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美軍上校加班30分鐘拍腦袋搞出來的,美國自己都後悔

2021-01-07 東東說歷史

雅爾達:史達林與羅斯福私底下確定了朝鮮問題的基調

1945年的2月,二戰三巨頭聚會於蘇聯小城雅爾達。此時二戰還沒有結束,三巨頭就開始討論戰後怎樣瓜分世界的問題了。

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道貌岸然,都是以和平的口號聲嘶力竭的爭吵。一時間居然沒有達成有價值的協議。

表面工作做完之後,巨頭們私底下開始利益交換,背地裡抽著煙、喝著酒就在兩兩之間把世界給劃分了。關於戰後朝鮮的問題,還有中國東北的問題,就是羅斯福和史達林私底下達成的。

在遠東,蘇聯的力量是大於美國的。羅斯福沒有底氣。只希望能夠儘量爭取利益。美國獨佔日本,這個底線不能動搖。朝鮮嗎,希望能分一杯羹,作為日本與蘇聯之間的緩衝。

這二位聊了香菸、聊了庫頁島、千島群島,還聊了外蒙古,滿洲鐵路,大連港口等問題。史達林的提議,羅斯福都表示贊同。這二位沒經過中國的同意,就這麼愉快的達成了一致意見。

話鋒一轉,羅斯福提到了朝鮮問題。羅斯福認為戰後的朝鮮是沒有獨立政府的能力,需要一個美國代表,一個蘇聯代表,一個中國代表進行託管。託管期需要至少二三十年。羅斯福的這個提議延續了1943年11月《開羅宣言》的相關協議。

史達林沒有反對,只是希望託管期越短越好。

朝鮮問題的基調,史達林和羅斯福在三言兩語中就這麼定下來了。

朝鮮問題能夠這麼快的取得一致意見,也說明此時的朝鮮價值很小,兩個巨頭都沒怎麼放在心上。

蘇軍進展神速,超出美國人的預期

1945年7月-8月間,三巨頭(1945年4月羅斯福去世,此時為杜魯門)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再次舉行會議。會議期間,蘇聯通報將於8月8日對日宣戰。

蘇聯人打算進攻朝鮮,問美國人是否參與。美國人則表示在日本沒有被摧毀之前,不打算在朝鮮登陸。

美國人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美國人與日本人在海島爭奪戰中吃盡了苦頭。他們認為此時登陸朝鮮半島,美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美國人的首要目標是奪取日本。就讓蘇聯人跟日本人在朝鮮打個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人之利,說不定還能輕鬆拿下整個朝鮮半島。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戰局完全出乎美國的預料。

此時駐紮朝鮮的日軍只剩下些老弱病殘,有戰鬥力的都去了中國和東南亞。

蘇聯人一路上勢如破竹,日軍面對鋼鐵洪流,根本撐不住,美國人想像的消耗戰根本沒出現。除了地面作戰,蘇聯還實施了登陸作戰,很快就佔領了朝鮮北方的羅津和清津兩個重要港口。

日本於8月10日決定投降了。這讓美國人很抓狂。日本投降的也太快了。此時,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美軍還在1000公裡之外的衝繩。鞭長莫及啊,再不行動,蘇聯就要獨佔朝鮮半島了。

美國決定先跟蘇聯談談。

三八線:一個年輕的上校30分鐘搞出來的

為了阻止蘇聯獨佔朝鮮半島,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連夜開會。商量一個可以同蘇聯談判的條件。

為了美國利益的考慮,劃線應該越往北越好。但是天知道蘇聯紅軍會在那裡停下,要求過分了蘇聯人肯定不答應。美軍距離又遠。美國人沒有底氣。

爭來爭去,毫無結果。搞了一個晚上,大家都累了,正準備散會。

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洛伊叫住了臘斯克上校和另外一位年輕的參謀,讓他們在30分鐘之內搞出來。

