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今天,黃河東營入海口24年來洪水最大水頭平穩入海,4530立方米...

2020-12-22 閃電新聞

7月3日上午8時,

黃河最下遊的利津水文站實測流量由

早晨6時的4530立方米/秒

下降到了4460立方米/秒,

這標誌著

黃河這次汛前調度的洪水最大水頭已平穩入海,

流量峰值為24年來之最。

戳↓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夏汛前,黃委結合汛前騰庫迎汛,實施洪水調度, 6月24日起小浪底水庫以3500立方米每秒下洩,逐步加大至5000立方米每秒,6月28日8時起以峰值流量5500立方米每秒下洩12個小時,這也是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以來的最大下洩流量。

由此形成黃河下遊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級洪水過程,這也標誌著黃河下遊主河槽過流能力由435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了5000立方米每秒,為應對有可能發生的超標洪水提供了更好的河道地理條件。

同時,也給黃河三角洲溼地提供了一次絕佳的生態補水機會,預計可實現補水1億立方米,將有力促進溼地生態功能的進一步提升。

延伸閱讀:

航拍!黃河濟南段洪峰達24年最大!每秒4700m!記者乘船感受黃河水量

濟南濼口河段在7月2日出現每秒4700立方米左右的水流量,這也是24年來最大的一次流量。閃電新聞記者在濼口水文站上方航拍,感受黃河洪峰水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據山東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此後大流量水頭繼續在山東省河道演進,預計黃河山東段大流量過程還將持續10天左右。

