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通用第二語言

2020-12-10 光明數字報

推進中文成為世界公共產品 

    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要有一些公共產品,中文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公共產品。中國向世界傳播中文,是中國在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一個公共產品;外國朋友學習中文,是要掌握未來世界的一個重要公共產品。

    中文是世界的什麼公共產品?當前來看,中文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二語言。中文在旅遊、購物等場域的標牌上處在醒目位置,這不是個別現象。國際上很多機場、旅遊場所和商貿中心的指示牌,都標寫有中文,中文一般列在第三行。第一行一般是本國語言;第二行一般是國際通用語的地位,多是英文;第三行一般就是中文,第三行應當是國際第二大語言的位置。比如泰國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法國戴高樂國際機場。在有些地方,中文甚至排在第二行位置,如韓國仁川國際機場、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機場、紐西蘭奧克蘭國際機場等。

    英文是世界多國的第一外語,也是世界第一通用語言;中文在多數國家語言景觀中的位置表明,中文正在成為世界第二通用語言。我認為,世界只有一種通用語是不夠的,也需要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語言。

中文的外語角色

    外語對一個國家來說十分重要。國家開設某種外語的動機,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某種外語在這個國家所發揮的作用。這種作用就構成了「外語角色」。我曾在《海外漢語學習者低齡化的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18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外語角色的概念,並根據世界範圍內外語學習和使用的情況,把外語角色分為六大類:

    1.外事外語。一般情況下,不管一個國家國力如何,總是有人來學習它的語言。這是為了滿足外交的需求,有時還兼及學術研究需求。凡是作為國家官方語言的語言,都有成為「外事外語」的可能。

    2.領域外語。一個國家在某個方面比較突出,某個相關領域的人就會去學習它的語言。比如:學美聲唱法的人要學習義大利文;對中醫感興趣的人要學習中文等。

    3.泛領域外語。一個國家在經濟、文化等領域有了快速發展,會有許多人來學習它的語言。此時的學習者一般還都是成年人,也可以稱為「成人外語」。

    4.基礎教育外語。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可以明顯地有助於他國發展,其語言就會進入其他國家的基礎教育。我國的基礎教育外語有六門: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

    5.重要外語。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綜合國力居於世界前列,它的語言就會作為世界眾多國家的重要外語,甚至是第一外語。

    6.第一語言。一個國家長期居於世界或某一地區的領先地位,一些外國人就可能將其語言作為兒童的第一語言。這是一種「超外語」,扮演著「準母語」角色。一種外語能成為準第一語言或第一語言,有特殊的歷史淵源,一般源於軍事佔領或者軍事殖民的特殊背景,現代社會已不大可能發生,也要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外語角色有三大特點:第一,不同的外語角色具有不同外語功能,外語功能有強弱之分。第二,不同的外語角色具有「迭代性」,即不同的外語角色可以共存,比如「外事外語」與「領域外語」可以共存,「基礎教育外語」可以與「泛領域外語、領域外語、外事外語」共存。第三,外語充當什麼角色,與「本土國」對「對象國」的影響力成正比。本土國是指某種語言的母國,對象國是把某種語言作為外語的國家。本土國對對象國的影響力,取決於本土國綜合國力,也取決於對象國對本土國國力的感知。

    外國人學習中文,中文就是他們的外語。漢學傳到西方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就20世紀以來的情況而論,中文首先是外事外語,也是領域外語。早年到中國來學習中文者,多是出於外交需求,或者來學習中國獨有的領域學問,如中國語言文字、中國文學、中醫、中國功夫、中國傳統曲藝、中國古典哲學等。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現在北京語言大學的前身)於1951年正式開課,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學習中文的人愈來愈多,學習的專業科目也逐漸超越中國傳統學問,中文發展為「泛領域外語」。現在每年約有50萬人來華學習,國外也開辦各種中文教學,到2017年,世界上已經有170多個國家開始了中文教學。

