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2日20時18分訊(程雙清)「行在獨善,志在兼善。」無論走多遠,兼善母校始終在身後;無論離開多久,兼善校門始終歡迎;無論兼善遊子在哪裡,兼善精神永伴隨。今(12)日,重慶市兼善中學特色教育成果展示暨9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火熱開展,現場,除了為母校送上雲祝福的校友外,更有眾多校友重遊母校,與校同慶。
1930年,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盧作孚在艱難困苦時創辦了兼善中學,秉承「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辦學宗旨。多年來,兼善中學培養了眾多優秀學子,他們分布四方,散於各業。如今母校華誕,他們重回母校,共聚兼善。
校友籤到 王小洪攝
校友重逢 王小洪攝
校友共慶母校生日 王小洪攝
升國旗 王小洪攝
憶兼善 懷念兼善青春時光
校慶活動中,舞臺表演節目歌曲聯唱《夢想青春》由兼善三代人演唱。他們的歌聲打動著現場的觀眾,也給坐在校友席的兼善中學第一任校長鄭憲徵的外孫女劉明瓊女士留下了深刻記憶。1982年到1992年,劉明瓊在兼善中學擔任一名教師。十年間,她在兼善中學始終堅持教書育人之初心,甘做守護兼善學子快樂成長的園丁。
兼善教育,兼善天下。1949年,張博和校長把一所完整的學校交給新中國。歷經戰火,學校仍能保持完整,且一直堅持教書育人,這都與張博和校長在任二十餘年的兢兢業業、辛勤努力有著重要的因果關係。兼善九十華誕,張博和的孫輩張愛理、張愛維、張愛琳都來到兼善校園,感受當年爺爺堅持不變的兼善精神。
校友梁益建 彭雲升攝
聚兼善 感謝母校培養之恩
此次回校校友,歷屆皆有。從青春正當時,到事業有為,最後到白髮蒼蒼仍精神矍鑠,校友們雖千人千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兼善校友。
慶典上,校友梁益建表示,兼善中學兼善天下的教育理想是他前進的不竭動力,校歌中「不說一句虛話,不做一件假事」的實幹精神,讓他在工作中排除諸多幹擾,潛心於醫學實踐和研究,從而取得了一點成績。同時,他對學弟學妹們表達祝願,「在如此美麗溫馨的校園讀書求學,一定不能辜負這大好韶光,望你們練好本領,將來能夠擔負起兼善天下的責任!」
校友敬東 王小洪 攝
校友王燦 王小洪攝
校友範奇雲 王小洪攝
話兼善 兼善精神永流傳
校友敬東,家中三代人都為兼善人。對於兼善中學,他有著深厚的情感。作為規劃師,他說:「獨善和兼善既是兼善中學起點和目標,也是個人、家庭、企業、城市的起點和目標,兼善必將成為大家共同的人文理想,而實現兼善理想的途徑就是兼故善新。」
「兼善中學的締造者是盧作孚,這是每一個兼善人的光榮和驕傲。」校友劉重來說。
下午,萬曉濤、吳恩遠、梁益建、敬東、周宏亮、範奇雲、張曦、劉重來、王燦等校友論道,為兼善師生帶來了他們所躬耕領域的知識。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兼善校友帶來的實踐理論與美好祝願,感染著兼善每一個人,相信兼善精神也將一代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