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在株洲蘆淞機場舉行湖南省航空應急多災種救援演習。
紅網時刻10月15日訊(記者 楊豔 田園 通訊員 歐陽鋒 周濤)「發現火情,無人機起飛!」隨著一聲令下,一架架擔當救援重任的無人機相繼起飛。打頭陣的兩架無人機執行現場測繪偵察任務,緊隨其後的無人機在空中對現場車輛和人群進行搜尋追蹤,攜帶著滅火彈的無人機則對目標精準投彈……這是10月14日下午,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在株洲蘆淞機場舉行湖南省航空應急多災種救援演習上發生的一幕。
此次演練參與單位包括湖南省森林消防航空護林站、湖南省電力公司防災減災中心、山東通航有限公司、海直通航有限公司、湖南翔為通航有限公司、湖南林科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電金駿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演練以航空器在應急救援的綜合運用為背景,實戰化演練了無人機機群編隊飛行、直升機滑降救援、直升機絞車索降救援、直升機物資拋投、直升機絞車擔架救援、直升機機腹水箱水槍滅火等十個科目,成功檢驗了湖南航空應急救援聯調聯戰體系和協同作戰水平,提升了航空應急救援組織指揮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積累了多災種救援實戰、多機種配合、多部門協作的經驗。而社會通航力量的大力支持,囊括了直升機、無人機、地面救援力量,融入了絞車、自動網兜、航空擔架、機腹水箱、水槍、高效滅火液等新手段新裝備和新技術成果,規格高、規模大、質量高。
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善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湖南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應急部的決策部署,將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作為戰略性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2020年4月底,湖南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機場集團成立了「湖南省航空應急救援服務保障中心」。主動適應「多災種、大應急」的要求,大力推動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加緊從單一森林防火向多災種、跨區域綜合應急轉變,搶抓今年9月中央空管辦批覆湖南作為全國唯一的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試點省的歷史性機遇,精準量化練兵,不斷提升實戰能力。在今年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抗洪搶險演練、森林防滅火、防汛救災等工作中,航空應急救援隊伍積極參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直升機機腹灑水與水槍滅火現場,地面設置5米高模擬煙點一處。由翔為通航的H-125(70RH)直升機搭載自主研發並取得專利許可的機腹式水箱開展水槍空中滅火。該套設備可裝載加注水和滅火液800-1000KG,可採取水槍直射或機腹底閥快速排放兩種形式滅火。其中高壓水槍射程可達35-40米,對於火源、懸崖山火以及高壓線下山火或城市高樓火災,用高壓水槍加注滅火液進行點射,比吊桶滅火更準確、更有效。同時,使用高壓水槍加注滅火液進行噴灑對築建防火隔離帶以及防止火情復燃效果明顯。特別是能對複雜地形、高層建築以及救援人員無法到達的地方快速抵達進行救援。
無人機能夠帶上急救箱、救生圈、食品、飲用水、對講機等應急救災物資,以空投物資的方法快捷精準投放到指定區域。同時,在森林火災應急中無人機可對野外違規用火實施調查取證,還可通過搭載的喊話器在森林防火緊要期開展喊話宣傳,警示野外違規用火人員。今年春季防火中,無人機在永州市江華縣共喊話叫停10起野外違規用火。
其中,四軸八旋翼大載重無人機最大載重可達到10公斤,可進行農林噴灑,餘火清理,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間,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應邀在長沙白沙井社區、八一社區承擔空中消殺任務,作業面積300萬平方米,為疫情防控、蚊蟲防治起到重要作用。隨著自然災害的增多,森林防火、防汛抗旱任務日益加重。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無人機在防火宣傳、火情偵查、防汛災後勘探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直升機絞車應急救援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直升機救援方式之一,它可以安全、高效地在各種複雜環境中連續將多名遇險人員救入機艙,也可以將應急人員運送到指定地點。
演習模擬三名遇險人員等待救援,K32直升機搜索飛行一圈,發現目標,開始飛向三名遇險人員進行絞車救援。一名救生員徐徐從飛機上下來,開始對遇險人員進行快速檢查,分類施救。一名能夠自行活動的被救者穿上救生套,直升機開始起吊,被救者順利到達直升機後艙,這種救援方式又叫單人起吊,是一種快速的絞車操作方式,通常用來救援具備活動能力的被救人員。隨後直升機再次將救生員和擔架一起放下,開始準備救助重傷病人員,只見救生員打開擔架,開始細心地將被救者固定到專用的救援擔架上,這需要花費大約5分鐘時間。整個過程是一項非常專業和熟練的工作。為了不影響救生員地面操作,直升機已經飛離現場盤旋等待。期間,所有機組人員必須操作技術熟練,相互之間配合默契,整個救援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救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