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眾多廣州的房東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房子託管給小鷹找房後,平臺已經拖欠了一個多月的房租。引發的連鎖反應是,房東無奈開始清退租戶,租戶在交了一年的房租之後,仍然面臨著被斷水斷電,甚至被迫搬家的境遇。
在小鷹找房資金鍊危機的背後,是其大量房源存在的「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的模式,有專家分析,企業長期現金流無法轉正的話,會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租客面臨無家可歸窘境
本來想著託管出去省點心,沒想到卻遇到了平臺拖欠房租的問題。房東李楠(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自己的房子在廣州珠江俊園,5月份的時候接觸到小鷹找房,將房子以7600元的月租金託管給了廣州小鷹不動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兩個月的空置期後,收到了兩筆租金,在9月1日收到第二筆租金之後,就再也沒收到過房租了,目前平臺已經欠租了一個多月。
房東和租客在小鷹找房廣州辦公室商討解決辦法。 受訪者供圖
李楠和租客來到小鷹找房廣州辦公室,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在維權,要求退租、退錢和交房租,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公司資金出了問題,現在給不出房租了」。小鷹找房給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房東、租客、平臺一起籤三方無責解約協議,租客的錢在11月15號退還;第二種方案是合同繼續,但房東9月-12月的租金要到12月開始分6次支付。
「小鷹的工作人員一口咬定現在沒錢,說要報警、要去法院(告狀)隨你們。」聽到這樣的說辭,李楠表示難以接受,其表示:「業主很多是要還貸款的,租客交了一年的租金也不容易,小鷹找房將平臺的欠租問題轉成了業主和租客之間的矛盾,其實業主和租客都是受害者。」
「這次血虧,實在是不想再折騰了」,家住廣州的張君(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今年7月12日,自己通過小鷹找房的業務員鎖定了一套房子,租金3150元/月,並與廣州小鷹不動產服務有限公司籤訂了一年的合同,交清了一年共44100元租金。但僅僅住了兩個多月,10月9日晚上,張君就收到了房東的電話。「房東說沒有收到平臺當月的房租,如果一周內還收不到錢將停水停電,讓我們搬走。」張君說。
張君10月11日來到小鷹找房廣州辦公室詢問情況,得到的反饋信息是,平臺在短時間內無法支付房東房租,租客可以解約,剩餘租金從2020年12月份開始,分6期支付。10月23日,小鷹找房的業務員告訴張君,自己已經離職了,平臺還欠自己兩個月工資沒發,也在走法律途徑要工資。
同張君一樣,遇到問題的房東、租客還有很多,《華夏時報》記者加入了一個廣州小鷹找房的維權群,群內房東、租客加起來已經近500人,小鷹找房平臺的資金鍊問題開始暴露出來。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欲就欠租事件涉及的人數、金額、後續處理方式等方面對小鷹找房方面進行採訪,經過多方聯繫,廣州小鷹不動產服務有限公司、上述公司相關負責人、深圳小鷹房屋租賃有限公司的電話全部未能打通。
小鷹找房廣州辦公室。 受訪者供圖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租公寓行業的隱患在前兩年已經有所體現,租金貸是長租公寓第一輪問題爆發的導火索,在此之後市場對於長租公寓趨于謹慎,不少機構開始撤場,尤其是部分房企旗下的長租公寓出現明顯收縮。這個行業由於過度追求規模化,極有可能產生非理性收房的現象,以致風險不斷積聚,最終導致資金問題爆發。
「高收低租」與「長收短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鷹找房資金鍊危機爆發的背後,是其大量房源存在的「高收低租」「長收短付」問題。
租客張君表示:「我們租的這套房子月租金是3150元,當時小鷹找房的業務員介紹了幾種付款方式,明確說年付要便宜很多,月付的話租金接近4000元/月,半年付大概3600元/月,如果年付的話月租金就可以降到3150元了,這個價格比市場價要便宜一些。而小鷹找房給房東方面的月租金是4500元。」
房東李楠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當初和廣州小鷹籤了三年合同,月租金為7600元/月,在房租發生拖欠之後,聯繫到租客才發現,平臺租給租客每個月僅5500元。
小鷹找房廣州辦公室。 受訪者供圖
「高收低租」之外,在付款方式上,小鷹找房採用了「長收短付」的方式,對大部分租客收取了一年的租金,而對房東的租金為一月一支付。在《華夏時報》記者對多個房東和租客採訪中發現,「高收低租」「長收短付」被應用在眾多房源上。
對此,張波分析,長租公寓行業過度追求規模化,導致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產生了「高收低租」「長租短付」等問題,通過打時間差,來延緩現金流風險的爆發。非正向現金流的經營性企業都存在潛在風險,長期現金流無法轉正的模式更是風險的集中地。
行業亟需強力監管
房東和租客面對租金拖欠的問題時,應該如何保障自身的權益呢?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李松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租客和房東遇到這種問題的話,因為租客和房東之間沒有籤訂租房合同,雙方都只能依據合同關係找中介平臺。
如何才能避免陷入類似小鷹找房這樣的漩渦呢?李松提示,租客租房時,應當先做個調查,看看房子的市場價,如果租房價格過低於市場價格,就應當謹慎了,不要為了佔小便宜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租客租房時,還應儘量選擇經營規範、實力較強的中介機構;籤訂合同時,要仔細查看各類協議文本,謹慎籤字並妥善保護個人信息,謹防掉入披著「分期」外衣的「租金貸」陷阱。
實際上,官方已經開始意識到長租公寓目前面臨的市場風險,8月17日,杭州市發布了住房租賃資金監管新政,9月7日,住建部也發布了《住房租賃條例(徵求意見稿)》,文件對租賃企業的行為做了多項約束。
頻繁出現資金問題的長租公寓,需要哪些強有力的監管措施,才能杜絕風險呢? 張波分析,一是對於租賃房源合規性的監管;二是加大對長租公寓等租賃運營機構的監管,重點在易產生問題的資金層面,通過準備金或保障金等制度來有效約束行業,減少市場產生風險的機率;三是對於租金波動的監管,各地需形成有效的租金指導價格,有序規範租金,才能保障租賃市場穩定運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出現房東、租客名稱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