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諸葛白崇禧跳腳大罵,紅六軍團巧渡湘江

2020-12-15 七弦泠泠上

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2個師、6個團共9000多人由江西遂川的橫石出發,踏上西進的徵途。

紅六軍團向西挺進並攻佔新田後 ,在贛南參加第五次 「圍剿」的桂系軍隊第四十四師師長王贊斌立即向李宗仁、白 崇禧發出急電,防備紅六軍團進入廣西境內。白崇禧判斷:紅六軍團的目的是欲乘湘、桂兩省調兵不及,西進零陵、祁陽間渡過湘江;若零陵一帶不能過江,則極有可能進入廣西,由桂北的湘江上遊渡江。

為此 ,白崇禧作出如下部署:緊急調動兩個團至全州縣城和縣城北端與湖南交界的水、陸路重鎮黃沙河。先頭營則前往湖南零陵駐防;另調三個團加強廣西富川至恭城龍虎關一線的防守力量,以提防紅軍深入廣西腹地。白崇禧此舉目的是為了保持廣西的半獨立和平安無事,保存自己的勢力,把戰火擋在境外。

由於湘軍搶先趕到湖南零陵以西的湘江布防,紅六軍團無法由此過江,而桂北的全 州地域也有桂軍防守。為了調動敵人 ,撕開敵人的包圍圈,紅六軍團當機立斷放棄原定渡江計劃 ,忽而折轉東南陽明山地區,忽而又迅速向南突圍至湖南嘉禾地域 ,以迷惑敵人。面對突然南下的紅軍,白崇禧判斷紅軍由廣西灌陽的永安關進入廣西腹地的可能性最大。

他立即下令駐防興安至黃沙河湘江沿岸的三個團趕到桂 、湘邊境一線堵載紅軍入桂。紅六軍團看到自已快速靈活的行動已調動了敵人,牽住了桂軍的鼻子,使廣西地域內的湘江一線出現了幾乎無兵防守的狀況,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迅速從桂北渡過湘江。紅六軍團輕裝疾進,穿過桂軍結合部巧渡瀟水,到達湖南道縣蔣家嶺附近。蔣家嶺靠近廣西灌陽縣的永安關。

9月2日拂曉時分 ,駐蔣家嶺的桂軍正在睡夢中,紅軍前鋒五十二團突然向其發起攻擊。紅軍連續突破敵人兩翼陣地,眼看守敵即將全線潰敗。此時,桂軍兩個團倉促回援過來。為避免腹背受敵 ,紅軍主動撤出戰鬥 ,迅速轉向西北方向前進。當晚。由群眾帶路避開阻敵、繞道進入廣 西全州縣的清水關,直插湘江。而桂軍卻仍在加強永安關的防守力量 ,發現紅軍時,紅軍已到廣西灌陽縣的文市附近。

紅六軍團向文市挺進,駐防的民團聞風潰逃,紅軍主力順利跨過灌江上的浮橋進入文市。軍團領導估計,被甩在後面的桂軍不會死心,必然要尾追而來,遂留下一個多團的兵力在灌江阻擊追敵。

白崇禧命令在湖南境內的桂軍師長周 祖晃迅速回頭追擊並派出空軍參戰。紅軍憑著灌江天險,沉著應戰,打退了敵人的十多次進攻。戰至黃昏,阻敵任務已經完成,紅軍主動撤 出戰鬥。是夜 ,桂軍雖然渡過灌江,但懼 怕遭到紅軍伏擊而不敢貿然追擊。白崇禧大罵周祖晃是草包。

此時,桂軍除在全州、興安駐有三個常備大隊外,60公裡的湘江無一兵一卒,湘江完全敞開在紅軍面前。渡過湘江的紅軍會不會在桂林西北的廣西、湖南、貴州三省交界地區建立根據地呢?白崇禧急令立即調兵,逼迫紅軍沿湘江北去 ,阻擋紅軍向西過江入桂。

正當桂軍調兵遣將之際,紅六軍團抓住時機,從容搶渡湘江。面對水深流急的湘江,紅六軍團在群眾的指點下將渡 河地點選在全州鳳凰嘴的董家堰。這裡雖然江面寬闊,但有一條卵石滾水壩橫過湘江,水流平緩 ,水深在腹部以下,可以涉渡。

