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攻擊機有多「強」?服役42年都不退役,曾參加十餘場戰爭

2021-01-11 哈雷的研習社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正值巔峰期,雙方在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在空軍方面也不例外,在60年代,美蘇雙方紛紛開展了自己的對地攻擊機項目,通過開發新一代的對地攻擊機(蘇聯稱其為強擊機),來應對雙方規模越來越大的裝甲部隊和地面部隊。美國的對地攻擊機項目的最終成果是著名的A10攻擊機,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本文要介紹的蘇25「蛙足」強擊機。

蘇25「蛙足」強擊機的研發工作始於1968年,當時蘇聯空軍已經對強擊機的定位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那就是強擊機就是用來運輸炸彈的,將基地中的炸彈搬到對方頭上就算勝利,速度和對空能力都算次要。因此新的攻擊機設計要求,主要側重於載彈能力和防護。使得最終服役的蘇25擁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與不錯的防護水平。

為了能夠攜帶更多的武器掛載,蘇25搭載了兩臺R195型渦輪噴氣發動機,能夠使蘇25擁有最大4400千克的炸彈掛載,在攜帶如此多的炸彈情況下,蘇25依舊可以飛出超過700公裡每小時的高速。蘇25一共有八個掛載點,每側機翼下方有四個,可以攜帶傳統的蘇制鐵炸彈,FAB250千克、FAB500千克航彈,也可以攜帶凝固汽油彈、空投地雷等其他彈種。還可以攜帶無制導的火箭發射巢用來「舔地」,也可以攜帶精確空對地飛彈、空射反坦克飛彈用來打擊高價值目標。

對於蘇25來說,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在俯衝投彈的那一段時間,蘇25極其容易遭到敵方野戰防空火力網的針對。為了儘可能的提高蘇25的生存能力,蘇聯設計師們又著重提高了蘇25的防護水平。在飛行員座艙的底部和四周設置了鈦合金裝甲板作為防護,可以抵擋12.7、14.5這種大口徑子彈的直接射擊,甚至可以抵禦20毫米高炮的破片彈的攻擊。機尾兩側發動機也有防彈鋼板進行防護,並著重加強了對於機身內油箱的保護,並採用了防火、防爆技術。面對日益增長的單兵防空飛彈的威脅,蘇25機尾安裝有熱誘彈發射器,並隨機配備大量的熱誘彈,以防對地攻擊低空飛行時被飛彈擊落。

對於地面的步兵、坦克來說,一架正在俯衝的蘇25攻擊機是其最大的夢魘。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蘇25攻擊機先會壓下機頭,利用攜帶的火箭彈發射器,或者是航彈,對敵方裝甲集群發起「死亡俯衝」,在俯衝的那一刻,蘇25攻擊機會發射出攜帶的所有火箭彈,同時利用機載機炮進行射擊。

蘇25自1978年開始量產,至今還有部分現代升級版處於生產狀態中,各種型號的生產總數約有1000餘架。該機型參與的首場戰爭是蘇阿戰爭,在蘇阿戰爭中,蘇25得到了在阿富汗蘇軍的青睞與好評,蘇聯在阿富汗部署了大約70架左右的蘇25攻擊機,用來攻擊當地較為活躍的遊擊隊。在整個蘇阿戰爭中,每架蘇25平均每年出動360架次,幾乎是一天出動一次,遠遠高於其他在阿富汗境內作戰的其他蘇聯戰機。

蘇阿戰爭只是蘇25攻擊機的首秀,隨後蘇25便見證並參加了許多後來廣為人知,甚至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例如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第一和第二次車臣戰爭、俄格戰爭等十餘場大大小小的戰爭。至今蘇25攻擊機仍在敘利亞上空飛行,俄空軍利用蘇25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打擊敵軍。自1978年量產到2020年仍在敘利亞上空作戰,蘇25攻擊機這款機型已經走過了42個年頭,卻經久不衰,成為蘇系攻擊機「炸彈卡車」的代表。

