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學到語文園地二了,又要開始寫作文了。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作文是看圖寫話,這篇作文該怎麼寫呢?
面對一幅圖,該怎麼觀察呢?
我們可以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
先整體的看圖畫中是什麼天氣,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在幹什麼?
再局部地觀察,局部觀察的時候可以運用由遠及近,由地面到天空的方位順序來觀察。看看近處有幾個人,他們在幹什麼,動作是什麼樣的,表情是什麼樣的?遠處有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在幹什麼?地上有些什麼,天空中又有些什麼?我們可以給圖片中的人物取個名字。
最後整體的看看這幅圖,給你一個什麼樣的感受,或者你觀察完後受到什麼樣的啟發?
觀察完後,我們需要把自己觀察的信息整理下,進行篩選,看看哪些詳細寫,哪些略寫,難就難在這個信息的篩選上。
該怎樣篩選信息呢?
大家看圖片主要反映的主題是放風箏,那我們的內容應該詳細放風箏,包括誰在放風箏,怎樣放風,他們心情怎麼樣?看圖畫中,放風箏的有兩組人,一組是近處的三個小朋友,一組是遠處的一家三口。由於整組圖畫中,近處的三個小朋友最突出,所以我們選擇那三個小朋友當主角,遠處的一家三口當配角,周圍的壞境當陪襯。很顯然,主角詳細寫,配角簡單寫,陪襯一帶而過,這樣才能讓文章主次分明。
是不是做好這些就可以動筆寫了呢?
還不行,我們需要擬定提綱。每次寫作文前,我們都養成擬提綱的好習慣,要對自己要寫的內容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文章內容混亂。經常有孩子寫著寫著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麼,或者全文就兩個自然段,甚至全篇就一個大段,這就是沒有擬提綱,隨性寫作的後果。
該怎麼擬提綱呢?
我們剛才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觀察的圖畫,那麼我們可以將文章確定為總分總結構,全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自然段,主要交代整體觀察的時間、人物、地點、幹什麼?
第二部分可以分為三個自然段,寫局部觀察到的內容,一自然段寫環境,比如天空中有哪些風箏,一自然段寫近處三個小朋友是怎麼放風箏的,另外一自然段寫遠處的一家三口。
第三部分為最後一自然段,總寫自己的感想或者收穫。
這樣一梳理,文章層次就非常分明了,寫幾個自然段也是胸有成竹。
怎樣讓這篇習作更優秀呢?
我們寫作文不要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而是要以提升自己的心態來寫。想要寫好這篇寫作,並不難,只需要我們多花點心思,想想用些什麼樣的好詞好句。
比如第一自然段的描寫中,我們可以運用「陽春三月」「微風徐徐」「陽光明媚」「綠草茵茵」這些四字詞。在描寫空中的風箏時我們可以用上關聯詞「有……有……還有……」來寫排比句,也可以運用擬人句,說風箏在空中比賽,看誰飛得高。結尾不要一句「放風箏真有趣!」就結束了。我們可以引用我們學過的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書寫感想,或者說說自己從小朋友們合作放風箏這件事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等等。
運用一些好詞好句,既可以給我們的作文加分,也能增強自己的成就感。
這次習作難點就是篩選信息、擬提綱方面,如果你能解決好,同時又能運用一些好詞好句的話,你的文章就會很棒了。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