9月4日,紅六軍團從石塘 、麻市直達湘江之濱,涉渡過江進入越城嶺的西延 (在今廣西資源縣 )山區。一路尾追紅六軍團的湘軍,「禮送」紅軍入了廣西。白崇禧看堵截不成 ,便下令追擊紅軍出廣西境 。

這時,中央紅軍長徵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央軍委給紅六軍團發來補充訓令 ,要求紅六軍團在湘南城步、武崗堅持至9月20日,然後再經貴州轉向湘西建立根據地。軍委的意圖是要紅六軍團鉗制敵人 ,直接配合即將長徵的中央紅軍的行動。

根據軍委的指示,9月9日,紅六軍團進入湖南城步 縣的蓬洞。9月10日,後衛部隊離開廣西,隨主力之後進入湖南城步境內。而桂軍的追擊部隊,直到9月8日才集結出發,到達廣西資源縣的石溪村,連紅軍的影子都沒見到。

紅六軍團歷時9天,以機動靈活的戰術,避實就虛。巧妙通過廣西渡過湘江,實現了中央軍委要紅六軍團進軍城步的戰略意圖。擔任後衛的五十一團渡過湘江後,在阻擊桂軍的激戰中,團長張鴻基等數十人英勇犧牲。桂軍出動了兩個師一萬二千多人及部分民團妄圖阻擊和追 擊紅軍,均遭失敗。 紅六軍團先遣西徵過廣西,為兩個月後繼續西徵的中央紅軍搶渡湘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

