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醫美拼財報「顏值」不算美 疫情之下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導語

《投資者網》劉昊華

在「顏值經濟 」風口下,大量醫美機構開始尋求登陸資本市場。但是,經過醫美行業的黃金期後,許多醫美機構開始步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特別是進入疫情期後,醫美市場以來再次洗牌。

此間,瑞麗醫美剛剛通過港股交聆訊,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是否還能夠一帆風順,確實值得投資業界關注。

12月9日,瑞麗醫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瑞麗醫美」)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擬在主板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瑞麗醫美是一家浙江醫美服務供應商,主營業務為美容外科服務、微創美容服務、皮膚美容服務。公司所有的醫療美容機構均以「瑞麗」、「瑞麗整形」以及「Raily」等品牌營運。

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瑞麗醫美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3億元、1.59億元、1.91億元及5873萬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則分別為1740.5萬元、2076.7萬元、2559.3萬元及-205萬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顏值」經濟風口下,瑞麗醫美營收和淨利潤一度保持高速增長。但實際上,近年來大量醫美機構呈現出的是增收不增利的狀況,特別是經歷疫情後,醫美市場再次洗牌。

1

雙向擠壓,醫美機構毛利率下滑

瘦臉、隆胸,這些醫美項目動輒就要幾萬元、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手術費,因此,在許多人眼中,醫美(包括整容醫院、民營醫療機構等)是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

但事實上,像瑞麗醫美這類處於行業中遊的醫美機構,日子卻不好過。

據瑞麗醫美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1.59億元、1.91億元、0.59億元,對應毛利為0.75億元、0.92億元、1.10億元、0.24億元,對應毛利率為66.3%、57.9%、57.6%、40.7%。

就此,瑞麗醫美方面表示,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因為銷售成本的大幅增加。

據招股書顯示,瑞麗醫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其銷售成本分別為3839萬元、6644.2萬元、9011.8萬元以及3444.4萬元。其中,最主要的支出為植入物、注射材料、藥品和其他醫療消耗品等物資成本的採購,分別在2017-2019年佔同期總銷售成本的50.5%、51.6%及52.5%。

「造成醫美機構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遊的醫美藥廠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毛利。同時,行業下遊的美容院和醫美平臺也在擠壓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空間。」美創會創始人劉景濤告訴《投資者網》,「在醫美圈有個說法,大機構在賠錢,中小機構不賺錢,直客醫美不賺錢,渠道醫美能盈利。」

據劉景濤介紹,在醫美行業產業鏈上,上遊主要是指以美客(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和華熙生物(688363.SH)為代表的原材料研發企業;中遊則是醫美國際(AIH)、瑞麗醫美、韓美整形為代表的醫美機構(整容醫院、民營醫療機構);下遊是美容院、醫美平臺和消費者。

在醫美行業,上遊廠商憑藉技術溢價維持高毛利,盈利能力強。據有關數據顯示,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等玻尿酸生產廠家,其毛利率平均高達90%以上,淨利潤率也在50%以上。

而以新氧(SY)、更美、悅美代表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也通過新媒體、網際網路等不同方式將最大體量的醫美用戶吸引到平臺上來,形成新的行業競爭壓力。

據新氧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新氧實現營收3.6億元,毛利潤3.0億元,毛利率高達84.8%。

在另一位醫美行業分析師看來,行業下遊的美容院因規模較小,運作起來較靈活,也能憑藉著較低的客單價搶佔一部分市場。不過,隨著行業整體仍處於野蠻生長洗牌中後期,在價格戰及競爭背後,導致不少企業盈利能力出現大幅回落。

由此,處於行業中遊的醫美機構遭遇雙向擠壓,致使其出現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偏低的尷尬情況。

2

獲客成本較高,持續盈利能力下滑

作為醫療產業中最為商業化的細分領域,各大醫美機構通常利用一貫的市場營銷方式獲取客源,這導致的後果是營銷成本過高,利潤被營銷成本攤薄,盈利出現考驗。

「現在醫美機構的獲客成本基本在6000元左右。」劉景濤說,獲客成本在整個醫美機構運營成本中要佔到50%以上。

據劉景濤介紹,目前醫美機構的獲客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網際網路、地鐵等廣告宣傳的直客模式,另一種是通過和美容院合作的渠道模式。