這位年輕的上校在地圖上看來看去,用手指了一下,美軍在這條線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較好。這條線大致將朝鮮半島平分,朝鮮的首都漢城(叫首爾是21世紀的事情)也在美軍受降範圍之內。臘斯克上校的提議得到了另外一位年輕參謀的同意,於是他用紅色鉛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兩位年輕人的建議得到了美國高層的認可。

這兩位年輕人大半夜的用30分鐘畫出來的紅線就是北緯38度線。

一個半島,兩個國家的命運,就在30分鐘之內有兩位年輕人給定下來了。

美國人後悔了

美國人內部雖然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美國人並不自信。美軍距離太遠,這個條件史達林不一定能同意。

交涉之後,讓美國人感到意外,史達林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於是在美蘇的共同作用下,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就此形成。

此時的美國人一點也不高興,他們很後悔。早知道史達林這麼痛快,就應該把分界線定在北緯39度,這張中國的大連也在範圍以內。

美國人後悔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沒有達到最大化。

留給朝韓的傷痛

三八線,一條美蘇私下確定的分割線。沒有任何一個朝鮮人參與。就這麼形成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自1910年8月,朝鮮被迫籤訂《日朝合併條約》,正式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開始,到日本投降,整整過去了35年。

此時的朝鮮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樣興高採烈地慶祝勝利。

整個朝鮮半島的人們沒有意識到,這條沒有考慮任何政治、地理、水路、公路、鐵路等因素的長達300公裡分割線將在幾年之後血流成河。

日本人是走了,但是朝鮮半島從此分割,團圓、和平還沒有降臨在朝鮮半島。

相關焦點

  • 年輕人拿鉛筆在朝鮮地圖上一畫:「三八線」誕生了,影響至今
    即便嘴上不說,我們心裡也會產生後悔和懊惱。 朝鮮半島的38度線,沒錯,就是你小學二年級時和同桌劃清界限的那條「三八線」的前身。它是美國人兜售的一個政治商品,卻著實令美國人小小地後悔了一陣子。
  • 從軍事地理解讀三八線:戰爭為何由此開始,又在此停止?
    所以,在美國的內部計劃裡,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一時間就要派出部隊在朝鮮半島的釜山登陸,但那都是在對日作戰結束之後的事情了。在1945年2月的波茨坦會議上,蘇軍總參謀長告訴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會進攻朝鮮,詢問美軍是否可以配合蘇軍的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登陸?當時馬歇爾明確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之前,美國不準備在朝鮮半島組織兩棲登陸作戰。
  • 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我們要清楚的是,任何一場戰爭過去後戰勝的一方一定會想方設法去攫取最大的利益以彌補自己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並儘可能的維護這種利益。當我們搞清楚事情的本質後,就不會對美國人在蘇聯出兵前後對朝鮮問題的態度又如此明顯變化而感到意外了。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剛從解放戰爭走出,美軍又開始威脅到中國的領土,曾將戰爭一度打到鴨綠江,如果中國不援助,下一個攻陷的國家就是中國。畢竟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受到嚴重的重創,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在武器等實力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正是大好時機,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不會錯過這次絕好機會。
