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清茶,雙燭相對,繼續聽錢穆先生講課

2021-01-16 其瑾在呢

若覺得歷史晦澀,那是因為你還未懂得其命脈,若覺得歷史簡易,那是因為你還未懂得其真諦。

如何研究中國政治史和社會史,錢穆先生已留下伏筆。

如何研究政治史

西方論政重權,中國論政重職。中國政府僅有權力之分,沒有權力之爭。中國人稱權,乃是權度、權量、權衡之意,此乃各官職在自己心上斟酌,非屬外力之爭。故中國傳統觀念,只說君職、相職。凡職皆當各有權衡。設官所以分職,職有分,則權有別。非在職位之外別有權。

中國古代固有的兩對矛盾,即中央和地方,君權和相權。在西漢時期的郡國並行制度、宋朝的「收精兵、削實權、制錢穀」、元朝的行省制度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到了緩解;西漢時期實行中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北宋的參知政事,明朝廢棄丞相制度設置內閣,解決了君權和相權的矛盾,清朝設置軍機處,專職主義達到了頂峰,可見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在於不斷地收地方之權歸於中央,不斷地收丞相之權還於帝王,最終孕育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所以中國古代的官職「僅有權力之分,沒有權力之爭」。

研究中國制度史必須要注意兩點,第一是研究制度不該專從制度本身看,而該會通著與此制度相關之一切史實來研究;第二是研究制度必須要明白在此制度背後實有一套思想與一套理論的存在。

錢穆先生十分推崇孫中山先生,因為孫中山懂得把「中國傳統政治來和西方現代政治參酌配合」,將中國古代原有的考試制度和監察制度與西方的行政、立法和司法相結合成五院制,這在只知道盲目抄搬西方政治的時代看來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聯繫錢穆先生演講的背景,此章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中國自信」四字,以中國古代的傳統政治制度諸如宰相制度、選舉制度、考試制度和賦稅制度為引線,引爆出「國家之存在,民族之綿延,歷史之持續,自當有隨時革新改進之處,但從沒有半身腰斬,把以往一刀切斷,而可獲得新生的。」豪言壯語,號召有志之士在比較參考西方的政治制度時,不要數典忘祖,而要在尊重國情這個大前提下走中國特色的道路。

如何研究社會史

中國社會堅韌性最大,持續力最強,故能延續迄今有四千年以上之悠久傳統。而且又是推拓力最大,融化力最強。故即就目前世界論,中國社會依然最廣大,能伸展到世界每一角落去。

中國社會有五個時期:遊士時期,此為春秋末貴族階級崩潰,士人新興之一轉型期;郎吏時期(察舉社會);九品中正時期(門第社會);科舉時期(門第過渡時期);進士時期。

西方的封建社會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便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而中國歷史從秦至清一直有統一政府的存在;西方封建社會的地主階級是世襲的貴族,而中國歷史上的土地兼併,是一種民間的自由買賣;西方封建社會的崩潰是由於自由工商業在城市興起,自由資本主義從而代替了封建社會,城市不在封建社會系統中,而中國的城市不僅僅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

由此可見雖然「社會」一詞是外來的,但是西方的封建社會和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不一樣的。中國歷史不僅關註上層社會史,也非常關注下層社會史,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的「一國盡服紫」中,也體現在中國的姓氏之學和譜牒之學。錢穆先生認為研究歷史和社會史最大節目與綱領在於「人類相互接觸間,有關其思想、情感、信念等等,如何能趨向於和諧合作,發展與進步」。

往期精彩:

