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將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1月13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轍痕跡,對研究我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2019年淮陽平糧臺考古隊領隊、北京大學副教授秦嶺說。

近日召開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成果交流報告會上,秦嶺公布的這一研究成果引發學界關注。

據介紹,考古人員在遺址南城門附近發現了早期道路路面。路面之上,多處車轍痕跡寬0.1至0.15米,最深處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達3.3米。其中,一段車轍雙條並進,間距0.8米,被專家們初步判斷為「雙輪車」車轍印跡。

「由於無法對車轍痕跡直接測年,研究人員根據打破有車轍路面的龍山時期墓葬的測年數據判斷,路面以及車轍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秦嶺說。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曾發現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陽平糧臺遺址車轍的發現,又將中國車的起源提前了至少500年。

發現於1980年的平糧臺遺址是中國目前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一座龍山文化古城。擁有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開創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完)

相關焦點

  • 河南將中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淮陽發現中國最早車轍
    「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轍痕跡,對研究我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2019年淮陽平糧臺考古隊領隊、北京大學副教授秦嶺說。近日召開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成果交流報告會上,秦嶺公布的這一研究成果引發學界關注。
  • 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車轍 將中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
    平糧臺遺址發現的龍山時期道路及車轍痕跡。新華社鄭州1月13日電(記者桂娟 李文哲)「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轍痕跡,對研究中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 河南淮陽發現史上最早車轍 我國用車史提早近500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日訊 5月2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線上終評會第二日的評審繼續在網絡直播,本日評審會主要評審了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五大考古匯報。據匯報,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發現了目前中國最早的城市中軸線幹道與車轍痕跡,以及最早、最完備的公共排水系統。
  • 最早「雙輪」車轍原來在這!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
    文博探秘 ——淮陽平糧臺遺址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有4200年,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車轍痕跡,對研究我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 ...我國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統、最早的車轍_河南要聞_河南省人民政府...
    3月2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繼上世紀80年代發現中國最早的排水管道後,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又有了新發現。  「不但在南城牆和城內高臺式排房的室外墊土之下新發現3組節節套扣在一起的陶排水管,兩端有進水口、出水口,而且城內還發現了與陶排水管相連的水溝。」
  • 中國最早城市排水系統得到確認,距今4600年,發現地點不一般
    3月23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繼上世紀發現倒「品」字形陶質排水管道後,考古隊近年來又在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掘出多組龍山時期陶質排水管道。專家分析認為,這些管道距今4000多年,節節套扣,與排水溝有序相連,構成了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
  • 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國內年代最早車轍痕跡
    平糧臺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大連鄉大朱莊村西南,於1980年發現並進行了發掘,是中國最早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2014-2019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考古隊重啟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經過數次系統發掘,揭露面積4000餘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發現和新認識。
  • 距今近4000年!周口淮陽時莊村發現中國最早「糧食城邑」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田林 李康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上發布了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獨佔四項。位於周口市淮陽區的時莊遺址就位列其中,這座距今3700年至4000年左右的中國最早「糧食城邑」,為研究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和賦稅制度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材料。12月4日,來自全國的考古專家齊聚時莊遺址進行考察研討。五項考古新發現河南獨佔四項 讓夏文化更可信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 平糧臺古城遺蹟發掘:發現中國最早城市排水系統
    河南淮陽,古稱陳州,這裡有伏羲的太昊陵、孔子的弦歌臺,素有「八千年看淮陽」的說法。平糧臺古城遺址位於淮陽縣城外東南角,是4000年前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實證。上世紀80年代,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揭示了這座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城址,並由此激發了中國考古學界關於城市起源與早期文明等問題的討論。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久遠的戰船、最早的史前玉器……
    5月5日,據媒體報導,在為期4天近9個小時的雲直播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
  • 專家確認時莊遺址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倉城邑」
    原標題:專家確認時莊遺址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倉城邑」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時莊遺址考古工作開展以來熱點頻現,成為眾多考古研究專家關注的焦點。近日,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考古新發現學術研討會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20多家研究機構的50多名國內權威專家學者齊聚淮陽,參觀時莊遺址的發掘成就。時莊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糧倉城邑」,眾多專家一致認同該遺址為距今3700年至4000年的斷代判斷和基本為倉儲功能遺址的結論。
  • 中國發現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俯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25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發現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
  • 那些曾為淮陽寫詩的人和他們寫的那些描繪淮陽的詩
    邊塞詩人岑參在《送顏少府投至陳州》中寫到:「一尉便垂白,數年唯草玄;出關策匹馬,逆旅聞秋蟬;愛客多酒債,罷官無俸錢;知君羈思少,所適主人賢。」岑參祝福朋友之際,又明顯流露出羨慕之意。唐代著名詩人張繼在淮陽留有《晚次淮陽》:「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閒。候館臨秋水,郊扉掩暮山。月明潮漸近,露溼雁初還。
  • ...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其四 觸摸夏文化 打開「最早的中國」
    □本報記者溫小娟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除了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外,其餘4項均在河南,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我國發現一萬三千五百年前的雕刻藝術品!
    十幾年考古成果不負眾望,一個小玩意兒讓我國藝術史獲得8000多年歷史的提升!2020年6月11日,美國國際學術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了一篇考古論文,題為「發現於中國河南靈井遺址的舊石器時代鳥雕像」,該論文論證了一件13500年前的鳥型雕塑的真實性。以雕塑命名,證明這是一件藝術品,而論文由中國、法國、挪威、以色列、加拿大等國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共同發表,則表明其得到了國際認可。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在《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我國現代考古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全面闡述我國考古發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對研究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重要意義,強調這些成就:  延伸了歷史軸線  增強了歷史信度
  •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國商代歷史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我國最牛的一個縣,六千年來4次建國,5次建都,是你的家鄉嗎?
    河南從商朝開始,就一直是我國的歷史古都。因為商朝就建立在河南,現在像駐馬店和焦作地帶,帶都屬於商朝的古都遺址地方。而在河南領域內還有一個縣,我國上下6000年的歷史當中,一共建國次數就超過了4次。而在其他的朝代中,這個地方也有5次被建立都城的說法。名字聽起來還相當耳熟,這個縣就是淮陽。 公元前3000年之前,這是三皇五帝的原始時代。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