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之遙,命運與共——中國白衣天使傳遞醫療援非的深厚友誼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中國(湖南)赴辛巴威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乘專機抵達辛巴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長沙6月1日電(記者帥才 明星)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感染科醫生羅開忠日前到獅子山的一家醫院看望產婦薩瓦蘭和她的寶寶,送上藥品和嬰兒用品。

薩瓦蘭是中塞友好醫院的一名護士,去年6月,第21批醫療隊進駐中塞友好醫院,她被分配到內科協助羅開忠開展工作。得知羅醫生是感染科醫生,薩瓦蘭告訴羅醫生她是B肝患者,婚後不敢生小孩。羅開忠給她制定了治療方案,系統治療兩個月後,薩瓦蘭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感到很擔心。

羅醫生告訴薩瓦蘭:「在孕期接受合理治療,你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嬰兒出生後及時接種疫苗及B肝免疫球蛋白,母嬰傳播基本可以阻斷。」5月22日,薩瓦蘭順利誕下一名健康的女嬰。

「我們離開家人,不遠萬裡來到非洲救死扶傷,是因為心中的信仰。」湖南省衛健委副主任祝益民說,1973年,湖南省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47年來,湖南省援非醫療隊診療患者逾80萬人次,完成各類手術20萬餘臺,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8000多人次。

祝益民說,47年來,湖南先後實施了「光明行」活動、婦幼健康工程、泌尿外科對口醫院合作8個援外創新項目。先後派出16批83人赴非洲受援國開展援助任務,捐贈1300多萬元的設備,向近萬人提供免費義診服務。

中國第一支援非醫療隊隊員張友明在阿爾及利亞援非歷史圖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第一支援非醫療隊隊員張友明曾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產科醫生。如今已退休的她告訴記者:「我曾在阿爾及利亞醫療援非兩年半,成功實施了上千臺手術,幫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來到世界。」

近日,為協助非洲抗擊疫情,中國白衣天使不遠萬裡來到非洲,分享中國的抗疫經驗。5月11日,中國(湖南)赴辛巴威抗疫醫療專家組12名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救治經驗的醫務人員,攜帶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捐贈的醫療防護物資乘機直飛辛巴威,開啟了醫療援非之旅。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彭玥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我們走訪了辛巴威的醫院,和當地醫護人員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目前辛巴威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散在各地,我們通過網絡平臺對病人進行遠程會診。」

湖南省腦科醫院中醫專家江志超近期在辛巴威指導當地群眾運用中藥抗擊疫情。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在辛巴威幫助當地醫務人員改造醫院,幫助辛巴威制訂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目錄。我們向當地群眾介紹服用中藥的方法及其功效,教他們如何使用中藥香囊。」

近年來,湖南省搭建衛生援外平臺,援外醫療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介紹,湖南省人民醫院自1973年開始參與援非工作,派出的醫務人員專業包括婦產科、檢驗科、藥劑科、骨外科、眼科等。

2014年,獅子山伊波拉疫情嚴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黃燕和40多名醫務人員一起奔赴獅子山,開展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

黃燕說:「當時當地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不斷增加,獅子山的醫院卻是空的,當地沒有醫生留在醫院,只剩下幾名臨時護士。為了抵禦病毒,來自中國的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酷暑中身穿厚重的防護服,24小時輪流值守,接診的伊波拉患者全部被治癒。」

「在獅子山的醫院,我們看到了援外醫療給當地群眾帶來了解除病痛的希望,他們用不標準的英語和我們道謝,這就是援非醫療隊的意義。」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生江海波說。

湖南47年的援非醫療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醫護人員面對疫情險情生死無懼,面對災難困難義無反顧,展現出中國醫生的奉獻精神。

