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巧媳婦」張亞玲:有能力就要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2020-12-12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2013年,濮陽市南樂縣近德固鄉佛善村村民張亞玲和丈夫成立了南樂縣青揚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00餘畝,以種植綠化樹為主,同時林下種植經濟油用牡丹。

  種植綠化樹初期,張亞玲和丈夫以合作社為家,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管理、呵護每一棵小樹苗,遇到不懂的就請技師、查找資料、到外地學習。「困難再大,總有辦法解決。澆水、施肥、剪枝,可以說每一棵樹苗都包含著我們的心血與汗水。」張亞玲說。

濮陽市南樂縣近德固鄉佛善村村民張亞玲  供圖 濮陽市委網信辦

  當時,有些人不看好綠化樹和油牡丹的種植。「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幹就幹出個樣子來,讓事實說話。」這是當時張亞玲唯一的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張亞玲和丈夫的精心管理下,樹苗茁壯成長,她也從種植綠化樹的門外漢變成了「專家」。每到春季植樹季節,合作社就熱鬧起來了,前來購買樹苗的客商絡繹不絕。看到自己辛勤付出換來的成果,張亞玲幹勁也更足了。

  2016年,根據市場情況,張亞玲決定改變種植模式。她和丈夫先後幾次到山東考察,最後與山東聊城的一家外貿公司達成協議,採取「公司+基地」的模式種植毛豆、西蘭花、菠菜等蔬菜,公司上門回收後深加工出口韓國、日本等國。

  說幹就幹,但萬事開頭難,種樹成了「專家」,種蔬菜卻要從零做起。第一年,她種了150畝毛豆、130畝西蘭花、50畝菠菜。遇到問題和困難,張亞玲就拿出當初種樹的勁頭和經驗,請技師、查找資料、到外地學習。「我骨子裡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別人能幹成的事情,我也能幹成,並且要幹得更好。蔬菜不同於樹苗,它的季節性非常強,長熟了就得賣出去,產量、質量、品相等都需要精心考慮。」張亞玲介紹說。2016年種植的蔬菜,由於科學管理,市場情況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張亞玲進行樹木管理 供圖 濮陽市委網信辦

  「我自己富不叫富,只要我有能力,就要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致富。」張亞玲表示。2017年張亞玲主動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優先吸收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並讓貧困戶以自有土地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統一種植、管理等技術和銷售,實施產業帶動,既讓貧困戶無後顧之憂,又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

  目前,青揚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忙季用工量每天達1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人,有15戶貧困戶用自有土地加入合作社,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該合作社成為了帶動一方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力量,已被確定為近德固鄉「精準扶貧幫扶基地」。

  「我們現在共種植有70多畝綠化樹、330畝蔬菜,下一步打算再建個集遊玩、休閒、採摘、實地勞動於一體的農家樂,以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加入,幫助他們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張亞玲說。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這更加堅定了她繼續前進的步伐。(供稿 濮陽市委網信辦)

