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抗疫⑮:中醫治重症,為啥療效好?

2020-12-17 環球網

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中之重。中醫藥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精準施策,多管齊下,啃下了治療重症、危重症患者這塊「硬骨頭」。

一人一策精準施治

在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病房,62床的新冠肺炎病人李某71歲了,一度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高燒不退,咳喘不止。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查看病情後,當即開出一個中藥方。患者服用3付中藥後,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徵穩定,轉入普通病房。

仝小林曾經3天跑了4家醫院,看了80多位危重症病人。他一進醫院,就穿上防護服,直奔ICU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情,應用中醫方法治療危重症患者。在他的推動下,這些醫院救治重症病人的中醫參與率明顯提高。

重症病情發展相對迅速,根據病情變化,一人一策,隨證化裁,注重體質、疾病、症狀「三結合」,同病不同治,同病不同方,精準施治,臨床效果顯著。

73歲的河北省患者鄭某住院15天,中藥處方開15次。入院後,突然出現間斷意識模糊、煩躁,病情危急。中醫專家辨證為「濁毒熱結,腑氣不通」,開具小承氣湯合麻杏石甘湯。患者服藥後,第二天上午排大便兩次,意識逐漸恢復。幾天後,患者又突然胸悶憋喘加重,當即再次調整處方,給予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緊急服下。次日,患者症狀大為緩解,舌象復原。

在救治重症和危重病人中,中醫為何有很好的療效?仝小林說:「重症病人痰溼還阻塞在肺部,呼吸就越來越困難,氧飽和度逐漸降低,中醫救治重症、危重症時,要宣肺化痰,從肺、脾、腎幾個角度去治,能夠改善體內環境,療效明顯。」

古法新用另闢蹊徑

奮戰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ICU病房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總領隊葉永安說:「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是我們中醫國家隊努力的方向。」

2月28日,葉永安帶領中醫團隊首次進入重症ICU病房。中醫望聞問切作為臨床收集數據的主要手段,在危重症ICU病房,卻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病人上著呼吸機,無法實現問診,無法觀察舌象,胳膊上捆著監測袖帶,手背扎著輸液針,再加上醫生帶著兩層手套,切脈也很困難。在很難掌握更多信息的情況下,中醫如何實現精準辨證?

「在傳統的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不足以獲得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我們綜合五運六氣理論、三部九候診法以及臨床客觀檢查指標,精準評估患者的病情。」葉永安古法新用,另闢蹊徑,在頸動脈、踝關節拿脈,靈活採用臟腑辨證及衛氣營血等理論,為患者遣方用藥。

「是你們救了我的命啊!」一位79歲高齡的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平穩即將轉入專科醫院時,緊緊地拉住葉永安的手說。老人姓付,發病10餘天,入院時肺部影像學呈持續性惡化,時清時寐,偶有躁狂,情緒恐懼,整夜不能入眠。結合對症的中藥治療後,患者症狀改善明顯。治療一周後從病危轉為平穩狀態。自醫療隊支援武漢以來,接管病區現有患者全部由重症、危重症轉為了普通輕症。

對危重型新冠肺炎這塊「硬骨頭」,葉永安提出,中醫治療當尊重四診,但不能局限於四診,對於ICU危重症患者診療的困難,中醫人應注重天人合一,採用多種經典理論相結合,融會貫通於患者的治療,方可取得臨床療效,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於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

因人制宜治法多樣

在雷神山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樊民,為呼吸困難、胸口疼痛難忍的重症患者劉女士做針灸。針刺、捻轉,運針,20分鐘後,劉女士症狀逐漸舒緩,半個小時逐漸恢復正常。

「針刺治療方法可用於減少或替代重症患者呼吸機治療。」樊民拿出一根經過改造的毫針,在外面加了一個塑料的套管。這是因為隔離病房裡穿著防護服,護目鏡很容易起霧,帶著幾層手套的話手感比較差。他與同事在毫針外面加了一個塑料的套管,這樣既避免了感染,又能扎準穴位。

53歲的張某確診入院後,很快上了呼吸機,熬好的中藥清肺排毒湯只能通過「鼻飼」給藥,病房醫生每天給予指尖穴位按摩。經過中西醫結合精心治療,病情日漸好轉,撤下呼吸機。但患者意識恢復後,時而神情淡漠,時而焦慮煩躁,醫務人員採用中醫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幾天後,患者精神明顯好轉,治癒出院。

