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是一個任俠,文武雙全。任俠的意思大概和我們看武俠片裡行俠仗義的大俠是一個意思。任俠精神的具體內容大致包括以下:排難解紛、效功當世的襟懷;輕財好施、重交誼重恩義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風度;尚武輕儒的意識,以及豪蕩使氣、不以禮法為意的個性。所有這些,曾被司馬遷概稱為「俠客之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戰國任俠的傑出代表——荊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舞臺中央的。
一、悲慘身世
荊軻的先祖荊南本是追隨商鞅的貼身武士,商鞅被秦惠王嬴駟車裂之後,他協同商於郡郡守一起搶回了商鞅屍身安葬後,荊南與白雪女僕梅姑成婚,歸隱山林。荊軻的父親是荊雲,是齊國海濱赫赫有名的"魚鷹遊俠",因帶頭反抗當時齊王的苛政入獄,後燕國樂毅破齊,他又因為在監獄中鼓動齊人暴動復國被打入死牢。在他臨行刑前,被呂不韋重金救下,傷好之後,他遴選了一支任俠馬隊,專門為呂氏商社的商隊保駕護航。後來呂不韋送護嬴異人回秦國的路上,荊雲率領的任俠馬隊為了保住呂不韋和秦異人,拼死與人數多於自身兩倍的趙國精銳飛騎大戰,並全數陣亡。荊雲的妻子莫胡原來是楚國巨商猗頓氏的女奴,被荊雲救出後做了呂府的女管家。荊軻是一個遺腹子,因為生在一輛破舊的接軸戰車旁,所以取名荊軻。
在十歲那年,荊軻的養父告知了荊軻的的身世,然後把他帶到了墨家,在大山裡學藝十五年後荊軻出山。由於自己的父親是為了救贏異人而死,呂不韋又是被嬴政逼迫自殺,所以荊軻從十歲起對秦國就有了深深的仇恨。
二、知遇之恩
太子丹的人質生涯,開始於趙國,終結於秦國。太子丹在趙國做人質時,嬴政也在趙國尚未歸秦,兩人是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後來嬴政回秦國做了皇帝,而太子丹又被派往秦國做了人質。太子丹以為秦王會念在發小的份上對他好一點,但是秦王嬴政對太子丹很是冷漠,絲毫不作少年好友待之,明確下令軟囚太子丹,不使其回歸燕國。
歷經多年策劃,太子丹使了一出「金蟬脫殼」,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心想要對嬴政復仇,但是燕國又太弱,於是想出了刺殺秦王這個辦法。
太子丹經田光介紹認識了荊軻,立時封為上卿。荊軻又特意的聲色犬馬一段時日,給別人造成了不堪大用的形象,竟然和趙國的奸臣郭開齊名。
經過多方準備,荊軻踏上了去鹹陽的路。他只帶了兩樣東西,一是荊軻親自向秦國叛將樊於期求取的樊於期的人頭,一是督亢地圖,而這地圖裡藏了淬入劇毒的徐夫人匕首。把匕首藏在地圖裡,荊軻是受了專諸刺僚的啟發,而光是這幅督亢地圖竟整整製作了半年方才完工。
三、易水活祭
易水河谷,荊軻在血紅的殘陽下看到一片白衣隨風舞動,心頭不禁怦然一動。到了跟前,看到太子丹與知道這件事的心腹大臣們竟都是一身白衣一頂白冠。看到荊軻後所有人都是深深一躬。突然,荊軻眼前浮現出為樊於期送葬的情形,那日,太子丹等人也是這般白衣白冠。
荊軻心頭驀然湧起一種莫名的悲壯之情。生平第一次,荊軻眼角湧出了一絲淚水。荊軻一躍下車,對著太子丹與所有的送別者深深一躬,一拱手一陣大笑道:「諸位活祭荊軻,幸何如之也!」