滄海未成桑田,錢穆先生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值得一覽

相關焦點

  • 金耀基:時代的洪流中,錢穆先生發出了橫而不流者的最強音
    △金耀基追懷錢穆先生手跡紀念錢穆先生誕辰125周年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賓四先生的一生,承擔是沉重的,他生在文化傾圮、國魂飄失的歷史時刻,他寫書著文有一股對抗時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動
  • 【文化思想】錢穆先生:中國人的「畏」與「無畏」
    ——錢穆先生《中國文學論叢》 錢穆(1895—1990),史學大師、國學大師,著有《國史大綱》《國史新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等1700餘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
  • 聞香一盞茶,煙碧清香醉
    在鋪滿往事的心徑,牽一手牽念,沐浴在流年的心卷裡,拾一抹彩憶,蘸抹靜守,理順塵風吹亂的心絲,聽文字踩踏歲月發出的細碎的聲響,看一章臨水梳妝,看一曳淺笑漣漪。人在途中,身隨景動,如果可,誰不想拋開紅塵紛擾,依著自己的心為愛執著一次?誰不想千帆過後,轟轟烈烈的為自己活一回。
  • 一盞清茶品來,簡單樸素,那茶中歲月,靜美如許,夫復何求
    此時茶的動襯託出了我內心的靜,心緒安然,不急不緩,這一盞清茶品來,像東晉的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勞動之餘、飲酒致醉之後,只不過此時我品的是茶罷了,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遙望南山,簡單樸素,一份閒情,一處雅致,茶中歲月,靜美如許。
  • 謝家寶樹偶有黃葉:儒學大師錢穆為專制辯護
    錢穆先生只在討論清代政治時,用一頁篇幅略論元代,而分析的語言多有貶抑色彩。錢穆寫道:「不論蒙古也好,滿洲也好,他們都想拿一個部族來控制政府,掌握政權。這種政權當然是私心的。所以這一種政權之下之所有措施,便不算是政治制度,而只好算是一種法術,一種控制此政權之手段。」(參照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用現代政治學的觀點看,所謂制度就是指一組規則體系。
  • 【文化思想】錢穆先生:資本主義人生的本末倒置
    錢穆(1895—1990),史學大師、國學大師。著有《國史大綱》《國史新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等1700餘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 錢先生說: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 錢穆:國學大師的音樂情緣 音樂乃人生
    錢穆所屬七房橋家族世襲有樂戶丁家班,丁家班專為族中喜慶宴會唱崑曲助興,錢穆自幼耳濡目染,加上其兄錢聲一的影響,從小就顯示出對音樂的愛好和天賦。錢聲一擅長多種樂器,每到春節,家族裡鴻儀堂鑼鼓喧天,都由錢聲一指揮,而到了寒暑假,兄弟倆便在家中合奏,錢穆吹的是簫或笛。錢穆13歲進常州府中學堂,音樂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 這個湖沒有名字,卻是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錢穆先生為其取名
    這個湖沒有名字,卻是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錢穆先生為其取名,眾所周知,中國的疆域面積非常大,而且這片土地上分布著許多不同大小的城市, 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國內面積最大的省份, 這個省的面積相當於19個安徽省的面積, 不是新疆, 你覺得在哪裡?
  • 錢穆:現代國學宗師,一部《先秦諸子系年》被視為「劃時代巨著」
    錢穆出身於書香之家,其父是前清秀才,因身體孱弱,三次鄉試均在考場病倒,從此絕跡科場。錢穆幼時在私塾讀書。後進入常州府中學堂就讀。畢業後到無錫三兼小學任教,開始自學國學經典。1919年,錢穆到後宅鎮泰伯市立第一初級小學任校長,後又任市立圖書館館長。1922年秋,轉至廈門集美學校教書。
  • 入秋,清茶一杯賞晚霞(詩六首)