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複雜而多變,有的用著呼吸機,有的合併胃潰瘍出血,有的伴有噁心嘔吐,必須採取多種方法給藥治療。中醫專家因人制宜,廣泛使用鼻飼、灌腸、肚臍貼、穴位貼、針刺、艾灸、穴位按摩等中醫藥療法,為患者們開闢出一條條通往重生的希望之路。

中藥注射液挽狂瀾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過程中,重症患者會出現「炎症風暴」。這種自身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很大。中藥注射液成為對付「炎症風暴」的有力武器。

「趕緊上中藥注射液!」62歲的郭某入院後出現意識模糊,煩躁,眼窩凹陷,手足冰冷,病情極為危重。河北省中醫藥巡診專家現場會診,湯藥濃煎頻頻鼻飼並灌腸給藥,靜脈使用中藥注射液血必淨。兩天後,患者意識恢復,手足變得溫暖。患者終於撤下呼吸機,病癒出院。

「血必淨能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有效抑制『炎症風暴』。中藥注射液是搶救治療重症患者的有力武器。」湖北省中醫院肺二科主任吳霞說。79歲的危重症患者史某有20餘年的高血壓病史,伴有腦血管狹窄、心律失常,情況不容樂觀。使用中藥注射液再配合其他中西醫結合手段後,14天後史某康復出院。

在金銀潭醫院,不少重症病人血氧飽和度時有波動。注射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後,血氧飽和度穩定回升。肺部感染吸收慢的患者,加注熱毒寧、痰熱清等中藥後,很快康復出院。不同的中藥注射液功效不同,可以起到益氣生津、回陽救逆、活血化淤、開竅醒腦等多種功效。

目前,金銀潭醫院、武漢第一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重症患者開始使用中藥注射液。各地使用中藥注射液利好消息不斷。初步臨床研究顯示,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使用中藥注射液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促進核酸轉陰。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對危重症患者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可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科研助力臨床救治

「重症患者有80%願意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說,他真切體會到老百姓對中醫藥有迫切的需求。

金銀潭醫院專門收治重症病人,黃璐琦帶領的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南一病區,第一時間參與了危重患者救治。接管病區5天後,即有8名患者治癒出院,中醫藥的效果初步體現。隨著中醫療效的逐步被認可,南一病區病床從32張增加到43張,出院率、好轉率明顯提高。中醫醫療隊正幫助越來越多患者從危重病房走出來。中醫藥正以其良好療效,讓更多人看到其獨特優勢。

「科研助力臨床救治。尋找中醫藥療效的高級別循證證據,有利於優化臨床方案並加以推廣,提高臨床救治率。」黃璐琦說。在醫療隊接管病區的同時,中國中醫科學院後方科研攻關組同步成立,配合武漢前方進行臨床數據分析,優化治療方案。科研攻關組緊急設計開發了供醫護人員使用的症狀信息及舌診圖像採集程序,以及針對方艙醫院的患者自述症狀採集系統,為全面開展臨床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診療經驗的不斷積累,黃璐琦團隊總結出臨床經驗方——化溼敗毒顆粒,目前已完成了藥理、毒理、工藝、質量等工作,並獲得北京市的醫院製劑批准,將更大範圍應用於臨床救治。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對於重症患者,一項75例的臨床對照試驗顯示,中西藥並用較單純西藥組相比,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對於危重症患者,中醫和西醫專家聯合會診、辨證論治後,中藥在改善血氧飽和度、抑制「炎症風暴」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王君平)