    中文進入外國的基礎教育,開始承擔「基礎教育外語」的角色,是從1955年韓國把漢語納入基礎教育開始的,但是一度進展緩慢,到2000年才有7個國家。到2010年增至17個國家,2014年31個國家,2017年67個國家。到2019年,漢語已經進入70個國家的基礎教育體系。從數據上看,2014年是中文國際傳播的一個關鍵年,總體上中文開始扮演「基礎教育外語」的角色。2015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據商務部2018的數據,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世界第二,吸引外資世界第二,對外投資世界第三。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促進中文的外語角色上梯級的重要因素。

    中文登上新的外語角色臺階,要認識到其重大意義:

    第一,全球中文學習者的低齡化。據估計,全球未成年人已經佔到海外全體中文學習者的50%,一些國家甚至達到了60%。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學習了中文,無論學習成果如何,他們這一生將與中國產生某種聯繫,或來中國留學,或來中國旅遊,或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成人學習外語是為了眼前利益,是為了工作;兒童學習是為了未來的利益,更多的是文化價值觀的學習。而我們以前的教師、教材等,都是為成人準備的。這需要進行及時的戰略調整。

    第二,中文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促進已經把中文列入基礎教育外語的國家,進一步把中文置於主要外語的地位,特別是第二外語甚至第一外語的地位;促進其他國家把中文列入基礎教育。

    第三,中文邁出了成為世界第二語言的重要一步。只有進入基礎教育的外語,才有可能成為世界人民經常使用的語言。中文的下一步就是發展為「重要外語」。在世界語言生活裡,中文已經具有成為第二大語言的發展趨勢,中文國際教育為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增加中文的科技含量

    中文要成為世界的公共產品,特別是要成為世界第二語言,必須要有三個方面的條件:第一,中文必須負載有人類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第二,中文自身要高度的豐富且具有一定的規範性;第三,要具有先進的中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讓外國人較快地學好中文,並且掌握了中文有助於獲取先進的文化知識,得到各方面的「人生紅利」。這裡只談中文的科技含量問題。

    (一)中文在世界三大索引中的地位

    目前世界有三大索引:「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和「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科學引文索引」(SCI)是規模最大的科研成果數據集,主要收錄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的專業期刊和論文集,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地質、機械、機器人、計算機等106個學術方向。「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社會科學領域的專業期刊和論文集,涉及語言、社會、心理、地理、政治、區域研究、傳播等25個學術方向;「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則涵蓋藝術、哲學、文學、建築、歷史、神學等14個學術方向的專業期刊和論文集。

    饒高琦等青年學者,對這三大索引2010-2019這10年的語言文本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是:

    在自然科學(SCI)中,英文文本佔了98.05%。這說明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學成果都在用英語表達,全世界另外7000多種語言加起來還不到2%。科技領域內的「語言單一化」已經十分嚴重。從第二名的德文到第六名的葡萄牙文形成第二方陣,從排名第七的波蘭文到排名十六的克羅埃西亞文,形成第三方陣。從科技文獻上來看,最重要的語言不到20種。中文位居第四,但佔比只有0.28%。

    社會科學領域(SSCI)中,英文仍然佔第一位,佔比為96.2%。德文、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和俄文形成第二集團。從排名第七的捷克文到排名第二十的日文構成第三集團。中文名落第22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頗值得玩味的。

    在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A&HCI)中,英文文本佔75.3%,仍佔第一。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俄文等形成第二集團。從排名第七的葡萄牙文到排名第十六的立陶宛文,形成第三集團。中文排第十位。

    (二)語言的「三世界」說

    語言的「三世界」說,是指語言能夠幫助人類發現世界、為人類描繪世界、幫助人類適應世界。

    當今,只有前沿科學家(包括人文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才能發現新的世界,這些科學家研究科學時所使用的語言,研究成果發表所使用的語言,就是幫助人類發現新世界的語言。現在看來,幫助人類發現新世界的語言,也就是三大資料庫最常用的那20來種語言。人類的每種語言都在描繪世界圖景,但是只有幫助人類發現新世界的語言,才有資格首先描繪新的世界圖景,其他語言要麼是保存舊日世界的圖景,要麼是通過翻譯獲得世界新圖景,但是這種圖景「譯繪」,時間會「延遲」,圖景也可能失真。每種語言都能幫助人適應世界,但是只有那些幫助人類發現新世界、為人類「首繪」世界圖景的語言,才能幫助更多人更好地適應世界。