  • 龍希雲:三八線上築和平
    雖然每個人都背著一支衝鋒鎗、四顆手榴彈、裝滿四個槍梭子的一百發子彈,還有工兵鏟、衣物等,大概三四十斤重,但行軍速度很快,好像幾十分鐘就過了橋。」龍希雲說他們跨過鴨綠江後,直接從新義州連夜步行趕赴三八線一帶駐防,行軍中都是晝伏夜出,平均一夜能走一百多裡路。「那時候年輕一心想將美國鬼子趕出朝鮮去,行軍途中雖然經常遭遇美機轟炸,但從來沒沒感覺到累過,更不害怕。」談起那次長途行軍龍希雲依然記憶猶新。
  • 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止於三八線?是巧合還是必然?
    然而,由於美國的武裝幹涉,特別是美軍於1950年9月中旬在仁川登陸成功後,韓戰形勢發生逆轉,到志願軍入朝參戰時,美軍已打到鴨綠江畔。志願軍入朝後,利用美軍判斷錯誤,敵進我進在部隊展開過程中與敵遭遇,並予敵突然打擊,將西線敵人擊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區,在朝鮮站穩了腳跟。
  • 飛越三八線擊落美軍戰機
    江蘇省軍區蘇州第五幹休所離休幹部施光禮回憶往昔—— 飛越三八線擊落美軍戰機 ■張慧軍 本報記者 李建文 「不能忘記歷史朝鮮戰場上,他先後擊落4架美軍戰機,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我是1945年5月入伍,1949年10月經過嚴格挑選,被送到空軍第四航校學習飛行,歷任飛行員、中隊長和副大隊長。」蘇州的雨季,總會讓施光禮回憶起70年前的那場戰爭。 1951年9月,朝鮮連綿不斷的雨季剛過,美軍投入大批B-29轟炸機,對朝鮮清川江一帶進行新一輪狂轟濫炸。
  • 飛機盤旋升空,志願軍戰士飛躍三八線,擊落美軍P-51野馬戰鬥機
    不過蘇聯在技術裝備上,實際上也留了一手,給我們的裝備基本上是二戰時期淘汰產品,其中飛機是米格-9系列,米格-9雖然是二戰以後才生產出來的噴氣式飛機,但是面臨美國F-86剃刀戰鬥機,P-51野馬戰鬥機,實際上還是捉襟見肘,更為關鍵的是,蘇聯的米格系列戰機,已經迭代到了米格-15、米格-15比斯,只有後一款戰機的性能,才能面前比得上美國剃刀戰鬥機。
  • 「和平的界限」,軍事上的「三八線」究竟是怎麼來的?
    其實則不然,三八線的劃分遠比韓戰的歷史更加久遠,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為有三八線的劃分,才有了後來的韓戰,本期尋春秋就帶你走進,歷史上「三八線」劃分的真相。」方案又被重新提出來。 事實上這樣的讓步,是美國一開始無法接受的,他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繞過蘇聯直接到朝鮮半島上去受降,但由於蘇聯宣布出兵以後,美國根本來不及增派部分兵力趕到朝鮮半島,因此在美國國務院希望有一個方案,為美軍抽調兵力進入朝鮮半島爭取時間,同時又儘可能的讓美軍登陸後儘量向北推移,還不能讓蘇聯太過反感。
  • 朝鮮那些事:禍起的北緯38度——三八線何來
    1896 年,日本和俄國密謀瓜分朝鮮,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線」為界劃分朝鮮。1904年日俄戰爭前夕,沙皇也曾做出決定,俄國只控制「三八線」以北區域,對日本在「三八線」以南任何地方登陸不加幹涉。令人欣慰的是,這兩次劃分均因雙方利害衝突而未能實現。
  • 1945年朝鮮半島,美提出以三八線分界,史達林的回答令人意外
    (援引《韓戰中的美國陸軍》) 所以說,不論是從行政管理角度,還是經濟發展角度,這條線都是極其不適合當分界線的。 但是,當人們後來賦予了其特殊的軍事和政治意義時候,它的價值和意義,就已經上升到了頂端。 最早從軍事上利用這條地理分界線的,是日本人和沙俄人。
  • 美軍中將和蘇聯上校同時看出彭老總的破綻,但他們都不懂其中奧妙
    史達林不僅譴責戈拉奇夫上校,還稱讚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天才。 戈爾拉喬夫上校在電報中說: 1.志願人員沒有在敵人的薄弱環節上組織強攻,也沒有組織攻擊團夥。每支部隊朝自己獨立的方向進攻,其部隊和武器均勻分布在整個前線。 2.由於沒有第二梯隊,因此第一梯隊所取得的成果尚未得到進一步發展。
  • 朝鮮「38線」的荒唐由來:一個無名之輩,信手把千年古國劃成兩半
