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十一,618」都能掏空一堆人,也能滿足一堆人。從電商經濟橫空出世發展至今,傳統的消費模式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拋之腦後,網上購物成為了當下消費者的「潮流趨勢」。不過伴隨電商的興起,還有一個行業也逐漸成了「熱門」行業,那就是快遞行業。
相信你也曾因為,在網上購買的商品遲遲未送達而苦惱;又或者快速的物流讓你忍不住給5星好評。有的人甚至以收取快遞為樂趣,畢竟快遞到了去拿的那一瞬間喜悅感,也確實挺奇妙的。不過伴隨著近年來快遞行業的逐漸擴大,很多原本節節上升的快遞公司,也面臨各種難題,最終不了了之。
曾經唯品會旗下的王牌快遞
提起快遞行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三通一達」,以及物流飛速的順豐快遞。但其實過去幾年,還有一個快遞也曾風光一時,那就是唯品會旗下的品駿快遞。品駿快遞曾包攬了唯品會95%的配送訂單,巔峰時期年遞送包裹達2.9億!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快遞巨頭。
這個成立於2013年的快遞公司,相對於「三通一達」建立時間來說,已經算晚的了。但是靠著當年唯品會的知名度,這個後起之秀也確實躋身於快遞巨頭之中了。截止2018年為止,品駿快遞不僅在全國範圍設置了31家省公司,其快遞員總人數也達到了3萬人。不僅每日配送量可以達到500萬單,甚至其直營的站點也已經超過了4500多個。
2019年7月份的時候,品駿快遞也發表言論,稱已經連續22個季度實現了盈利。僅僅6年的時間,品駿快遞便從快遞業務拓展延伸實現了「多元化」,其主營的業務已經包括了航空、幹線等。而其總經理唐倚智也曾表示,將會在未來謀求上市發展。
被東家「拋棄」的品駿快遞
可惜還未實現上市之夢,品駿快遞便被自己的東家唯品會宣布,沒有辦法化解其成本所帶來的壓力,並且終止了自己旗下品駿快遞的所有快遞業務,宣布唯品會以後的配送服務、日常訂單等交由順豐快遞接手。這讓很多人都「懵逼」了,議論之聲也隨之而來。
早在2019年7月份的時候,品駿快遞的營業收入就同比增長了31%,線上快遞單相關的業務量也同比增長了840%。並且品駿快遞去年同一時間還表示,其所有省公司沒有沒有一例虧損,且全部都實現了盈利。
這看似繁榮的背後,其實是有「故事的」。唯品會作為我國電商市場的巨頭之一,一直想要模仿和超越京東的物流快遞服務的體系,所以才親手打造了品駿快遞,並且採取了不加盟,由唯品會全直營的經營模式。但實際上,由品駿快遞所說的22個月連續盈利的背後,卻是唯品會的高成本堆積而來。
搭上順豐,再次出發
極低的利潤,極高的成本,唯品會不得不放棄這個它親身打造的快遞公司。要知道,唯品會是以自身品牌力量以及折扣讓廣大消費者買單。而且它旗下所賣品牌都是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服裝首飾,面對高昂的成本,其只能降低虧損概率,減少成本壓力。
而與順豐合作對於唯品會來說,多出來的成本預算可以將其轉化成額外利潤,不僅如此,哪怕在物流服務方面,順豐相對成熟的物流市場經驗和體系,也會取代之前一直被各種問題加身的品駿快遞的,所遺留下來的不足。
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奇怪,唯品會與順豐快遞合作,那麼品駿快遞何去何從?之前甚至有傳聞說順豐快遞會對品駿進行收購,但很快便被順豐快遞所闢謠。剩下的品駿快遞員工,可以自行選擇去往唯品會各大倉庫或者附近的順豐快遞進行調劑。
而順豐快遞之所以和唯品會合作,也是因為此舉能夠推進順豐「特惠件」的發展,加速市場佔有率。由此可見,放棄品駿快遞而聯手順豐是當下唯品會不得不做的選擇。畢竟做電商企業,不僅要考慮成本,最主要的還是物流服務。一個有實力的物流企業絕對是滿足產品高質量,以及高品質的物流服務這兩個必備條件的。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也曾表示,在電商領域中,如果供應鏈僅僅是依靠服裝為主的單體供應商,是沒有足夠的量去支撐的。而好的外包方式,更能帶動輕資產電商的發展。由此可見,品駿快遞被淘汰也是無可厚非的。而如今唯品會和順豐,在綜合實力都很強的基礎之上建立的互幫互助,也更加的符合當代行業的現狀。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