    英文是全世界的公共產品,是發現新世界、描繪世界、幫助人適應世界最重要的語言。對英語要有一個客觀的態度,英文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語言,但也不完全屬於這些國家,而是世界的公共產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文化產品。

    在世界語言生活中,中文也愈發重要起來,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大語言。在國際教育領域,中文已經扮演基礎教育外語的角色。但在世界三大科技索引庫中,中文基本上處在第二方陣,自然科學領域中文排第4名,藝術人文領域中文排第10名,但在社會科學領域落於20名之外。如果不採取措施,儘快增加中文文本的科技含量,在爭取國際科技話語權的同時,爭取中文的國際科技話語權,中文就很難成為世界公共產品,中文的國際教育也不可能具有持續發展的力量。

    (三)增加中文的國際知識供給

    爭取中文的國際科技話語權,需要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更需要有合適的科學評價制度。當前我國的科技評價標準,特別器重在外文刊物上發表論文,而相對輕視中文期刊。在「科學引文索引」(SCI)中,英文為98.05%,但進一步分析會發現,這98%多的成就,美國學者的貢獻率是28%,是最高的;中國學者的貢獻率是17%,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科學工作者為英文的國際知識供給作出了大貢獻,但是並沒有為中文的國際知識供給作出同樣的貢獻。

    2018年1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其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中,統計了世界上14個論文產出大國SCI論文的流入和流出情況。將各國所擁有的SCI期刊數以及期刊本國作者所發表的論文做對比,發現只有荷蘭、英國、美國3個國家屬於「論文流入」國,其他11個國家都屬於「論文流出」國,中國是這11個國家中論文流出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爭取「兩個話語權」(在爭取國際科技話語權的同時,爭取中文的國際科技話語權)是需要智慧的。比如,可以試驗「中文首發」或「中外文並發」的制度,重要科技成果應先在國內中文刊物上發表,之後或同時在外文期刊上發表。要鼓勵教授、研究員、博士生等科研人員「兩條腿」走路,既用外文發表成果,也用中文發表成果。甚至也要鼓勵國際學者用中文發表科技成果,特別是中國領先的學術領域。2019年12月26日,著名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中文也稱《柳葉刀》)在官網上,以中文的形式發表了中國學者的文章,這或許是一個信號。

    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不是一句口號,它關乎科學發現能否及時地轉化為中國生產力,最終也關係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中文的國際知識供給。

全面增強中文的功能

    語言是人類用於交際和思維的最為重要的符號系統;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最為重要的承載者、闡釋者和建構者;語言還像是民族的圖騰,常常具有承載民族認同、民族情感的作用。

    語言的定義有百餘種,語言的功能也有很多,有工具功能、思維功能、文化功能等。但是衡量語言功能的指標,必須可以方便觀察,方便獲取數據。下面,我們從工具功能、文化功能兩個方面來建立衡量語言功能的指標體系。

    (一)工具功能指標:5+1

    語言的工具功能主要體現在溝通域、溝通力上,其評價指標可採用A-F六個指標,其中F為參考項(圖1)。

    A.母語人口。母語是與民族屬性相關聯的概念,一般人的母語都是第一語言,特殊情況下是第二語言。語言得以傳承,基本的交際功能得以發揮,首先依賴母語和母語人。母語人口是一個語言的底盤,是工具功能需要關注的重要指標。

    B.第二語言人口。二語人口數量是語言傳播力的最為重要的表現。語言學習是個「勢利眼」,作為第二語言使用人口越多的語言,人們越去爭相學習,這種語言的第二語言使用人口就會飛速增長。

    C.官方語言。「官方語言」是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它包括國家層面的國語和官方語言,也包括國家內部的「地方」和國際組織使用的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等。充當官方語言的語言,是語言地位規劃的結果,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能夠在一定法律、規章的維護下在一定的範圍內穩定地發揮交際作用,應成為語言功能的一個評價指標。

