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零八個月,江蘇鹽城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影響還在延續。
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化工園區調查獲悉,連雲港市灌雲、灌南兩縣(以下簡稱「兩灌」)化工園區企業已停產整改多時。據了解,被關停整改的企業涉及200多家。
「事實上,園區關停還差兩個月就三年了。」一位在灌南縣化工園區亞邦集團工作十餘年的員工稱,「響水爆炸」是導致灌南縣化工園區被關停的原因之一,早在2017年年底園區企業就開始停產整改,其間部分企業開工三個月左右,到2018年4月又開始全面停產;原本2019年少數大型企業在整改後要申請復產,但因遇到「響水爆炸」事件被要求關停到現在,後期申請復產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如今,持續停工已導致大量企業嚴重虧損甚至瀕臨倒閉。其中,亞邦集團旗下位於灌南縣化工園區的上市公司亞邦股份,因停產整改導致虧損。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的淨利潤虧損2.51億元,同比減少1603.29%。
對於化工企業的復產問題,灌南縣政府方面時表示,在企業復產過程中不存在「期限」概念,只要達到驗收標準並整改到位的,通過驗收後即可復產。
關停整改
近日,記者來到灌南縣化工園區,發現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基本上是大門緊閉,但空氣中仍然瀰漫著濃濃的化學藥品氣味。整個園區80多家企業已全部停工,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經宣布退出園區。
了解到,灌南縣化工園區最開始整改是源於2017年年底的一次爆炸案。
2017年12月9日2時9分,連雲港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間二氯苯裝置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4875萬元。
「當時因為臨近2017年年底,印象比較深,爆炸案發生後園區開始安全大檢查。」亞邦集團員工回憶稱,次年年初開工沒多久,園區又被曝存在環境汙染問題。
注意到,2018年4月18日晚,中央電視臺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以《非法排汙幾時休》為題,報導灌河口三個化工園區(燕尾港、堆溝港、陳家港)的環境汙染問題。江蘇省環保廳要求連雲港市對被曝光的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全面查處,嚴肅追究不作為和失職瀆職人員的責任。
然而,2018年10月17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稱,2018年6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連雲港市灌雲縣臨港產業區化工集中區、灌南縣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2個園區整改不到位,環境違法問題嚴重,部分區域環境質量甚至惡化。
彼時,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表示,連雲港市委、市政府對兩灌化工園區汙染問題重視不足,跟蹤督辦不力。兩灌縣委、縣政府整改工作敷衍應付,對環境違法行為查處不力,整改不力。
此後,2019年3月21日,靠近連雲港的鹽城市響水縣天嘉宜化工公司發生「3·21」爆炸事故,隨後連雲港「兩灌」化工園區再度進入全面停產整頓。
虧損難止
注意到,灌南縣化工園區最大的企業為亞邦集團。在此次關停整改風波中,亞邦集團也未能獨善其身。
根據亞邦股份公告,其於2018年4月28日接到灌南縣人民政府關於連雲港化工園區內所有企業停產統一進行環保集中整治的通知,其所在連雲港化工園區內的8家子、分公司停產。公司下屬連雲港分公司、子公司江蘇華爾化工有限公司、連雲港亞邦制酸有限公司停產後進行了安全環保提標改造,並於2018年10月12日完成提標整改,取得政府復產批覆,恢復生產。
但2019年受鹽城響水「3·21」重大安全事故影響,2019年5月8日起,上述三家公司臨時停產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及整改工作。停產期間,亞邦股份下屬8家子、分公司根據連雲港市委辦公室、市政府發布的《關於印發連雲港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進行安全環保提標改造,但一直未能復產。
受此影響,亞邦股份銷售收入下降,停產費用增加,導致業績大幅下滑。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亞邦股份在2020年1——9月實現營收約5.1億元,同比減少56.0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1億元,同比減少1603.29%。
亞邦股份公告表示,若公司主要子、分公司未能在2020年底前復產,公司將聘請中介機構對停產企業資產進行減值測試,預計公司2020年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虧損將大幅增加。
「在公司停產期間,工廠為所有員工發放生活補貼,在繳納五險後,每個員工每天能拿到50元左右。」上述亞邦集團員工表示,但是由於停工時間太長,公司一些外地員工離職。
園區內企業的員工離職,還波及園區外的「生意」。獲悉,位於灌南縣化工園區附近的堆溝港鎮街道,一些店鋪門前冷清,生意已大不如前。
「整個化工園區基本都空了,沒有員工生意也就不好做了。」一家商店老闆講道,以前園區開工的時候,下班後滿大街都是人,我都開兩間店。現在街上一天到晚都沒有幾個人,已經關停了一間。
何時復產?
