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

2020-12-15 是李夫子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所打的第一場打仗;因而,展現紅軍所打的戰役就必不可少。前面大致介紹了國民黨軍的部署和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安排,今天來盤點一下湘江戰役中所打響的主要戰鬥。湘江戰役中,紅軍所打的主要戰鬥有:灌陽新圩阻擊戰、全州腳山鋪阻擊戰、興安光華鋪阻擊戰以及紅三十四師的阻擊戰。這篇文章,先寫灌陽新圩阻擊戰,主要內容包括搶佔新圩的安排以及戰鬥過程和戰鬥結果。

(一)搶佔新圩安排

新圩,是廣西灌陽北部的交通樞紐,南距縣城15公裡,北距紅軍行軍路線最近點大橋村古嶺頭僅5公裡,一條通往縣城的全(州)灌(陽)公路自此穿過,是灌陽縣城通往全州和敵人進逼湘江、封鎖湘桂邊界的必經咽喉之敵。新圩往北至大橋村,無險可守,一旦敵人突破新圩,向東北可直驅水車、文市,堵截住湘桂邊界的永安、雷口兩關;向西北,可直搗全州石塘至湘江西岸各渡河地點,威脅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渡湘江。

11月26日,周渾元部萬耀煌師渡過瀟水佔領了道縣,追擊紅軍即將進入廣西;坐鎮桂林的白崇禧,得知紅軍前鋒渡過湘江,佔領了界首至屏山渡的湘江渡河點,出於側擊「送客」、展示其堅決反共的態度和抵制周渾元部進入廣西三方面的目的,他命令夏威率十五軍王贊斌的四十四師、七軍覃連芳的二十四師及獨立團共計1.3萬餘人從恭城北上灌陽堅決突破紅軍的防禦,展開至水車、文市地域,然後一部向石塘和湘江方向追擊敵軍,配合興安的桂軍會攻紅軍,另一部監視入境的周渾元部,「禮送」其出境。

中革軍委根據紅三軍團抓獲的桂軍偵探供出的情報,得知白崇禧的動向,於11月26日下午五時,電令紅三軍團五師十四團、十五團和歸其指揮的軍委炮兵營共4000餘人趕到新圩,進佔新圩以南至馬渡橋,阻擊由恭城、灌陽北上的桂軍,並命紅五師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持三天至四天,掩護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過江。從新圩往南至馬渡橋,長約10公裡的公路兩側,是一片連綿的丘陵地帶;林立的山峰、茂密的松林,構成了阻擊戰的理想陣地。

灌陽排埠江一帶

11月27日下午四點多,從灌陽文市出發的紅五師十四團、十五團和炮兵營,先於桂軍趕到灌陽馬渡橋以北的楊柳井、排埠江一帶,並準備派出部隊繼續沿公路向前方的馬渡橋推進,但是偵察隊得知桂軍已佔領馬渡橋並向北推進。紅五師立即在楊柳井、排埠江、楓樹腳一帶布置陣地、構築工事。根據地形,紅五師以公路為界,將部隊分成左右兩翼,互相配合;十四團作為右翼佔據公路右邊的山頭,在打礦山、判官山、水口山一帶布防,十五團作為左翼佔據公路左邊的山頭,在鐘山、打鑼山、坦屋、定屋至月亮山一線布防,炮兵營在十四團後面的楠木山、星子坪,師指揮部設置在楊柳井村的一間農家小屋裡。

桂軍佔據馬渡橋一帶後無法向前推進,便以獅子山、瘦馬岐、張家嶺一帶為前沿陣地,以桂四十四師為進攻部隊,桂二十四師和獨立團為預備隊,指揮部設置在灌陽縣城,雙方前沿陣地相距約一千米,中間為水田、草地和小村落。

(二)戰鬥過程

11月28日拂曉,在一陣密集炮火過後,桂四十四師在機槍、重炮、迫擊炮掩護下向紅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企圖迅速拿下紅五師的月亮包、水口山、鐘山、判官山一線陣地,一舉進攻到新圩。由於彈藥的缺乏,紅軍往往採取近距離戰和夜戰,因而紅五師對敵人最初的進攻不加理睬臥在臨時工事裡面,攻上來的桂四十四師見紅軍陣地一片寂靜,以為紅軍被轟擊得差不多了,便紛紛直起腰來,肆無忌憚地邁步向前。當桂軍前進到離紅軍工事30米處時,紅軍突然拉開手榴彈投向桂軍,炮兵營的炮彈和排埠江山頭上的機關槍也對準了桂四十四師,在密集火力下,桂軍潰退下山,紅軍一陣猛追猛打之下,殲滅和殺傷不少敵軍,這樣桂軍的第一次進攻被擊退。後面桂軍的幾次進攻,也被紅軍頑強的擊潰了,至下午四時,桂軍正面進攻都毫無進展,鑑於此,桂軍派出一部分兵力沿紅軍左側的瘦馬岐等幾個山頭迂迴紅軍前沿陣地的鐘山、水口山一帶;紅五師頑強阻擊到天黑以後,為避免腹背受敵和更大的損失,主動撤出鐘山、水口山一帶,將防線撤至楊柳井兩側的山頭平頭嶺和尖背嶺一線。

