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一帆
人類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黑鐵時代。
有人說,白銀時代最適合當下的人類——
「金的時代不耕而獲、物競天擇,銀的時代耕者有其食、居者有其屋,銅的時代日子常感困苦,鐵的時代縱慾作亂、失去信仰、同類相殘。」
合適的時代離不開相宜的人物,或者說,乾脆是由人物畫像構成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光芒,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趣味。
正如《一代宗師》的演繹,所謂「宗師」,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時代。那個時代,有人衝鋒在前,有人藏身幕後,有人一心看著眼前路,有人竭力保全身後身。每個人都在掙扎,每個人都在堅持,沒有他們,就沒有義無反顧地顛覆重建,沒有他們,就沒有小心翼翼地維護周全。
這個時代裡,他們缺一不可。
李書福
2008~2018年,是自主品牌洪流急轉的十年。
2018年的中國車市排位賽果,很大程度上在2008年就已經被決定了。
那一年,位於全球金融風暴漩渦的美國陷入了車企破產風潮,來自浙江杭州的民營企業家李書福立時決定買張機票、前往美國來場抄底行動。
有著同樣想法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所有人都知道,誰能作為先頭部隊拿下合資品牌的工廠、人才與技術,誰就能代表自主品牌後發先至,打贏這場翻身仗。
但只有李書福抄底成功。很多人說,這是時代的選擇,幸運的眷顧。
然而世上沒有幸運一說,細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時代選擇李書福,很大原因是個人化因素。
2002年,李書福召開過一次公司中層幹部會議。會上,他忽然嚴肅地說:「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就應該做準備了!」同事們還沒回過神,李書福又接著分析,「福特購買沃爾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遲早有天會忍痛割愛,而吉利將要去收購沃爾沃。」
此時,距離吉利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不過幾個月時間。
六年後,當福特真的遭遇史上最嚴重危機,不得不考慮出售沃爾沃時,李書福第一時間組建起了併購團隊。被任命參與併購案的吉利高管童志遠忍不住向李書福確認:「你憑什麼收購沃爾沃?」李書福只回答了一句話:「我除了膽兒,什麼都沒有。」
在諮詢機構的牽線下,李書福終於去見了時任福特全球總裁艾倫·穆拉利,驕傲的穆拉利只給了李書福一個小時。沒想到,李書福只用五分鐘就把吉利介紹完畢,然後突然說了一句話,「我是你的粉絲。」
吳曉波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中是這樣描寫當時場景的:
一直心不在焉地把玩名片的穆拉利很好奇地抬起了頭,李書福開始大談穆拉利在擔任波音飛機總裁時的扭虧戰績。他提到了一個離奇的細節,十多年前李書福的第一家汽車公司的名字居然是「四川吉利波音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我很崇拜你,所以用了波音當公司名字,波音的人還來找我打官司,所以,應該在十年前,你就知道我了。」穆拉利咧開嘴樂了起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書福開始談他對汽車的理解,以及中國市場對沃爾沃的重要性。
博得穆拉利的信任與好感後,李書福開始與工會談判。工會代表仿佛故意刁難李書福,在李書福根本不知道三位競爭者姓甚名誰的情況下,問道:「你能不能用三個字,形容你為什麼比其他競爭者更好?」
旁人有心為李書福解圍,沒想到李書福雙手一攤,「我可以」,然後推開旁人,用英語大聲說了句,「I Love U!」
後來去到沃爾沃的母國瑞典,李書福同樣一句話就讓對方笑逐顏開:「如果福特跟沃爾沃是父子關係,那麼吉利與沃爾沃則會更像兄弟關係。」