相關焦點

  • 「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紀傳榮:發揮中醫特色療效救治...
    家裡長輩得知紀傳榮的決定後,表示會照看好家庭和孩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這是屬於我們的戰場,只能前進。」2月12日,紀傳榮隨我市第二批馳援湖北醫療隊趕往荊州石首市中醫醫院支援,並作為輪班小組長負責ICU的10名重症患者的治療。
  • 問止中醫林大棟傳承發揚倪海廈精神,揭示新生代中醫發展方向
    人才匱乏成為中醫發展的重要阻礙,中醫傳承成為難題。業界泰鬥倪海廈等大師擁有巨大影響力,但眾多中醫愛好者和中醫師苦於無緣師承,雖有為中醫事業奉獻的熱情,卻無法將一代大師的醫術發揚光大,更難將精神傳承後人。怎樣才能繼承並發展好中醫瑰寶?倪海廈在12年前就給出了啟示。
  • 《佛州漢唐跟診日誌》作者林大棟見證倪海廈中醫傳承
    秉承倪海廈的理念,林大棟長期以來致力於疑難雜病經典方證研究,在繼承倪海廈經典學術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了許多具有鮮明突出特色的學術觀點,並完成倪海廈心願,用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結合,研發出問止中醫大腦,賦能300多家醫院、門診部、中醫館、中醫診所,為患者帶來卓越的中醫療效,讓杏林春光盛放。
  • 在雷神山播下中醫的種子
    老人心情好,病情也逐漸轉輕,轉院前緊緊盯著王燕霞說:「感謝你,好丫頭,河北的『小燕子』!」得知她馬上要從中南醫院奔赴雷神山醫院,老人豎起了大拇指:「你蠻槓,該油(你非常棒,加油)!」 活潑又好鑽研的她,成為隊裡的「翻譯官」、病房的「開心果」。每天跑前跑後,一會兒幫同事翻譯武漢方言, 一會兒又跑過去教病人說普通話。
  • 我國中醫名家李可逝世 被稱為「中醫ICU」(圖)
    李可曾在廣東省中醫院帶弟子 省中醫院供圖  羊城晚報訊 記者夏楊、通訊員胡延濱、宋莉萍報導:一代中醫名家李可於春節前病逝,其廣東弟子們昨日聚在一起開了追思會悼念他。李可一生致力於復興中醫,省中醫院依據其思想創立了中醫經典科,專攻急危重症、疑難雜症,被稱為「中醫ICU」。
  • 中藥浴治老年皮膚癢療效好
    皮膚瘙癢症發病率較高,中醫稱之為「癢風」「風瘙癢」,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秋冬季加重,治療較難,患者常因瘙癢而致煩躁、失眠或夜寐不安,以致影響食慾及精神,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研究發現中醫藥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 山西中醫的戰「疫」力量
    一袋袋熬好的湯藥,用最快的速度分送到各個定點醫院的密切接觸者口中。對密切接觸者服用中藥後的反饋,專家們一一記錄、研究。2月6日,結合前期用藥經驗,在國家方案基礎上,重新辨證凝練的山西新冠肺炎中醫防治方案緊急立項。5種治療方劑準確分型,面向一線醫務人員、易感人群及疑似患者,還有確診的早期、中期、重症期、恢復期患者推廣應用。
  • 廣譽遠安宮牛黃丸成新冠重症治療推薦藥
    毛靜遠院長基於臨床實踐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跟大家分享經驗,《中醫雜誌》社社長劉國正系統的介紹了中醫藥治療「疫病」的歷史淵源與貢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齊文升從中醫角度分享了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機。
  • 中醫治腎,清熱解毒藥和清利溼熱藥應用的最佳「致勝點」
    金銀花,經典清熱解毒藥蒲公英、紫花地丁;清利溼熱藥有瞿麥、白茅根、石葦,治腎清利溼熱中成藥有黃葵膠囊、寧泌泰膠囊、清濁祛毒丸;在中醫治腎中,清利溼熱藥不可不用,也不可長期應用;中醫有可化解補腎時滋膩之藥「反助病邪」之負面影響;試想,補腎之目的是修復損傷,而損傷所致紅腫不除,就如皮膚有傷口紅腫,極難縫合的道理一樣,消除了紅腫,傷口緊張度減低,就容易修復、恢復的多了;這兩類藥的交替應用,就構成了第一「致勝點」;二、恰當的清熱解毒藥和清利溼熱藥的應用周期和總療程,是奪取「致勝點」的關鍵一環;恰當地交替換用、應用的總療程足夠,也是「致勝」關鍵;我們知道,腎損害時中醫
  • 蠟療在中醫臨床中的應用
    現代特色中醫蠟療的發展不得不提兩位在蠟療界很有聲望的人物一位是蠟療的傳承人張小林先生和何天有教授,何天有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紫德堂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特色中醫蠟療科研組組長。
  • 中醫不是學歷的「顯擺」,別讓民間絕活成為美好的傳說 ​
    「顯擺」,而是療效的突出,尤其是在基層。可是眼下,好的中醫越來越少,哪怕每年有大量中醫畢業生,可是仍改變不了中醫人才後繼乏人的局面。現在的中醫學歷普遍越來越高了,可是看病水平卻並沒有同比增長。原衛生部部長高強曾表示,「我是中醫的痴迷者、維護者、支持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是民間中醫治好了我40多年久治不愈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藥是中國的國粹,而且是中國國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我願意為了中醫藥去吶喊。」