時至今日,俄羅斯空軍目前仍保有200多架蘇25攻擊機,並且不斷有現代化版本推出,目前蘇25已經成為俄羅斯使用蘇聯戰機,使用時間最久的一款之一,根據目前蘇25的各種現代化版本的推出,預計蘇25攻擊機還會在俄空軍中發光發熱至少十年。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未完成的「烏裡揚」核動力航母,有多強?
    1988年,經過四年的緊張籌備,也是為了讓蘇聯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海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正式於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預計1995年12月服役。但沒曾想,1991年蘇聯解體後,資金鍊斷裂,船體建造率已完成30%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迫停工。而這個項目的繼承者烏克蘭,也同樣因為經濟問題無力建造,只能繼續擱置。
  • 蘇-25攻擊機年滿45歲 1975年首次試飛 成為蘇聯俄羅斯傳奇戰機
    蘇霍伊在1968年底完成了T8原型機的設計工作,並於1972年1月開始製造兩架原型機T8-1和T8-2。1974年5月9日,T8-1原型機下線(一說1974年11月),弗拉基米爾·伊柳申進行了一系列地面滑行後,直到1975年2月22日才首次試飛。該機在競標中擊敗了主要競爭對手伊爾-102,蘇聯國防部宣布批量生產這種攻擊機,並將其定名為蘇-25。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前文我們已了解了戰後的英國岸基和艦載戰鬥機,接下來介紹的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分,攻擊機和轟炸機。二戰時期,戰鬥機的多任務能力逐步擴展,到了戰爭後期,大型單發戰鬥機載彈能力已達到了輕型轟炸機水平。所以戰後從整個趨勢上說轟炸機和專用攻擊機都在走下坡路,不獨英國一家如此。
  • 華為的網紅「伊爾2攻擊機」 其兄弟曾在中國參加實戰
    這架飛機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1939年研製成功的,該機有堅固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主要用於攻擊敵坦克和地面部隊,使德軍聞風喪膽,被稱為「黑死神」。在二戰中,伊爾2型被公認是最好的強擊機,總共生產了42330架,是全世界單產量最大的軍用飛機。
  • 黑死神的紅色歲月,記錄伊爾-10在中國空軍服役的日子
    單發雙座下單翼布局,採用後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後輪不可收,在緊急降落時可適當保證飛機安全性),戰時高達3.6萬架產量佔同期蘇聯飛機總產量三分之一,同時也損失1萬多架可見戰爭的慘烈以及該機戰場有多搶手。參考以往戰場經驗,機體結構根據關鍵部件不同採用材質也不一樣。
  • 美軍A-10攻擊機:「疣豬」機鼻為何大多坑坑窪窪
    美軍A10攻擊機機鼻坑坑窪窪:原因反映美軍的優勢A-10攻擊機也被美軍內部暱稱為「疣豬」,1975年服役,是一種服役了40多年的單座雙引擎攻擊機,近年來隨著新型戰機不斷服役,美軍內部也希望退役該機,不過「疣豬」一直堅挺到現在;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服役了40多年的A-10攻擊機,基本都沒有完好的機鼻,
  • 「武器庫」A-6「入侵者」攻擊機:火力強大的海上「袖珍B-52」
    A-6攻擊機是美國原格魯門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生產的雙座、全天候、重型、艦載攻擊機,於1957年啟動研製,1960年4月原型機首飛,1963年1月生產型開始服役。A-6攻擊機先後發展出A-6A、B、C、E等多種型號,其中A-6E作為重大改進型號,曾長期充當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攻擊機。截至1991年停產時,格魯門公司共生產了各種型號A-6飛機總計704架,此外美國海軍還在A-6攻擊機基礎上衍生發展出用於電子對抗的EA-6A和EA-6B艦載電子幹擾機與用於空中加油的KA-6D加油機。
  • 曾是蘇聯太空人配槍!服役了七十年,簡單的小手槍終於要退役了
    似乎有點熟悉......這確實是蘇聯時代慣用的命名方式。其實,馬卡洛夫還是那個馬卡洛夫,只不過時代變了。 這款手槍誕生於1948年,迄今已有71年光景。配套的手槍彈更是誕生在1945年,放到現在已經是個連俄軍一級防彈插板都打不穿的雞肋玩意兒了。
  • 海空中的「天鷹戰士」:擅長加油的艦載機,美海軍A-3與A-4攻擊機
    A-3重型艦載攻擊機的最大載彈量可達5.8噸,這個水平足以攜帶"小男孩"級別的原子彈,如果不攜帶核彈,A-3還可以攜帶包括MK82、MK83、MK84等多種普通炸彈。同時A-3裝備有2門M3L型航炮用於自衛。這兩門航炮都裝備在飛機的機尾,專門用於向後射擊追擊的戰鬥機。
  • 把退役殲6和強5大批量改成無人攻擊機?
