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線以南「換」北海道?美蘇遠東首次較量,史達林為何懊惱不已

2020-12-06 田瑞安

早在二戰後期,美英和蘇聯之間已然有了嫌隙,礙於當時還同屬反法西斯陣營,雙方仍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同盟關係。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極力說服史達林參加對日作戰,為此向蘇聯做出大量讓步,當然主要是犧牲中國的利益。

德國投降後,美英蘇三國又在波茨坦舉行了會晤,鑑於美英的首腦相繼更換了,史達林對半年前籤訂的雅爾達協定能否落實產生憂慮。會後,蘇聯加緊部署對日作戰,準備在遠東搶佔勝利果實。

8月6日,美國人將一枚「小男孩」投向日本廣島,隨著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日本人幾近崩潰的神經再度遭受重創。

兩天後,150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進攻,到日本正式投降時的1945年8月15日,蘇聯發起的「八月風暴」已經進行了一周,隨著偽滿的日本關東軍灰飛煙滅,蘇軍在東亞大陸上迅速擴大佔領區。

在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向南推進,先頭部隊一度逼近漢城。這個時候,美軍主力還在千裡之外西太平洋諸島,不久前,美軍付出慘重傷亡足足用了82天才打下小小的衝繩島,美國人正為下一步如何進攻日本本土而發愁。蘇軍此時在朝鮮半島縱橫馳騁,美國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此,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不停抱怨前任總統羅斯福,當時真不該邀請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其實,性格魯莽的杜魯門與羅斯福玩政治的水平差遠了,不管美國是否邀請,蘇聯都要出兵打日本,這不僅要為40年前的日俄戰爭報仇,還關係到蘇聯在遠東的切身利益。

為此,蘇聯早在上一年就開始籌劃對日作戰,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在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上,滿載兵員和武器裝備的列車夜日繼日向東進發。在一紙雅爾達協定製約下,蘇聯至少不敢在遠東肆意妄為,分配利益時還得和美國人商量。

畢竟,在大連港、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等遠東一系列問題上,蘇聯還是擔心美國不認帳。於是,讓杜魯門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當美國向蘇聯提出以三八線劃分受降區域時,史達林竟痛快地答應了。

我們知道,這條所謂的分界線是馬歇爾倉促之間安排下屬制定的,而且是一名從沒去過朝鮮的美軍上校在地圖上隨手畫的,與幾年後從沒去過印度的英國人畫的那條線如出一轍。

就這樣,一條沒有考慮任何地理、人文、經濟因素的分界線劃定了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那麼,彼時明顯佔據優勢的蘇聯為何欣然答應?其實,在史達林看來,蘇聯在遠東得到的利益已經不少了,足夠消化一段時間。

還有一點很重要,日本的北海道位於三八線以北,蘇聯能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南部讓給美國,不管是作為交易還是「法理依據」,美國總該把北海道讓給蘇聯吧

況且,在美國當時提出的四國分區佔領日本方案中,蘇聯「分到」的佔領區就是北海道。然而,讓史達林沒想到的是,9月初美軍在釜山、仁川地區登陸後,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居然嚴詞拒絕了蘇聯人提出的要求。

不僅如此,麥帥還一字一句對蘇聯使者道:「貴國軍隊膽敢登陸日本,我將把他們一一消滅在海灘,當然也包括閣下您在內。」

被美國人擺了一道,史達林那叫一個怒,真後悔當時命令進入三八線以南的蘇軍退了回來。但又能怎樣?戰後的蘇聯太需要休養生息了,自己的戰略重心畢竟在歐洲,為了位置偏遠、資源貧乏的朝鮮半島,難道現在就跟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幹起來嗎?