「從ROI(投資回報率)來看,醫美平臺已經成為醫美機構品宣投入的主要投放地。」劉景濤說,

以新氧為例,其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870萬,同比增長153.7%,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總數251928,付費醫療機構數4096家,同比增長26.8%,平臺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11億元人民幣。

值得留意的是, 即便是如此高的獲客成本,醫美機構依然不斷的進行廣告投入,獲客營銷成本仍在不斷上漲。

「醫美機構之間的競爭,就是品牌營銷的競爭。」劉景濤說,「別人都在砸錢做廣告,我家不做廣告,客戶怎麼來?」

據悉,目前醫美行業內大概有8000家左右的醫美機構以及幾十萬美容院。

因此,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醫美機構,會具有很強的市場壁壘。在市場佔有率上,也具有頭部效應。

據瑞麗醫美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杭州約有300家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其中第一大市場參與者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為13.4%,而第二大至第五大市場參與者佔據的市場總份額為16.6%。瑞麗醫美的市場份額約為4.1%,2019年在杭州市醫療美容服務市場中排名第四。

若放大到浙江省,這種頭部效應則更明顯了。截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的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約為850家。按醫療美容服務收益計,2019年最大市場參與者約佔5.7%的市場份額,第二至第五名參與者合計約佔11.8%的市場份額,瑞麗醫美約佔1.9%的市場份額,在浙江省醫療美容服務市場排名第五。

此外,由於黑醫美(即不具備醫美手術能力的醫美機構、美容院)的一些不正規操作,導致醫美醫療事故頻發,也令醫美機構更重視品牌營銷。

3

疫情之下,醫美行業進入下半場

作為典型的線下服務行業,今年醫美機構受疫情的影響較為明顯。

例如,醫美國際日前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報顯示,報表期間實現總收入5.3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31億元減少14.6%;實現利潤-1.6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9億元下滑182.96%。

雖然疫情導致醫美機構營收驟減,但同樣加速了行業的洗牌。

「疫情導致消費者,推遲了醫美的消費計劃,但需求仍然存在。疫情好轉後,將會有一波報復性的消費。」劉景濤表示,具有品牌、資金優勢的醫美機構會脫穎而出,尤其在尾部機構倒下後,原本屬於這部分機構承接的需求也轉向了頭部。

在此之下背景下,對於醫美機構來說融資將會是最大的需求了。

以瑞麗醫美為例,公司此次上市擬募集的資金,80%左右都會用於品牌的運營和打造。

事實上,不僅瑞麗醫美是如此,之前在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利美康等醫美機構都因業績問題選擇退市,欲另闢蹊徑登陸A港、港股市場,尋求資金注入。

「從2008年至2018年,這10年間是醫美行業的黃金期。在這期間,誕生了很多醫美上市公司和許多線下醫美機構、美容院。」劉景濤說,經過這些年的市場競爭,醫美機構已經過了最初的野蠻發展階段,後續就是硬實力的比拼。

