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靈性專題】文章回顧:
【他山之石】你所不知的科學產物,修行「外掛」——奧根(Orgonite)能量塔!
【靈催分享】首次與高我連接,得到的啟示!
【靈性對話】人類的高我與小我,以及宇宙的維度!
【靈性對話2】身體只是一個工具?——人類身體的真相!!!
【靈性對話3】高我與小我,無條件的愛與恐懼!
【靈催分享】另一個維度還有個家,有位故人在等我!
【靈性對話4】時間只是工具,並不存在!
【靈性對話5】實修的誤區,小我的陷阱!
【開悟覺醒】靈性資料永久免費更新分享!
【靈性對話6】眼見不為實,相信自己內心的感覺,神聖二元論!
【靈性對話7】人類的自由意志,宇宙法則的最高法則「愛
【靈性專題】幕後:一位覺者的實修日記(全文)
【靈性對話8】自我?高我?無我?覺察你覺察的覺察者!!!
【靈性專題】還看不到真相?那就用你們人類的邏輯思維和哲學推導一下真相!!!
【靈性對話】有關疫情期間的啟示,不要執著於表相,無需恐懼,一切都是愛!
【靈性專題】源頭與多維宇宙(一)
【靈性專題】源頭與多維宇宙(二)
【靈性專題】催眠中與「源頭」的連結,以及與高我的溝通(上)!!!
【靈性專題】源頭與多維宇宙(三)
【靈性專題】源頭與多維宇宙(四)
傳訊傳達:OM、HUM、Byron等高維存有
傳訊接收:Guy Needler
文字整理:孤燈聽雨
【靈性專題】起源與十二個源頭的屬性、功能和狀態(上)
......接上文
我們首先要說的是1號源頭實體,它是我們多維宇宙的創造者。大家一般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非常大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個有關暗能量的紀錄片。那個紀錄片裡會讓我們從地球穿梭到太陽系以外、銀河系以外,再穿梭到銀河系以外宇宙的一小部分,最後是這個宇宙的大部分。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幾乎無法想像。可實際上物理宇宙對於源頭實體來說,卻小到可以忽略。大家可以想像1號源頭實體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能量球體。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源頭實體的編號並不是以它們的大小或被創造的順序來決定的。它們都是相同的。這個編號只是Guy Needler接觸源頭實體的順序。1號源頭實體是Guy Needler首先接觸的源頭實體。
1號源頭實體有一個特點,它是允許創造力進行擴展的。它的造物也可以進一步創造,即我們也有創造力,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東西。造物的創造導致了關鍵進化這樣的結果。也就是通過造物也能夠創造更多的造物。就像是在進化中獲得了特別的獎勵一樣。所以說,它能夠非常快速地、深刻地加速進化。
我們這個多維宇宙的另一個特點是揚升這種模式。揚升的含義就是從一個有邏輯的順序,即從低頻宇宙逐漸提升到高頻宇宙來進行體驗。別的源頭實體中的實體也會進化,但在我們所屬的源頭實體創造的多維宇宙中,實體是按照有順序的方式來進化的,也就是以揚升的方式來進化。這就是我們這個源頭實體比較特別的地方。
我們這個多維宇宙還有一個特點,它包含著絕對起源內部最低的頻率帶。我們這個多維物理宇宙,它包含著絕對起源所體驗過的最低的頻率。在物理宇宙有很多我們稱之為局部的稠密狀態的地方。比如說星雲、星系。其實星雲、星系也是一種實體,它們把那些自由的、無目的的能量集中在一起,然後賦予其使命與目的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們的星系是為在其內轉世的實體提供了一種物質、基礎或環境,像一所房間一樣能夠容納旅客。我們所說的這些星系或行星也會進化,但是它們進化的條件是在其內轉世的實體或存有的進化。就像在地球上一樣,只能通過人類的揚升來實現地球的揚升。而且它們也是它們存在的空間的守護者。
