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網丨中山公園發掘一對民國青石門聯 竟是弘一法師駐留的慶福寺...

2020-12-17 抽屜視頻

溫州網訊16年前它還只是中山公園的鋪路石,如今它的價值終於被正名。近日,市區中山公園發掘出一對1932年瑞安書法家許苞書寫的青石門聯「三溪活水,滾滾東來,環繞寺門前,可尋取西來大意;十畝公園,明明真鏡,憩休羅石上,試然參假觀徵言」。經市文物局專家初步認定,這對門聯正是歷史上弘一法師居所慶福寺的門牌構件,屬現存極少的慶福寺老物件。

十幾年前曾被當作公園「鋪路石」

今年11月,曾為中山公園管理所負責人的王加權,向鹿城區公園管理處匯報了這樣一件往事:「我覺得我16年前藏在中山公園積穀山山洞裡的一對楹聯石板,可能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弘一法師有些淵源。」

2004年的一天,王加權正在中山公園內的兒童樂園巡邏,發現園路上的一處石板有一些字跡。他仔細端詳發現了「中華民國二十有一年二月」等文字,後來又在園路的另一處看到了同樣有字跡的石板,有「瑞安許苞」等文字。

「我當時就想這肯定是老物件,應該有一定歷史價值。我比較喜歡老物件,不忍心它成了鋪路石,被人踩踏,就找人把它們挖了起來,然後存放在積穀山的山洞倉庫裡。」王加權說,當時大家對歷史文化沒有現在這樣重視,所以也沒想到匯報,後來時間久了就淡忘了此事。直到今年,公園路改造為歷史文化街區,再加上他看到近日報紙上一篇關於弘一法師的文章,他才想起這對石板,感覺可能與弘一法師有關聯,並向上級匯報。

鹿城區公園管理處得知後,當即向區歷史街區文化小組以及區文保單位反映情況,並迅速將這對門聯找了出來,邀請我市文物專家們予以鑑定。

專家:罕見的慶福寺門牌構件

「我們初步認定,這是1932年慶福寺的青石門聯,由許苞撰文,應該是慶福寺的門牌構件,屬於非常罕見的慶福寺老物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市文物局副局長李震介紹,目前經考證的慶福寺老物件非常稀少。

據悉,1921年早春,應南洋公學同學林同莊的邀請,42歲的弘一來溫駐錫在市區積穀山飛霞洞前慶福寺(又名城下寮),長達12年。1930年,慶福寺所依的城牆漸趨傾圮,只得易位重建。對此,弘一法師不但親自參與設計了新的慶福寺規劃圖,還參與募集資金,撰文書寫了《慶福寺緣冊》的前言。1932年,慶福寺易位重建成功,寺分二進,坐北朝南,並在大殿東首建晚晴院作大師潛修處。弘一法師還親為新的慶福寺山門和大雄寶殿題寫了匾額「慶福寺」和「極樂莊嚴」以及多副楹聯。可見,弘一與慶福寺有不解之緣,正如他的那句感言「吾以永嘉為第二故鄉,慶福寺作第二常住」。

而此門聯的作者瑞安書法家許苞(1863~1937),為許啟疇的四子,亦繼承父業成為名醫。同時,他也鑽研書法、金石。其中書法造詣尤深,與當時同邑書法家孫詒澤、池志澂、項廷珍合稱為「浙南四支筆」。

將在溫州博物館展出

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3月27日,溫州博物館將舉行《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大展。在展覽期間,這對青石門聯也將作為重要展品首度公開展出。李震透露:「在展覽結束後,我們計劃將這對門聯交由現中山公園晚晴閣珍藏並展陳。」

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服務中心透露,考慮到慶福寺原址位於現在中山公園南面的積穀山下,慶福寺晚晴院又是弘一法師潛修之處,所以他們在積穀山進行了意向性還原,設置了晚晴閣,計劃以「弘一與溫州情緣」為主題進行閣內布展,將於近期開館迎客。這對門聯將成為其中的重要展品。