2009年12月23日,趕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吉利終於以18億美元的價格對沃爾沃完成「蛇吞象」的全資收購,由于吉利資金不足,其中的2億美元,還是福特給李書福的借貸。
隨著這筆交易的達成,沃爾沃的工程師、製造工藝和專業技術開始悄然影響吉利的發展。以吉利為首的自主品牌,開始走上技術救市之路。
在奔著理想披荊斬棘的路上,魏建軍、王傳福、尹同躍…所有那個年代的掌門人的勇氣,和李書福都是一樣的。
文德恩
2015年9月,大眾汽車製造了白銀時代的最大醜聞——
美國監管機構披露,大眾汽車在車內安裝非法軟體,故意規避美國汽車尾氣排放檢測,部分車輛的實際汙染物排放量可至法定標準的40倍。
除了必須付出巨額賠款外,「排放門」的爆發還讓大眾集團前CEO文德恩被迫下課,並至今仍在接受美國司法部對其提起的刑事指控。他們指控文德恩曾密謀掩蓋大眾柴油汽車排放作弊行為。
然而,對文德恩的懲罰,還只是德國汽車三年來遭遇的冰山一角。更不可估量的影響是,德國人正不得不逐漸「放棄」柴油車,開始被迫向新能源技術轉型。
由於歐洲市場的柴油車發動機大多技術先進,同時採用了高品質柴油燃料,所以在歐洲,柴油車一直是「低油耗、低排放」的象徵。
私家車主買車常常把柴油車作為首選,德國汽車企業也將柴油車作為重點研發的對象。大眾汽車當時更在致力於在美國打開柴油車市場。
然而,當柴油車曾經引以為傲的清潔排放,被「排放門」事件扒了個精光,柴油車不但在美國變得不受信任,就連其數十年來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積累的高人氣,也幾乎轉瞬間土崩瓦解。美國數據分析公司IHS Markit的調查數據顯示,德國柴油車的銷量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往下掉。
歐洲人也旋即開始一條又一條地頒布「禁柴令」,大眾原本打算大量銷售柴油車以降低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劃不得不被迫放棄,轉而將純電動汽車作為新的路線代替。
而在這個尚不夠成熟的新能源全球市場上,目前只有中國市場的縱深,才能幫助大眾完成這一次艱難地轉身。
2017年,大眾牽手江淮成立江淮大眾新能源公司;今年9月,大眾發布專為電動車打造的MEB平臺;10月,投資170億元的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正式開建,所有的進度比不少先行企業還要迅速、決絕。
其它德系品牌,也大抵如此。
文德恩不會想到,當年自己違背職業經理人操守籤下的大字,最終竟會把大眾、把德國汽車徹底推向中國市場。
蔡澈
豪華品牌在過去十年的變化同樣精彩。
當繾綣了一百年的對手寶馬,正在通過全面對標奧迪產品線,以期在ABB角逐中獲取更大市場份額的時候,一位留著標誌性海象式鬍子的奔馳高管正在思考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飽受質疑的他必須弄明白在中國究竟需要做什麼,才能結束奔馳這個驕傲的品牌在中國市場尷尬的地位。
他就是戴姆勒集團CEO蔡澈。
當時,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奔馳在ABB的排位都是第三名。
蔡澈開始源源不斷往中國市場輸送人才,研究中國人到底喜歡什麼,然後在2015~2016年不到兩年時間內,向中國市場迅速投放了一系列產品,包括邁巴赫S級轎車、全新奔馳E級、全新奔馳C級、中大型SUV奔馳GLE、中型SUV奔馳GLC、緊湊級SUV奔馳GLA以及全新smart fortwo。
與此同時,蔡澈本人也為體現奔馳的新風格開始在打扮上做出改變,他拋棄了西服、皮鞋、領帶,改穿球鞋、運動服、牛仔褲,奔馳成為最早行走在年輕化道路上的豪華品牌。
2016年,蔡澈迎來了職業生涯的最光輝時刻——奔馳全球銷量達到63.7萬輛,超越寶馬、奧迪,時隔11年後再次回歸豪華車品牌銷量王座;而中國市場,也已成為奔馳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回想起2006年接手奔馳時,中國市場銷量僅為1.7萬輛,蔡澈開始在公開場合,頻繁將中國稱為奔馳的「福地」和「第二故鄉」。
