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桂軍和粵軍為何故意讓路?紅1軍團又為何痛失戰機

2020-12-15 青史佐酒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對於很多將軍和老兵來說,在湘江邊發生的這場血戰,是他們最不願意提起,卻又必須要銘記的一段歷史。8萬將士,只有3萬活著渡過了湘江。5天5夜,4道封鎖線,寸土寸血,上演了太多悲壯的英雄泣歌。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正是因為這一次的慘痛教訓,推動了之後「遵義會議」的召開,讓身處逆境的紅軍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湘江戰役中,四面被圍的紅軍,用鮮血在沒有路的絕境拼出了一條路。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意外」因素也幫助了紅軍,那就是粵軍陳濟棠和桂軍白崇禧,竟然故意在自己防線上開了一條口子,賣給紅軍破綻,留出了一線生機。

陳濟棠是廣東軍閥,著名的「南天王」,也是當時國軍的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和蔣介石素來不對付,貌合神離。第五次反圍剿時期,蔣介石在兵力部署上就故意北重南輕,想將紅軍逼入廣東,以到達到一石二鳥的功效。

但這種小伎倆,陳濟棠又怎會看不破,他給粵軍下達的作戰命令只有兩個字「送客」。粵軍讓開了一條西進的道路給紅軍,並遵循不攔頭,不斬腰,只擊尾的戰術,只追不打。並且為了讓紅軍明白自己的意圖,陳濟棠還特意派人和紅軍進行談判,表明誠意。而蔣介石看到粵軍故意放水後,大為惱怒,又不好和陳濟棠撕破臉面,只能連連催戰。當時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晏道剛就形容陳濟棠在「敲梆式的堵擊,送行式的追擊」。

如果陳濟棠讓路是因為和紅軍「秘密和解」,那一直揚言「有匪有我,無匪無我」的白崇禧也故意賣出破綻,則令人始料未及。雖然白崇禧和蔣介石的關係也是萬花筒一般,不是相依為命,就是你死我說,但這個時期的白崇禧,還沒必要在背後擺蔣介石一道。

在蔣介石龐大的湘江圍堵計劃中,白崇禧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他號稱「小諸葛」,打仗極有頭腦,桂軍戰鬥力又非常強悍,蔣介石捨不得不用。當時白崇禧陳兵湘桂邊界,桂軍第15軍控制灌陽、全縣,第7軍守備興安、恭城,擺出了一副要跟紅軍決戰的姿態。

但心眼極多的白崇禧還出動了空軍,名義上是監視紅軍,其實暗地裡觀察中央軍的動向。中央軍薛嶽、周渾元部的追剿並不積極,也讓白崇禧一頭霧水。直到桂系「情報人員」傳來密電,說蔣介石想要一石三鳥,讓紅軍和桂軍、粵軍打成一片,中央軍坐收漁翁之利,白崇禧才恍然大悟,大罵蔣介石好狠的心。

白崇禧親自跑到湘桂邊境布置防務,卻暗地裡安排撤退,學起了陳濟棠「送客」的那一套。桂軍讓出了龍虎關等重要隘口,讓紅軍通過桂北,同時全軍開始後撤。桂軍讓開了一條路,何健的湘軍也在耍滑頭。白崇禧撤防,何健不補,就把一個蔣介石蒙在鼓裡。

在桂北重鎮全州,僅僅只有桂軍一個民團,相當空城,而當時紅軍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渡過湘江,佔領全州」。但作為全軍先鋒的紅1軍團2師5團,到了全州城下,偵察完了敵情,面對空城卻猶豫了!他們沒敢打,而是想著報告軍團指揮部再做定奪。但戰機稍縱即逝,全州被恰巧趕到的湘軍再次駐防。

湘江戰役損失過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部隊行動過於緩慢,沒有能夠利用好湘江的缺口,林彪的紅1軍團沒有堅決搶佔全州就是一個重要的失誤。

不敢惹陳濟棠,卻不能再容忍一個白崇禧。看到桂軍的神奇部署,蔣介石給白崇禧去電「其誰信兄等與匪無私交耶?」一身冷汗的白崇禧不得不下令桂軍全線發起追擊,紅軍的處境再次陷入危難之中。

雖然最後紅軍化險為夷,但在湘江戰役中錯過的那些的「破綻」,卻讓多少的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時紅1軍團先鋒5團的政委劉忠,後來在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在撰寫回憶錄時,對於全州的遺憾,老將軍還是耿耿於懷,自責當時沒有堅定決心,以至於讓戰友們付出了更大的犧牲。

