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並不是一種常見的動物。但實際上,蝙蝠在科研方面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蝙蝠常在夜間行動,平時倒吊這休憩,喜歡群居,不同的品種食物不同,有的以花粉為食?有的以水果為食、有的以肉類為食。
對於蝙蝠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要說在地球上生存的資歷,可是比人類要多得多。
關於蝙蝠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老鼠長出翅膀變成蝙蝠的故事,雖然目前不能確定蝙蝠的進化過程。不過大體上可以了解,蝙蝠的翅膀是由兩個前肢進化來的。
蝙蝠是唯一一類進化成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
蝙蝠長相有些嚇人,但作為野生動物,這可能會成為它的自我保護機制,就以人類為例,吃講究色香味。就蝙蝠這長相,相信很多人是下不去口的。可能蝙蝠也沒有想到,這張臉沒有嚇走那些吃野味的人。相反,竟然有不少國家吃蝙蝠把幾個品種的蝙蝠都吃滅絕了!
移動病毒庫—蝙蝠
蝙蝠是動物中攜帶最多病毒的動物,而其中有不少病毒都是可以感染人類的。像大家已知的SARS病毒、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均可能存在於蝙蝠體內。
不僅僅是食用蝙蝠可能會感染病毒,從野生動物捕食蝙蝠再由人類食用野味這一系列的行為開始,病毒就可能開始順著這一條食物鏈流通了。
有些人這個時候就開始批判蝙蝠了,「蝙蝠這麼危險應該去消滅」、「應該從根源上解決蝙蝠」……
蝙蝠做錯了什麼呢?人類從蝙蝠身上產生了靈感,發明了雷達。蝙蝠還用於許多實驗,另外,蝙蝠身上還有很多神奇之處,人類都沒有研究出其原理,一旦突破就可能為科技進步帶來很大的影響。
一些蝙蝠以對人類有害的蟲子作為食物,它們本身可以與人類共存,甚至對人類生活有益。
蝙蝠自己怎麼沒事?說來也神奇,蝙蝠身上有那麼多病毒,卻活得都好好的,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蝙蝠體內的基因保護著蝙蝠,基因控制著分泌物質,其中就有能抑制大多數病毒活性的物質,這樣一來,病毒在蝙蝠體內雖然是活著的,卻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讓蝙蝠似乎有「百毒不侵」的超能力一樣。
這或許是自然界的奧秘吧,食用蝙蝠的動物常常染上病毒死亡。自然界的生存之道不就是這樣嗎?大自然總會給弱者一些技能幫助它們生存。
或許是人類打破了自然界的規則,非要食用那些新奇的動物,才會受到如此「懲罰」。也或許,大自然鐵面無私,對於食用野味的人類也用以食物鏈的守則監督,讓病毒傳遞到了人類身上。
野生動物身上存在太多的未知,沒有經過檢測根本不了解所謂「野味」到底是不是安全的。但願這一次的疫情過去後,人類還能長個記性,不去幹擾野生這片未知的領域。
關注糙人談科技,糙人白話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