劉景濤同時表示,疫情過後醫美行業將進一步往正規化、學術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而類似於醫生作坊式工作的機構將加速被淘汰。(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長期增收不增利,又面臨巨頭入局,新氧醫美舉步維艱
    作為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醫美正在面臨一系列難題。此外,新氧所在的行業醫美正面臨信任問題,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目前全國醫美從業者超過10萬人,但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佔行業的12%,合法醫師僅佔行業的28%。醫美用到的部分藥品也不規範,據艾瑞諮詢表示,當前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大約只有33%。而新氧平臺上入駐的部分醫美機構,一直被質疑存在違規和虛假宣傳的問題。
  • 艾德證券期貨:顏值經濟當下,瑞麗醫美到底美不美?
    來源:新浪證券「溫馨提示:180天港股免傭*活動接近尾聲,開戶併入金可享免傭優惠,還未開戶的投資者速速上車,把握好此活動,機會不容錯過!」前段時間,藏族小夥丁真因純真笑容刷屏網絡,90後美女記者王冰冰屢創收視新高,甚至《1818黃金眼》維權的小張也由顏值一夜爆紅。
  • 「兩分鐘讀財報」呷哺呷哺翻座率下降 快速擴張致增收不增利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重磅推出小視頻解讀上市公司財報表現,直觀生動地展示上市公司經營境況。大家好,這裡是新浪財經2分鐘解讀財報欄目,今天我們聚焦的是呷哺呷哺。但與此同時令人擔憂的是,2019年呷哺呷哺淨利潤僅2.88億元,同比減少37.71%,為上市6年以來首次淨利潤負增長,陷「增收不增利」困境。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源於公司下行的翻座率。
  • 資本博弈,賽道激烈,IPO之後,瑞麗醫美盈利堪憂
    「顏值經濟」催生醫美行業高速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服務市場收入規模達到1436億元。與此同時,醫美股也在資本市場中順勢而發,2020年9月上市的愛美客,上市當日的盤中股價一度漲逾200%。
  • 千億顏值經濟迎爆發,瑞麗醫美(2135.HK)赴港IPO
    女為悅己者容,醫美成為越來越多愛美女性的消費選項。作為第一家在香港IPO的內地醫美企業,瑞麗醫美(2135.HK)近期啟動香港交易所招股,每股發行價為0.3-0.4港元,每手10000股,預計市值為6.17億港元至8.22億港元,一手入場費約4040.3港元,預計12月28日掛牌上市。
  • 「觀察」充分競爭的醫美市場,瑞麗醫美「好風憑藉力」!
    以上,便是近幾日在港股上市的小盤股瑞麗醫美(2135-hk)的投資背景。瑞麗醫美瑞麗醫美是一家以浙江杭州為大本營的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目前共擁有4家醫美服務機構,其中杭州瑞麗和瑞安瑞麗是醫療美容服務專科醫院,瑞麗天鴿和蕪湖瑞麗是醫療美容服務專科門診。2019年,來自4家機構的營收佔比分別為51.5%、14.4%、20.6%、13.5%。
  • 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
    來源:中國經營報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當下,「顏值經濟」迅速崛起,進而助推了行業內頭部玩家規模和利潤的進一步提升。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疫情衝擊下,公司依然取得了逆勢增長,第三季度總收入為3.596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3.024億元增長18.9%。除了營收的穩步增長之外,新氧作為行業頭部平臺,用戶活躍度、平臺交易量亦呈現高速增長之勢。
  • 顏值時代催生的醫美行業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 劉雨辰 隨著「顏值時代」的來臨,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註定會成為風口上的朝陽行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27歲的英國皇家海軍重炮手沃爾特耶歐在知名的「日德蘭戰役」中被炮彈的彈片擊中,臉部嚴重毀容。
  • 增收不增利下 海外廠商股價倒是一路大漲 | 年終盤點
    從數據來看,多數廠商營收都還是同比增長,但是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的現象。財報顯示,Glu Mobile支付的授權費與買量成本不相上下,約佔總收入的三成多。 Glu Mobile背後雖有騰訊這樣的明星股東,但總體來看還是賺個辛苦錢。這不今年還是虧損的。
  • 增收不增利下 海外廠商股價倒是一路大漲|年終盤點
    從數據來看,多數廠商營收都還是同比增長,但是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的現象。 財報顯示,Glu Mobile支付的授權費與買量成本不相上下,約佔總收入的三成多。 Glu Mobile背後雖有騰訊這樣的明星股東,但總體來看還是賺個辛苦錢。這不今年還是虧損的。
  • 財報眼|行業復甦提速,垂直醫美平臺如何打破天花板?
    財報數據顯示,新氧第三季度總收入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9%,環比增長9.1%。三季度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11億元,上一季度為接近10億元。隨著國內疫情常態化防控,上半年受到較大衝擊的醫美和健康行業逐漸恢復,主要體現在線上交易規模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活躍用戶增加,消費者信心提升。但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個季度新氧淨利潤水平較去年仍存在較大差距。