    D.文字類型。在當今主要的文字系統中,拉丁字母的使用區域是最廣的,其次是基裡爾字母,再次是阿拉伯字母,第四是漢字。當今,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在國際傳播和計算機鍵盤上是佔優勢的。

    E.網民數量及網際網路文本量。網際網路構築了人類一個新的活動空間,虛擬空間的語言生活快速發展,新詞語、新文體、新的傳播方式不斷產生,並正在對現實空間的語言生活起到引領作用。網際網路語言傳播力越來越顯著,迅速成長為語言功能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F.語言的經濟實力。當今的語言傳播背後幾乎都有經濟因素的推力。經濟本來是語言工具功能的間接參項,但就某種意義而言,當今世界語言格局幾乎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附屬產物,每種語言的地位及其工具功能的強弱,與其國家的政治經濟地位密切相關。

    (二)文化功能指標:3+2

    語言的文化職能,可以從三個基本指標和兩個參考項來衡量(圖2)。

    G.書面語的有無。根據「民族語言志」網的統計,在當代世界7000來種語言中,只有約53%的語言有書面文本。

    H.文獻量。有些民族也有書面語,但是沒有多少人用這種書面語寫作且發表成果。文獻量的多少決定這個國家是不是語言強國。

    I.翻譯量。文獻翻譯是跨語言發生文化影響的活動,是文獻聲望的一種表現,也是語言文化功能的一種重要表現。

    J.突出領域。如果要學習地理,必須學德文;學航空航天知識,必須學英文和俄文。一個民族在哪個領域貢獻最多,哪方面的文獻會被翻譯得最多。

    K.名人/名物。名人(如亞里斯多德、柏拉圖、孔子、老子等),名物(如人類文化遺產等),對一種語言、一種文化的提升作用是強大的。

    (三)世界語言的功能分類

    根據衡量語言功能的「8+3」指標體系,可以把世界的語言分成圖3所示的六大方陣:

    第一方陣是功能最為強大的「全球通用語」。當前只有英文具備這一功能。

    第二方陣是「國際和地區通用語」。這類語言在國際社會或某一地區通用,數量有20來種。具體哪20來種,還需要通過多個指標、多種數據確定。但這20來種語言是國家必備的語言能力。中文在這個方陣中排前幾名。

    第三方陣是所有具有國家官方語言身份的語言,包括國語、國家官方語言等,當然需要除去第一、第二方陣的語言。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官方語言大約有100多種。

    第四方陣是地方的官方語言。如英國除了英文之外,威爾斯、蘇格蘭的語言;我國的地方重要語言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彝族、壯族等民族語言,還有粵方言、客家方言、閩南方言、吳方言等。前四個方陣的語言大約有200種左右。

    第五方陣是除去前四個方陣的「其他小語種」。數量較大,遠離功能高地,容易進入瀕危狀態。

    第六方陣是「文化語言」,比如古希臘文、拉丁文、梵文、古敘利亞文、古埃及文字、瑪雅文字、甲骨文等。這是為語言、文字的特殊文化價值而特意設計的,使用的是另外的評價標準。

    了解這一分類,就具有了世界語言的總體格局。一個國家的外語教育規劃,應當依此為參考;一個國家的語言能力提升,應當以此為依據。

    (四)增強中文功能的八大方略

    中文的語言功能,應當根據衡量語言功能的「8+3」指標體系全面提升。概括起來有八個方面。

    一、加強海外華人的認同,保持中文的母語人口。

    100多年前,華人到了南洋、歐美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現在,新華人的足跡更是遍及世界各地。這些華人的母語傳統上稱為華語/華文,也屬中文。要特別重視華語文教育,將其納入中文國際教育的領域。

    二、加強國際教育,擴大中文的第二語言人口。

    中文母語人口世界第一,但是第二語言人口還不是最多的。二語人口最多的是英文,其次是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這是中文亟待提升的方面。

