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淪落風塵成為花魁,卻愧煞道德先生,寧死不屈

2020-12-15 發現昨日

提起「秦淮八豔」,最出名的除了陳圓圓就是柳如是了。陳圓圓擅長歌舞,柳如是則是在詩賦方面很有造詣。

那個時期的妓女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修養絕對是可以和大戶人家的小姐相媲美的。柳如是自幼好學,而且天資聰穎,幼年時期便可以熟讀詩詞,吟詩作賦,和陳圓圓不同的是,陳圓圓家境殷實,而她則是出身貧寒。

那個時代社會安保措施極差,柳如是被賣到了章臺,年僅十歲的她,已經是出落得眉目清秀,於是被當時有名的妓女徐佛收養,徐佛沒有子女,將她視為己出,並不逼她為妓,反而想要給她找個富貴人家,讓她避免像自己一樣需要以色侍人來維持生活。

徐佛為她物色的丈夫周氏,雖然年過花甲,卻是富貴人家,不僅家財萬貫,而且是書香世家,而柳如是也確實很受寵愛,儘管周氏妻妾數房,但自從娶了柳如是之後,便獨寵柳如是,時常教她讀書寫字。徐佛以為這樣她就可以徹底擺脫為妓的命運,卻沒想到弄巧成拙。

周氏謝世之後,周氏的妻妾早就視柳如是為眼中釘,恨不能除而後快,她們立刻把柳如是趕出了周府。沒有任何盤纏的情況下,連吃飯都是問題的時候,柳如是向生活妥協了,她做起了和母親一樣的營生。

很快,貌美而且極有才情的她名聲大燥,成為名妓。柳如是雖然淪落為妓,但仍然喜愛詩詞,對時事政治極為關心,時常女扮男裝與其他的儒士討論時事。這樣有才情的女子追求者自然不少,柳如是的擇偶標準也是非常高的,並不僅是看對方的門第家境,還要看對方的才情和修養,一眾追求者中,大官僚錢謙益成功抱得美人歸。

錢謙益極為寵愛柳如是,為柳如是建造了「降雲樓」和「紅豆館」,兩人時常在裡面吟詩作賦,好不自在。

這樣樣貌與才情兼具的女子,並不只是沉迷於兒女情長,她還心繫家國。清軍入關,崇禎帝看大勢已去,便自盡了,錢謙益作為前朝的官員,清帝讓他繼續做官,為自己效力,柳如是知道後拉著他,想要一起跳湖自盡,年過半百的七尺男兒,生死抉擇面前,終究選擇了苟且活著,柳如是卻毫不畏懼,想要一躍而下,卻被錢謙益攔下了。

錢謙益雖然答應為清朝效力,但是受到柳如是的影響,還是選擇了告老還鄉,歸隱山林。歸隱之後的錢謙益和柳如是與當時的抗清明朝遺將取得聯繫,並且鼎力支持,柳如是出賣自己的嫁妝,與自己的積蓄一併送給了他們。

後來,錢謙益去世,鄉裡鄰居見只剩一個柳如是獨守空房,便心生歹意,想要奪取錢謙益的家產,柳如是為了保護丈夫留下的遺產,不惜在家中自縊。柳如是雖然算不上是巾幗英雄,但也有一腔愛國熱血,淪落風塵卻沒有沾染上風塵氣息,這就是柳如是。