    柒月星繁蓮華醉,清茶一盞點江山。2020年8月7日三、落霞(新韻)夕陽西下落霞圓,沐浴黃昏暮滿天。遙看蒼穹春欲醉,茗茶一盞享清閒。2020年8月8日四、知音難覓(新韻)琴弦慢彈澗盈藍,雲霧繚氳鳥叫喧。
  • 老師,到底是聽你講課,還是看你撒貓糧?
    然而,當課堂上出現一隻貓,跟老師撒嬌膩歪在一起時,你還能聽進去老師講課的內容嗎?一名數學老師抱著自家貓走進教室,講課時,一隻手抱著貓,一隻手在黑板上寫字,整堂課下來,貓不離手。老師,我們到底是聽你講課,還是看你撒貓糧?請注意您為人師表的形象!貓:「怕啥,我們在家都這樣,就要親親嘛~」該名老師表示,帶貓上課,主要因為學生們喜歡貓,也想看看他家貓。
  • 喬治忠:王國維、錢穆、陳寅恪、雷海宗學問中的局限性
    再者,民國的學術體制仿照西方各國制度,廣設大學與研究機構,採取新的學科分類,歷史學成為相對獨立的專業,學術隊伍成規模地培養和建立起來。大量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專業人員利用學校、研究機構及各類史學學會平臺開展學術上的切磋、討論與合作,極大地推動了史學研究的發展。藉助上述有利條件,民國時期完成了史學研究的重要轉型,產生了一批學問精深的史學大家,帶來了學術文化的大發展。
  • 雨叩窗欞的小詩——清茶與酒
    清茶與酒/雨叩窗欞她捧著清茶不知該如何與你的烈酒對飲一別多年的時光裡除了各自的白髮各自延伸的不同軌跡還有,由熟悉到生疏的距離那麼多年的杳無音訊她一直在這個清貧也清秀的山城只將生活寫成平淡與寧靜並不曾打擾某個並不遙遠的城市你的風生水起她捧著清茶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錢穆曾在《朱子新學案》開篇說:「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足見錢穆對孔子、朱熹的景仰與敬慕。我們翻看《錢賓四先生全集》目錄,即可知孔子、朱子研究在錢氏的學術生涯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線上「溪山書會」|曾順崗博士薦讀錢穆《靈魂與心》
    現為孔學堂高研院副研究員,重點關注人之生死及人生意義 錢穆《靈魂與心》薦讀鑑於個人興趣,看到有關談論人生死的書籍,我總會翻一翻,而錢穆的《靈魂與心》確是多次精讀了的。一本小書,算是文集,站在中國文化自信的高度,對比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討論了生死、鬼魂、信仰、人生等問題,頗值得深入品讀。
  • 唯美散文詩:《用文字去慢煮時光這盞清茶》
    用一顆素心入禪茶;一隻素筆去書寫意曼妙人生;用空靈的文字,去慢煮時光的這盞清茶。花開是詩、葉落也是詩、雪融是詩、霜化也是詩,世間因為有文字的安暖相伴,而變得詩情畫意。我在落雪賞梅裡,去豐盈詩意裡的流年;用雲水禪心的感悟,去書寫這滄桑的塵世。
  • 《秋蟬》劇補十七:衝衝子聽櫻櫻子講課,帶櫻櫻子買表的幸福時刻
    池先生讓她跟我一起教書,她特別喜歡孩子。葉衝再次囑託道:何櫻,這件事情特別的重要,如果有任何的消息,必須第一時間告訴我。何櫻點了點頭,道:我知道。葉衝聽何櫻講課葉衝想要不引起伯恩懷疑的情況下安裝監聽器,那麼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而這個合適的契機便需要何櫻的配合了。葉衝來到被服廠尋得何櫻的幫助,恰巧看見何櫻正在給孩子們上課,正講到「豁然開朗」一詞的由來。
  • 尋常巷陌,於書本中聽一堂《沈從文先生的作文課》
    後來,汪曾祺去了昆明考大學,報的是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因為那裡有朱自清先生、聞一多先生,當然了,還有沈先生。年輕的時候,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沈從文對汪曾祺後來的創作,無疑是有深遠影響的。
  • 詩詞|一盞清茗酬知音
    這樣的冬夜,這樣的相聚,一杯清茶,最是相宜。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人生若得偶閒時,一盞清茗酬知音。若能在一杯靜雅謙和的清茶時光裡,邀三兩高朋摯友琴瑟和鳴,推杯把盞,知心交談。等到一杯傾心妥帖的茶,等到一份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暢快情懷,彼此互相珍惜懂得,默然靜守,寂然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