2017年,奔馳的總營收和純利潤都達到史上最高,蔡澈再次將成績歸功於中國:「我們雙業績增長的最重要原因是新車銷量好,特別是利潤率高的SUV等車型,在中國市場上銷售順利。」
蔡澈的成功是逆天改命,也是時代的饋贈。如果沒有奧迪與寶馬在那兩年恰巧的失誤,奔馳的處境並不好預測。
進入2010年後的那幾年裡,奧迪開始面臨從不愁銷路的「官車」第一,到「年輕化」漸成主流的市場轉向,新品進度緩慢,產品調性漸漸跟不上市場;寶馬則是在國產化的路上陷入了瓶頸,2017年以前,國產車型一直僅有2系、5系、3系和X1四款車型,幾款最受歡迎的SUV和1系這樣的入門級產品,始終未能實現國產。
而奔馳,卻一面跟著蔡澈瘋狂塑造年輕形象,一面快速推動著國產化進程。他們掐準了奧迪與寶馬的命脈,趁對手喘息之機,下筆千言,一氣呵成。
在今年的奔馳聖誕廣告裡,蔡澈親自出演了視頻主角。他化身為四處面試的求職者,在戴姆勒設計部、工程部、工厂部遭受了百般刁難和拒絕,最終是在聖誕老人那裡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成為聖誕老人繼任者。
職位移交時,聖誕老人無奈地看著蔡澈,嘴巴一撇:「你知道放手有多麼困難,我一生都在這個公司,現在突然問我要不要去監事會工作,這讓我怎麼拒絕得了?這裡交給你了。」
這種戀戀不捨,想必正是執掌奔馳12年、即將於明年5月離任的蔡澈的內心畫像。
不言再見,不說離愁,這是最奔馳的表達方式。
埃隆·馬斯克
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美國汽車產業遭遇了史上最慘重的挫敗。底特律的三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人,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相繼申請破產,刺骨的寒冷開始深入底特律的每個角落。
「誰將拯救美國汽車業?」很多人開始焦慮地討論這個問題。
2009年1月,新上任的總統歐巴馬決定親自考察汽車業。有意思的是,他沒有去烏雲壓頂的底特律,而是飛到陽光明媚的矽谷,參觀了一家叫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公司。一天後,歐巴馬批准能源部發給特斯拉4.65億美元的政府低息貸款。
他說:「38歲的埃隆·馬斯克讓我相信,也許他會是下一個拯救者。」
在隨後的時間裡,特斯拉瘋狂刷新了世界對電動汽車的渴望和認知,從這一點來看,特斯拉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公司。
王小波在《白銀時代》裡說,「你知道什麼是天才的訣竅嗎?那就是永遠只做一件事。」
但馬斯克是個例外。
相對於李書福這樣的汽車瘋子,他更像是一個荷爾蒙充沛期的網際網路創業者,他曾創辦在線內容出版軟體Zip2、電子支付X.com和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還大手筆投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造潛水艇、建Hyperloop超級高鐵、以及全新的地下3D立體軌交系統。
更重要的是,在馬斯克之前,這個世界並不知道去火星定居、探索海底世界、拯救人類以及發抽大麻的推特,跟造車、賣車到底有什麼關係,而在馬斯克之後,人們發現連頻繁更換女朋友,都能促進品牌建設和汽車銷售。
埃隆·馬斯克無法定義。傳奇而已。
李斌
很多人說李斌是中國的埃隆·馬斯克。我並不這麼看。
在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路徑有很多種。比如不甘寂寞的零部件巨富,特別是他們的二代們,總有從悶頭髮財的幕後,到走到鎂光燈下的衝動;比如網際網路大佬,總對冒著風險進入實體行業尤其是最重頭的汽車產業充滿欲望;比如傳統老汽車人,渴望改變行業現狀;還比如一些廣告界人士,對於PPT有著強烈的愛好,等等。
無論選擇哪種路徑,避不開的,是背後必須的資本運作。資本,幾乎是所有項目的活水源頭。
但唯有李斌,若是成功,可以稱為資本的成功。