相關焦點

  • 張亞玲:「不服輸」的鄉村產業帶頭人
    她就是縣政協委員——張亞玲。2012年,張亞玲因能幹巧幹、帶動能力強、社會關係良好被吉日嘎郎吐鎮黨委推薦,通過組織考核,正式成為了一名縣第九屆政協委員,開始參政議政。張亞玲認真走訪調研農村問題,第一年就向縣政協上交了《關於變革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領取點的問題》的提案,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很快得到解決。
  • 【出彩濮陽人】張亞玲:巧手化綠為寶
    2017年張亞玲主動開展精準扶貧,對於貧困戶婦女優先吸收到合作社務工,也可以以自有土地加入合作社,實施產業帶動,合作社負責統一種植、管理等技術和銷售,貧困戶既沒有了後顧之憂,
  • 【多彩田園裡的巧媳婦】河南省鄉村出彩巧媳婦——潢川縣聖宇服飾...
    【多彩田園裡的巧媳婦】河南省鄉村出彩巧媳婦——潢川縣聖宇服飾科技有限公司馬登雲(十八) 2020-11-02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婦女內生動力,鄭州市婦聯決定推出「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專欄,宣傳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表現突出的「鄉村出彩巧媳婦」事跡,引導婦女群眾話脫貧、說變化、頌黨恩,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唱主角、當先鋒,在「最土」的事業中創造最美的人生。
  • 奮鬥·故事丨逆行天使張亞玲
    奮鬥·故事丨逆行天使張亞玲 2020-08-07 14: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亞玲講述她與患者的故事
    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亞玲講述她與患者的故事等到疫情散去,咱們新疆再相會「親愛的爸爸媽媽:現在是2月13日凌晨四點半,我從武漢方艙醫院剛剛結束晚班回到賓館,打開手機看到妹妹發來的語音和生日紅包,才想起今天是我28歲的生日……」這是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且末縣人民醫院內二科護士張亞玲在武漢戰「疫」日記裡的一段話張亞玲說,來武漢十幾天了,父母不放心自己,但又怕打擾自己上班或者是休息,不敢打電話。
  • 河南省巾幗創業創新骨幹培訓暨2020年河南省電商「巧媳婦」直播...
    12月9日至11日,來自全省各地市的巾幗匯聚沙澧大地——河南省巾幗創業創新骨幹培訓暨2020年河南省電商「巧媳婦」直播帶貨大賽在漯河市舉辦,全省的創業創新骨幹和「巧媳婦」直播帶貨的主播齊聚漯河,共同探討分享女性創業就業的金點子和好經驗。這是漯河市婦聯圍繞「六穩」「六保」,探索出的女性創業就業的新路徑。
  • 【多彩田園裡的巧媳婦】河南省鄉村出彩巧媳婦——平橋區洋河百家...
    【多彩田園裡的巧媳婦】河南省鄉村出彩巧媳婦——平橋區洋河百家來超市楊偉(十七) 2020-10-3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舟生存進化:學習能力極強的水龍獸,還能帶動大家一起快速學習
    大家好,我是小胖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方舟生存進化這款遊戲。方舟裡有種生物它的學習能力極強,而且還能帶動大家一起快速學習,它就是我們的水龍獸。可是因為水龍獸的學習能力極強,所以馴服後的水龍獸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帶動周圍的生物一起快速學習。
  • 揭西「橄欖大王」三代堅守37年:從負債纍纍到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溫家三代堅守橄欖園37年,從負債纍纍到帶動一方致富。如今溫家3100畝的果林,僅在灰寨鎮馬路村就有三稜橄欖1600畝。 「為了改變下一代的面貌,為了帶動周圍的村民致富!」談及辭去公職、投資橄欖下地幹活的目的時,他如是說。 溫賢湘出生貧寒,吃過別人丟掉的硬菜頭,也曾遭遇1000多人的學校只有自己交不上學費的尷尬。受過苦,也受到了很多幫助,長大後的他開始思索如何改變現狀,如何帶動村民一起過好生活。
  • 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網容萬物·巾幗出彩——2020年河南省電商「巧媳婦」直播帶貨大賽...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和省委省政府戰疫情、促消費、助脫貧的要求,發揮電商新模式作用,促進女性創業就業與電子商務有機融合,由河南省婦聯主辦、漯河市婦聯承辦、漯河市紅人特區5G電商帶貨基地協辦的河南省巾幗創業創新骨幹培訓暨2020年河南省電商「巧媳婦
  • 新疆南疆民間土陶藝人 傳承藝術帶動鄉親致富
    新疆南疆民間土陶藝人 傳承藝術帶動鄉親致富     12月26日,阿吉·艾買提在製作土陶手工藝品去年阿吉成立土陶手工藝人專業合作社,招收了40多名當地農民,一起學習土陶製作技藝共同致富。阿吉·艾買提是阿克陶縣巴仁鄉土陶民族工藝的第六代傳人,他燒製成的精美陶瓷手工藝品土陶碗、土陶碟、水壺、託盤等樣式多達100多種,極具地方民族特色。
  • 上蔡「巧媳婦」加工飾品賺大錢
    本報訊(記者黃華通訊員白賀陽)12月15日,走進上蔡縣韓寨鎮大駱村巧雲工藝品加工廠內,一群中老年「巧媳婦」正在製作飾品,她們手指靈巧、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一串串精美的項鍊、手串等工藝品就呈現在案頭。 巧雲工藝品加工廠的創始人賈巧雲年近50歲,早些年一直在義烏做飾品代加工生意。
  • 「學生習作」生活中的那抹光//張亞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佳作苑,ID:gh_c7f07f039ce2】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生活中的那抹光張亞玲生活中有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她格外喜歡蘇東坡,記得那是不久前的夜晚,在這個寒風蕭瑟的秋季裡,她添了新歲,於是夜有小感便寫了一篇關於蘇東坡的文章。她說:「我深愛著這個大才子,愛他的驕傲,愛他的果敢,愛他的遲疑,愛他的堅毅。」
  • 肇東鮮食玉米特色產業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東北網綏化12月18日訊(楊柳特約記者霍永祥)近年來,位於肇東市的黑龍江振祥農業有限公司按照「基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理念,積極發展鮮食玉米特色種植,通過流轉土地種植鮮食玉米,發展訂單農業,讓一穗穗香甜軟糯的鮮食玉米變成了「金棒棒」,幫助企業和農民踏上增收致富之路。
  • 太原晉源「巧媳婦」 創新剪藝三十年
    晉源「巧媳婦」趙敬玲。  「我想在傳統剪紙中,儘量多的融入吉祥寓意,總感覺心裡有個想法,但總是抓不住。」經過幾天的苦想沒有靈感,一幅對聯讓趙敬玲茅塞頓開。「我丈夫愛寫對聯,我看見他桌子上放著一幅對聯,上面有『平安』、『福氣』、『富貴』等字眼,腦中一下就有了想法。」  抓住靈感,說畫就畫。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巧媳婦」趙敬玲。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期8天的黑砂陶手工藝培訓,主要根據學員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包括修胚、打磨、車模、編手鍊等,參訓的人員有20餘人;貴州熙筘裡民族手工藝坊就業培訓為期5天,培訓內容主要為蠟染、刺繡、縫紉等,參訓的學員有30餘人。參訓學員完成學業後,可在非遺工坊工作,也可將原材料拿回家中製作,由非遺工坊對合格產品進行回收,以計件的方式結算工資。在正常情況下,工人每人每月可收入1500元至3500元不等。
  • 儋州大成鎮致富帶頭人符錫精:產業發展帶動者 更是養殖技術匠人
    從南盛村委會組織委員,到如今的養豬大戶,符錫精不僅成功實現了增收致富,也成了村裡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12年探索 成為養豬技術「達人」南盛村種植土地稀少,在南盛村長大的符錫精,成年後分到了1畝餘的田地。31歲時,已經成家四年的符錫精看著家裡的貧苦生活狀況,便立志要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