    三、努力擴大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作用。

    中文是聯合國和許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但是其真正的功能還需要提升。截至2018年,國際組織約有6.2萬個,中文在這些組織中的作用還較為有限。增強中文在國際組織中的語言地位和實際發揮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大問題。

    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作用越來重要;在許多國際組織中,所交會費所佔比重靠前,國際公務員也越來越多;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組織也逐漸有了一些。此種情況下,擴大漢語在國際組織中的作用是具備條件的。第一,在漢語已經成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的國際組織中,要儘量發揮漢語的工作價值,鞏固乃至擴大漢語在此類國際組織中的作用;第二,在其他國際組織中,要根據語言多樣化的原則,爭取漢語的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地位;第三,在籌建的國際組織中,特別是中國主導或研究中國問題為主的國際組織中,要重視設置漢語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的意義。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漢語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不斷鞏固,作用不斷擴大。

    四、打造科技、文化精品,加強中文文獻的聲望。

    努力發展科學和教育,創造出領先於人的精神產品,發明出惠及人類的技術產品,並用中文作為成果報告載體,增加中文文本的科技、文化含量,增強中文文獻聲望。

    五、重視虛擬空間的語言生活,擴大網絡高質量文本數量。

    中國是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有7億網民。中國的網絡文本也是世界第二,僅次於英文,比第三名的西班牙文高出一倍多。但是,中文的網絡文本質量還不夠高,對世界輿論的影響還比較有限。中國龐大的網民群體,應能通過網絡讓世界了解中國,通過網絡來描繪世界圖景。未來世界的貢獻與競爭,可能不在現實空間,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

    六、加大翻譯的力度,重視中文文獻的譯出,也不要忽視外文文獻譯入。

    要加強中文的譯入,應將世界上的優秀文化成果及時譯為漢語,「向中國講好世界故事」。中國的發展是建立在集成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基礎上的,不能造成中國與世界的文化隔膜。不能只是譯入英文文獻,應當重視從世界第一、第二方陣的20來種語言的譯入問題。同時,更要科學地、有成效地組織譯出,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譯入是過去翻譯的常態,而譯出是翻譯的新走向,需要科學探索,用心嘗試,積累經驗,形成模式。

    七、利用中華名人名物,增加中文的文化含量。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古代的名人、名物、思想觀念等,用得好可以增加中文的「文化含量」,增加中文的文化聲望。中國的科技、教育也在發展,新成果、新名人、新思想會不斷產出,更易轉化為 「語言之力」。

    八、發展經濟,增加中文的經濟實力。

    語言能夠傳播到新的地區和其他文化中,具有跨國的交際功能和文化功能,並不取決於語言歷史的悠久或是結構的美妙,而是取決於語言背後的綜合國力。不同時代,綜合國力的形成因素會有不同,今天決定綜合國力的是經濟實力和科教文化。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以地區計算的。若以語言經濟體計算,中文經濟體的實力比中國經濟體的實力還要大。近些年,中國和世界學者一起提出了「大華語」的概念,把「大華語」定義為以普通話/國語為基礎的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語。仔細斟酌,「大華語」不僅是語言概念,也是「大華語地區」的概念,是大華語區的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綜合實力的概念。只有當經濟發展好了,只有中文背後的綜合力量強大了,中文才更有資格成為世界的公共產品。

    中文國際教育是國人關注的時代課題,不能只關注有多少外國人在學中文,要關注中文外語角色發生的重大變化,更要關注多少外國人在用中文、在怎樣用中文。在中文使用的過程中,要逐漸增強中文的國際功能,使其成為世界重要公共產品,成為世界通用的第二語言。