相關焦點

  • 古代名妓才藝有多高,見識一下花魁柳如是的書畫
    2012年,一部描寫明朝奇女子柳如是的電影上映,男主角之一是久違熒幕的秦漢。作為一個老戲骨,秦漢已經息影多年。之所以重出江湖,據他所說是因為這部戲的人性複雜面太吸引他。的確,柳如是是一位明朝末年的名妓,她不僅有容貌,更有才情。
  • 【電臺】柳如是:這恰是愛情最傳奇之所在
    前幾年,有一部小眾的國產電影,《柳如是》。依據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改編,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出品,是中國最後一批膠片電影。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服裝場景製作精良,畫風文藝,作為傳記類影片來看,還是比較靠譜的。
  • 古代是如何選花魁的?若想買一個回家需要多少錢?說出來你別不信
    然而青樓也是一種文化產業,需要妥善經營,你沒作為這樣一個服務性場所,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鎮店之寶,這就是花魁,不過素有青樓贖人的說法,那麼花魁也可以贖走嗎?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特色與經營範圍,比如酒樓賣酒,那麼青樓就是古代男子尋歡的場所,酒有好酒,青樓裡的姑娘自然也分上下等,而最好的那個,便被稱為花魁。這花魁有多好呢?
  • 原著《琉璃美人煞》白帝對羅睺計都是情還是愧?他的回答很清楚
    原著《琉璃美人煞》白帝對羅睺計都是情還是愧?他的回答很清楚原著《琉璃美人煞》羅睺計都得知真相造反,白帝最後良心發現?「我若是害怕責罰,今日便不會大鬧一場。
  • 解讀《新殭屍先生》中,那段意義不明的「紅白撞煞」戲
    《新殭屍先生》吳君如劇照《新殭屍先生》中「紅白撞煞」的整場戲,充滿了詭異的氣氛,讓人不寒而慄。《新殭屍先生》「紅白撞煞」這場「紅白撞煞」的戲,在《新殭屍先生》裡,僅僅只有不到10分鐘的時長,但它的重要性可不是我們誇大其詞,因為在《新殭屍先生》的若干張宣傳海報上,「紅白撞煞」
  • 日本花魁跟普通妓女有什麼不同?除了價格不一樣,花魁更有選擇權
    01在古代,「監獄」是外力設定的邊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韁繩。現在,「畫地為牢」更多地被人們用於那些墨守成規,不願打破邊界的人。然而,有這樣一群人,卻被「套牢」了。這群人就是著名的日本花魁。也許有人會認為日本的花魁是妓女,但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 秦淮八豔之柳如是—芊芊身姿,風骨猶存,誰說女子不如男
    柳如是是浙江嘉興人,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生於1618年,在幼年的時候就聰慧過人。由於家境貧寒,被賣入青樓。由於她美豔動人,受人追捧,成為秦淮河畔一代名妓。柳如是最初中意的人是南明復社領袖陳子龍,可惜陳子龍在和滿清戰鬥中身亡。
  • 風水篇:什麼是穿心煞,穿心煞有什麼危害嗎?
    穿心煞,是指住宅下面有大型隧道、溝渠、地鐵、道路穿過,以及那些建在地下鐵道上、地下停車場出口上蓋的樓宇,在風水學中將這樣情況稱作穿心煞或是一間房屋,進門就能看出去,房屋這頭和那頭沒有遮擋物,直直的出去,就是穿心煞。去年的秋季,謝先生在農村新建了一個三層的小洋樓,修建的很氣派。
  • 古代人「選秀」也瘋狂:一中花魁身價十倍,粉絲求見不惜一擲千金
    引言今天,隨著娛樂行業的迅猛發展,偶像選秀節目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流量主力。而現代的選秀文化其實可以追溯到古代花榜,為了選出花魁,通過品評花榜,將狎妓優伶進行排名。高位選出的狎妓優伶以花和科舉命名,而在古代世俗社會尤為耀眼,也別有一番風趣。
  • 柳如是:桃花得氣美人中,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
    古彝詞長先生為餘作西泠採菊長卷,餘臨古八幀以報之。我聞居士柳如是。」 陳寅恪20年寫就一部《柳如是別傳》 江南是文人墨客心中永遠的精神故鄉。三月下江南,也許白居易走過,也許蘇東坡走過,也許沈周走過,也許柳如是走過,也許許多敬愛的、喜歡的人走過。不經意間,腳印重合,於是,就走到了常熟,駐足眺望,歷史紛紜而至,如同河裡的雲影,滄海桑田。
  • 尹靈芝:寧死不屈的女英雄