  • 連續三年增收不增利,百億市值橫店影視淨利潤持續下滑丨財報AlphaGo
    數據顯示,該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14億元,同比增長3.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0億元,同比下降3.48%,總體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特徵。《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這也是橫店影視自2017年上市後連續交出的第三份增收不增利的年報。
  • 從「囤吃喝」到「囤醫美」 顏值經濟推動醫美消費飆升
    醫美機構紛紛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為雙11助力,帶動了醫美機構營業額的快速上漲,成為中國經濟活力與消費升級的見證。優惠促銷帶動醫美消費高成交量在優惠與促銷的推動下,今年雙11期間醫美消費成交迎來了高峰。數據顯示,10月14日至11月11日,新氧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達213%;11月1日至3日,醫美醫療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隨著近年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社會對於消費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和品質化,醫美消費被更多人接受。2020年,雖然有疫情相伴,但大眾對顏值的關注度與要求仍在提升,「顏值經濟」快速升溫。
  • 顏值即正義!中國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人們對顏值的需求促使顏值經濟生態圈不斷豐富,而醫美行業成為顏值消費的新熱點。 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影響衝擊醫美發展,同時助醫美行業迎來新變局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受疫情影響增速下滑,但相比全球醫美市場疫情前10%以內的增長率仍是高速增長。
  • 與小米「續約」成功 但華米仍增收不增利還持續
    增收不增利三季度累計營收不及去年單季度喜憂參半,是對華米三季報的總體評價。喜源於其出貨量和營收的增加,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華米營收22.35億元,同比增長20%,環比上漲96.6%;憂源於其淨利持續同比下滑,當季只錄得淨利潤8110萬,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033億元同比下降60%。
  • 疫情下醫美行業AB面:增速放緩,線上醫美平臺流量創新高
    2020,對醫美行業而言,是危中有機的一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醫美行業"一夜入冬"。近乎所有人被都迫宅在家裡,線下醫美機構不得不進入"休眠期",而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卻為行業"打開另一扇窗"。
  • 醫美交易10個億,月活677萬,新氧逆勢增長秘密是什麼?
    01顏值經濟爆發增長,新氧持續發力內容平臺後疫情時代催發了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原本就火爆的「顏值經濟」發展增速進一步提升,人們對變美渴求更加迫切,也整體上促進了醫美行業的蓬勃發展。新氧精準把握了這個契機,趁勢顏值經濟,成為行業的最大贏家。疫情影響之下依然活躍在平臺上的消費者才是新氧成功與否的真正評判標準。財報披露,新氧APP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677萬,這在醫美類垂直APP中,居於前列。問及奧秘,新氧科技CEO金星如此對外表示:「為用戶和醫美專業人士構建了活躍的社區氛圍,推動了平臺流量向上增長。」
  • 疫情之下醫美機構如何升級?四川華美紫馨是這樣做的!
    疫情初期,醫美機構停工停業,無一例外遭遇著客戶上門數量大幅下滑、營收下降、現金流緊張的重創。時下,對於醫美機構而言,只有兩件事情最重要,抗擊疫情保護員工和顧客安全同時穩定隊伍調整運營思路應對變化。共同的名字,抗疫作為老牌醫美機構,華美紫馨在此次疫情中充分體現了民營醫美機構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員工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 贏在長安全國醫美總裁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辦
    為切實增強做好醫療美容健康發展工作的使命感,以醫美行業發展的新突破推動顏值經濟高質量發展。11月17日,由陝西省整形美容協會主辦,為期兩天的「贏在長安全國醫美總裁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辦。來自全國的醫美機構負責人,財務總監,醫生共計400餘人參會交流。
  • 讓利保客戶,擴張求突圍 醫美國際(AIH.US)報表能否「換顏」?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看臉社會,因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口罩大面積普及給了不少人一次「喘息的機會」,卻也間接影響了醫美行業的好生意,讓整個行業頓時陷入寒冬。  作為業內唯一一家在主板上市的線下連鎖醫美機構,醫美國際(AIH.US)的財報向投資者揭示了醫美行業正在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