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雪仗或成難題?英氣象局預測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英國天空電視臺報導,英國氣象局分析顯示,到本世紀末,在英國大部分地區,打雪仗和滑雪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據報導,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到21世紀40年代,英格蘭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不會達到或低於冰點。若氣候變化趨勢持續,到2080年,只有海拔非常高的高地和蘇格蘭北部的部分地區,才會出現冰點溫度。

英國氣象局表示,氣候每年都會出現變化,上述發現是基於預測全球排放量繼續增加的假設,儘管上述情況或不是最可能會出現的結果,但卻是可信的。即使排放減少,平均氣溫仍有可能上升,並導致更炎熱、更乾燥的夏季。

英國氣象局高級科學家莉齊·肯頓博士表示:「我們預計,到本世紀末,除了海拔最高的地方,(英國)大部分積雪將完全消失」。

肯頓表示,首先會看到的是「溫暖潮溼的冬天、炎熱乾燥的夏天」。在此期間,我們會面臨更多的極端氣候出現。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會更頻繁、(情況)更嚴重、帶來更強烈的降雨。

「在我們的一生中……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變化。」肯頓稱,「這真的是一個警鐘,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什麼。」肯頓還指出,到本世紀末,出現連續兩天氣溫超30攝氏度的頻率,將比1981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6倍。

