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尾
戰國後期,當秦國秦昭襄王嬴稷和齊國齊湣王田地並立之時,齊國最為強大。但因為秦國的高超軍事和外交操作已經齊國的不斷作死,導致秦國不斷強大並最終一統天下,齊國從此被逐出戰國強國之列直到滅亡。
當時,秦國徹底滅亡義渠國,並在伊闕之戰東破韓魏,斬首二十四萬;鄢郢之戰斬首數十萬,取楚國舊都郢都,迫使楚國東遷壽春;長平之戰斬首趙軍四十萬,重創趙國。還有修成都江堰,鞏固蜀地後勤基地地位,讓蜀地從此成為天府之土。
而同時期,齊國齊湣王北面迫使燕國臣服,南面強取楚國淮北之地,西面迫使魏國割地,西南吞滅一時雄起的宋國。
但秦國繼續奉行遠交近攻,拉一個打一個的戰術,各個擊破。幾次在反秦聯軍逼近首都鹹陽和函谷關的情況下利用各國矛盾成功化解危機。同時,在必要時刻,也能退還所佔之地給韓魏,換取六國退兵以及韓魏的臣服。說白了就是軍事之外,外交搞得好。而且秦國地形,守住了黃河函谷,憑藉關中巴蜀之地足以自守。
而齊國呢,齊湣王則是四面出擊,把周邊各國全部得罪了。而且其獨吞肥地宋國的行為引起了周邊各大國的不滿。宋國地處商丘,是交通要地。其國土上還有富甲天下商旅雲集的陶丘。因此,齊獨吞宋,讓齊國自身實力暴漲的同時,很快出現了消化不良。
本來攻宋行動事前,齊國得到了楚魏的配合。畢竟肥肉大家一起分嘛。但事後,以齊國為主導的這次行動並未分給楚魏半點土地,讓他們很不滿。看到齊國一下吞了這麼肥地,周邊的楚魏燕趙十分警覺,一起站到反齊陣營上來。
而素來與齊國有矛盾(齊湣王父親齊宣王時曾借燕國內亂之際短暫佔領過燕國全境)的燕國,這時逮到了報仇機會。燕昭王派外交家蘇秦出使聯絡各國商議伐齊大業,並任用樂毅改革整軍。同時派蘇秦到齊國,宣誓效忠齊湣王,迷惑齊國,讓齊國派更多軍隊消耗在攻宋戰爭裡。
此時,一旁看戲的秦國秦昭襄王也積極禍水東引,轉移各國對秦國的怒火,主動說要參加五國伐齊行動,並進一步退還部分侵佔的韓魏土地,換取五國信任。
就這樣,在齊國齊湣王作死騷操作、楚魏趙燕四國驚恐不滿下、燕國處心積慮報仇情緒下、秦國積極禍水東引看熱鬧的綜合作用下,五國伐齊行動終於促成。燕趙聯軍南下攻破毫無防備的齊國北方,長驅直入。秦國和自己的小弟韓魏從西進攻,楚國從南進攻淮北,齊國全線崩盤。
混亂中,齊湣王被楚國將領殺死,其子齊襄王田闢疆繼位,靠著田單火牛陣擊敗諸侯聯軍,保住了齊國。沒有田單,齊國可能此刻就被各國瓜分了。但齊國所佔宋國、楚國等地均被楚魏各國搶佔或奪回。齊滅宋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從此齊國衰弱,基本上再也不參與國際事務,直到被秦始皇滅國時都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