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南)赴辛巴威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乘專機抵達辛巴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長沙6月1日電(記者帥才 明星)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感染科醫生羅開忠日前到獅子山的一家醫院看望產婦薩瓦蘭和她的寶寶,送上藥品和嬰兒用品。
薩瓦蘭是中塞友好醫院的一名護士,去年6月,第21批醫療隊進駐中塞友好醫院,她被分配到內科協助羅開忠開展工作。得知羅醫生是感染科醫生,薩瓦蘭告訴羅醫生她是B肝患者,婚後不敢生小孩。羅開忠給她制定了治療方案,系統治療兩個月後,薩瓦蘭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感到很擔心。
羅醫生告訴薩瓦蘭:「在孕期接受合理治療,你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嬰兒出生後及時接種疫苗及B肝免疫球蛋白,母嬰傳播基本可以阻斷。」5月22日,薩瓦蘭順利誕下一名健康的女嬰。
「我們離開家人,不遠萬裡來到非洲救死扶傷,是因為心中的信仰。」湖南省衛健委副主任祝益民說,1973年,湖南省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47年來,湖南省援非醫療隊診療患者逾80萬人次,完成各類手術20萬餘臺,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8000多人次。
祝益民說,47年來,湖南先後實施了「光明行」活動、婦幼健康工程、泌尿外科對口醫院合作8個援外創新項目。先後派出16批83人赴非洲受援國開展援助任務,捐贈1300多萬元的設備,向近萬人提供免費義診服務。
中國第一支援非醫療隊隊員張友明在阿爾及利亞援非歷史圖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第一支援非醫療隊隊員張友明曾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產科醫生。如今已退休的她告訴記者:「我曾在阿爾及利亞醫療援非兩年半,成功實施了上千臺手術,幫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來到世界。」
近日,為協助非洲抗擊疫情,中國白衣天使不遠萬裡來到非洲,分享中國的抗疫經驗。5月11日,中國(湖南)赴辛巴威抗疫醫療專家組12名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救治經驗的醫務人員,攜帶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捐贈的醫療防護物資乘機直飛辛巴威,開啟了醫療援非之旅。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彭玥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我們走訪了辛巴威的醫院,和當地醫護人員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目前辛巴威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散在各地,我們通過網絡平臺對病人進行遠程會診。」
湖南省腦科醫院中醫專家江志超近期在辛巴威指導當地群眾運用中藥抗擊疫情。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在辛巴威幫助當地醫務人員改造醫院,幫助辛巴威制訂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目錄。我們向當地群眾介紹服用中藥的方法及其功效,教他們如何使用中藥香囊。」
近年來,湖南省搭建衛生援外平臺,援外醫療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介紹,湖南省人民醫院自1973年開始參與援非工作,派出的醫務人員專業包括婦產科、檢驗科、藥劑科、骨外科、眼科等。
2014年,獅子山伊波拉疫情嚴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黃燕和40多名醫務人員一起奔赴獅子山,開展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
黃燕說:「當時當地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不斷增加,獅子山的醫院卻是空的,當地沒有醫生留在醫院,只剩下幾名臨時護士。為了抵禦病毒,來自中國的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酷暑中身穿厚重的防護服,24小時輪流值守,接診的伊波拉患者全部被治癒。」
「在獅子山的醫院,我們看到了援外醫療給當地群眾帶來了解除病痛的希望,他們用不標準的英語和我們道謝,這就是援非醫療隊的意義。」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生江海波說。
湖南47年的援非醫療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醫護人員面對疫情險情生死無懼,面對災難困難義無反顧,展現出中國醫生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