟乎乎小傢伙的天地。
  • 十裡桃花為君開:唐代詩人崔護的「人面桃花緣」
    唐代有一首流傳很廣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描述了一位痴情的書生去看望朝思暮想的有情人,但因錯過而非常失落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其實這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