11月28日晚,白崇禧得知進攻毫無進展,大為震驚和惱怒,因為他擔心桂軍受阻於新圩以南,不僅不能打擊紅軍,同時會讓尾追的周渾元部進入桂北,威脅桂林;白崇禧連夜從桂林趕到恭城督戰,並打電話問責夏威,為什麼進攻毫無進展;夏威如實匯報說,紅五師從師長李天佑到團營連,許多官兵都是廣西人,頑強、死硬得很;聽罷,白崇禧告訴夏威,明天開始派六架飛機參戰,並且預備隊桂二十四師和獨立團也參戰,加大兵力迂迴紅軍側後,進行夾擊。

11月29日拂曉,桂軍先是以飛機低空轟炸和掃射,後以大炮轟擊紅五師尖背嶺和平頭嶺陣地,再然後,桂軍兩個師又一個團向紅五師陣地發起輪番衝擊。在桂軍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以後,紅五師陣地臨時工事全部被摧毀,十四團團長黃冕昌腿部中彈,戰鬥人員也有不少折損;但是面對桂軍兩個師又一個團的進攻(正面和兩側迂迴相結合的戰術),紅五師依然打垮了他們,只丟失了些小山頭。為保存有生力量,紅五師指揮部命令各陣地戰鬥員撤到山頂上的最後一道工事裡。在紅軍分食一袋炒米之際,千餘名桂軍湧向紅十四團尖背嶺陣地,在正面進攻受阻的情況下,改由兩側進攻;紅十四團團長黃冕昌帶傷指揮戰鬥,他判斷陣地左側有紅十五團火力支援,敵人不容易攻上來,右側因為一些火力集中到了正面而成為防守的薄弱點,便將主要要火力調往右側,左側只留一個排長帶兩個班堅守;果不其然,不久桂軍2千人就從右側進攻,立即遭到紅軍密集火力攻擊,然而桂軍在攻打右側的同時,又集結一股力量攻打左側,黃冕昌團長只好命連指導員何誠帶人在右側發起反衝鋒,進而趁機抽調部分兵力去支援左側,但是右側的敵人又進攻了上來,並攻破紅軍的防線,黃冕昌團長因傷行動不便,指揮中身中數彈倒下,鮮血染紅了全身,黃冕昌團長的遺體被趕回來的連指導員何誠搶運走。面對攻上來的敵軍,紅軍端起刺刀衝進敵軍隊伍猛刺猛挑起來,不久,敵軍的進攻又被擊潰,戰鬥中十四團政委田豐身受重傷。紅五師十五團的平頭嶺也遭受著桂軍瘋狂地攻擊,全團損傷慘重;面對軍團司令部的不惜一切堅守新圩到30日接防,紅五師參謀長胡浚(震)請求自己去十五團那裡組織防守。胡浚去到紅十五團陣地,一面命收縮防守,一面自己去最危險的陣地反擊敵人,不幸的在反擊過程中中彈犧牲。11月29日,桂軍的猛烈進攻使得紅五師兩個團損失慘重,而且陣地被迫退守到新圩附近的楠木山和炮樓山一帶。

儘管如此,紅軍面對桂軍的兇猛炮火,將桂軍阻擊在新圩以南。11月20日下午四點,紅五師接到軍團司令部發來的電報,說軍委縱隊一部已過湘江向越城嶺山區進發,紅五師將防務交給紅六師十八團,迅速趕到東南渠口。

紅十八團接防後,匆忙在新圩以南的公路上構築工事,面對敵人強大火力,奮力阻擊,成功掩護紅八軍團通過湘江,但是紅五軍團三十四師還在水車、蘇江一帶阻擊尾追之周渾元部,鑑於此,紅六師十八團仍必須原地繼續阻擊敵人。12月1日,桂軍七個團從三面圍攻十八團陣地,紅十八團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被迫後撤之寧遠陳家背一帶,各自為戰。