相關焦點

  • 《湘江作證》:第三回 紅六軍團打先鋒 出其不意渡湘江
    #1934年7月,中央紅軍被國民黨優勢之敵壓迫到閩、贛邊境,紅軍打破「圍剿」無望,於23日電令紅六軍團向湖南突圍西進,並向北與賀龍的紅二軍團(作者註:1931年3月,由於王明「左」傾錯誤危害,部隊損失較大,遵中央指示,紅二軍團在湖北長陽縣枝柘坪改編為紅三軍,直到1934年10月26日,與紅六軍團在黔東會合後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電報中的二軍團是習慣稱法
  • 湘江戰役,桂軍和粵軍為何故意讓路?紅1軍團又為何痛失戰機
    在蔣介石龐大的湘江圍堵計劃中,白崇禧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他號稱「小諸葛」,打仗極有頭腦,桂軍戰鬥力又非常強悍,蔣介石捨不得不用。當時白崇禧陳兵湘桂邊界,桂軍第15軍控制灌陽、全縣,第7軍守備興安、恭城,擺出了一副要跟紅軍決戰的姿態。但心眼極多的白崇禧還出動了空軍,名義上是監視紅軍,其實暗地裡觀察中央軍的動向。
  •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卻最終敗北,是徒有虛名還是貨真價實?
    在國民黨內部,白崇禧號稱「小諸葛」是與他機制善變、狡猾多端分不開的,白崇禧的成名源於兩廣戰爭以及北伐戰爭,1923年,他與李宗仁、黃紹竑等人通力合作,一舉擊潰了盤踞廣西多年的舊軍閥陸榮廷、沈紅英,統一了廣西,期間,白崇禧更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功不可沒,隨後在與各軍閥的戰鬥中再次展現出他過人的軍事謀略和指揮才能,他兩敗滇軍
  • 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
    新圩往北至大橋村,無險可守,一旦敵人突破新圩,向東北可直驅水車、文市,堵截住湘桂邊界的永安、雷口兩關;向西北,可直搗全州石塘至湘江西岸各渡河地點,威脅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渡湘江。11月26日,周渾元部萬耀煌師渡過瀟水佔領了道縣,追擊紅軍即將進入廣西;坐鎮桂林的白崇禧,得知紅軍前鋒渡過湘江,佔領了界首至屏山渡的湘江渡河點,出於側擊「送客」、展示其堅決反共的態度和抵制周渾元部進入廣西三方面的目的,他命令夏威率十五軍王贊斌的四十四師、七軍覃連芳的二十四師及獨立團共計1.3萬餘人從恭城北上灌陽堅決突破紅軍的防禦,展開至水車、文市地域,然後一部向石塘和湘江方向追擊敵軍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作為軍事行動方向實際制定者的李德不顧蔣介石的軍事部署,繼續堅持循著紅六軍團的路線去湘西與紅二軍團、紅六軍團會合,而中共中央代理書記博古盲目的聽信李德的部署,這才導致中央紅軍鑽進蔣介石部署的包圍圈。(2)拒絕其他人提出的路線建議。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中心是中央紅軍繼續走蕭克等率領的紅六軍團西徵的老路,硬闖湘江,還是走別的路。毛澤東認為湘南是老根據地,黨的基礎和群眾基礎都好,紅軍可以在這裡暫時站穩腳,建立新的根據地。博古、李德卻主張繼續向西走,去湘兩二、六軍團會合。
  • 長徵中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的紅九軍團
    血戰湘江,掩護主力紅軍安全過江1934 年 10 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古城、於都等地出發,向貢水與信豐河之間開進。突圍方向是西進湘西,準備與湘西地區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中央紅軍自進入湖南到達湘江以東地區的作戰中,幾乎天天是白天打仗,夜間行軍。加之山路崎嶇,一夜也翻不過一個山頭。在掩護主力紅軍渡湘江的戰役中,紅九軍團擔負著斷後任務,與紅五軍團交替掩護主力紅軍前進,指戰員們不分晝夜地邊打邊撤,整個部隊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十分疲勞和被動。11月28日,敵軍桂系白崇禧部正向紅軍湘江渡口急進,企圖奪佔渡口。
  • 「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小諸葛白崇禧
    均有成就先室患高血壓忽爾忽劇;醫藥岡效;與世長辭;遂抱斷弦之痛;彌篤比翼之情馬佩璋於1962年12月4日因高血壓逝世於臺北,享年59歲,白崇禧以回族儀式安葬妻子在臺北近郊六張梨回族公墓。白崇禧雖然有著小諸葛的名稱,家中的一切事物卻都是由夫人做主,兩人之間的恩愛情誼在內部是一段佳話。馬佩璋從小就生的俊秀聰慧,待嫁年齡之時,馬家的門檻都快給人踏破了。名門望族的馬家老爺挑花了眼,後將眼光轉向了廣西戰場上的一位軍官,就是白崇禧。
  • 林彪大戰「小諸葛」:經兩次兵敗,最後一戰創造木船打敗軍艦奇蹟
    23歲就當上了紅四軍軍長,25歲就出任了紅一軍團的總指揮,從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到紅軍長徵,紅一軍團負擔了非常多的主攻任務,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其中確實離不開林彪過人的指揮作戰能力。然而,這次出擊海南島,卻是一次強強的對決。
  • 小諸葛白崇禧,為什麼去了臺灣,而不是跟隨李宗仁出走美國?
    說起白崇禧,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這個人是新桂系的大佬,軍事才華橫溢,被人稱為「小諸葛」。 桂系不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所以白崇禧和老蔣可謂多年政治上的對手,而白崇禧和李宗仁也利用其桂系的勢力,曾逼迫蔣介石下野,說起來雙方的關係並不好,只不過是貌合神離。
  • 長徵過廣西,校長怒斥小諸葛:除了我誰敢相信你未私通敵軍?
    紅軍長徵到湘、桂邊界之前,蔣就制定了一個龐大而周密的湘江堵截計劃,力圖將紅軍消滅在湘江邊上。在蔣的計劃中,桂軍悍不畏死戰鬥力強,白崇禧奇謀善斷號稱「小諸葛」,靠桂軍打紅軍是最理想的,於是派飛機送去兩個軍、三個月的經費以及作戰計劃。白崇禧答覆:遵命辦理。
