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源:梵蒂岡新聞網微博
一、幾乎要淪陷的義大利
在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好轉的同時,在海外歐美地區疫情卻嚴重地蔓延起來。目前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非歐洲的義大利莫屬,在義大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惡化,甚至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
根據義大利公布的最新疫情消息,截至當地時間3月29日18時,義大利24小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217例,累計確診97689例,死亡已經破萬,達到了10779例。現有73880例確診病例中,重症3906例,居家隔離42588例。
擁有六千萬人口的義大利雖然也屬於西方發達國家序列,但和其它發達國家不在一個檔次。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整個義大利措手不及,幾乎要徹底淪陷了,現有醫療資源幾近枯竭。
從以上數據可以算出,日前義大利平均有617人就有1人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義大利目前新冠病死率已經升至11.03%,是感染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從義大利傳來的有關視頻顯示,教堂裡堆滿了棺材,因為火化的地方已經無法承擔這麼多死去的人。
二、選擇逆行的神父們
整個義大利動員起來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自然首當其衝要進入戰場,但在義大利還有一個選擇「逆行」的特殊群體,這就是義大利教會的牧者們。由於義大利是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大國,這些牧者們有一個正式的稱呼:「神父」。
據CNA等外媒報導,目前在義大利已有60多位神父死於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這一數字超過了犧牲醫生的數量。近日義大利主教團所管轄的報紙Avvenire公布了51名在感染COVID-19(新冠病毒的正式名稱)後去世的教區神父名單,並指出義大利的修會團體也報告了9例與新冠狀病毒相關的死亡,合計共有61位。
在這些去世的神父裡,大多數年齡都超過了70歲,而最年輕的一位神父是保羅·卡米納蒂神父(PaoloCamminati),已於3月21日在醫院去世,享年53歲。這些神父大多數是在去醫院探訪生病的教友或為彌留之際的教友做臨終關懷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可以說他們也是以身殉職的。
義大利爆發疫情以來短短一段時間有多達五六十位神父去世,也引起媒體的廣泛報導。在國內自媒體平臺上,有關義大利疫情蔓延神父入院安慰病人感染離世的消息也引起很多討論,比如有些網友討論此舉「是悲哀還是榮耀」?從目前的信息看,雖然有個別網友認為那是「送死」,但多數網友對這些捨生忘死的神父們的善舉以及表現出來的自我犧牲精神是表示敬意的。
尤其是義大利有一位72歲老神父的生死抉擇更是令人感動至深!此事有BBC等國際大媒體做了報導,國內的一些媒體也紛紛做了轉載。據環球網引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24日報導,來自義大利北部的神父、72歲的貝拉德利(Berardelli)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卻將教區居民為其準備的呼吸機讓給了一位更年輕的患者,最終不幸病逝。
在老神父離世後,備受感動的當地民眾雖受隔離規定限制無法為其舉行葬禮,但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在自家陽臺上鼓掌為老神父送行。(不過,後來有天主教的中文自媒體指出報導有不準確的地方,但這位老神父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神父們的善舉該不該被讚揚
由於神父屬於天主教體系,在國內教會,由於受到基要派的影響,有些基督徒對神父的義舉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甚至認為神父的舍己和和尚沒啥兩樣,能不能上天堂還是個問題。
有些新教基督徒對天主教的認知還停留在宗教改革時代,壓根就沒有聽過梵二會議(此會議推動了天主教的轉型)。其實,嚴謹的神學家是不會輕易給天主教貼上「異端」標籤的。雖然天主教裡某些教義有問題,但畢竟在宏觀層面是認信使徒信經和古代大公教會所通過的四大信經的,新教和天主教是有共同認信基礎的。
所以,對於義大利天主教神父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以及展現出來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我們應該給予公允的看待,並且從中有所思考屬靈功課。
義大利是傳統的天主教大國,多數國民信奉天主教,從教會觀點看他們又是教友。當義大利突然爆發大規模疫情,很多教友被感染而住院隔離治療,無論從肉體到精神上都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到的巨大的傷痛。
3月22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就對此指出過,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孤獨離世,無法與他們的摯愛道別,而與此同時,許多家屬也無法陪伴摯愛走人生最後一程。
義大利一名主教詹尼·安布羅休也說道:「這是一個艱難的嘗試,我們感到沮喪,我們非常痛苦。」「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黑暗,希望上帝永不會拋棄我們,我們將克服所有苦難來戰勝病魔。」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教會牧者的神父們出動了,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前往醫院探訪和關懷信徒。
他們不是醫護人員,沒有誰強制他們衝到最前線。但他們有一個身份,他們是教會的牧者,受託照管神的羊群,乃是他們的天職。所以,他們要深入到最前線,繼續做他們的牧養工作。他們並沒有把服侍的禾場局限在教會裡,哪裡有主的羊群,那裡就是他們應該服侍的禾場!
