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負為人願,悲作航船智作帆。若人識得心中寶,千年險路一日還。」
——才真旺姆
「才真旺姆」是馬瀅的法名,由藏文譯過來的。2012年的時候,剛大學畢業的馬瀅選擇了出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馬瀅的內心覺得很自在,那是種說不出來的快樂。在佛門當中,她覺得自在,更是能夠感受到內心的滿足感。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她,但是,她覺得值得。
馬瀅出生於1988年,是山東濟南人。她一直就是個很優秀的孩子,從小就很乖巧,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不怎麼要家裡擔心。馬瀅的學習成績很好,學校的老師經常會誇她,雖說名列前茅,但是,也從不驕傲。她並不是那種內向的孩子,而是一個相當活潑的小姑娘,在親朋好友面前總是會露出自己古靈精怪的一面,很受大家喜歡。
她很喜歡閱讀,從小學的時候開始,馬瀅就經常閱讀賈平凹、餘秋雨等人的書,雖說年紀不大,但是,馬瀅可以看懂那書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有時候,她自己也會感懷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自己作詩。女孩子本就是個容易傷感的存在,馬瀅也一樣,偶爾傷春悲秋感嘆一番。在平日裡的時候,她也很喜歡和自己的外婆去寺廟禮佛,那大概是她佛緣的種子,不過,一開始的時候,也並沒有剃度出家的想法,真正促使她有這個想法是,是高中的那一場戀愛。
高中的學習雖說人物更多更重,但是,馬瀅依舊是保持著自己的優秀,成績在理科班位列第一。她在高中遇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男孩子,雖說在一起了,但是依舊被老師和家長知道了,後來,也在他們的反對聲中和自己喜歡的男孩子分開了。高考後,馬瀅去了青島大學深造,但是,此時的馬瀅,內心早就開始尋求自我了。那顆佛緣的種子,也在大學期間真正開始發芽。
也不知為何,馬瀅會想到看一看佛教的書籍,又剛好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了那本《圖解宗密》, 這大概就是佛緣吧。這本書讓馬瀅真正地找到了自我,在那之後,她開始每天誦讀佛法,那些在其他人看起來很拗口的東西,在馬瀅看來,就是慰藉心靈的良藥。2011年的時候,馬瀅遇到了自己的佛學老師,隨後,在2012年的10月,決定了出家。
在一開始的時候,家人並不理解馬瀅的這個選擇,但是,最後還是尊重了自己女兒的選擇。剃度皈依那一天,馬瀅很決絕,師父給她取名「才真旺姆」,這是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在那之後,4200米的高山上,從此多了一個美麗的「女法師」,雖說生活上很清貧,但是,她的內心卻是相當的充盈,也相當的愉悅。原本那些苦悶,也都不見了。
馬瀅並不想還俗,她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內心,也敢於追求最真實的自己,這是最為令人佩服的一點。能夠做到按照自己的意願將自己的一生過完,就是那平凡生活之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