來源:齊魯網·閃電新聞 記者 陳海濤 東營臺 徐振 利津臺 劉明陽

編輯:王春令

相關焦點

  •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6月24日,黃委啟動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6月28日8時起,小浪底水庫下洩5500立方米每秒。6月29日,東營區人民政府召開防禦黃河大流量洪水專題會議。6月30日,本次大流量過程峰值出現在黃河山東段,達到5120立方米每秒,是自1996年來流量最大的一次。7月1日,黃河正式進入汛期。7月3日16時48分,利津水文站實時流量4580立方每秒,水位11.88米,形成1989年以來最大流量。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聊城:黃河24年來最大洪水安全下洩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許金松 通訊員 孫明學 畢經濤)記者從聊城黃河河務局了解到,7月9日,我市黃河艾山水文站流量回落到3000立方米/秒以下,24年來最大洪水安全過境我市,隨著黃河水位持續回落,我市境內11座黃河浮橋將陸續搭接。
  • 長江第1號洪水形成!黃河洪峰已到這地,24年來流量最大
    2日10時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今年黃河山東段最大流量在6月30日夜間到7月3日出現,最大流量在每秒4550立方米到每秒5200立方米濟南濼口河段預計在7月2日出現每秒4700立方米左右的水流量
  • 大眾日報重磅推出8000字報告文學《黃河入海千頃綠》,講述黃河三角...
    美國在治理「大泥河」密西西比河過程中,將整個流域分幹流、支流和小支流三級進行統籌,上中下遊工程管理協調全線聯動,扭轉百年來「三年一洪水」的局面;曾經被稱為「歐洲下水道」的萊茵河,二戰後成立了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多國共治一河水。萬裡黃河治理,更需「一盤棋」思想。地處入海口的東營,在黃三角保護治理中,正彰顯了這一點。黃河入海口,有一遠望樓。
  • 大眾日報八千字報告文學闡釋黃河入海口「水、鳥、地、油」關係
    大眾日報記者 婁和軍 賈瑞君 楊學瑩 蔣興坤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做好黃河三角洲保護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地處黃河下遊,工作力爭上遊。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黃河三角洲保護,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9月15日出版的大眾日報刊發8000字報告文學,深度闡釋黃河入海之地「水、鳥、地、油」的關係。◎水和鳥水和鳥——在三角洲,儘是黃河水與鳥兒的故事。
  • 甘肅積極應對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
    原標題:甘肅積極應對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 受降雨影響,黃河蘭州以上來水持續增加,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0日20時42分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出現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黃河水利委員會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落天走東海!東營與黃河:跨越千年兩次「邂逅」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4日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自古便與東營這片土地有緣。滔滔黃河水,奔流向大海,每年向大海延伸三萬畝土地,造就了共和國這片最年輕的土地。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一行來到東營黃河文化館,在這裡探尋黃河與東營的故事。黃河在形成至今的一萬年間,受地質狀況和泥沙淤積的影響,河道變化之劇烈、遷徙之頻繁,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下遊地區。
  • 潼關站將出現1996年以來最大洪水 黃委強化水沙聯合調度 啟動黃河...
    文丨徐清華據水文部門預報,正在持續演進的黃河5號洪水將於8月21日10時前後在潼關水文站達到6600立方米每秒,為1996年以來該站最大洪水。黃委統籌考慮,提前應對,結合上中下遊雨水汛情,於8月20日12時起,實施黃河中下遊水沙聯合調度,小浪底水庫按4000立方米每秒控洩,三門峽水庫繼續敞洩運行,並同步啟動黃河中下遊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受近期黃河中遊地區持續強降雨影響,8月20日8時,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華縣水文站流量為2750立方米每秒,將於20時前後達到3500立方米每秒。
  • i東營·影像|俯瞰東營⑨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編者按:東營,一座年輕的溼地城市,勝利油田在這裡崛起,兵聖孫子在這誕生,萬裡黃河從這裡奔騰入海。
  • 山東在建一座黃河大橋,主橋全長880米,工期3年,就在東營境內
    山東是黃河流經的一個省份,還是沿黃省區唯一的沿海省份,近幾年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在眾多黃河流經的省區中,經濟算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山東承擔著沿黃河經濟帶龍頭的使命,而要想發展好黃河經濟,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設過黃河通道,確實,建設過黃河通道,山東一直在努力。
  • 觀摩「模型黃河」,探秘「洪水」試驗
    6月25日上午9點半,記者來到了位於鄭州北郊「模型黃河」基地的1號試驗大廳,「2020年黃河下遊小浪底至陶城鋪河段洪水預演實體模型試驗」就在這裡進行。 原來,今年的試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旨在為黃委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提供科學支撐,模擬小浪底水庫最大下洩流量從2070立方米每秒逐步加大至5280立方米每秒時,下遊洪水演進及淤積情況。
  • @東營人 鐵人三項冠軍賽來啦!
    以「胸擁黃河情懷 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的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將於9月12日在我市鳴槍開賽,該賽事包括全國鐵人三項冠軍賽、全國鐵人三項U系列冠軍賽、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A級積分賽、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等多項賽事,賽事內容豐富,
  • 黃河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形成
    黃河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形成!村子被淹,數百人連夜轉移!近兩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同時還發布了暴雨黃色預警;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橙色山洪災害氣象預警;自然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文化館:在這裡,縱覽黃河千年
    24日,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走進東營,深入基層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東營報導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採訪團來到東營黃河文化館,縱覽黃河的千年歷史底蘊,探尋黃河的前世今生。
  • 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開賽 - 國家體育總局
    大 中 小   9月12日,山東省體育局局長李政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宣布: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開幕。
  • 大型交響合唱《黃河入海》唱響「未來你好」
    《黃河入海》在濟南奧林匹克中心唱響。 合唱《保衛黃河》 交響合唱《黃河入海》是系列交響合唱《母親河》的第三部,為國家領導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一周年而創作的
  • ...為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按照《黃河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預案(試行...
    【黃河出現2020年第2號洪水 啟動上遊IV級應急響應】受降雨影響,黃河蘭州以上來水持續增加,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0日20時42分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為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
  • 東流入海 懸河安瀾寫新篇(人民眼·行走黃河(下))
    「泥沙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洪水雖小,水位卻高,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在鄭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嶽中明一語道破「害河」桀驁難馴的癥結。開封城郊鐵牛村那尊怒目圓睜的明代鐵犀,500多年前由名臣于謙所鑄。然而,黃河照樣「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鐵犀就親歷了1855年銅瓦廂決口,目睹過黃河大改道後「百裡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的悲慘景象。
  • 黃河三角洲的鳥兒「話事人」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最早只是遷徙途經山東東營,2003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築巢繁殖,至今累計繁殖達1954隻。  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3萬公頃,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已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