    10日,史蒂柯夫將軍的集團軍攻入朝鮮,並迅速向南推進,這可急壞了正在日本「跑馬耕地」的美軍。當時,美軍正忙著全面、徹底地佔領日本,分割利益,離朝鮮最近的部隊都還在600公裡外的衝繩。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急忙命陸軍部儘快拿出一個方案,以阻止蘇軍繼續南下。
  • 越南戰爭時,美軍為何不敢越過17度線?學者:抗美援朝的威懾力
    在東亞和南亞,各有一條著名的線,一條是朝鮮半島的「三八線」;另一條是中南半島的十七度線,在上世紀的50~60年代,美軍在這兩條上分別鎩羽而歸,究其原因,都源自我國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 美國要在北極駐軍,扼住大國競爭的咽喉?美軍上校對此表示懷疑!
    近年來,美國五角大樓一直在評估在寒冷地區駐軍的可行性,應對北冰洋解凍的自然形勢,以及世界各國日益激烈的北極競爭。據美國軍方高層領導透露,五角大樓可能在2021年初公布對北極軍事基地的評估結論。一時間,美國海軍少校詹姆斯-溫德勒(James Wendler)在北極參加演習的照片,開始在美軍各大網站瘋傳。五角大樓把北極基地被稱為「北極戰略港口」,已經在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進行研究,美國國防部協調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海事管理局,在北極地區尋找一個或多個戰略港口,作為美軍在北極駐軍的潛在地點,用心監督北極地區日益繁忙和擁擠的水道,扼住「未來新興大國競爭的戰略咽喉」。
  • 美國空軍上校當上國民警衛隊司令,軍銜才晉升為準將,實為少見
    近期,美國伊利諾州國民警衛隊也被激活參與了平暴任務,該州的民兵司令官理察-尼利(Richard Neely)空軍準將也有了施展自己指揮管理才能的舞臺。理察-尼利擁有高級賽博空間技能章,看來曾經在美國空軍賽博司令部任職,以前是搞網絡戰的,不知道他離開電腦能不能管理好國民警衛隊員。從任期上講,理察-尼利是伊利諾州國民警衛隊第40任司令官了,有趣的是,2019年2月他還是一名空軍上校,但是在2月6日伊利諾州州長普利茨克(J.B.
  • 美軍研究志願軍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戰法,把英軍送入虎口自己逃跑
    在朝鮮的中部有一條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線,那就是改變歷史進程的三八線,此時被極端嚴寒籠罩的三八線卻充滿了火藥味,因為就在三八線的南北兩側,兩支大軍正互相對峙,在三八線北邊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以南則是以美軍為首的16國聯軍,如果加上南朝鮮軍隊的話,則算是17國聯軍。
  • 從三八線投奔朝鮮的美國公民
    接受「再教育」,出演宣傳片,最終分道揚鑣從三八線投奔朝鮮的美國公民 ○本報記者 高珮莙 《 青年參考 》( 2014年05月21日   13 版)
  • 同樣是敗仗,美國為何喜歡拍越南戰爭電影,卻極少拍朝戰?
    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從電影的導演編輯、美國民眾和官方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首先對好萊塢導演和編劇來說,美國的戰爭片劇本編寫在任何時期都有一個固定的規律可循,但唯獨朝戰沒法套用 假如美國導演要拍戰爭電影,在選擇二戰時期的題材時,導演和編劇可以通過戰爭的正義性來凸顯美軍的英勇無畏。
  • 韓戰為什麼起於三八線又止於三八線?看完你就知道了
    韓戰(朝鮮內戰)從三八線地區爆發,美國立即進行武裝幹涉,使本來是內戰的韓戰演變成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中國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被迫以志願軍名義參加了這場戰爭。整個韓戰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於1953年7月23日朝鮮停戰協定籤字,韓戰又在三八線地區結束。為什麼韓戰起於三八線又止於三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