可是,沒有一個人跟著笑,河谷寂靜的唯有蕭蕭風聲。叮咚一聲,高漸離的渾厚築音奏響了。高漸離沒有說一句話,只對著荊軻掃了一眼。
那是一簇閃亮的火焰!荊軻心頭驟然一熱,激越的歌聲便鋪滿了河谷。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高漸離的激越築音,猶如戰鼓激蕩著荊軻。在太子丹與送行者們的悲壯和聲中,荊軻不能自已地反覆唱著,悲涼悽然處,如同吟唱自己與世間的無盡苦難,太子丹與大臣們都哭成了一片,歌聲還在迴蕩的時候,荊軻大步轉身登車,再也沒有回頭。
四、圖窮匕見
到了鹹陽,荊軻看了看身邊長得五大三粗的秦舞陽,這是此行荊軻唯一不滿意的地方。荊軻清楚地知道,刺秦,實則赴死;無論成與不成,刺客本人幾乎都是必死無疑。刺殺未遂,死是必然的。刺殺成功,你能逃得出大鹹陽的千軍萬馬麼?唯其如此,同行副使與其說是邦交禮儀之必須,毋寧說是士俠赴死之同道。對於如此重大的刺客使命,荊軻所需的同道無須多麼高深的劍術功夫,劍術之能,荊軻深信自己一人足以勝任。同道之要,在於心神沉靜,而不使秦國朝堂見疑而已。若能心智機警,相機能助一臂之力,自然是錦上添花了。
可惜荊軻自己選取的宋如意回老家後沒有按時趕到,而太子丹又催得急,沒有辦法只好帶上了十五歲就能當街殺人的秦舞陽。
鹹陽大殿上,已經滅了趙國的嬴政意氣風發,天下馬上將要歸秦。嬴政遠遠看著燕國來的兩位使臣,心裡正在琢磨這個太子丹會搞什麼把戲呢?頭一天老國尉尉繚已經根據荊軻這個名字算出了荊軻是一個刺客,但是嬴政沒有相信,但是還是在尉繚的建議下,第一次帶著長劍上了朝。
荊軻和秦舞陽沿著紅地毯緩慢地走上大殿,秦舞陽此時本已嚇得兩股戰戰,加上束髮鐵簪又突然被大殿裡的磁鐵柱吸飛,頓時頭髮散亂,嚇得癱坐於地。荊軻沒有慌亂,平靜地對秦國君臣解釋說副使膽小,見到秦王威儀所以失態。
先是獻了樊於期的人頭,到了獻地圖的時候荊軻侃侃而談,詳細地向秦國君臣們講了督亢是古地圖,所以現在很多人看不懂。到了秦王近前時就是我們熟悉的圖窮匕見的故事。反應敏捷從小習武的秦王狼狽地躲過了荊軻的連續三擊,在追逐過程中,殿前侍醫夏無且的藥囊擊中了荊軻,嬴政藉機逃到柱子後面,趙高撲上來抱住了荊軻,並且高呼:「王負劍。」,受到提醒的秦王拔出長劍只一劍就削去了荊軻的一隻手臂。
荊軻驟然受此重傷,腳下一個踉蹌,頓時頹然跌坐在地。胳膊落地的瞬息之間,荊軻身形一虛,心頭瀰漫過了一片冰涼的悲哀。絕望的同時,荊軻手中匕首已經循聲擲出,呼嘯著飛向嬴政。荊軻的全力一擊也沒有命中目標,之後荊軻被趙高連刺多劍戳成了一個渾身血洞的肉篩子。
總結:荊軻刺秦失敗,自然是引來了秦國雷霆萬鈞的報復,太子丹的異想天開加速了燕國的滅亡,也給王翦的滅國功勞簿上添了一筆。
幾年後高漸離為了給荊軻報仇,自毀雙目後終於做了秦王的樂師,高漸離擊築,始皇帝正聽得入神,高漸離突然舉起灌了鉛的大築猛然砸向始皇帝。結果不言自明,連嬴政的毛都沒碰到,高漸離也被殺了。
秦統一六國後,因秦法嚴苛,嚴禁私鬥,任俠們沒有了用武之地,戰國的任俠們都逐漸銷聲匿跡了。
荊軻刺秦震動天下,多少年後,人們仍在議論紛紛乃至爭辯不休。如果和荊軻一起上殿的是宋如意,嬴 政是不是就被刺死了呢?可是刺死了嬴政又能如何,當時扶蘇已經17歲了,結果無非就是換成扶蘇統一天下而已。
天下一統是歷史的趨勢,荊軻的作為是逆勢行之,自然不會有結果。但是荊軻那種飛蛾撲火視死如歸的精神,那種山崩於前毫不變色的氣概,還是給戰國的任俠們譜響了最後的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