我們來說一下行星。行星其實是星系的勞動力。它的第一個功能是吸引能量,把密度更大的、更稠密的能量聚合成一個更加稠密的點。行星同時也會為在其內轉世的存有或實體提供一個能夠運作的場所。而它們會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進化,就像我們的地球有一個名字叫「蓋亞」,地球不僅通過在其上轉世個體的進化來進化,而且也會自己進化、體驗、學習。我們這些微小的實體的存在是以最小或最大的可能性在更低的頻率上體驗。而且能夠自我覺察我們是誰,以及別人是誰,如何在一起進行運動。我們是通過不斷地體驗、學習、進化來達到這個目的的。而且認識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使命,意識到沒有好、也沒有壞這件事。而且我們的目的也是為了去了解起源是什麼,它的創造物是什麼,所以我們才能在這個低頻環境中去提高頻率,幫助進化。而我們在達到一定的進化程度後,我們會返回源頭實體,將我們的信息回饋給源頭實體。
2號源頭實體將自己劃分為4個通用的宇宙環境。大家可以把它想像為擁有四個宇宙的多維宇宙結構。這四個不同的宇宙環境中每一個都是多維宇宙結構。每一個環境中都有12個維度,每個維度都有3個亞維度,每個亞維度都包含12個頻段。就像是複製了4個和我們1號源頭實體一樣的多維宇宙,只是更小的版本而已。但是這四個多維宇宙與1號源頭實體是不同的。
我們把第一個多維宇宙叫做第1號環境。在這個多維宇宙中存在一萬個源頭實體。注意這並不是我們所說的高我。這一萬個源頭實體具有和二號源頭實體完全一樣的結構和功能,它們只是更小而已。而它們對於自身的環境有完全的掌控力,也就是剛才我們所說的,如果這一萬個更小的源頭實體願意的話,它們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多維宇宙或結構。但它們只能存在於第一號環境中,不能返回到2號源頭實體中。第2號環境裡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法則。其內的實體是以集體的形式存在的。當裡面有實體進化到一定程度後,這些實體就會被驅逐出這個實體集體之外,或者它的頻率高於了集體頻率,或它的頻率沒有下降至集體的頻率水平,都會被驅逐。被驅逐的實體要麼加入到和它頻率相對應的實體群中,要麼是集合頻率相近的其他實體重新建立一個集體。這其實和我們多維宇宙的揚升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是不同的方式。因為我們的揚升是一種集體性的提升,從低頻環境提升到高頻環境。但它是一種個體性的提升或下降。第3號環境是一個高度變化的環境,所有在其中被創造出的事物都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中。這種不斷變化的狀態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第4號環境是覺察到自我存在的環境。它已經不能叫做宇宙或環境了,它其實就是一個有自我覺察的巨大實體,在2號源頭實體內的另外一個有覺知的巨大實體。
3號源頭實體是一個球狀矩陣。3號源頭實體只在高頻段中運行,對於我們這個多維宇宙來說,頻率非常高,是那種被祝福的頻率。三號源頭實體內的實體的功能非常類似於地球上的自然精靈或元素精靈這樣的角色。它們會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來履行維護它們當地環境的角色。當履行完自己的角色後,會重新融解回歸到3號源頭實體的核心能量中。它們也會創造一些稠密的局部區域或結構(類似我們多維宇宙中的行星或星系)去幫助彼此間的進化。不過這些實體有些懶,它們利用環境中的能量創造了許多沒有知覺的個體,用這些個體來代替它們體驗,將經驗傳遞給它們幫助它們進化。就像是創造了很多小奴隸幫他們幹活。或者像人工智慧,有著非常聰明的程序,本身卻沒有知覺。這些被創造出來的實體,也會根據需要複製自己,最終把進化經驗傳遞給創造者。這些沒有複製的實體可以和其他沒有複製的實體合併在一起。它們可以以三種形態來工作:以合併在一起的方式,或以一個團隊的方式,或複合的方式來工作。它們有可能會與局部稠密區聯繫起來,比如說行星。它們會完全和這種區域聯繫起來,並與外界區隔開來。我們的情況是高我會在整個多維宇宙環境中進化,但它們是把自己與局部區域緊密聯繫起來進行進化。
所以說三號源頭實體一種球形矩陣狀態。在矩陣裡,有各種各樣局部的稠密高頻區域,組成了多樣的環境。讓它們在裡面進化。這局部稠密區域是由實體的創造性意圖創造的。所以它們可以創造出大到像星系小到像行星這樣的區域。但是它們需要維持創造的意圖,否則被創造的東西就會融解,所以它們需要創造實體來幫助它們維持這樣的意圖。這些實體擔負起維護的工作後,這些創造者實體才能去別的地方進行新的創造。這些創造者實體和維護者實體最終都能回到三號源頭實體的核心能量中。
