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2020-12-22 騰訊網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害蟲,人類都想讓它們滅絕,例如讓大家深惡痛絕的老鼠、蟑螂、蚊子等等,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四五十萬年,往多了說有數百萬年,但是迄今為止這些物種一直「陪伴」著人類蓬勃發展著。當然有些物種的個體數量龐大,繁殖能力也很強,簡單的消滅一些個體無法讓一個物種滅絕。

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蝙蝠被科學家稱為移動的「病毒庫」,現在已知在蝙蝠體內有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種可以傳播到人的身體上,並且蝙蝠體內還有部分未知的病毒。比較著名的如2002年肆虐的SARS病毒、以及狂犬病毒和伊波拉病毒,還有2019年12月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到現在為止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千例,影響範圍已經很大了,24省市自治區已經啟動了一級響應。

可以說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很大,因此說很多人提出消滅蝙蝠來防止病毒爆發傳播。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很多物種的身上都有獨特的病毒,不僅僅是蝙蝠。況且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人類主動搭建的,那就是「吃野味」,在帛琉有一種「水果蝙蝠」,在當地人觀念中它們聚集著植物之精華,吃蝙蝠是補神佳品。

古代蘇東坡,就曾寫下詩句「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已經引起了很多起傳播廣泛的疾病。但如果說消滅蝙蝠,人類首先不能去做,每個物種在地球上都有其生存的權利,再者說人類也難以完成這樣的「壯舉」。

在地球上現在有數千種哺乳動物,而蝙蝠是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五百多萬年,外觀上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1種,並且個體數量非常的龐大,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的時候聚集在陰暗的山洞懸崖下,密度非常的高。

蝙蝠的分布範圍和人類的交集並不大,很難去野外尋找大量的蝙蝠個體,至於讓蝙蝠滅絕是非常困難也是不能做的事情。蝙蝠個體基數大,並且繁殖能力並不弱,簡單的消滅幾隻蝙蝠可以,要想讓蝙蝠滅絕無法完成,但是我們能做的會很多,不吃野味不吃蝙蝠就可以了,不用徹底消滅蝙蝠。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相關焦點