(三)戰鬥結果

新圩阻擊戰,紅五師和紅六師的頑強阻擊保證了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以及後續部隊安全渡過湘江,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經過鏖戰,紅五師兩個團和紅六師一個團犧牲3000多人,五師參謀長胡浚(震)以及十四團團長、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都英勇犧牲,十五團團長、政委和十四團政委都身受重傷,十八團也大部分壯烈犧牲。

新圩阻擊戰後,還有一悲慘至極的慘案在新圩鄉下立灣上演--「酒海井」葬紅軍。新圩阻擊戰時,紅五師將臨時戰地醫院設置在下立灣村一座祠堂裡。下立灣村有一座將近300米高的石山,石山山腳有一口地殼運動形成的天然深井;這口井深20多米,四周是絕壁,井底有流動的地下河水,井口上小下寬,故村民稱其為「酒海井」。紅五師從新圩撤離後,臨時戰地醫院裡的100多名重傷員無法帶走,也來不及轉移,經下立灣村反動勢力告密,這100多名重傷員被地方民團發現和控制。12月2日,地方民團將100多名紅軍重傷員剝光衣服至只剩一條內褲,然後用棕繩捆綁住手腳,用木槓穿著抬到「酒海井」,並扔了進去。村民說,好幾天後,還能聽見井底的哀嚎聲。