相關焦點

  • 萬裡之遙,命運與共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疫帶來的全方位威脅,中國同13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齊聚一堂,於7月23日舉行中拉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視頻會議,共商合作抗疫大計,向國際社會傳遞了凝聚共識、團結協作的中拉「正能量」,為後疫情時代中拉關係發展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 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 喜馬拉雅雪鷹傳遞跨喜馬拉雅友誼
    相知無遠近,萬裡同為鄰。中國和尼泊爾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從世鄰友好到共建「一帶一路」,從友好合作夥伴到戰略合作夥伴,兩國始終交得其道,千裡同好。面對疫情,兩國依然風雨同舟,守望相助,詮釋了中尼友誼「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深厚基礎和豐富內涵。
  • 「湘」知無遠「津」,萬裡尚為鄰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5月11日至25日,中國(湖南)赴辛巴威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帶著祖國的重託,來到萬裡之外的辛巴威,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和湖南救治特色,和辛巴威人民攜手抗疫。  滿滿2周的行程,專家們馬不停蹄、早出晚歸,奔波在辛巴威抗疫一線,與津專家、醫護人員互動交流。
  • 「非中友誼是如此生動」
    第二屆「中國與非洲」短視頻大賽近日落下帷幕。圍繞「攜手同行命運與共」主題,一部部短視頻記錄下中非攜手抗疫的動人故事、項目合作的精彩歷程、人文交流的美好瞬間……大賽頒獎嘉賓、南非民主獨立黨主席阿達姆斯說:「透過鏡頭,我們深深感到,非中友誼是如此生動。」此次比賽分為中國、南非、塞內加爾三個賽區,共有來自28個國家的作品參賽。
  • 守望相助,追求命運與共的中國擔當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復工復產,向國際社會輸送了大量急需的抗疫物資。一箱箱碼放整齊的救援物資、一列列奮力疾馳的中歐班列、一架架平穩落地的貨運航班,將「中國溫暖」傳遞到世界,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投桃報李,馳援海外溫暖人心猶記得,2020年早春,世界各國紛紛慷慨相助。
  • 中歐班列傳遞「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中國力量
    中國主動向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派出醫療防控專家組、送去醫療防護物資等等。如今,一趟趟中歐班列從武漢開出,一個月來,鐵路部門通過中歐班列,累計向歐洲發運國際合作防疫物資66萬件、3142噸,架起了一座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友誼橋」。防疫物資專列傳遞的是大義在胸的情懷。境外疫情防控面臨嚴峻形勢,防疫物資緊缺成了各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痛點。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常駐非洲的46支中國醫療隊全力投入當地的抗疫行動,為當地數萬名醫護人員提供幫助,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保障,以實際行動共築抗疫防線援蒲隆地醫療隊以生動直觀形式普及防疫知識羅朋立新冠肺炎疫情給蒲隆地公共衛生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
  • 《大國擔當之勇敢的心》羅晉化身援非醫療隊主力與眾人抗擊伊波拉
    《大國擔當之勇敢的心》是由萬芳總製片,楊文軍執導,李向民、劉峰編劇,羅晉領銜主演的醫療行業劇,本劇以2014年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伊波拉」病毒過程為原型,傳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表現大國擔當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
  • 「羊來茶往」暖人心,中蒙友誼傳佳話
    湖北同胞感恩全國人民的援助,將蒙古國「安達」(蒙古語意為「結拜兄弟」)的溫暖分別送給湖北省內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一線醫務工作者、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以及在湖北省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職人員家屬。12月8日,湖北省回贈蒙古國物資,除檢測儀等防疫物資外,還有中蒙兩國人民都非常喜歡的青磚茶2萬份,宜紅茶2000份。
  • 共築抗疫「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最年輕都市傳遞「中國溫度」
    深圳機場供圖  新華社深圳3月27日電(記者 孫飛、王豐、吳燕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國最年輕的都市和創新之城,深圳正成為中國向全球輸送抗疫物資的重鎮。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洋溢著超過180萬志願者的青春關懷,「中國溫度」正從這裡傳遞世界,共同構築抗擊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  官方民間「全城發動」,傳遞「中國溫度」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2020-05-27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內蒙古)第21批援盧安達醫療隊今日出徵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主任許宏智出席歡送會,並為援外醫療隊員授旗。他表示,內蒙古一批批援外隊員們克服眾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積極發揮個人才智和集體力量,團結協作,樹立了中國醫療隊在盧安達的良好形象,為盧安達廣大群眾和在盧中國同胞帶去優質醫療服務,為當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分享中國發展經驗,為增進中盧傳統友誼和其他領域友好合作貢獻內蒙古力量。
  • 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推動構建更豐富多樣「共同體」
    4年前的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等問題,如何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 2020年終專稿丨守望相助,追求命運與共的中國擔當
    守望相助,追求命運與共的中國擔當 ■解放軍報記者 許怡真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類遭遇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工廠停工、交通停運、經濟停滯,各國抗疫物資捉襟見肘,人們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生命至上。
  • 萬裡之遙 這支來自浙江的援非醫療隊奮戰在抗疫一線
    5月30日下午,王伯忠還應邀參加了與中輕集團馬裡分公司新老糖聯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線上交流會,向仍舊堅守援外生產一線的中國專家和員工介紹了疫情發展現狀、應對方法和措施,解答了中國同胞在抗疫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問題。
  • 李晶之七律詠援鄂白衣天使
    七律·詠援鄂白衣天使李晶杏林春暖江城疫,橘井泉香荊楚荒。細雨到來還客路,東風歸去已家鄉。>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 李豔冰:援塞抗疫青春夢,一片冰心在絲路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曹璇絢)在專業領域,她是與瘧原蟲鬥爭的白衣戰士;在塞國人民眼中,她是中非友誼橋梁的搭建者;而在兩個年幼的孩子眼中,她是溫柔的女英雄……她是李豔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中國(湖南)第21批援獅子山醫療隊隊員。由於疫情影響,原本為期一年的援非任務延長了4個月。
  • 援非日記|第194天,Good morning,Sir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栽下常青之樹 共敘中摩友誼
    這幾天,這個問題一直在隊內被反覆提及,隊內麻醉醫生李彬提議種樹,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植樹的傳統,植樹不僅代表了我們第17批援摩醫療隊曾入駐拉西迪亞,在這裡揮灑了2年的辛勞和汗水,綠色也代表了兩國的友誼長青。
  • 蘇中友誼之花永不凋謝
    人民網喀土穆3月6日電(記者 蘇 航)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戰役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遠在萬裡之遙的非洲蘇丹,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通過電視、網絡時刻關注著武漢疫情的發展變化,為抗擊疫情取得的成績歡欣鼓舞,為武漢人民面對困難傷心落淚。他們,就是在武漢雜技團幫助下建立起來的蘇丹雜技團的演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