五年後,韓戰爆發,有了史達林默許和蘇聯撐腰,金日成雄心勃勃發動「統一」戰爭,很難說這裡面有沒有蘇聯報復美國人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場圍繞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美蘇爭奪戰中,作為戰敗方的日本竟然成了受益方。

若不是美國當時阻止蘇聯介入,日本很可能像後來的朝鮮、越南一樣南北分裂。雖然美國主觀上不是為了保全日本,卻在客觀上維護了日本統一。這麼說,日本人還真應該感激美國人,從後來親如父子的美日關係看,日本人也確實做到了。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三八線」指的是北緯38度線,它不光穿過了我國的石家莊、太原這些地方,也十分巧合地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致相同的南北兩部分。 直到後來二戰的時候,日本人把駐守在朝鮮半島的兵力,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兩個獨立的指揮體系,三八線以北歸關東軍指揮,三八線以南歸日軍大本營總指揮,這就賦予了「三八線」以特殊的軍事意義。
  • 年輕人拿鉛筆在朝鮮地圖上一畫:「三八線」誕生了,影響至今
    即便嘴上不說,我們心裡也會產生後悔和懊惱。 朝鮮半島的38度線,沒錯,就是你小學二年級時和同桌劃清界限的那條「三八線」的前身。它是美國人兜售的一個政治商品,卻著實令美國人小小地後悔了一陣子。
  • 二戰結束前埋下隱患,美蘇博弈挑起韓戰,蘇聯卻當起縮頭烏龜
    為了儘快結束戰爭,並安排戰後國際事務,1945年2月4日,這三國首腦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齊聚雅爾達,並在這裡舉行了影響深遠的「雅爾達會議」。這次會議中,史達林對遠東利益格外重視,於是他與羅斯福在討論遠東利益分配時,順帶對朝鮮半島的命運做出重要的裁決。
  • 三八線:美軍上校加班30分鐘拍腦袋搞出來的,美國自己都後悔
    關於戰後朝鮮的問題,還有中國東北的問題,就是羅斯福和史達林私底下達成的。在遠東,蘇聯的力量是大於美國的。羅斯福沒有底氣。只希望能夠儘量爭取利益。美國獨佔日本,這個底線不能動搖。朝鮮嗎,希望能分一杯羹,作為日本與蘇聯之間的緩衝。這二位聊了香菸、聊了庫頁島、千島群島,還聊了外蒙古,滿洲鐵路,大連港口等問題。史達林的提議,羅斯福都表示贊同。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那麼,為何第三次世界大戰未能在朝鮮引爆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各大國尤其是美蘇都非常「克制」:一、美國的「作繭自縛」在我們傳統的思想中,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佔領朝鮮,下一步必然是侵略我國。而除了核武器的忌憚,美國更忌憚的是蘇聯的「袖手旁觀」,美國沒有想到,在蘇聯尚未全面介入韓戰的情況下,志願軍就憑一己之力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並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對峙,這讓美國上下大為驚駭。要知道,二戰以來美國都將蘇聯視為主要敵人,如果僅憑新中國就和聯合國軍勢均力敵,那麼蘇聯必然會在美國深陷戰爭泥潭時趁虛而入,屆時美國勢必更加被動。
  • 美蘇冷戰不為人知的內幕,二戰尚未結束,同盟國為何卻悄然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個崛起於歐洲大陸核心之外的兩個大國首次聯合,自此之後世界政治核心便從歐洲逐漸轉移至華盛頓和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美蘇冷戰,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美蘇之間的較量早在二戰結束前便徹底展開。
  • 抗美援朝是如何打碎史達林精明算計的?
    而馬立克之所以敢於「尸位素餐」,不在聯合國給蘇聯爭利益,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史達林,正在遠東尤其是東北亞下一盤大棋。作為二戰期間傷亡最為慘重的國家,蘇聯也同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並一躍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 從軍事地理解讀三八線:戰爭為何由此開始,又在此停止?