  • 上海迄今20例新冠肺炎患兒純中醫治療痊癒,中醫治小兒瘟疫將發揮...
    中醫治療小兒瘟疫,自古就是診療的重要內容。今年正遇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在兒童患者中的治療凸顯獨特療效。今天,記者從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等承辦的相關論壇上獲悉:新冠肺炎患兒中,一半以上運用中醫藥共同參與治療。
  • ...妙藥」——記奮戰在武漢一線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
    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聯合專家組副組長謝沛霖回憶。這是仝小林現場指導用中醫救治眾多重症、危重症病人的病例之一。仝小林頻繁去定點醫院,專看重症、危重症病人,一進醫院,邊聽匯報,邊與醫生們聯合查房會診,穿上防護服直奔ICU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情,應用中醫方法治療,推動各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原創 葛琳儀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導 語:12月10日,「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應用學術研討班暨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線上舉辦。會上,國醫大師葛琳儀做了《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專題講座,現將其講課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學習、分享。
  • 戰疫情|「重症醫學,本就是一場逆行」江蘇省中醫重症醫學科抗疫紀實
    疫情就是命令,「重症勇士」無懼逆行疫情就是戰鬥的號角,對「重症人」來說,國家的需要、患者的需求就是命令。疫情發生後,重症醫學科的勇士們積極報名參加抗「疫」,先後共有8名醫護人員出徵前線阻擊疫情。2月11日,省中醫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出發,重症醫學科護士王任重、郭曉偉作為醫療隊員奔赴湖北黃石疫情防控一線。他們在前線充分發揮省中人團結協作、勇於奉獻的精神,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夜以繼日地全力救治病患,為守護群眾健康築起了一道鋼鐵防線。
  • 逯祥雲老中醫:中醫治療類風溼的優勢
    在中醫方面類風溼屬於痺證,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關節經絡為風、寒、溼、熱之邪所閉塞,導致氣血不通,經絡痺阻而發病,表現為雙... 摘要:   在中醫方面類風溼屬於痺證,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關節經絡為風、寒、溼、熱之邪所閉塞,導致氣血不通,經絡痺阻而發病,表現為雙手、腕關節、膝關節等關節的對症性、持續性滑膜炎,逐漸出現骨破壞、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 北大一院王貴強:已啟動重症患者康復期肺纖維化中醫藥治療研究
    但有些重症危重症患者因年齡大、肺組織修復能力弱、達到出院標準出院時,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不明顯,這部分患者有可能形成後期肺部病灶纖維化。部分SARS患者康復後出現肺纖維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患者肺纖維化的發生,早期幹預,避免出現。  「出院後患者肺功能是不是能夠很快的好轉,肺纖維化是不是持續存在?
  • 給中醫的榮譽!張伯禮院士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是他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是他建議徵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是他和仝小林等力排眾議、建議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幹預的目的;是他和劉清泉主動請纓,提出建立中醫方艙醫院,打破西醫壟斷,在方艙醫院休艙之時,創下了患者零回頭、零病亡、零轉重症、零復陽以及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所有方艙最佳成績,而其他方艙重症轉化率平均在7%左右;
  • 中醫治咽炎的6個方法,方便好用
    可以試試中醫。霧化治療:咽炎噴霧劑可自制北京中醫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虹:慢性咽炎以陰虛和脾胃虛弱引起的為多見。一般來說:△ 陰虛型慢性咽炎的常見症狀有:咽部乾燥,灼熱疼痛感,下午時會出現咽部異物感,乾咳,痰少而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