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許金松 通訊員 孫明學 畢經濤)記者從聊城黃河河務局了解到,7月9日,我市黃河艾山水文站流量回落到3000立方米/秒以下,24年來最大洪水安全過境我市,隨著黃河水位持續回落,我市境內11座黃河浮橋將陸續搭接。
為騰庫迎汛,黃河小浪底水庫於6月24日開始加大下洩流量,6月28日下洩最大流量5500立方米/秒。7月1日凌晨,我市黃河艾山水文站流量達到峰值4800立方米/秒,為「96·8」洪水以來最大洪峰。本次洪水,艾山水文站3000立方米/秒以上持續12天,我市黃河防洪工程沒有出現險情,洪水完全控制在黃河主河槽內。
據了解,1996年洪水,我市黃河艾山水文站洪峰流量5030立方米/秒,當時我市黃河控導工程全部漫頂,淹沒灘地1.87萬畝。堤防全部偎水,偎堤水深2-4米。共有14處險工(控導)工程110段壩岸,發生199次根石走失和蜇陷險情,7段堤防出現滲水。洪水期間黃河聊城段上堤防守人數達6033人,其中防守人員2972人、搶險突擊隊3061人。24年後再遇同級別大流量洪水,我市黃河河道沒有發生一次險情。
我市黃河防洪能力的提升,得益於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黃河防洪工程措施和非防洪工程措施。在防洪工程措施方面,累計爭取國家投資7.8億元,先後實施了黃河下遊近期防洪工程、金堤河幹流河道治理工程(山東段)、黃河下遊防洪工程(聊城段)等工程,消除工程安全隱患,提升防洪工程抗洪強度,工程抗洪能力進一步增強。在非防洪工程措施方面,落細落實各類防汛責任,組織汛前工程普查、根石探測、河勢查勘、水尺校測,修訂完善各類方案預案,加強防汛隊伍建設,組織開展防汛搶險演練,落實防汛搶險料物。洪水期間,加強了工程巡查和河勢工情觀測,確保險情及早發現,及時搶護。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