    站在壽陽縣堆臺梁上,俯瞰白馬川,一座白色的雄偉建築映入眼帘,這就是寧死不屈的女英雄——尹靈芝紀念館。 尹靈芝,1931年3月12日出生在壽陽縣趙家堖村一個貧寒的家庭。1940年,抗日工作開展到趙家堖後,尹靈芝的父親尹爾恭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村抗聯主任。在父親的影響下,年幼的尹靈芝經常幫助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派收軍鞋,給抗日幹部燒水、帶路等。
  • 展覽|從柳如是的白端硯與明清繡品,看古代女子的才情與審美
    《玉洞仙株圖軸》、柳如是端硯等一級文物亮相本次展覽將有兩件一級文物亮相,分別為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和明柳如是的白端寫經硯。其中,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僅展出十天,5月6日即將撤展。該畫風一經產生便成為清代花鳥畫壇的主流,惲氏後裔如惲冰、惲懷娥、惲如娥等女性畫家們紛紛習此畫法,眾多的男性畫家如蔣廷錫、羅聘等人也加入其中。柳如是的白端寫經硯   明 長19釐米,寬12.5釐米,高3.3釐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1956年朱家濟先生捐贈)白端硯色潔如白雪,瑩潤如玉,纖塵不染,在以紫色為主調的端硯中,別具一格,是琢制朱硯的上乘硯材。
  • 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青山見我應如是,眾名不如最初名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的前半生據陳寅恪考證,柳如是一開始的名字叫雲娟,姓楊,所以叫楊雲娟。這個名字是當時江南很普遍的名字,柳如是的出身其實很好,父親柳養吾是御醫,在京城和老家嘉興都有房產,算得上豐衣足食。
  • 真正的日本花魁有多美?看一眼便要耗費「千金」,結局卻悽涼無比
    ▲武吉劇照01古代的時候,「牢」是外力設下的界限,是人們心中的道德韁繩。有一部《惡女花魁》的電影,就是講述了女主為了逃脫遊女屋這個牢籠,多次逃跑,但最終成為了花魁的故事。除此之外,這些儲備花魁還會被安置在當時的花魁身邊做小侍女,觀察學習花魁的一舉一動。02等到了一定的年紀,女孩們就要開始接客。這個時候就會顯現出花魁與普通遊女的區別,普通遊女在客人的選擇上是沒有任何的自主權的。花魁則大不相同。
  • 萬茜「五大」古裝角色,「南枯月漓」蛇蠍美人,柳如是迷倒眾生!
    最近期待已久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已經播出了,萬茜也參加了,並且很受其她女星的喜愛,一下子就成為了「團寵」。萬茜雖然長相不是靚麗型的,但她眉宇之間隱約有些英氣,辨識度很高,恬靜的笑起來彎彎的眼睛,過目不忘,給人很舒心的感覺。
  • 瑰夏村瑰夏和花魁的區別 花魁和瑰夏是同一品種嗎 花魁咖啡豆品種
    【什麼是花魁】目前在衣索比亞罕貝拉產區約有各種規模處理廠近20家。2017年,DW公司的「BukuAbel"處理廠的一支日曬豆獲得了EthiopiaNationalTasteofHarvestCompetition冠軍,中國的生豆進口商把這一支豆子命名為花魁,當時的這支豆子具有濃濃的草莓和奶油香氣。
  • 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為何轟動一時?僅僅是內衣春光乍洩?
    其實,《寧死不屈》在觀眾中烙印下的強烈印象不僅僅局限於此,崔永元曾經說過,《寧死不屈》是他童年時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而上海作家陳丹燕在回憶她童年的偶像時說:「70年代,我喜歡過阿爾巴尼亞一個電影演員,他在電影《寧死不屈》中扮演遊擊隊員……」
  • 《惡女花魁》三個花魁的一生:交往的本質是利益互換
    2006年上映的電影《惡女花魁》,迄今為止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但直到今天,電影中體現的愛情和人際交往,依然帶有很強的前瞻性。這是一部風塵女子自救的電影。將近兩個小時的篇幅,向觀眾們展現了三位花魁的一生,也最終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任何人交往的本質,是利益互換。
  • 當之無愧的「花魁」——梅花
    在中國,梅花是當之無愧的「花魁」。冰枝嫩葉、疏影清雅,幽香宜人花期獨早,一場江北的白雪,就捂醒了穹嶺的梅魂。中國是梅花的故鄉,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作「歲寒三友」,中華文化中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藉它傲寒的品質,成為了冬季的代表,成為了百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