相關焦點

  • 中文能成為世界語言嗎?
    一個國家能否影響世界,一種文化能否被其它國家所接受,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這個國家的語言是否被其它國家的人廣泛學習。世界上唯一出現的全球性語言就是英語,但在19世紀以前,世界主要是歐亞大陸,曾出現過一些地區性有影響力的語言,比如歐洲曾經的拉丁語、法語等,東亞地區曾經的漢語。
  • 聯合國有6種通用語言,日語想要申請成為其中一員,被果斷拒絕
    但是這樣一個國際組織想要實現無障礙溝通,就需要統一語言的使用標準,於是為了加強各國之間的對話,聯合國根據語言的國際影響力以及使用人數的多少等標準,最終確定了6種通用語言,用於日常國際工作中,分別為中文、法文、英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 聯合國最終確定「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被無情拒絕
    聯合國成立的初衷也是如此,最開始是對德、意、日本等法西斯國家進行著審判以及制約,最後也成為國際上防止戰爭的機構。在當下,聯合國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關於處理國際間的各種事務,以及維護世界的和平,並為各國提供了一些對話的便利。聯合國這邊能夠讓各國更好的對話,便指定了國際上的通用語言,有六種語言成為官方的語言。
  • 聯合國確定六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申請卻被拒絕理由讓日本服氣
    可以說這六種全球通用語言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要成為全球通用語言,自然不能是沒有門檻的。聯合國在確認這六種語言之前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規則的。比如要有一定的影響力,若是這門語言本身沒有幾個人使用,卻要成為全球通用,難免有人不同意。
  • 澳語言學家找出中文能夠成為全球交流語言的原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16日報導: 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吉爾(Jeffrey Gil)博士認為,隨著中國作為世界經貿大國持續發展,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止中文成為和英語一樣的全球交流語言。吉爾在Phys.org網站上公布的文章中對中文由於複雜的漢字系統而無法成為全球交流語言的觀點提出異議。並舉出4個論據。首先,他認為所有學中文的人都應該把中文的閱讀和書寫能力提高到母語者的水平是錯誤觀點,儘管這並不能反映到全球使用英文的情況上。
  • 三百多年前有歐洲人提出:中文是人類最早、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英國的瓦爾特·羅利爵士在其所著的《世界史》中說,諾亞方舟最後是在東方的印度和中國之間登陸的;「世界的東部是最早有文明的,有諾亞本人做導師,乃至今天也是愈往東去愈文明,愈往西走愈野蠻」。
  •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中文
    目前有10種語言主宰著全球,語言是大家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 中文/普通話——37個國家,13種方言,15.96億人講
  • 聯合國確定六種世界通用語言,漢語上榜日語被拒,理由讓日本尷尬!
    指在國際交往中充當會話媒介的語言,因此能夠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是對這個國家的認可。聯合國公布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一共有6種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法語!其中英語和漢語是最被認可的語言,為何這兩種語言會被大家認可呢?
  • 聯合國明確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申請被拒絕,理由無法反駁!
    如今的時代和經濟都不斷在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繫也是越來越密切,不管是政治之間還是貿易之間,國與國要交流必須有對話的往來,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每個國家的語言都不同,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呢?這個問題早已經有解決的辦法,聯合國有六種官方語言作為全球的通用語言,他們是漢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法語還有阿拉伯語,這六種語言可以說是為了世界語言的交流作了巨大的貢獻,那麼要成為聯合國通用語言的代表,首先條件就是要它的流通範圍要廣,如果這個語言都很少人去使用,那麼這種語言是不可能成為通用語的!日本曾經也申請過但是被拒絕了,理由卻無法反駁為什麼呢?
  • 聯合國最終確定了「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的申請被果斷拒絕
    現如今,在我們中國,最通用的語言當屬我們經常說的普通話了,方便於各個地區的人們進行溝通,避免了語言不通所帶來的麻煩。放眼全世界,各國之間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可以更好地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要知道,英語可以曾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是當時最容易學習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日本這個國家使用的語言是日語,當初,日本可是竭盡全力想要日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但都是以失敗告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聯合國,是二戰結束以後成立的一個國際組織,其目的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發展。
  • 聯合國確定「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想要申請,結果被直接拒絕