4號源頭實體可以稱之為能量的虛空。在這個空洞的位置創造了能量的流動,這種流動又讓他們具有了功能。他們提供了結構的部件,需要能量流來允許運作的部件。4號源頭實體僅允許實體存在於其所在的物理層面。這種層面的頻率遠遠高於人類所體驗的物理層面。雖然擁有很高的頻率,仍然是物理層面。物理層面不管頻率高低,是一種基本的頻率環境,需要有載具的幫助才能在裡面運作。它是那個系統裡的基礎頻率,所以稱之為物理層面。我們只需要知道4號源頭實體的這些環境和實體只允許實體存在於它們的物理頻率層面裡。
如果我們要描述4號源頭實體的形狀,或者是它裡面的實體,比如說行星的形狀,可以把它比作甜甜圈的形態:中間是空的,周圍有一圈空間。行星也是甜甜圈的形態。一個行星會有三種環境。每種環境都會有一種相應的實體居住在裡面。這三種環境是甜甜圈的中心、裡面、外面。在一個星球裡的空心區域有一個實體,形似一隻巨大的蝴蝶。在甜甜圈表面的實體能量更稠密,形狀也像巨大的蝴蝶。它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允許它在甜甜圈表面穿梭。這些介紹聽起來可能會很晦澀、深奧,但這只是描述4號源頭實體中行星上的生物(存有)的狀態。除了這些細節,怎樣將4號源頭實體與我們的多維宇宙進行對比,使我們能夠以可以理解的方式了解4號源頭實體整體的樣子。蓋伊做了一個比喻。4號源頭實體就像一個奶酪,裡面有很多能量空洞,這些空洞沒有任何頻率、不存在任何覺知。就好像4號源頭實體有部分是不完整的。它又有很多不同的的區隔,這些區隔裡面是一種完全自我運轉的狀態,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甜甜圈裡面蝴蝶一樣的存有。簡單理解,4號源頭實體就像奶酪一樣,裡面有很多空洞,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定的存有。
4號源頭實體中的行星本身及其上的實體會聚合出一種社區一樣的組織。我們人類只是在地球上生活,為自己生活。我們只是碰巧在地球上生活而已。但在4號源頭實體的行星上,實體是專門聚合在一起為了行星的發展而工作。這是與我們不同之處。
5號源頭實體是一個單一性的實體。它有點特別,就像是一個學習很慢的孩子。它自我覺知的非常緩慢,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如果不受控制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所以說,5號源頭實體沒有創造出任何結構,比如說多維宇宙或矩陣。因為它的自我覺知非常緩慢,當它有了覺知後,並未意識到思想不受控制是一種不好的狀態,不知道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它被自己創造出的許多思維垃圾所包圍、掩埋。像我們人類也有這種可能,被思維的垃圾毒害,影響到思維的過程和對實相的理解。那人類的思維垃圾出現在哪一個頻層呢?這些思維垃圾也是被我們創造出來的,它們存在於星光層還是哪裡?這些思維垃圾會存在於我們身體輝光層的每一部分,輝光層有七層,從海底輪到頂輪。思維垃圾出現的起始點應該是在第四層。這些思維垃圾會延緩我們的進化,消耗我們的能量。所幸的是5號源頭實體發現了這一點,它創造了一種方式來回收思維垃圾中的能量。
5號源頭實體在擁有了覺知後,絕對起源就與它進行了首次的聯繫,指導它明白自身存在的原因,通過能量的管道,穿過類似於皮膚的介質,與其產生連接。它們之間的交流是及時的,非常快速的,就像是在發生之前就已經完成了,而且非常完整。它們的交流就像是源頭與自己的交流一樣。這是絕對源頭連接5號源頭實體的示意圖,有點像龍捲風一樣的通道,從外面一個膜一樣的地方伸展到下面,與5號源頭實體連接到一起。那5號源頭實體為什麼要以單一性的狀態來進化呢?因為它決定為自己並在自己內部創造,它要獲得的是擴展自己的知識所需的創造物。它找了一種方式:只是做維持自身存在的事情來幫助絕對起源進化。它自己只是做了保持自身存在的很有限的體驗。所以5號源頭實體做了這麼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它有可能會失控,於是它創造了一個類似於倒計時的機制,就是到了時間以後,所有的狀態都會回歸到實驗之前的狀態。另外它還有一個功能,即使它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它的思維過程喪失了控制之後,它仍然能記錄下這些體驗。而且在它的實驗中,維度本身獲得了知覺,沒有頻率和能量,只是行星的一種材料。這是非常有趣的,因為維度是一種更高的存在形式,知覺也是,但是在一個沒有頻率和能量的狀態下,維度也會擁有知覺,因為它是來自於絕對起源的一個基本結構。