灌南縣政府方面表示,為做好化工園區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連雲港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領導小組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停產整改化工企業復產工作的通知》(連化治〔2020〕6號),明確了安全、環保、住建、消防、特種設備、職業健康等六個方面的整治標準以及縣級核查、市化治辦覆核、市化工整治領導小組批覆的復產流程。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復產工作,專題研究部署,並專門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化工園區企業復產工作專班,聘請高水平專家團隊對企業整改工作進行指導服務,逐條對照整治標準,幫助保留企業加快整改,對於整改後符合復產條件的企業,將履行市復產程序,支持達標企業復產,第一時間上報驗收,促進企業復產。」灌南縣政府方面如是表示。
不過,上述亞邦集團人士稱:「這兩年多,我天天去廠區看企業整改,投入大量資金上了新設備。公司按照要求進行整頓,並多次申報驗收,卻沒有得到政府回復。」該人士表示,年內能不能復產,還不好說。
根據亞邦股份公告,2020年1月17日,其下屬連雲港分公司、江蘇華爾化工有限公司已完成整改,通過了灌南縣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住建、市場監督、衛生健康、消防六部門的現場核查,但仍需市級相關部門覆核。彼時,亞邦股份方面表示,將嚴格按照復產流程要求,取得市政府批覆後恢復生產。
但2020年11月3日,亞邦股份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主要產能仍處於停產狀態,公司將根據復產通知要求積極履行復產審批手續,復產驗收過程中存在不可控因素,具體復產時間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據《法人》雜誌報導,連雲港市委宣傳部方面表示,抓好企業關閉是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關閉不達標化工企業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要求復產工作和關閉工作同步推進,不能因為復產工作而耽誤關閉工作。到2020年8月份,化工園區關閉企業只完成了40%左右,遠遠落後序時進度。按照批示,在完成關閉序時進度前,縣裡仍不能向市裡申報復產審核。
另據,《國務院督導組在連雲港督導指出問題清單》(2019年12月25日,第一批)中指出,政府監管層面存在問題,職責缺失,監管缺乏創新,監管方法手段單一,存在「一刀切」現象。如在發生事故或被輿論披露後,又要求一律停產(部分企業停產近兩年),雖制定了復產驗收程序,但實際復產企業很少,大量企業長期停工。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從上述事件來看,關停企業雖然達到環保和安全的效果,但是,從就業和當地民生經濟來看,卻是老百姓買單。環境治理工作本該是細緻長久,一些地方和單位將此變成了簡單粗暴統一關停來應付,實則把原本自己應擔之責變相轉嫁為群眾和企業的負擔。
宋清輝認為,此種集體關停企業,復工復產又「遙遙無期」的做法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營商環境。影響著企業家們投資的信心和做實業的專心。
如今,在長時間停產整改的背景下,亞邦股份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嫌隙開始顯現。
2020年11月17日,亞邦股份公告披露,其與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管委會」)分別於2017年1月24日、2017年9月11日、2018年2月9日、2019年10月9日籤訂了《投資合同》《投資合同補充協議》《投資合同補充協議二》《投資合同補充協議三》。根據《投資合同》約定,亞邦股份已向園區管委會預付5000萬元土地保證金,《投資合同補充協議三》中約定「如園區未能在補充協議三籤署後兩年內完成項目土地『招、拍、掛』工作,則園區管委會應在30日內將保證金返還公司」。
但因園區長期處於整改階段,園區管委會未能按照約定時間完成項目土地「招、拍、掛」工作。《投資合同補充協議三》已於2020年10月9日到期,且根據協議約定,園區管委會應在2020年11月8日前退還保證金。亞邦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其已向園區管委會申請退還5000萬元土地保證金,但截至上述公告日,尚未收到款項,其將採取措施敦促園區管委會儘快退還土地保證金,維護上市公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