相關焦點

  • 湘江戰役紅五師新圩阻擊戰指揮所探秘
    #曾有人問: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紅五師指揮所有幾處,分別在哪裡?一處是新圩楊柳井指揮所,還有一處是新圩竹嶺腳指揮所。走進竹嶺腳湘江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以來最大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之戰,是決定長徵前途的命運之戰,也是建軍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 桂林灌陽山歌:詩詠新圩阻擊戰
    ,動人故事流傳廣,悲壯阻擊在新圩,聽我山歌講一講。紅軍長徵渡湘江,左翼安全須保障,臨危受命紅五師,前往新圩把敵擋。前鋒遇敵在鋪上,打響戰鬥第一槍,紅軍勇猛驅桂軍,一路追至排埠江。首長去把地形看,選定新圩這地方,山高坡陡宜阻擊,四道防線來設防。
  • 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
    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大門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位於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屯,為該村蔣氏祠堂,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磚木結構小青瓦,外牆飾精美的蜈蚣牆體,座北朝南,通面寬11.34米,通進深18.68
  • 升輝紅色之旅|追憶紅色足跡 弘揚長徵精神
    建黨99周年之際,升輝集團總裁周瑋,獨秀峰·王城景區總經理牛峰,副總經理蘇建華及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部分幹部員工20餘人來到湘江戰役發生地的興安縣、灌陽縣、全州縣接受紅色革命傳統現場教育。活動期間,所有人員參觀了興安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灌陽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在灌陽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舉行了緬懷儀式,新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瞻仰歷史英名錄,觀看了紅色題材視頻《血戰湘江》。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同時,桂軍兩個師布防恭城、富川一線;兩個師布防興安、灌陽一線;一個師布防龍虎關。敵人在湘江地城,修築了500多個碉堡。敵人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敵人內部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蔣介石與地方軍閥貌合神離、互相猜忌,矛盾重重,特別是蔣介石與新桂系和西南軍閥的矛盾極深。
  •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
    在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經湖南道縣由永安關、雷口關進入灌陽,擬在全州、興安間渡過湘江,繼續西進。國民黨反動派利用湘江天然屏障,集中30萬兵力,妄圖聚殲紅軍於湘江東岸的灌陽、全州、興安等地區。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
    在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經湖南道縣由永安關、雷口關進入灌陽,擬在全州、興安間渡過湘江,繼續西進。國民黨反動派利用湘江天然屏障,集中30萬兵力,妄圖聚殲紅軍於湘江東岸的灌陽、全州、興安等地區。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第二次時機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前衛師於11月27日晚搶佔了界首至屏山渡兩岸60裡所有渡口,並且佔領了灌陽新圩、興安界首光華鋪和全州腳山鋪有利位置,準備阻擊敵軍;如果紅軍能輕裝簡行,能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在11月30日之前渡過湘江,紅軍就能以較小的代價突破第四道封鎖線。(4)「大搬家」式轉移使得行動緩慢,進而導致阻擊時間過長。
  • 重走長徵路丨湘江戰役:永不消逝的軍魂!
    今天,駐足岸邊「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石碑前,記者都不敢大聲說話,深怕驚醒了長眠於此的英靈,只有默默地祈禱英烈們安息!青山處處埋忠骨 英烈無名亦長存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理想高於天」雕塑廣場莊嚴肅穆,雕塑基座長12.1米,雕塑含基座高5.6米,寓意湘江戰役時的結束時間12月1日,參加中央紅軍長徵的五六萬名贛南籍紅軍將士。
  • 再走長徵路|道縣蔣家嶺:湘江戰役集結地
    這裡曾是湘江戰役的集結地,無數紅軍戰士將革命的鮮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新生與希望。  6月30日,道縣時雨時晴,星辰全媒體記者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一路尋訪。「湘江之戰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道縣蔣家嶺是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及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進入廣西,搶渡湘江的重要集結地。」道縣文聯主席、原縣史志辦負責人唐小峰介紹。
  • 他曾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在湘江戰役中,成為犧牲的最高將領
    在紅軍長徵路上,湘江戰役堪稱最慘烈、最悲壯的一戰,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損失慘重。其中,紅五軍團第34師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與幾十倍的敵軍血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徵之路,程翠林擔任紅五軍團第34師政委,奉命擔任後衛阻擊任務,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11月29日,第34師被臨時調派去支援紅八軍團,並在完成任務後搶渡湘江,與大部隊會合。當然,上級考慮到任務的艱巨性,囑咐程翠林,一旦無法渡過湘江,可以就地返回湘南開展遊擊鬥爭,保存革命力量。
  • 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桂林市中小學首映禮成功舉行
    86年前,中央紅軍長徵中血戰湘江,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湘江戰役精神;86年後,2020年12月9日下午,廣西文化精品、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桂林市中小學首映禮暨全市中小學觀影布置會在桂林市育才小學舉行。 活動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桂林市委宣傳部、桂林市教育局主辦,桂林市七星區委宣傳部、七星區教育局承辦。
  • 第四屆「紅軍長徵論壇」明年在桂林舉行 參與城市增至6個
    記者獲悉,第四屆「紅軍長徵論壇」將於2021年在桂林舉辦,主辦城市增至6個,浙江省麗水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受邀加入。桂林既有享譽世界的綠水青山,又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是湘江戰役的發生地。長期以來,桂林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文化自覺,敬重英魂,守護烈士,保護傳承紅色文化。
  • 組圖:廣西全州縣湘江戰役紀念園國慶節人潮如織、秩序井然
    人民網桂林10月1日電 (記者 唐述權)10月1日,記者在新落成不久的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看到,社會各界在「十一」國慶節湧入紀念園參觀紀念設施、憑弔英雄先烈、學習長徵精神、共慶新中國70周年大慶。 10月1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組織社會各界集聚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的館前廣場集中收看慶典直播,該縣四家班子全體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上千人參加。 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的隊伍排起了長龍,大家頂著炎炎烈日和36攝氏度的高溫排隊依次入館。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開始了戰略轉移,即舉世聞名的長徵。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湘江戰役中,紅五軍團34師被派往楓樹角阻擊桂軍夏威所部,但由於地形不熟等原因,他們不但沒有接替紅六師18團去阻擊桂軍,還將自己逼入絕境。為打通北上通道,34師瘋狂地向桂軍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但是不但沒有突破桂軍,反而使自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將領犧牲了,如34師政委、政治部主任等。
  • 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故事會走進桂林 深情講述湘江戰役紅色故事
    雖然湘江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所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時空,深植時代……」11月10日,「迎接建黨百年——湘江戰役『紅色故事會』」在廣西桂林舉行。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浙報集團等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全案策劃的紅色故事會自2018年12月以來,先後走進浙江的大中小學、紅色教育基地等開講十餘場,並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累計吸引受眾200多萬人次。
  • 桂林全州,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紅軍損失近6萬將士
    全州是廣西桂林市管轄下的一個縣,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作為紅軍長徵路上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的全縣,今天的全州,也成為了見證長徵歷史進程的重要地點。蜿蜒的湘江,年復一年地衝刷著岸邊的渡口,這條江流猶如一處醒目的豐碑,記錄著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
  • 湘江戰役,桂軍和粵軍為何故意讓路?紅1軍團又為何痛失戰機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對於很多將軍和老兵來說,在湘江邊發生的這場血戰,是他們最不願意提起,卻又必須要銘記的一段歷史。8萬將士,只有3萬活著渡過了湘江。5天5夜,4道封鎖線,寸土寸血,上演了太多悲壯的英雄泣歌。
  • 湘江戰役中,故布疑陣嚇跑國民黨兩個師的將軍是誰?
    在長徵的途中,要說哪場戰鬥是最慘烈的,那一定就是湘江戰役了,這場慘烈的戰鬥讓紅軍隊伍從最開始的8萬人,銳減到了3萬人,如果桂系白崇禧的另外兩個精銳師趕到戰場的話,那傷亡一定會更大。李壽軒那為何白崇禧的這兩個精銳師未能到達湘江戰場呢?這就離不開今天要說的李壽軒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