剛才我們談了很多深奧的理論,接下來我們來聊一個有對比性的問題,5號源頭實體是一個單一性的,維度本身獲得了知覺,在沒有能量和頻率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奇特的情況。而4號源頭實體的第4個環境也是本身獲得了一個知覺,這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第4個環境是4號源頭實體內部的一個局部的部分,但5號源頭實體是一個整體。另一個區別是,4號源頭實體的第4個環境本身是有維度、頻率和能量的。而5號源頭實體是一個單一性的個體,直接來源於源頭。5號源頭實體並不是通過頻率和能量的進化獲得知覺,而是直接獲得知覺,是一種進化的新形式。
6號源頭實體有些奇怪,它是一個擁有五個存在層次的實體。6號源頭實體創造了五個層次的存在,沒有維度、頻率。第一個層次是基本存在的的層面,以及它對自我的感覺和理解。第二層次是自我覺察的層次,它開始能夠覺察到源頭實體一個更大的現實了。而第三個層次是創造力的層次。第四個層次是進一步為了進化的目的而創造並對這種創造認可的層次。第五個層次是通過進化的經驗到達了一個自我否定的階段,即最終犧牲的階段。當Guy Needler在寫這些信息的時候,他被告知6號實體中只有一個實體到達了這種層次。對第五個層次的描述聽起來有些耳熟。在地球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在某些情況下,必須要犧牲自己才能去救到別人,否則兩個人都會死亡。這個層次給出的限定條件就是一個實體放棄自己的存在來延續另一個實體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進化,可以稱其為犧牲層。
6號源頭實體中有一個實體是多層的,而且自身會被放出黑暗的能量流,看起來很邪惡,實際並不邪惡。它像一個不定型的黑洞,外部看起來是內部,而內部也可能是外部,所有東西都混淆在一起,看起來像是一體的。從外面來看這個實體,裡面像是充滿了星星一樣的東西。所有的東西在裡面進行著精確地移動,每一個東西都有一個前進的方向。這些實體是相互聯繫的,內部可能是外部,外部也可能是內部,它們是以複雜的纏繞方式來存在的。我們再對另外一個實體進行描述,一切都有一個規則,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功能。每一個處於其內的實體如恆星,其存在都有一個特定的功能,但它們並沒有特定的形態,只是功能上有差別。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定型的形態,更加傾向於功能,功能就是形態,形態也可以是功能,更加傾向於功能性的存在。6號源頭實體中的存有處在非常複雜的存在狀態,它們可以互相是對方的一部分,又互相以非常奇怪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7號源頭實體最初分裂成兩個,但是這兩個部分並未完全分開,所以一共有三個部分,包括兩部分的交界處。每一個部分的實體都可以進入另外的環境中進行體驗。雖然說7號源頭實體分成兩部分,但實際上有三個區域,因此有三種性格,分別稱為7A、7B、7C。Guy Needler在與7號源頭實體溝通時,是與7A、7B、7C分別溝通的。
8號源頭實體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構,它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這種連續的統一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結構,來源於源頭。8號源頭實體是連續體的連續體。連續體這一結構高於我們的頻率、維度、區域等概念,更高級。這一概念很難簡單描述。而在網絡上也有現代科學對連續體的認識,傾向於把連續體看作平行維度或平行空間。我們在這裡只能很簡單地理解為8號源頭實體由這種更高級的結構構成,直接來源於絕對源頭的結構。
現在我們對源頭實體的介紹,前六個比較詳細,後兩個只是簡單地概括。