2015年,蔚來汽車成立後,資本迅速進場,兩年時間拿到共計5輪融資,金額超過百億元……蔚來乘風起,其擴張速度比之當年特斯拉,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斌甚至比馬斯克更有信心,其背後明星般的資本團隊——騰訊、百度、京東、聯想、紅杉資本、淡馬錫、國家開發銀行、招商銀行等等,56個投資人,投資寬度與深度都是又寬又深,這是李斌最大的倚仗。
於是僅僅三年後,今年9月,蔚來汽車就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李斌的路子與馬斯克不謀而合,卻在速度上比馬斯克快了將近一倍。
與瘋狂的夢想家馬斯克相比,李斌更像是一個經驗老道、熟練資本運作的商人。
所以,若是李斌真的能賦予蔚來以未來,那麼就足以佐證,如今的汽車行業確實已經走到了僅靠資本就足以涉足、甚至顛覆的時代。
李斌若是成功,鼓舞的或許並不是威馬、小鵬、拜騰之流,而是紅杉、恆大、阿里們。
曾毓群
年末的電動車市場好看得荒涼,在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榮威、吉利等品牌的4S店裡,你幾乎買不到一輛純電動汽車現貨。很多經銷商連展車都賣得乾乾淨淨,大部分車型要兩個月起等,有時他們還會直接跟消費者說,「不建議預定」。
很難想像,箇中原因之一,是因為優質電池產能不足。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電池企業近乎壟斷了國內電池市場,但現有的產能卻無法滿足所有需求。
尤其是市佔率更高的寧德時代,造車新勢力們早已開始擔憂寧德時代的電池能否按期、按量供應,這將決定它們能否順利交付。不少傳統車企比如北汽新能源、榮威、吉利等,也開始處於對電池供應的焦灼中。
幾乎是一夜之間,曾毓群,這個電池產業背後的隱形獸便將寧德時代從幕後帶到了臺前,開始影響一個時代。
這也是第一次,國內單一零部件廠商的產能開始對一個行業變得舉足輕重。
2014年,成立三年的寧德時代出貨量達到0.3GWh,中國第五,全球第十;那一年,比亞迪出貨量1.3GWh,中國第一,世界第四。
僅僅四年之後,今年前11個月,寧德時代裝機量18.1GWh,世界第一,國內市佔率41.1%,遠超比亞迪裝機量9.7GWh,國內市佔率22%,其它國產電池如國軒高科、孚能、億緯、萬向等等,更是被甩在遙遠的身後。
放眼全球汽車產業亦是如此,在知名動力電池企業中,松下靠特斯拉一個客戶活著,比亞迪自產自足,LG化學長期幾乎只有雪佛蘭一個客戶,去年才剛剛引入日產、雷諾供應鏈,而寧德時代現在的客戶數,已經達到了20餘個。
從傳統巨頭寶馬、奔馳、大眾、豐田,到造車新勢力蔚來、威馬等等,動力電池全部依賴寧德時代。
曾毓群打造的電池帝國,正將天下大半車企收歸囊中。
不止於此,曾毓群對話語權的渴望還開始滲透進產業鏈的上下遊。上遊佔為己有,大手筆收購三元前驅體等生產廠商,下遊深度綁定客戶,與上汽、廣汽、東風、吉利等巨頭成立合資公司,隱形大佬漸顯霸主意圖。
過去站在行業中心、一向對零部件供應商態度苛刻的汽車企業們,正在時代與政策之下,逐漸被寧德時代搶奪話語權。
對於所有「心灰意冷」的零部件廠商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激勵與鼓舞。
李娟
2018年7月,一個叫做李娟的女子突然登上了汽車新聞的頭條。
這個長相、說話都有點彪悍的女人,被披露在上海比亞迪有限公司眼皮子底下私刻了上海比亞迪的公章,並以比亞迪的名義,三年內合作了大大小小的公關公司和活動公司,為比亞迪組織了數十場活動,做了價值超過11億的廣告公關服務。
而與李娟合作過的媒介供應商、活動供應商們,直到比亞迪主動發表聲明拒絕李娟繼續這樣「無償」的服務,他們才知道血本無歸,自己原來是和李娟一起做了比亞迪的雷鋒。
在墊款成性的公關和廣告界,李娟和比亞迪的羅生門引發了軒然大波,這場無人受益的騙局,有著比事件本身更深的意義。
通過這件事情,人們清楚地看到了汽車行業的衰微。從前,不管是媒體還是供應商,總覺得車企一定是靠譜的,哪怕過程糾結、付款拖延,總歸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所以乙方、丙方們理所應當地巨額墊付、合同與執行倒掛等等。
而李娟的出現,讓媒體和供應商都開始意識到,我們面對的車企已經今非昔比,大象席地而坐,商業還是得符合邏輯,避險意識必須建立。
賈躍亭