相關焦點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前面大致介紹了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經過,也統計了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的指揮員和戰士人數,今天我們就來大致分析一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以及能夠成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原因。第一次時機是,桂軍從湘江沿岸撤防;11月22日,白崇禧認為紅軍入桂北勢不可擋,為自保,將桂十五軍從全州、興安和灌陽撤到恭城;如此興安與全州60公裡的湘江無敵軍守備,如果紅軍能及時抓住這個空隙,輕裝前進,完全可以搶在湘軍前到達、渡過湘江。但是堅持錯誤路線的領導人對桂軍的撤防毫無察覺,直到11月25日才決定向湘江進發。
  • 《湘江作證》:第三回 紅六軍團打先鋒 出其不意渡湘江
    紅六軍團一路過關斬將,接連突破敵人封鎖線,於8月11日中午到達湖南桂東縣寨前圩,召開連以上幹部參加的誓師大會,慶祝突圍的勝利。紅六軍團的勝利突圍,震撼了湘、桂兩省軍閥,湘、桂軍閥紛紛派兵堵截。8月20日紅6軍團佔領新田縣城,23日到達蔡家埠準備搶渡湘江,然後向新化、漵浦前進。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因而在部署湘江戰役時,他用湖南軍閥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並將其嫡系薛嶽和周渾元所率入湘之軍名義上撥歸何鍵指揮。蔣介石在給李宗仁,白崇轄的電令中,要求廣西配合在湘江堵擊紅軍,並答應給桂軍開撥費100萬元,所用彈藥實報實銷。蔣介石的這一部署,將桂軍2.9萬多兵力放在正面堵擊紅軍,湘軍放在紅軍前進方向的右側與桂軍聯絡,國民黨中央軍則放在紅軍的後面跟進。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1934年11月,紅軍突破了國民黨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又命令湘軍、黔軍、桂軍等數十萬部隊圍剿紅軍。桂軍攻勢最猛,而且桂軍還和紅軍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白刃戰。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和紅軍決戰,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桂軍仍然是紅軍主力中的一員。
  • 小諸葛白崇禧跳腳大罵,紅六軍團巧渡湘江
    由於湘軍搶先趕到湖南零陵以西的湘江布防,紅六軍團無法由此過江,而桂北的全 州地域也有桂軍防守。為了調動敵人 ,撕開敵人的包圍圈,紅六軍團當機立斷放棄原定渡江計劃 ,忽而折轉東南陽明山地區,忽而又迅速向南突圍至湖南嘉禾地域 ,以迷惑敵人。面對突然南下的紅軍,白崇禧判斷紅軍由廣西灌陽的永安關進入廣西腹地的可能性最大。
  • 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所打的第一場打仗;因而,展現紅軍所打的戰役就必不可少。前面大致介紹了國民黨軍的部署和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安排,今天來盤點一下湘江戰役中所打響的主要戰鬥。湘江戰役中,紅軍所打的主要戰鬥有:灌陽新圩阻擊戰、全州腳山鋪阻擊戰、興安光華鋪阻擊戰以及紅三十四師的阻擊戰。
  • 全面抗戰中,桂軍為何避戰自保消極抗戰
    客觀地講,在抗戰中後期,桂軍甚至有避戰自保的傾向,一直消極抗戰,經常出現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桂軍為何會避戰自保總是出工不出力? 由於缺乏和日軍作戰的經驗,桂軍猛打猛衝,但沒想到日軍的火力兇猛、戰鬥力強悍,桂軍因此損失慘重,6個師全部被打殘。由於傷亡太大,據說白崇禧心疼地躲在房中哭了一天一夜。桂軍的抗戰熱情本來就不高,經過淞滬會戰,桂軍的抗戰熱情就更低了。由於在隨後的徐州會戰和隨棗會戰中,桂軍同樣損失很大。
  • 湘江戰役紅五師新圩阻擊戰指揮所探秘
    #曾有人問: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紅五師指揮所有幾處,分別在哪裡?走進竹嶺腳湘江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以來最大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之戰,是決定長徵前途的命運之戰,也是建軍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遊廣西境內的灌陽縣、興安縣、全州縣,與國民黨苦戰五晝夜,最終突破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 再走長徵路|道縣蔣家嶺:湘江戰役集結地
    這裡曾是湘江戰役的集結地,無數紅軍戰士將革命的鮮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新生與希望。  6月30日,道縣時雨時晴,星辰全媒體記者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一路尋訪。「湘江之戰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道縣蔣家嶺是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及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進入廣西,搶渡湘江的重要集結地。」道縣文聯主席、原縣史志辦負責人唐小峰介紹。
  • 湘江戰役中,故布疑陣嚇跑國民黨兩個師的將軍是誰?