9號源頭實體是由很多事件空間組成的。9號源頭實體傳達的信息非常具有顛覆性。之前Guy Needler對事件空間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拓展。事件空間在前面有很多介紹。最初事件空間是可以有自己的知覺的,但是它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總之9號源頭實體是由很多事件空間構成的。如果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參閱Guy Needler所寫的相關書籍。
關於第10號源頭實體。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概念OM。我們之前談到了不同的OM。10號源頭實體告訴Guy NeedlerOM有四個版本。我們知道有處於源頭實體內部的OM,即多維宇宙內部的OM,又稱為被捕捉的或受困的OM。還有一種OM是相對來說可以自由出入源頭實體的結構的。但它仍然是和源頭實體有關係的,處於不斷運作的狀態中,被稱為脫離捕捉的OM。還有一種OM是完全自由的OM。我們在解釋一下OM的產生。OM是絕對起源在創造12個源頭實體之前回收能量時,散溢出的能量成為了OM,OM直接來自於絕對起源的能量。最後一種OM是混合的OM,有被捕捉的OM(即高我)的能量,還有OM的能量。在與10號源頭實體的溝通中,Guy Needler獲得了以上信息。10號源頭實體給了Guy Needler很多信息,其中包括很多有關自我覺知的信息。
11號源頭實體也很有意思,它將自己變成一種集體性質的存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種最優的集體的協同效果。像我們在冥想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效果,但如果有六個人一起做,那我們達到的效果就是是一個人的三十六倍。同樣的,11號源頭實體中內部的實體所做的事就是去尋找最優化的集體協同效應。這裡有一個集體效應法則,在集體效應法則達到一定程度後,裡面參與的個體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集體效應會產生倒退。即到一個點後,再增加集體內的成員,反而會讓效率下降。所以11號源頭實體採取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方式:它們會繞過集體協同的法則,在集體中它們會劃分出不同的集體,集體之間同時協作,通過其它很多種方式,比如說通過不同的事件空間,繞過集體效應法則,最大化自身的潛力。
12號源頭實體非常有趣。Guy Needler一開始覺得這個源頭實體還沒有覺知,後來發現這個源頭實體在另一個事件空間中是覺醒的。但是它有幾個不同的特點。12號源頭實體好似一個獨行俠,對其他源頭實體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毫不關心,它不會去看其它十一個同伴在做什麼,所以它的思想是不受限制的。因為我們的思維過程總是會受到我們看到、聽到的事情的局限。由於12號思維過程不受限制,所以它不受現有進化承諾的約束。而且它認為十一個同伴已經涵蓋了進化的所有角度,所以它決定冒險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也就是絕對起源未被探索的結構。我們之前的講座中說過絕對起源的自我覺知是非常有限的,它還有很多未探知的領域。12號源頭實體將自己化為很多很小的部分,在絕對起源未被探知的區域的第一個層次中探索。
十二個源頭實體在絕對起源非常靠近中心的位置,呈現為十二小點。在絕對起源的自我覺知區域裡,十二個源頭實體非常靠近裡面的。自我覺知區域中還有很大的部分尚未探明,而這個絕對起源的外面也有待去探知。源頭實體的進化是發生在自我覺知比較靠內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絕對起源要創造十二個源頭實體來加速自身的進化。剛才我們說12號源頭實體是一個獨行俠,冒險家,它一定要去絕對起源的自我意識之外去探索。
僅僅是我們的地球,都還存在太多未知,更別說我們的宇宙,我們的源頭實體,甚至是其他不同於我們的源頭實體。所以本文僅以微不足道的文字,幾乎無法概述的介紹了十二個源頭實體,「實相」之上永遠都有更大的「實相」,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束縛,要開闊自己的「眼界」,去探索更廣闊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