2015年4月14日,樂視發布超級手機。賈躍亭像賈伯斯一樣,穿著黑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一路小跑來到舞臺中央,他宣布「樂視超級手機首創全球十大第一,它不只是一臺手機,更是一套完整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系統,將多維度超越蘋果iPhone。」
隨後,他張開雙臂,像一個迎風昂立的大神,身後的PPT上適時地出現十個大字——「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
這是一個篤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造夢主義者,半年後,賈躍亭宣布新夢想時機已至,樂視將發布全新樂視電視、樂視手機,同時將生產樂視超級汽車,很快,樂視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家涵蓋三大智能硬體產品的「超級公司」。
他斥資10億美元投資法拉第未來美國工廠,與阿斯頓·馬丁宣布合作,一年內開了150場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朗誦、唱歌…用吳曉波的話說,「此時的賈躍亭,顯然已經是一個嫻熟而自我陶醉的PPT大師,他激情而詳盡地闡述著生態化反戰略,想要依託全新的網際網路生態模式,打破邊界、生態化反、蒙眼狂奔。」
位於北京五棵松的(前)樂視體育生態中心,見證過賈躍亭的每一頁PPT和PPT上充斥的洗腦式文案,「只有被99%的人嘲笑過的夢想,才有資格談那1%的成功」、「永遠無知無畏,執著蒙眼狂奔」、「讓別人嘲笑他們的嘲笑,我們會堅持我們的堅持」、「對不起,那些年我們吹過的牛逼,正在一一實現」、「世界往東,我們往西,顛覆者從來都是孤獨的。」
每一次,賈躍亭及其語錄都能在新聞和社交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
直至日後賈躍亭逃離美國,從被樂視辭職、發微博「我會盡責到底」,到被美國清算、與恆大撕扯,儘管人們已經不再信任賈躍亭,但只要他能鬧出點動靜,新聞頭條就會依然為它空著。
作為一個會計出生的創始人,賈躍亭或許可以輕鬆地統計出他的商業行為藝術已經為其帶來了多少篇報導,但他永遠算不清楚,他的蒙眼狂奔和黑白難辨的執著,究竟給新聞從業者帶來了多少興奮與歡樂。
或許,從汽車這個行業誕生之日算起,就從來沒有一個汽車人,能像賈躍亭這樣費墨。
白銀時代的新聞高地,是由賈躍亭創造的。
姚振華
賣掉萬科之後,門口的野蠻人殺到了汽車圈。
這是地產業對汽車業的反轉。
在地產市場正好的時候,大多是汽車企業拿房地產的地皮,海馬地產、東風房地產、奇瑞地產、綠都地產……都是這樣騰挪著做起來的。
現在,則換成了寶能、恆大、碧桂園等地產商對汽車業的大舉入侵。
姚振華是其中廝殺最兇猛的那個。他是最早向傳統車企出手的地產商人,算上對觀致的收購,寶能集團在造車方面的累計投資已經接近1200億元,姚振華說:「要在15年內,打造最強汽車集團。」
但相比單純資本入局汽車產業,姚振華與其它資本的不同,是他更加追求對汽車企業的控制權。當許家印與賈躍亭的歸屬鬥爭還在進行,蔚來、威馬、奇點、小鵬、電咖等造車新勢力的主導權始終被創始人牢牢把控,觀致的控制權卻早已被姚振華收歸囊中。
姚振華對於汽車業的確有非常獨到的個人想法,他眼界開闊,會站在經濟高地上為企業作出長遠的規劃,他對未來汽車發展的許多洞見,甚至曾讓汽車老炮兒李峰和蔡建軍都感到驚訝。
所以他選擇自己主導公司的經營和執行。在觀致,他把其在金融界一貫強調的「降低實體運營成本」作風延續到了汽車業,注重成本控制,極其渴望盈利。寶能投資觀致的絕大部分資產,都只用在了觀致工廠建設。對觀致銷售公司,姚振華要求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連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觀致汽車總裁李峰,在去到觀致的第一年裡都只有5萬元以內的籤字權。
這位依靠「賣菜」起家的野蠻人,將汽車像菜籃子一樣玩弄於鼓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管控方式,姚振華比李斌還要顛覆。
你說,以姚振華為首的地產系資本和以李斌為首的網際網路系資本,兩者在角力賽中,究竟誰能勝出?
