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第一次賣血,跟著阿方、根龍到城裡醫裡找李血頭,賣了四百毫升血,三個人去勝利飯店吃炒豬肝喝二兩紅酒。「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用賣血的錢娶了城鎮裡的油條西施徐玉蘭。
許三觀第二次賣血,兒子一樂砸破了方鐵匠的兒子的腦袋,為了醫藥費方鐵匠拉了兩板車帶著七個人,把許三觀家裡除了床全部的家具都搬走了。這回許三觀自己去找醫院的李血頭賣了血,把錢還了我方鐵匠醫藥費,賣血後也到勝利飯店老規矩,「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
許三觀第三次賣血,許三觀從林芬芳家裡出來遇到了去醫院賣血的阿方、根龍,一起到了醫院賣了血,把賣血的錢買了「十斤肉骨頭、五斤黃豆、兩斤綠豆」給了好了一次的林芬芳。妻子生許三觀的氣把賣血剩下的錢給自己和一樂、二樂、三樂買了新衣服。
許三觀第四次賣血,大躍進期間一家人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為了讓家裡的人吃上一頓好飯菜,他又賣了一次血。「他說往後還要去賣血,要不這苦日子就過不去了。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完?」
許三觀第五次賣血,「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樂、二樂下農村接受再教育。幾年後一樂從鄉下回到了城裡骨瘦如柴,臉色灰黃憔悴的模樣很是讓許三觀心疼。送一樂回鄉時去了醫院賣了血,把錢給了一樂,讓一樂不想吃東西的時候買寫好吃的。
許三觀第六次賣血,一樂走了不到一個月,二樂鄉下隊長到家,許三多與十多年不見的根龍一起賣血,得知以前一起賣血的阿方已經去世了,和根龍賣完血後去勝利飯店吃炒肝時根龍腦淤血去世了,留了許三觀一個人很是悽涼。去賣血買魚買肉,買煙買酒招到隊長,希望二樂早日回城。」他一直坐在那裡,心裡想著根龍,還有阿方,想到他們兩個人第一次帶著他去賣血,他們教他賣血前要喝水,賣血後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想最後,許三觀在那裡哭了起來。「
許三觀第七次賣血,一樂在鄉下得了肝炎,當二樂把一樂送進醫院時已經很嚴重,需要去上海去醫治,家裡的錢不夠,到處借錢後還是缺口很大,許玉蘭送一樂先去了上海的醫院醫治,快五十歲的許三觀計劃坐船去上海,一路上經過的縣城都賣血差點喪了命,最後到了上海醫院與許玉蘭一樂匯合,一樂的肝炎也好了很多。
已過六十歲的許三觀家庭幸福,兒孫滿堂,他頭髮已經花白,牙齒也掉了七顆,經過勝利飯店時想起了以前賣血後吃炒肝,他就去賣血,醫院的李血頭已經去世,現在是年輕的沈血頭拒絕了年紀大的許三觀賣血,他很是傷心和擔憂。」四十年來,每次家裡遇上災禍時,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
餘華通過許三觀七次賣血,描述一個小人物的坎坷命運,通過賣血度過一個一個的生活的苦難,但故事裡也從滿了溫情,許三觀為了一家人賣血賣命,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生活的艱辛,也體現了一個家庭男人的擔當,如果不通過賣血度過生活的難關,那麼這個家庭就散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不在了,有時看著書中的文字充滿詼諧,有時看過一段文字又想痛哭一場。許三觀在面對家庭裡的坎坷義無反顧的衝鋒在前,前七次賣血都是為了別人,最後一次去賣血是為了自己,但是還沒有賣出去,許三觀很是傷心。展現了一個面對生活的苦難永不退縮的剛毅,也體現了許三觀溫情的一面。我們的一生中也會像許三觀一樣會面對一些生活的苦難,也要堅強地面對,更要充滿溫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