    由於歷史原因,殲6飛機的生產總數高達數千架之多。加上更老的殲5、強5和殲7早期批次,這些到目前已經退役的飛機總數是非常龐大的。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建議把這些退役飛機都改成無人攻擊機,甚至是一次性自S式無人攻擊機,來發揮最後的餘熱。這個建議其實也被實際採用過,但是到最後都發現效果不佳,最終不了了之。大量的退役老飛機不是已經進了廢品回收車間,就是還堆在角落裡等待最終的回收處理。那麼為何看似很好的改無人攻擊機這個出路,現實中卻走不通呢?實際上不僅僅是退役飛機改無人攻擊機這條路在本國走不通。就是在全球也沒有走得很順暢的國家。
  • 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超軍旗」:至今仍服役,曾擊沉英國最先進戰艦
    這是英阿馬島戰爭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面,阿根廷空軍和"超軍旗"從此名聲大噪。軍旗的誕生時逢1954年,"歐洲輕型戰術攻擊戰鬥機""歐洲通用戰術戰鬥機"兩個項目的招標。一旦拿下這個項目,大半個西歐都有可能裝備這款攻擊機。這款輕型攻擊機當然是以蘇聯為假想敵,要求參選機型便於維護、起降距離短等等。
  • 美式經典戰機,SR-71「黑鳥」偵察機,服役30餘年卻潦草退役
    美國經典戰機SR-71"黑鳥"偵察機在其服役的30餘年的生涯中,出任務無數,從沒被擊敗,身為美國的傳奇為何卻早早退役? "黑鳥"偵察機的背景 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世界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和蘇聯開始了全方位的對抗,在軍事裝備上也不可避免的搞起了競賽,雙方誰都不願意落後,不僅在核武器上有競爭,在其他各類武器裝備上也是互不相讓。
  • 世界上第一架隱身戰機:F117A夜鷹隱身攻擊機
    美國F117A隱形攻擊機是由洛馬公司開發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81年6月18日成功首飛。於1982年開始正式服役。1983年,F117A基本形成了戰鬥能力。為了保持F117A的神秘性,在服役的前5年美軍基本上只晚上才使用。因此,F117A得名代號為「夜鷹」。
  • 不死疣豬!美國空軍屢次欲退役A-10失敗,只能升級再用20年
    美國空軍屢次欲退役A-10失敗,幾乎在該機投入現役之後,有關替代型號的問題就已經出現在美國空軍的日程當中,可惜有關的計劃一再的失敗,不管是F-16,還是F-35都沒有能夠完成替代該機的任務,如今現役數量確實有所減少,但是依然保持著200架以上的服役數量,且現役的機群只能升級再用20年,至少要使用到2040年代,也許要被第6代戰機代替了。
  • 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退役 服役34年 曾參與多個行動
    【據airrecognition網站2020年10月20日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退役已服役34年的貝爾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這型採用標誌性的雙槳葉直升機曾參與「沙漠風暴」行動、伊拉克戰爭和「持久自由」軍事行動等多次戰爭,是海軍陸戰隊的專用攻擊直升機。貝爾公司於1986年3月27日向海軍陸戰隊交付了首架AH-1W,1999年交付了最後一架,累計交付179架。截止2020年8月,美國海軍陸戰隊AH-1W直升機機隊共飛行了933,614小時。
  • 服役50年,「敏捷」號護衛艦正式退役,曾被美軍稱為瘋子船
    近日,又有一艘俄制"古董艦"正式退役了。根據俄羅斯報導,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敏捷"號護衛艦(原屬於"卡辛"級驅逐艦)在正式退役後,將被正式收錄進"俄聯邦武裝力量紀錄大全",這樣的待遇,無疑是對一艘軍艦給予的至高榮譽。
  • 圖說:蘇聯最後一種雙翼戰鬥機 伊-15曾經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蘇聯與其他航空強國一樣,都開始研發和生產第一款單翼戰鬥機,但雙翼機的時代尚未過去。圖為蘇聯空軍試飛員和早期的伊-15原型機。與波利卡波夫之前設計的伊-5不同,伊-15是當時性能非常出色的戰鬥機,即便與其他各國的同類機型相比,在許多方面都是更勝一籌。波利卡波夫在伊-15上傾注了大量心血,讓它與整個蘇聯的航空工業一樣,進步神速。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密蘇裡號戰列艦的主炮為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共有9門,最大射程為42公裡,所使用的MK8型穿甲彈彈丸重達1225公斤,能夠在14.5海裡的距離上將381毫米的垂直裝甲射穿。此外,還有100多門高平兩用炮、高射炮。1944年6月11日,密蘇裡號戰列艦正式加入美國海軍大家庭,開始了長達近半世紀的服役經歷。
  • 蘇聯伊爾102攻擊機,全身大量武器,詮釋暴力美學
    蘇聯重拾攻擊機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的強擊機在中東戰爭中展現出非常強大的火力輸出能力,這讓當時的蘇聯意識到這種對地攻擊機機種的重要性,因此當時的蘇聯當局要求本國的三個設計機構蘇霍伊設計局、伊留申設計局和米高揚設計局分別拿出各自的方案進行招標,當時蘇霍伊設計局拿出了T8原型機方案,伊留申設計局則拿出了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