孫廣信
這些年,經銷商的日子過得並不大好。曾經的龍頭企業廣匯、龐大,先後變賣資產,敗走了麥城。
作為汽車行業最大的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十年的發展是其中最典型的縮影。
一直以來,車企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被形容成「地主與長工」。面對強勢的大品牌車企,經銷商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單店經營佔比較重,行業整體呈現「小、散、亂」的局面,談不上集中度,自然就拿不到話語權,不少時候得聽任廠商擺布。
壓價格、壓庫存、壓考核……經銷商長期在經營過程中受制於人,有時就連作為法人主體的基本權利也得不到保證。
廣匯集團董事長孫廣信是較早開始謀求經銷商獨立商業人格的勢力之一。
早幾年,他們在以新疆為主體的西北地區,通過資本運作,偷偷摸摸地收購同汽車品牌其它單店,達到「壟斷」的目的。那時候大半個新疆的4S店都被孫廣信收至麾下,所有新疆人都知道,買車,基本只能找廣匯。
孫廣信的目的是以此作為籌碼跟車企坐上談判桌,讓經銷商更多爭取到區域內商務政策的主動權,而不再處處受制於企業。
但在收權的道路上,車企總是有著比經銷商更狠的套路,廣匯汽車面對車企的掙扎始終沒能讓結果達到孫廣信期望的程度。
既然供應鏈的環節難以把控,孫廣信開始掉頭自己尋求用戶轉化,他決定買下國內知名汽車垂直網站——愛卡——建立自給自足的流量平臺,把用戶攥在自己手裡,以提升廣匯整體價值和話語權。
但結果同樣沒有成功,在愛卡汽車招徠資本紛紛湧入的當口,幾個創始人就未來出路發生了分歧,最終馮曉海等人選擇了離職套現,自此之後愛卡開始走向下坡路,相比汽車之家、易車、太平洋,愛卡的行業分量不斷減重。
孫廣信,這位身價420億元的新疆首富一度是位野心家,如今選擇將廣匯近41%的股權出售給恆大,恐怕也是對車市和這份野心,漸漸失望了。
車企一直以來在整個行業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地來捍衛這種地位,是廣匯難以得逞、經銷商難以與車企平等坐上談判桌的原因。
但也或許是廣匯選擇的時機不夠好,隨著車市的日漸式微,車企的日子也漸漸如履薄冰,如果2019年再出現一家像廣匯這樣的企業,說不定孫廣信的夢想實現得成。
歌德說過:「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而今,我們站在白銀時代的出口處,看得見身前身後的坍塌與崛起,看得到歷史漸漸隨著車轍的遠去而淡去了痕跡。但是,真理的意志,時代的變遷,小人物的夢想,這些個精神口糧,是江湖擋也擋不住的。
這是個沒有主宰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竭盡全力活得精彩。只要仍能追求自由的解答,汽車業的發展仍將永不止息。
白銀時代,再會;別怕,青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