  • 共產黨的「常勝將軍」,對戰國民黨的「小諸葛」,誰更略勝一籌?
    而指揮這次戰役的正是解放軍四野的總指揮,林彪,而他的目標就是當時在國民黨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1、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白崇禧,字建生,1893年出生於廣西一個回民家庭,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當時白崇禧還在廣西讀書時,就加入了廣西學生軍。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1934年11月,紅軍突破了國民黨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又命令湘軍、黔軍、桂軍等數十萬部隊圍剿紅軍。桂軍攻勢最猛,而且桂軍還和紅軍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白刃戰。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和紅軍決戰,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桂軍仍然是紅軍主力中的一員。
  • 第十章 巧渡金沙江
    4月30日,紅軍軍委縱隊到達雲南尋甸縣柯渡的丹桂村,中革軍委在此召開會議,部署搶渡金沙江行動,確定:紅軍主力分為三路,紅1軍團為左翼,向西經祿勸、武定、元謀,直取龍街渡;紅3軍團為右翼,經思力壩、馬鹿塘奪佔洪門渡;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為中路,經山倉街、海龍塘、石板河搶佔龍街渡與洪門渡之間的皎平渡,其中5軍團並執行殿後掩護任務。
  • 小諸葛白崇禧12幅書作欣賞,古拙樸實渾厚自然,網評:文武雙全
    白崇禧再一次的想起白崇禧,是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小視頻,我相信很多的小夥伴都看到過這個視頻。視頻中白崇禧送五國領事時滿面笑容,低頭哈腰;過後臉色就變了,這得多違心啊,多言不由衷。白崇禧這個人,小編看來他頗有野心。他用韓,某種程度上可能是考慮到以後的布局,因為韓在西北和南京,都有人脈資源,後來又能聯繫上某方,這樣的人物,絕非單純的軍人頭腦,如此長袖善舞,在桂系是不多的。實際上,萊蕪那件事,也是韓被逼上絕路的選擇,有選擇的話,他也未必真的會叛桂系。
  • 小諸葛白崇禧,手握20萬精兵掌控華中時,為何不去淮海前線支援?
    雖然杜聿明有著超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但也已經無法扭轉戰局,在解救黃百韜兵團的作戰行動失敗後,杜律明和黃維也分別遭到了來自解放軍的猛烈攻擊,於是所有的希望都被寄托在了白崇禧身上, 白崇禧是這時為數不多有能力勝任,並改善國民黨軍隊的不利形勢的人了。可是白崇禧卻有自己的小算盤,使用「南京可以直接指揮,不必重床疊架」這一理由進行了推脫。
  • 再走長徵路|道縣蔣家嶺:湘江戰役集結地
    這裡曾是湘江戰役的集結地,無數紅軍戰士將革命的鮮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新生與希望。  6月30日,道縣時雨時晴,星辰全媒體記者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一路尋訪。「湘江之戰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道縣蔣家嶺是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及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進入廣西,搶渡湘江的重要集結地。」道縣文聯主席、原縣史志辦負責人唐小峰介紹。
  • 白崇禧比蔣介石還毒辣,製造了「白色恐怖」,最後在臺灣成孤魂
    1925年1月,由李、白率領的「定桂討賊軍」東徵西討、浴血苦戰,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幾場規模較大的惡戰中,白崇禧運籌帷幄、指揮出色,「小諸葛」的美譽從此揚名天下。李、白佔了廣西,新桂系取代舊桂系。 1926年初,廣東革命政府與新桂系談判,兩廣實現統一。北伐開始後,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參謀部次長,代行總司令部參謀長要職。
  • 小諸葛白崇禧,手握20萬精兵掌控華中,為何不救淮海前線國民黨軍
    除了淮海戰役主戰場,其實國民黨在華中還有白崇禧的二十萬精銳。其中被解放軍殲滅的黃維兵團就屬於華中戰鬥序列的。那麼,國民黨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還手握二十萬精兵,為什麼不救援危在旦夕的老蔣徐蚌戰場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當初淮海戰役即將開打的時候,老蔣就動了要白崇禧前往指揮淮海戰役的念頭。在淮海戰役開始前,整個國民黨徐蚌地區的兵力主要就是華中和徐州兩部分。
  • 長徵途中,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紅一營都是誰擔任軍事主官
    尤其是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在長徵途中一直擔任開路先鋒任務,掃清障礙,保證紅軍主力順利通行。那麼,作為長徵途中的功臣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紅一營都是誰擔任軍事主官?朱老總紅一軍團算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部隊,首任軍團長是朱老總,後來,朱老總擔任紅軍總司令後,就把紅一軍團的位子傳給了林帥(也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林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