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那麼回到我國來說,具體抑鬱症的情況究竟如何,從一項研究可以看出來。
中國成年人抑鬱症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
除內蒙、新疆等地無數據外,陝西、甘肅、福建等地區的重度抑鬱患者佔比最高,江蘇、上海等地重度抑鬱患者佔比相對較少。此外,該研究數據還顯示,四川地區患有抑鬱症的人群佔比較高,而山東、江蘇和黑龍江等地患有抑鬱症狀的人群佔比相對較低。
從這個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來,不同地區的人性格有所不同,所以抑鬱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在這一點不得不說性格的確是導致抑鬱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比如我在臨床經常會看到,有抑鬱傾向的人經常會說一些口頭禪,今天我給大家羅列一下,大家對照來看看自己是否也是如此。
我做什麼都沒意思
抑鬱症會出現「三低」現象,情感低落,意志低落,欲望低落。
身患抑鬱症的人甚至會連自己曾經熱愛的美食,喜歡的異性等都不感興趣。
他們經常會講做什麼都沒意思,其實這不是什麼奇怪的現象。
根據腦科學研究發現,抑鬱症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並不相同。
由於長時間的負面情緒影響,大腦的神經遞質分泌早已紊亂,由於大腦中多巴胺和五羥色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不均衡,造成各種情緒情感問題。
一切都是我的錯
心理學裡有種說法,得抑鬱症的往往都是善良的人。
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他們通常擁有強大的「超我」,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通常會過度自省,更傾向於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尤其是在日常回憶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時,他們會過多地關注自己的過錯。
如果你認識周邊有抑鬱症患者的朋友,你肯定會經常聽到他們說:「自己就是多餘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錯」這類自責的話。
而抑鬱症一個明顯症狀就是會特別自責。
這可能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成長有關,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過高道德」的家庭中,什麼是過高道德家庭,就是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懂事,無形中讓孩子經常感到自己是需要不斷反省,甚至認錯。
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一點點喪失自我,潛意識中遇到衝突第一時間先找自己的問題,自省本身是好事,但如果過度自省就會造成抑鬱焦慮等心理症狀,對心理健康絕無好處。
我毫無價值,我就是個廢物
關於為何抑鬱症患者會出現價值喪失感受,復旦大學和英國華威大學聯手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憂鬱症患者在飽受憂鬱情緒所苦時,位於大腦前額葉皮質底部的「眼窩前額皮質」外側(即下圖中右側標示紅色的區域)會變得異常活躍;而這個區塊在遭受處罰,或應得到獎賞卻未得到時也會變得活躍。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可能表示憂鬱症的致病原因和病人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有關。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在眼窩前額皮質外側的神經迴路變多的同時,這個區域與掌管自我認同的腦區聯結也同時變多,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憂鬱症的病人罹病後會喪失自我認同,或產生無價值感。
抑鬱症患者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你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感並不是真的沒有價值感。
這只是抑鬱的一種症狀表現,所以在治療抑鬱的時候,很多醫生會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抑鬱的人從這種負面思維中跳出來。
如果上述三句話你不經常說,說明你還沒有嚴重到抑鬱症的程度,不過大家也要平時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也可以私信留言給我,我看到有時間會給大家解答!#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