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2020-12-16 騰訊網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春天來了

很多小朋友還是宅在家裡網上學習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外面有個壞傢伙!

大家都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種會讓人生病的病毒

有人說它可能來源於蝙蝠

你知道嗎?

蝙蝠攜帶大約100種病毒

但是它們有強壯的免疫系統

可以與病毒共存而不生病

蝙蝠喜歡晚上出來尋找食物

一隻蝙蝠可以在一小時內吃掉1200多隻昆蟲!

有些蝙蝠甚至能聽到昆蟲在樹葉上行走的聲音

太神奇了!

快來讀《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少兒畫刊》

3月刊

和商城君一起了解蝙蝠的真實生活

《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少兒畫刊》3月刊

熱賣中

這是一款集趣味性、知識性

和互動性於一身的刊物

每期掃二維碼可以聽

原汁原味的配套音頻

還有單詞卡片或萌萌噠貼紙!

《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少兒畫刊》

還推出了配套視頻

掃描版面上提供的二維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蝙蝠作為移動的病毒庫,為什麼擁有30年的高壽?
    例如引起2003年的非典肺炎病毒中年宿主是果子狸,最初的源頭是蝙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次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大概率也是來自於蝙蝠。蝙蝠被人稱之為「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目前在所有的蝙蝠身體內發現了4100種病毒,最多的一種蝙蝠身體上攜帶的病毒種類超過130種。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隨便一個病毒就能讓人類致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麼蝙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蝙蝠安然無恙呢?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 據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顯示,科學家在近兩百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四千一百種病毒。
  • 蝙蝠竟然是不能被消滅的病毒庫?那蝙蝠俠是怎樣避免病毒感染的?
    古代傳統中,蝙蝠寓意福氣,可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在經歷過sars和本次的新冠肺炎之後,蝙蝠似乎變成了人人唾棄的動物。作為飛行的病毒庫,有些人希望將蝙蝠完全消滅。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蝙蝠被科學家稱為移動的「病毒庫」,現在已知在蝙蝠體內有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種可以傳播到人的身體上,並且蝙蝠體內還有部分未知的病毒。比較著名的如2002年肆虐的SARS病毒、以及狂犬病毒和伊波拉病毒,還有2019年12月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到現在為止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千例,影響範圍已經很大了,24省市自治區已經啟動了一級響應。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一句話:「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道人」,寥寥幾句,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表達了對林道人的追憶與懷念。
  • 網絡傳言消滅蝙蝠,移動病毒庫實際是自保
    移動病毒庫—蝙蝠蝙蝠是動物中攜帶最多病毒的動物,而其中有不少病毒都是可以感染人類的。像大家已知的SARS病毒、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均可能存在於蝙蝠體內。不僅僅是食用蝙蝠可能會感染病毒,從野生動物捕食蝙蝠再由人類食用野味這一系列的行為開始,病毒就可能開始順著這一條食物鏈流通了。有些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批判蝙蝠了,「蝙蝠這麼危險應該去消滅」、「應該從根源上解決蝙蝠」……蝙蝠做錯了什麼呢?
  • 站在金字塔頂端生物-蝙蝠,除了是移動病毒庫,還是重裝特種部隊
    當然,它最為人熟知的還是可被稱為「病毒庫」,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共攜帶有4100多鍾病毒,其中500多種是冠狀病毒。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新陳代謝越快,DNA就會非常容易損失。按理說,這樣蝙蝠應該壽命很短,但是並不是,蝙蝠進化出了DNA修復超能力。 這樣就保證細胞更新不會出錯,這也讓蝙蝠具有了超高的壽命,它們擁有不合常理的超長平均壽命——30年,比大小相似的哺乳動物壽命長得多!
  • 蝙蝠在科學界被稱為「移動病毒庫」,為何不讓它們滅絕?
    其中有非洲的熊、生活在世界最南端的狼、世界上最大的海雀等。害蟲一直是人類深惡痛絕想要其滅絕的物種,但這些物種隨著人類的演化也一直「陪伴」著人類發展。他們數量龐大,適應力強,繁殖能力也強。儘管有殺蟲劑,滅害靈等產品來消滅這些害蟲,但還是難以滅絕其種群。
  • 既然蝙蝠是「病毒庫」,為何不能捕殺?
    SARS的全稱為SARS冠狀病毒,俗名非典,這次折磨我們的病毒是新型冠狀病毒,升級了!非典是病毒,抗生素只能殺菌,級別不夠,用抗生素頂個屁用!2003年9月,經查SARS病毒與貓科動物果子狸有關。於是,五天之內,1萬多隻果子狸升天了……有專家質疑:既然果子狸攜帶SARS病毒,人們吃果子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何非要等到2003年才爆發?難道病毒也喜歡挑「黃道吉日」?
  • 延遲開學期間,如何挑選適合親子共讀的圖書?
    普通感冒的非凡生活》(作者:[美]詹妮弗·阿克曼;譯者:徐依含,遊識猷)主要介紹:人的一生中究竟要忍受幾番這個貌不驚人的小病毒的折磨?這樣的「一米書角」才是孩子自己、自主、自由的空間,才會讓孩子流連忘返,才能讓孩子保持對閱讀、對圖書的興趣,才能讓親子陪伴閱讀成為常態。2. 閱讀氛圍營造——「讓孩子看到你在讀」我們的閱讀口號:「放下手機,陪伴孩子。」試想家長天天刷手機,卻讓孩子在旁讀書,這不僅沒有效果更不是高質量的陪伴。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儀隴縣圖書館開展「書潤德鄉·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交流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和內容,它不僅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知識,開拓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各種文明禮儀,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
  • 戰疫情 微課堂|親子共讀系列④宅家也幸福
    這一講,我要跟你談談繪本閱讀的第一個階段「翻書期」的選書方式和共讀技巧。翻書期,一般來說,在嬰兒6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了。你可能會想,6個月大怎麼閱讀啊?又聽不懂。的確,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並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他們一開始拿到書會啃會撕,因為他不知道書本的功能是什麼。但是,慢慢地他們會發現書上有彩色的圖案,這些圖案好像跟日常生活裡的東西一樣。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隨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在eLif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分析了蝙蝠免疫系統的獨特性,揭示了其與致命性病毒共存的可能機制。迥異的生活習性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具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特徵。其四肢和尾部之間覆蓋著一層薄而堅韌的翼膜,形成獨特的翼手。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師助力「親子共讀」,名著閱讀不再難
    翁老師基於20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超常兒童教育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家庭教育、兒童心理與青少年成才的關係,大力倡導「能力語文」的教法和學法研究,積極推廣「親子共讀共寫」的語文學習方法。這個「導讀」既可以學生自己用,也可以用於家長陪伴孩子共讀名著。我們這套叢書有以下三大亮點:——名師導讀、貼近課標、操作簡便,下面一一闡明。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因此,當蝙蝠身上的病毒進入普通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時,這些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目前,一些蝙蝠已被證明擁有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這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這些蝙蝠可以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它們的體內細胞會對病毒感染產生迅速的反應,最終促使病毒脫離出細胞之外。
  • 南坪實驗小學開展「南精靈親子讀書會—百日共讀」活動
    學校結合《今日兒童教育》雜誌和陳雲娥親子共讀工作室的聯合推薦書單,緊緊圍繞「中國文化、世界眼光」的選擇標準,向四年級孩子們推 薦了8本共讀書目,每日在家和父母進行30-60分鐘的共同閱讀,兩周讀完一本書後,再進行親子共讀交流。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智慧家教:談談「親子共讀」的指導策略
    智慧家教:談談「親子共讀」的指導策略 2020-04-16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