    >三八線標誌三八線,就是北緯38度線的簡稱,不過北緯38度是環繞地球一周的一條緯度線,但人們一提起三八線,往往特指朝鮮半島上248千米長的那一段。兩位美軍上校注意到北緯38度線差不多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而且漢城及其附近的集中營都在三八線以南,於是就提議用三八線作為受降區域的分界線。這個以三八線劃界的建議迅速得到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的同意, 並於8月14日得到杜魯門批准。杜魯門隨即便給史達林發出密電,通報了關於接受日軍投降細節的「總命令第一號」,該命令的內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線為分界線,確定了美蘇雙方在朝鮮半島的受降區域。
  • 蝦夷國是如何被日本吞併,並成為北海道的?
    日本幾座大島中,北海道是開發最晚的,不過相對於西部,關東平原夜開發較晚,日本文明的範圍大部分時段都在北海道以南 而在併入日本之後,北海道的命途也未能一帆風順,從工業龍頭逐漸跌落成農業基地
  • 史達林為何不急調朱可夫回援,朱可夫:不明牌,他敢!
    ,急需補充兵力的史達林,此時手中留有一支精銳部隊,就是駐紮在遠東地區90萬朱可夫領導的蘇軍,在西伯利亞嚴寒的造就下,朱可夫的部隊有極強的冬季作戰能力,一旦朱可夫的部隊注入莫斯科,勝負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但是,在中蘇邊境上的日本關東軍也蠢蠢欲動,朱可夫的部隊駐紮遠東,讓關東軍一時不敢貿然行動,時常在邊境地區和蘇聯進行試探性的交鋒,諾門罕戰役日本關東軍戰敗,日本高層認為關東軍的實力不足以對抗強大的蘇軍
  • 朝鮮那些事:禍起的北緯38度——三八線何來
    「三八線」,原本是朝鮮半島上的一條自然緯度線——北緯38°。雖然這條長約300公裡的無形的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個部分,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不過,這條緯線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人為地定為一條軍事分界線。這條軍事分界線,硬是將統一的朝鮮分成了朝鮮(北朝鮮)和韓國(南朝鮮)兩個國家。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史達林意識到:如果朝鮮人民軍失敗了,整個朝鮮半島就會落入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中,遠東地區的政治、軍事格局將會立刻改變,蘇聯的遠東地區會直接受到美國的威脅。但是,史達林又不希望看到蘇聯和美國發生正面衝突的局面。
  • 從史達林最後的日子看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贏得世界尊重
    報亭裡當天報紙上寫著兩條重要消息,一個是史達林同志因病逝世,另一個是韓戰停戰談判進入最後時刻。史達林的去世,韓戰停戰是否會受到影響?美國的態度是否會轉變?回答這兩個問題,還是先從史達林的出生說起。
  • 二戰後雅爾達體系的建立和兩極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蘇爭霸的歷史知識
    1946年遠東國際法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美國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使一些罪惡累累的戰犯被免於起訴,美國還設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兩極格局的形成背景:二戰後,雅爾達體系建立,美蘇二分天下,美蘇雙方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矛盾衝突加劇,戰時同盟關係破裂。
  • 俄濱海邊疆區學者首次編制稀有遠東豹譜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符拉迪沃斯託克5月29日報導: 俄羅斯「豹之鄉」國家公園發布消息表示,俄濱海邊疆區學者首次編制稀有遠東豹譜系。 SPUTNIK / VITALIY ANKOV學者分析了2013-2019年由「豹之鄉」國家公園採集的照相監控數據,該公園擁有俄羅斯最大的含400個隱蔽相機的網絡,並系統化了遠東豹種群中個體親屬關係的數據,為47個個體成功建立了家譜。
  • 天才的較量,兩個天才主導了美蘇太空競賽?最終成果影響整個世界
    美蘇兩國對這款火箭早就垂涎已久,為此兩國開始瘋狂爭奪V-2火箭的工程師。美國一早就將V-2火箭的總設計師馮布勞恩掌握在了自己手裡,蘇聯也竭盡全力的在V-2火箭工廠附近搜索,找到了一批V-2火箭的工程師。然而美國這時又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這讓蘇聯方面開始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因為美國此時掌握了威力巨大的核彈,還擁有了能夠遠距離投放核彈的技術。
  • 蔣經國問史達林:為何非要讓外蒙古獨立?史達林淡定給出了答案
    宋子文、蔣經國一行剛到莫斯科時,史達林的態度非常友好。這讓蔣經國產生了一個錯覺,認為這次談判會很順利。當到了真的談判時,史達林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