  • 蝙蝠在科學界被稱為「移動病毒庫」,為何不讓它們滅絕?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物種出現,也有難以計數的物種滅絕。公元17世紀到公元20世紀的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就有三百多種生物滅絕。其中有非洲的熊、生活在世界最南端的狼、世界上最大的海雀等。害蟲一直是人類深惡痛絕想要其滅絕的物種,但這些物種隨著人類的演化也一直「陪伴」著人類發展。他們數量龐大,適應力強,繁殖能力也強。
  • 網絡傳言消滅蝙蝠,移動病毒庫實際是自保
    對於蝙蝠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要說在地球上生存的資歷,可是比人類要多得多。關於蝙蝠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老鼠長出翅膀變成蝙蝠的故事,雖然目前不能確定蝙蝠的進化過程。不過大體上可以了解,蝙蝠的翅膀是由兩個前肢進化來的。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隨便一個病毒就能讓人類致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麼蝙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蝙蝠安然無恙呢?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堪稱「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的蝙蝠究竟有什麼來歷。最早出現在五千萬年前,與他們同時期的動物絕大多數都已經滅絕。但蝙蝠卻在經歷各種災難之後頑強地活了下來。目前,蝙蝠在全世界分布範圍廣、種類眾多,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種群,佔全世界哺乳類動物物種的20%。
  • 蝙蝠作為移動的病毒庫,為什麼擁有30年的高壽?
    例如引起2003年的非典肺炎病毒中年宿主是果子狸,最初的源頭是蝙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次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大概率也是來自於蝙蝠。蝙蝠被人稱之為「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目前在所有的蝙蝠身體內發現了4100種病毒,最多的一種蝙蝠身體上攜帶的病毒種類超過130種。
  • 蝙蝠是移動的大毒庫?那可以將它毀滅嗎?科學家:這不科學!
    文/扶劍走遍世界蝙蝠是移動的毒藥庫?它能被摧毀嗎?科學家:這不科學!人和動物都是大自然的寵兒,所以他們應該和平共處。近年來,我國掀起了一股巨浪——新型冠狀病毒。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可能是蝙蝠。火熱的微博搜索全是蝙蝠和新冠狀病毒,所有的責任都應該歸咎於蝙蝠?蝙蝠作為野生動物,是人類應該保護的對象,而不是殘害的對象。當人們吃蝙蝠時,已經違反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原則。更不用說蝙蝠攜帶很多病毒,但事實上,大多數野生動物都有病毒。面對這場嚴重的病毒災難,一些人非常興奮地消滅蝙蝠。
  • 站在金字塔頂端生物-蝙蝠,除了是移動病毒庫,還是重裝特種部隊
    這樣可以感知到精確的氣流速度和氣流方向,從而控制飛行狀態,煽動頻率頻率及形狀大小,達到更穩定、高效的飛行。 蝙蝠骨爪結構可以空中180度漂移,翼毛上有傳感細胞可以計算風阻,腦中有氧化鐵相當於一個內置的指南針可用地磁導航,通過感知磁場大小及方向進行導航,即使遷徙長達兩千公裡,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 可以將蝙蝠滅絕嗎?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蝙蝠很髒,由於所處環境十分複雜,蝙蝠的身上總是攜帶大量細菌。迄今為止,超過200種細菌在蝙蝠身上被檢測出來,它們的危險之處,也開始慢慢地被我們所關注。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一句話:「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道人」,寥寥幾句,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表達了對林道人的追憶與懷念。
  • 蝙蝠在地球到底有什麼用?如果被人為滅絕會有啥嚴重後果嗎?
    蝙蝠為什麼成為了移動病毒庫蝙蝠身上,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在漢代的考古發現中,就曾出土過一個用蝙蝠來裝飾的銅鏡,除此之外在漢代古籍《禮記》當中,更是出現過關於蝙蝠的記載,由此可見在我國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蝙蝠文化,古人祭祀的時候更是需要用到它們。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現代人類已經意識到,蝙蝠的體內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堪稱是一個行走的病毒庫。
  • 蝙蝠真的罪惡滔天嗎?若蝙蝠全部滅絕,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
    這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已經查出來了,是我們的「老朋友」蝙蝠,早在SARS病毒出現時,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蝙蝠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網絡上也曾出現過一張圖片,圖中畫了一隻蝙蝠,還配有一些文字解釋,闡釋了蝙蝠身上所攜帶的病毒數量竟然超過了一百多種。
  • 蝙蝠竟然是不能被消滅的病毒庫?那蝙蝠俠是怎樣避免病毒感染的?
    古代傳統中,蝙蝠寓意福氣,可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在經歷過sars和本次的新冠肺炎之後,蝙蝠似乎變成了人人唾棄的動物。作為飛行的病毒庫,有些人希望將蝙蝠完全消滅。
  •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親子共讀 | 被稱作「病毒庫」的蝙蝠,真實生活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很多小朋友還是宅在家裡網上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外面有個壞傢伙!大家都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一種會讓人生病的病毒有人說它可能來源於蝙蝠你知道嗎?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
  • 蝙蝠可以消滅嗎?科學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而蝙蝠的體溫高達40攝氏度,這就直接導致了病毒拿蝙蝠「沒辦法」。要知道如果人體體溫達到40攝氏度,用不了多久就會引起腦損傷,而蝙蝠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發燒」卻啥事兒也沒有。蝙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體溫,與它體內強大的新陳代謝能力有關。蝙蝠一秒鐘心臟可以跳動約17下,大家可以想像這是怎樣的速度。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被形容為一種邪惡生物,這種夜行生物成為了吸血鬼的象徵。狼人和蝙蝠吸血鬼是西方恐怖懸疑題材中,經常出現的蝙蝠場景。比如在暮月之城和蝙蝠俠中都出現了蝙蝠飛翔的場景。那麼為何蝙蝠會在兩種文化中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為蝙蝠的種類很多,在中國家蝙蝠很多,很多寄居在農家的屋簷之下。
  • 蝙蝠,儘管他危險且醜陋,但它確實是益獸
    而大家所厭惡的吸血蝙蝠,種類也不過只有那麼兩三種,並且它們也不吸取人類的血,而是以其他鳥類的血為食。況且,在中國根本就沒有這種吸血蝙蝠。蝙蝠在自然界中是生態鏈的重要一環,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的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隻蝙蝠一晚就可以消滅3000隻害蟲,對人類有益。
  • 蝙蝠,究竟何錯之有?
    來源:格上理財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將蝙蝠送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無數人對蝙蝠深惡痛絕,網上甚至有人呼籲要採用「消滅蝙蝠」的方式來阻止疫情的再度發生。可是,蝙蝠真的有那麼可惡嗎?我想談點不一樣的看法。蝙蝠堪稱動物界的奇葩,它小小的身軀裡容納著超過100種病毒,其中不乏SARS、伊波拉等大名鼎鼎的病毒品類,儼然一個「移動的病毒庫」。這些病毒,單拎出來任何一種,都足以令人聞風喪膽,卻能與蝙蝠「和諧共處」,著實令人稱奇。
  • 蝙蝠號稱「毒王」,有人卻還敢吃它?蝙蝠到底是怎麼進化來的
    與此同時,一些老的物種因為適應不了地球的環境開始滅絕,就如同我們知道的恐龍一般。所以在如此長的生物進化過程當中,我們想要相信的了解蝙蝠是如何來的,已經不是太好追尋了。就現在已知的事實來看,目前發現的最早蝙蝠化石距今已有5000萬年。但根據蝙蝠的各項特徵來看,從哺乳動物的遺傳譜角度出發,蝙蝠的演化史可以達到8000萬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