    在長徵的途中,要說哪場戰鬥是最慘烈的,那一定就是湘江戰役了,這場慘烈的戰鬥讓紅軍隊伍從最開始的8萬人,銳減到了3萬人,如果桂系白崇禧的另外兩個精銳師趕到戰場的話,那傷亡一定會更大。李壽軒那為何白崇禧的這兩個精銳師未能到達湘江戰場呢?這就離不開今天要說的李壽軒將軍了。
  • 他曾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在湘江戰役中,成為犧牲的最高將領
    在紅軍長徵路上,湘江戰役堪稱最慘烈、最悲壯的一戰,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損失慘重。其中,紅五軍團第34師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與幾十倍的敵軍血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11月29日,第34師被臨時調派去支援紅八軍團,並在完成任務後搶渡湘江,與大部隊會合。當然,上級考慮到任務的艱巨性,囑咐程翠林,一旦無法渡過湘江,可以就地返回湘南開展遊擊鬥爭,保存革命力量。儘管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此行之艱難,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彭紹輝,1906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紅3軍團1師師長,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霹靂山戰鬥中左臂負傷致殘,此時距離他傷愈出院才一個月。程翠林,1907年出生於湖南瀏陽,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12軍34師102團政委。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由於紅軍主力在資溪橋戰鬥中損失較大,上級將紅34師調往前線,並編入紅7軍團。
  • 淞滬會戰中,中央軍、桂軍、川軍、東北軍誰犧牲人最多?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勝利的反侵略和民族解放戰爭,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淞滬會戰是中日正面戰場主力的第一次大會戰,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中方參戰的是75萬精銳部隊,傷亡30萬餘人;日軍參戰大約30萬軍隊,傷亡5萬餘人。
  • 5天折損7000多人,3次翻越大雪山,紅5軍團原來是這樣一支部隊
    心繫家國的有義軍團1931年12月14日,國軍第26路軍1.7萬餘人不滿國民政府對無產階級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難忍國軍統治階層奢靡享樂之風,於是在趙博生、季振同等人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起義部隊就此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歸紅一方面軍建制。
  • 長徵中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的紅九軍團
    1934年11月12日,他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國民黨中央軍主力薛嶽和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77個團從後面尾追;命令粵軍陳濟棠部共4個師北進粵湘桂邊界地區進行側面截擊;命令廣西桂軍李宗仁和白崇禧部5個師控制灌陽、興安、全州至黃沙河一帶進行下面堵擊,企圖將中央紅軍主力圍殲於湘江和灕水以東地區。
  • 戳破一個吹噓多年神話:抗戰桂軍沒有一個叛變,桂軍不投降做偽軍
    在網絡上一直有一個吹噓多年的神話,抗戰時期,沒有任何一個桂軍投降日軍!其實,汪偽暫編第11師就都是桂系投降士兵組成的。 那還要從桂系第84軍開始說起,這支廣西部隊在1938年4月組建,下轄第188和第189師參加了武漢會戰,後來,編成3個師編制參加了1939年的隨棗戰役,在這場戰役當中大批士兵被俘
  • 紅15師戰史:少共師戰鬥力如何?師政委17歲,年輕是重大優勢
    1933年11月,吳高群、蕭華分別改任紅15師師長、政委。吳高群,1910年出生於江西上猶,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1軍團主力紅2師師長。蕭華,原名蕭以僔,1916年出生於江西興國,12歲的時候就參加了興國農民暴動,曾任紅1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
  • 紅一方面軍為何有「一軍團衝鋒,三軍團包抄,五軍團馬刀」之讚譽
    紅一方面軍組建之初下轄第一軍團,第三軍團,慢慢地通過發展和壯大,又先後組織了多個軍團,其中紅五軍團在軍團中還是非常出名的,因此,在當年的蘇區軍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讚譽的諺語:紅一軍團的衝鋒,紅三軍團的包抄、紅五軍團的馬刀。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評價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戰死,葉劍英為何寫詩:英雄戰死錯路上?
    紅五軍團紅五軍團和紅一、紅三軍團並稱為紅一方面軍的三大主力,它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1931年12月14日,該部在趙博生、董振堂等同志的領導下,在寧都發動起義,全軍共1.7萬人接受了紅軍的改編,成為了紅五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