另據溫州博物館透露,此次展覽將展出溫州歷史文化名人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及相關主題石雕、木雕、彩石鑲嵌等展品共計205件。其中有他在天津時期的縣學答卷、日本留學時創作的水彩畫、在杭州執教時使用的常用印,以及大量與溫州相關信札、書法和在溫創作的著作等。該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是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的李叔同主題展,也是他的溫州相關作品及資料搜集最全的展覽。」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張新彤/文鄭鵬/攝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碧天芳草」特展即將開幕,告訴你弘一法師與他的永嘉往事
    本次展覽將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將為我們詳實地展現和描述這位大師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讓我們一同在筆墨中找尋他的溫州蹤跡,聆聽他的永嘉往事。
  • 尋訪弘一大師的「溫州蹤跡」 「晚晴院」再續一段溫州佳話
    翻閱《永嘉縣誌》三十六卷,有「寶嚴院,在德政鄉,宋祥符間建」的記載。寶嚴院即指寶嚴寺。早年,這座千年古剎的交通並不方便,今天,竟成了北接三垟溼地景區,南臨宏偉大學城校園的銜接點。  站在山門外仰望,弘一大師題字的「寶嚴寺」牌匾赫然在目。踏入寺院,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放生池,放生池後面長廊式的建築體就是弘一法師紀念館。大師的黃楊雕像靜靜迎候在館中央,目光深邃、表情慈祥。
  • 這裡是溫州第一座公園!90年前為建它,拆除了華蓋山至積穀山城牆
    溫州最早的文學團體慎社會員、民國溫州《民智日報》創辦人鄭姜門,曾寫過《公園題詠詩》組詩十首,題詠當時的中山公園美景,分別是:古洞飛霞、留雲晚眺、好灣步月、謝村紅葉、靈池拾夢、枕流坐釣、濠河泛月、容成清磐、龍頭勺水和大觀歸帆。
  • 新展預告 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
    本次展覽將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將為我們詳實地展現和描述這位大師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讓我們一同在筆墨中找尋他的溫州蹤跡,聆聽他的永嘉往事。
  • 弘一法師的人生,看破是紅塵,最終解脫
    弘一以當時在世的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印光法師為榜樣,一度想拜入其門下。因此,他時刻苦行節儉:惜物,惜緣,惜福。弘一從佛法中悟出:守清規戒律不只是佛門中人的事,人的天性若不受約束,便如塵埃四處飄蕩,生是非,惹禍端,從小偷小盜,到國將不國,根源就是凡夫不持戒。
  • 弘一法師: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李叔同(1880-1942),民國第一藝術通才,歌曲《送別》作詞人。此禪聯,作於他15歲。那時的他,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但早早識破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生命本相。他的佛性,他的早慧,與生俱來,這亦與禮佛的家庭環境氛圍,息息相關。孰料到,此禪聯,一語成讖,隱含著他告別繁華塵世的命途。
  • 評述專欄 人物評述——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清風之旅升級回歸
    12月14日,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清風之旅遊線全面升級回歸啦!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始建於1984年,前身為李叔同紀念室,以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任教經歷及其與杭州、虎跑的淵源為展陳重點,講述李叔同的人生經歷、璀璨成就和儉以養廉的廉潔德行。
  • 弘一大師圓寂紀念日丨紅塵之外的李叔同,唯一不變是慈悲
    「他」,指李叔同,即後來的弘一法師。紅塵之中,他是翩翩貴公子、藝術之天才,是思想家、教育家;紅塵之外,他是弘一法師,是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民國七年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聖誕之日,39歲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世間再無李叔同,多了一位弘一法師。
  • 【博聞強識】具足大悲心——弘一法師書法集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大師傳奇的一生後被拍攝為電影《一輪明月》(文末附電影視頻)。
  • 弘一法師:人生暢通無憂的秘訣,在於這8句話,助你越來越好
    民國年間,有一位傳奇人物,前半生是瀟灑自在的風流才子,後半生遁入空門看破紅塵,成為得道高僧。他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繹,一首《送別》在整個民國傳唱不衰。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一個永不過時的傳奇。弘一法師曾說過這樣一段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 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在衢州天寧寺舉行
    佛教在線衢州訊 12月5日,「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在衢州天寧禪寺隆重舉行。浙江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高成鋒,衢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傅根友,浙江省佛教協會秘書長金幸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衢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妙澤法師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這裡多說一句,「僧寶」並不等於僧人,只有那些德才兼備,能夠弘化一方的高僧才可以稱作是僧寶,比如我國歷史上各門各派的那些祖師們,達摩,惠能,馬祖,百丈,智者,善導,玄奘,鳩摩羅什等等。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
  • 積穀山在中山公園中,因山呈圓錐狀,似谷囤,而得名
    積穀山在中山公園中,因山呈圓錐狀,似谷囤,而得名。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剛來溫州,那時公園還賣門票,因此也不常去,中山公園不大,積穀山更小,海撥僅38.7米,然小則小矣,卻素有「山之勝甲一郡」之譽,是溫州城中九山之首,北宋時永嘉學派先聲周行己於此建東山堂,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巡道芮復傳移東山書院於積穀山麓。
  • 盤點:孫中山、辜鴻銘、康有為、弘一法師、溥傑等9名人的日本妻
    那麼,這些「中日結合」的婚姻最後都怎樣了呢,請看大盤點:近代嫁給「文化名人」的9位日籍女子---- 第一位:嫁給孫中山的大月薰 1905年8月,中國革命之父孫中山,在橫濱的淺間神社和年僅16歲的日本女子大月薰結婚 。婚後,兩人一直住在橫濱中華街山下町121番號(兩層樓的磚造洋房)。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弘一法師書法藝術初探
    文/陳敦三(一)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出家後成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弘一法師(1880年—1942年),俗姓李,名文壽,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
  • 弘一法師: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病中,弘一法師曾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幾天後,他寫下「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書法《放下》拍出471.5萬 作品僅兩個字
    原標題:弘一法師的「放下」兩字拍了471萬元「放下」很貴放下很難導讀:《放下》,行書,尺幅不過52.5×19.5cm,落款「弘一沙門演音書」。38萬起拍,經近50輪競價,410萬落槌,加佣金,最終成交價為471.5萬元。
  • 悲欣交集,弘一法師的一杯清茶
    他的前半生,叫李叔同,後半生叫弘一法師。一世人生,兩份精彩。在他那個時代,大概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叫李叔同的前半生,他是走路都掉才華的牛人,叫弘一法師的後半生,他是精研律宗的慈悲僧人。李叔同的才華和成就,無數次被人提起,佛門高僧的修為也受到許多人推崇。在佛教界深孚眾望的趙樸初評價他「無數珍奇耀世眼,一輪明月照天心」。今天,我們重點來說他與茶的故事。
  • 龍象西來 歡喜人天——弘一法師與一座小城的記憶
    在弘一法師圓寂之後,子愷先生不懼環境的日漸險惡,契而不舍地堅持完成他與弘一法師的約定。而贊助他完成此一矢願的廣洽法師俗家也是泉州南安,一九二九年,他與南來的弘一法師結緣,此後一直是弘一法師最親近的同道。一九三零年十一月,弘一法師赴閩南定居,自此兩位法師過從甚密。弘一法師根據「廣洽」之意給他取過一個號曰:「普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