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害蟲,人類都想讓它們滅絕,例如讓大家深惡痛絕的老鼠、蟑螂、蚊子等等,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四五十萬年,往多了說有數百萬年,但是迄今為止這些物種一直「陪伴」著人類蓬勃發展著。當然有些物種的個體數量龐大,繁殖能力也很強,簡單的消滅一些個體無法讓一個物種滅絕。
在食物鏈越上級的物種越容易受到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當作害蟲,全國範圍內數千隻的華南虎,不出幾年的時間,華南虎質量銳減,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但是蝙蝠的個體數量更類似於老鼠和蟑螂等,並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蝙蝠被科學家稱為移動的「病毒庫」,現在已知在蝙蝠體內有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種可以傳播到人的身體上,並且蝙蝠體內還有部分未知的病毒。比較著名的如2002年肆虐的SARS病毒、以及狂犬病毒和伊波拉病毒,還有2019年12月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到現在為止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千例,影響範圍已經很大了,24省市自治區已經啟動了一級響應。
可以說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很大,因此說很多人提出消滅蝙蝠來防止病毒爆發傳播。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很多物種的身上都有獨特的病毒,不僅僅是蝙蝠。況且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人類主動搭建的,那就是「吃野味」,在帛琉有一種「水果蝙蝠」,在當地人觀念中它們聚集著植物之精華,吃蝙蝠是補神佳品。
古代蘇東坡,就曾寫下詩句「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已經引起了很多起傳播廣泛的疾病。但如果說消滅蝙蝠,人類首先不能去做,每個物種在地球上都有其生存的權利,再者說人類也難以完成這樣的「壯舉」。
在地球上現在有數千種哺乳動物,而蝙蝠是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五百多萬年,外觀上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1種,並且個體數量非常的龐大,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的時候聚集在陰暗的山洞懸崖下,密度非常的高。
蝙蝠的分布範圍和人類的交集並不大,很難去野外尋找大量的蝙蝠個體,至於讓蝙蝠滅絕是非常困難也是不能做的事情。蝙蝠個體基數大,並且繁殖能力並不弱,簡單的消滅幾隻蝙蝠可以,要想讓蝙蝠滅絕無法完成,但是我們能做的會很多,不吃野味不吃蝙蝠就可以了,不用徹底消滅蝙蝠。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