    導語:聯合國確定「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想要申請,結果被直接拒絕聯合國在最初成立時的初衷,就是為了能夠讓這個世界保持和平、繁榮和發展。身為國際組織,聯合國有義務讓各國的交流和合作變得更加的順利,所以,聯合國確定了世界上6種通用語言,這對於世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大多數的國家,都會希望自己國家的語言能夠入選其中,包括日本也是這樣想的。當時,日本也曾經向聯合國表示,想要日語成為通用語言之一。但是日本的請求並沒有得到聯合國的允許,被直接拒絕了。
  • 聯合國最終確定了「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不出所料被無情拒絕
    聯合國最終確定了「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不出所料被無情拒絕眾所周知,聯合國的建立不僅維護了全球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同時還緩解全球各方的矛盾與衝突。但是隨和聯合國時代的發展,如今的聯合國還有著促進全球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全球國家眾多,交流成為了各國合作發展的阻力,為此聯合國打算確定世界通用語言,為此聯合國向全球各國徵集了很多意見,最後確認了全球6種通用語言!據了解,目前全球的六大通用語言就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這6中語言,可以說是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6種語言。
  • 聯合國確定6種世界通用語言,日語多次申請被拒,理由讓日本無言
    但是他們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語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甚至有好幾種語言。像中國一個國家就有多達13種的方言,就不用說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了。隨著世界各地貿易的混合發展,語言如果不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總不可能一個人學會幾十種語言吧。而聯合國就根據此,出臺了六種世界通用語言,其實日語也曾申請過,不過被聯合國給拒絕了。國際通用語言也就是世界語言,當然,它指的並不是統一全世界的語言。
  • 簡體中文成為Steam最受歡迎語言,使用量已超過英文
    今天的新聞有: · 簡體中文成為 Steam 最受歡迎語言,使用量已超過英文; · PlayStation官方帳號疑似洩露《守望先鋒2》發售日; · Twitter公布年度最受關注遊戲Top10,《堡壘之夜》不敵《FGO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草案)》的說明
    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法制軌道,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語言文字工作。五十年代,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語言文字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
  • 聯合國拒絕日語成為世界語言,認定日語「出身不正」,日本很無奈
    現如今聯合國有六大官方語言,也可以被稱為國際通用語言。這六大國際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日語作為日本人的母語,以及全世界使用人數數量排在前列的語言,也想加入國際通用語言的行列,但是最終卻遭到了聯合國的拒絕。而且聯合國給出的理由,讓他們無話可說。
  • 除中國外,世界上還有2個國家也通用漢語,用中文溝通毫無障礙
    如果要說最珍貴的一份瑰寶那麼肯定還是漢語,對於中國漢語來說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難的一種語言,但是隨著中國的發展世界各地國家也是開始普及寫了中文。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國家都可以看到中文的存在,但是對於真正會中文的國家其實並不算特別的多。很多人都喜歡出去旅遊但是害怕自己的語言不精通,因為對於學習一門外語確實是非常的難,但是在世界上有兩個國家他們也是通用漢語。
  • 世界上用法最「嚴謹」的語言,國際重要文件都用它寫,不是英語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其中有6種通用語言,提到世界通用語言,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英語,其次就是漢語,好像對其他的語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在外交的時候都會籤署一定的法律條文,那麼這些重要的國際文件用的是什麼語言呢?
  • 6種語言被列入國際通用語言,日語提出申請,為何被聯合國拒絕?
    語言是一門藝術,這句話真是說到了精髓!人張一張嘴,除了用來吃,大概就只剩下說了。對於語言,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見解,以及不同的認知。如今,世界上一共有224個國家,這當中所擁有的具備交流方式大有不同。所以,為了儘可能的縮小國際間的交流障礙,方便國際溝通,語言必須作為首當其衝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聯合國專門挑選了國際上的六種語言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中包括了英語、漢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以及法語。說起來,這幾種語言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地院校裡風靡的熱門學科,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根據聯合國頒發的條條規則來看,國際通用語言,僅限於這六種正式語言。
  • 聯合國確定了通用語言名單,日語落選了,漢語入選了!
    當今世界基本各國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語言使用得很普遍,有的語言使用人數則很少,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交流,以及保證各項工作的安排,聯合國確定了幾種通用語言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日本人看到這份名單急了,日本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為什麼日語沒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