相關焦點

  • 到本世紀末,一生一次的洪水將成為常態
    現在,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到本世紀末,對紐約牙買加灣周圍的數千戶家庭來說,100年和500年都會發生的洪水水位可能會成為常態。 它還提供了一個例子,說明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紐約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沿海洪水將如何增加。 「雖然這項研究是針對牙買加灣的,但它顯示了氣候變化將造成多麼劇烈和昂貴的影響,」Marsooli說,「我們在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框架可以被複製,以證明本世紀末其他地區的洪水將如何幫助他們減輕風險,並最好地保護受影響地區的社區和資產。」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近幾年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餓得皮包骨頭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消融,靠浮冰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長期找不到食物,甚至淪落到去垃圾堆裡翻找東西吃。然而更可悲的是,如今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北極熊很可能撐不過這個世紀了。
  • 科技創新助力,填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
    目前,在全球大氣科學領域,延伸期天氣預報是懸而未決的難題。2013年,世界氣象組織把延伸期預報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並提出國際「次季節至季節預測計劃」,目前全球共有11個業務模式參與到這一計劃中,主要關注高影響天氣的次季節可預報性(即對暴雨、寒潮、乾旱等極端天氣幾周內的變化進行預報),我國開發的模式也在其中。
  •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人口將突破100億,地球還能承受得住嗎?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人口將突破100億,地球還能承受得住嗎?人口膨脹現在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可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有限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讓人口一味的膨脹下。科學家表示,目前來看這個數字是不會停止的,因為2050年我們的人口將達到97億,到本世紀末的時候,也將突破100億大關。地球上到底能否撐下如此多的人口?有人的地方就必須要吃飯和居住,地球上是否有如此多的土地和糧食,維持著100億人的生命運轉?人口增長之後,可能就會引發資源爭奪的大戰。
  •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速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在此之前,適應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一道難題。事實上,對於不少國家來說,適應氣候變化不是未來的設想情景,而是已經迫在眉睫的現實,因為氣候變化威脅就在身邊。氣候變化「足跡」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
  • 不需要滅霸打響指,柳葉刀發文:本世紀末23國人口將減半
    文 | 學術頭條在以往的印象裡,全球人口形勢一直都不容樂觀:根據德國全球人口基金會的數據,至 2023 年,全球人口總數將達 80 億;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的 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也稱,全球人口預計在未來 30 年將再增加 20 億人,從 2019 年的 77 億增加至 2050 年的 97 億,到本世紀末
  • ...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問題...
    為適應氣候變化,我們需做好氣候風險評估工作;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預警系統,減少與避免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災害和全球性災難;為更好的預報預估地球氣候的未來變化和情景,大力發展無縫隙氣候與氣候變化預測系統。丁院士通過大量的數據資料和詳盡的圖表向我們展示了全球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 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從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到大力實施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參與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以中國的山青水綠、海晏河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實質貢獻;從把「汙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力爭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
  • 俄學者將基於弗蘭格爾島上數據預測北極氣候變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27日報導: 俄羅斯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地植物學工作者將對楚科奇弗蘭格爾島生態系統展開研究,以預測未來幾十年北極的全球氣候變化。該保護區員工已非第一年感受到降雪狀況、春汛和植被生長期變化的改變。科學家們將嘗試評估在空間範圍內正在發生的過程的動態變化。」科學家們還將觀察熱蝕、土壤隆起,檢查海岸區,放置溫度傳感器以長期監測微氣候。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通過對這些冰芯的研究,已揭示出過去 80 萬年來地球氣候與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變化,發現了在末次冰期時氣候變化存在明顯的突變特徵,且南極和北極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蹺蹺板」現象,同時重建了歷史時期的太陽活動變化和火山噴發事件信息等。
  • ...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從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到大力實施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參與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以中國的山青水綠、海晏河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實質貢獻;從把「汙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力爭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
  • 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所有的珊瑚將消失,到2045年人類將無力挽救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眾所周知,我們的星球正在變得越來越暖,並引起一系列的氣候變化最近,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的一項新研究預測,到2100年,珊瑚這種物種很可能會從地球上完全消失。負責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說,影響珊瑚種群的命運的關鍵因素是海水變暖和海洋酸化,這兩個都是人類活動驅動的氣候變化的結果。目前,地球上超過50%的珊瑚已經白化並迅速接近死亡。
  • 47張圖預警世紀末的日本,北海道再無雪景,東京天空樹被水淹沒…
    富山縣內的雪之大谷,每年吸引很多遊客前去看雪景。未來是否還能繼續為當地人民承受住洪水的衝擊,或許也成了未知。
  • 炮轟川普的美國主持人崔娃告訴你:氣候變化已成為「即時威脅」!
    氣候變化是當下全人類面臨最嚴峻的長期威脅,但仍有不少人認為冰川融化、物種滅絕離我們很遙遠。近日,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崔娃(Trevor Noah)在其節目中吐槽人們為什麼不重視氣候變化,有理有據引來國內網民一致好評。
  • 世界人口或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全球人口和經濟將重大轉變_身體...
    研究顯示,世界人口預計在2064年達到頂峰,約為97億,到本世紀末將降至88億,其中23個國家的人口預計縮減50%以上,對全球經濟有一定影響。作者提示,在應對人口減少時一定不能損害人類在爭取女性自由和生育權利方面的進展。同時,本刊編輯還採訪了該研究的作者,討論了這一人口預測模型是如何建立的,以及本研究預測的結果有何重要的影響。
  •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植物疾病風險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植物疾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1:41:00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Jeremy M. Cohen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據專家預測,本世紀海平面即可上升1米。孟加拉國擁有1.3億人口,這些「氣候難民」將如何安置,又有什麼樣的國家來接收他們,將是一個重大的難題。 對中國來說,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將有1/3的面積將被海水淹沒。到時候,大量沿海低洼地區的民眾內撤,結果不僅是食物和水資源愈發稀少,也會引發社會問題。 美國電影《後天》讓全世界的觀眾體會到在面臨氣候危機時,人類顯得如何渺小。
  • 氣候變化使2020年成為史上最活躍的颶風季?
    截止到9月,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已經用盡了颶風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字,並將啟用希臘字母命名。在美國人看來,像這樣的風暴季越來越多地與氣候變化有關。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去年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45%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嚴重的颶風。
  • 《柳葉刀》:本世紀末全球人口88億,中國降至7.32億
    世界人口密度地圖(圖源:wikipedia) 彭濤編譯 7月14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預測本世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