他們當然知道那裡很危險,隨時很可能面臨死亡,但依然坦然無懼,選擇逆行。於是,我們看到,這些神父們像往常一樣,甘心樂意地起身前往布滿死亡恐懼的醫院,探望生病的教友,扶持軟弱的,安慰痛苦的,給彌留的送去臨終關懷。
在使命和生命之間,他們選擇使命至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當然,從信仰的角度看,在他們心裡還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他們擁有永生的確據,肉體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與主永遠同在了。並且,死亡的權勢已被死裡復活的主廢掉了,在主裡睡了的人還有復活的盼望!
所以,在染上病患的信徒最需要的時候,神父們去表達關懷,給痛苦中的人們帶去安慰、祝福和盼望,或陪伴他們走完在地上的最後一程,正是牧者的職責所在。
且不說這裡也有天主教七大聖事之一的終傅禮的因素【這是專為生病的或臨終的信徒所舉辦的一項聖禮,天主教教理指出:「神父為病人祈禱和傅油時,是整個教會將病人託付給曾受苦,並受享光榮的主基督,求祂撫慰、救助病人。而且他更勸導病人藉著甘願參與基督的苦難和死亡,也獻出一分力量,為使天主子民受益。」聖經根據來自雅5:14-15:「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單單從人道主義的教導來看,這些捨生忘死的神父們所做的也是很有價值的,使處於痛苦中的臨終病人獲得精神上的慰藉,痛苦也得以釋懷,能有尊嚴地告別這個世界。從信仰的角度說,堅定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能以盼望和喜樂的心態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最終得以安詳地安息在上主懷裡。
神父們所做的不僅是牧靈的工作,也有份於「救死扶傷」的工作,一個生病的感染者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也有助於康復治療。所以,我們要說,這些神父們是在效法耶穌的腳蹤踐行耶穌的教導,也活出了美好的見證,令人感動,在天上也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們存留!
四、教會牧者應該有關懷社會的視野和負擔
在古代羅馬教會時期,瘟疫經常爆發,牧者和基督徒捨生忘死地積極參與救援工作,以這種令人驚訝的美好的見證贏得了更多了靈魂歸信基督教。
比如,古代史學家猶斯比就記錄了狄尼修對主後二百六十三年亞歷山大瘟疫期間一段感人的描述:
「一場瘟疫隨戰爭而來……我們大多數的弟兄表現了極度的仁愛。他們互相鼓勵,勇敢無懼地探望病者,照顧、服侍他們。他們甘心染上鄰舍的疫病,受他們所受的痛苦。不少弟兄在照顧病者時得病死去……反過來,外邦人便很不同,他們撇下那些初現病症的人,就是至親,他們也棄而不顧。」(摘自《基督教發展史新釋》)。
基督徒如此仁愛的表現,對於未信的人的確有很大的感染力,所以每一次瘟疫之後基督教信仰人數大為增加。
在主後十四世紀中葉的時候,一場空前的「黑死病」降臨整個歐洲大陸,從1347至1353年這幾年時間裡,這一瘟疫席捲歐洲,奪走了2500萬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在黑死病肆虐期間,許多敬虔愛主的牧者們(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積極參與賑災救援工作,他們有很多都是在救治、照顧病患中不幸染病而去世的。
教宗方濟各在近日的一次清晨彌撒分享中也指出:「百姓開始挨餓,教會應援助受苦者」。因為教宗聽到有人說:「這些健康的司鐸(神父)和修女怎麼會去送食物給窮人,他們會感染新冠病毒吧!這得叫院長禁止修女出門,叫主教禁止神父出門!他們是為聖事服務!送餐這種事歸政府管!」
天主教神學對社會關懷事工是高度肯定的,以服務社會而服侍上主。教宗在分享中稱讚道:「今天仍有許多男女在服事天主方面表現稱職:這些優秀的人前去服務子民;許多司鐸(神父)沒有遠離子民。」
所以,從義大利神父們在疫情期間的行動我們可以再次思考和檢討我們的教會觀和服侍觀。
在基要派的思維裡,一個衡量好信徒的標準是有沒有讀經禱告和聚會,衡量一個好牧者的標準是能不能講好道。其實,這是非常狹隘片面的。
我們看福音書裡有關耶穌的記載,耶穌不僅僅是動動嘴皮子講講道或教訓人,而是服侍和關心各種人。他也就是每個安息日進一進猶太會堂,但其他時間則「泡」在社會裡,他在加利利海邊呼召漁夫,他在漁夫的船上教導人,他坐船度過加利利海去格拉森趕鬼,他的腳步走遍了猶太和加利利地的各個地方。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是他的禾場!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馬太福音 9:35-36 和合本)
教會不是僅僅呈現在做主日敬拜的固定教堂裡,信仰也不是僅僅呈現在各種教會裡的聚會裡,而牧者們的服侍也不是僅僅呈現在樹立起圍牆的堂會裡。牧者們應該效法耶穌基督,突破宗教的壁壘,具有關懷社會的寬廣視野和心懷,並且能付諸行動,把耶穌基督有關愛鄰舍的教導踐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