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抗戰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場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這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大決戰,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由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影響相比,我們的抗日戰爭研究還遠遠不夠,要繼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審視這場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空前劫難,研究偉大的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深遠影響,汲取前行力量,走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成為新時代理論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一、抗日戰爭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這場開始最早、歷時最長,以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的巨大民族犧牲為代價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打破了日軍「北進」西伯利亞的圖謀,使前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遏制了日軍「南進」徵服東南亞稱霸太平洋的野心,直接支援了英美盟軍在亞太地區的對日作戰。

  (二)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保障戰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貢獻,不僅得到美、英、蘇等大國的認可,更贏得了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26個國家在華盛頓籤署的《聯合國家宣言》中,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出現在國際文件和國際舞臺上。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抗日戰爭後,中國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繁榮發展。在長期實踐中,中國始終高舉和平旗幟,提出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定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永不稱霸、永不搞擴張的莊嚴承諾,中國成為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三)中國是當今世界捍衛和平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複雜格局下,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面對戰亂恐襲、饑荒疫情等人類遭遇的共同挑戰,面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的複雜局面,飽嘗戰爭之痛的中國人民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矢志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推動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生了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中國倡導的這一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和大勢,既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外部條件的正確認知,也是為維護世界和平、使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改革和建設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當日寇的鐵蹄踏上積貧積弱的中華大地,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之際,全體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鑄就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更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由於中國人民的頑強努力和巨大犧牲,迫使日本歸還了甲午戰後從中國竊取的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抗日戰爭後期,為最終實現「先歐後亞」的戰略目標,在中國方面的努力下,英、美等國家先後廢止了百餘年對華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更逐步確立了在聯合國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抗戰勝利後,經過解放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從此走上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路,中華民族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二)抗日戰爭喚醒了全民族的覺醒,包含抗戰精神在內的中華民族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成為舊中國長期無法消除的病癘。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復興而進行了各種求索和鬥爭。如果說鴉片戰爭的失敗喚醒了部分中國有識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知識分子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那麼,抗日戰爭這一全民族的災難,則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抗戰決心,喚醒了全體中華兒女的深刻覺醒。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在國家風雨飄搖、存亡絕續的艱難掙扎中,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空前覺醒的中華兒女「誓死不做亡國奴」,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歷盡艱辛、毀家紓難,最終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譜寫了彪炳史冊的抗戰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優秀的中華兒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成為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更是升華了中華文明數千年綿延不絕而孕育的偉大民族精神。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設年代形成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年代形成的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鬥精神、抗疫精神等,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最閃亮的時代坐標。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年代所體現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勇向前。

  (三)抗日戰爭激發出中華民族深沉的愛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中國社會帶來巨大而沉重的災難,嚴重破壞了中國國家安全、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長期肆無忌憚的大屠殺、瘋狂的大轟炸、空前規模的大焚掠和其他醜惡行徑,給中國社會帶來毀滅性影響,也深深影響了中國的社會發展。在經濟上,日本侵華戰爭造成中國直接和間接損失達6000億美元,由於資源被掠奪、港口被封鎖、外貿被中斷,剛露頭的中國工業化進程被打斷。同時,大批內遷的廠礦、兵工廠也改變了中國內地的工業布局。在政治上,一方面,經過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階段,使日本軍國主義力量由強變弱直至徹底失敗,中國人民抗日力量則由分散到集中最終走向勝利;另一方面,名義上的執政者國民黨在內鬥不斷、四分五裂的情況下,在全國人民「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呼聲下,最終與中國共產黨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國民黨的片面抗戰、一黨專政的政策,使其最終走向獨裁,反之中國共產黨則置全民族利益於最高,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抗日戰爭的民族民主性,獲得全國各階層抗日民眾的擁護。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和共產黨兩種力量的變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解放戰爭從而建立獨立、和平、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奠定了人心向背的基礎作用。在文化上,抗戰時期,包括抗戰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新聞、出版、社會科學等在內的抗戰文化勃發和激蕩,迅速促進了全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使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爆發。抗戰時期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不朽作品,始終會讓人聯想到英雄的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這些抗戰優秀作品成為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鬥的永恆動力。

  三、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中流砥柱,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是用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通過《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改造我們的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一系列著作,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基礎上,深刻闡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領導、前途等,擘畫出先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再推進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路線圖,系統提出了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敵後根據地、抗戰文化等方面的理論和政策,為抗日戰爭走向勝利指引了方向,也標誌著毛澤東思想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逐步成熟。抗戰時期逐步確立的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其精髓。充分認識並運用好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這一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

  (二)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中流砥柱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刻,中國共產黨將階級擔當轉為民族擔當,由階級鬥爭的開路先鋒轉變為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首先,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倡導並堅持推動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起全民族抗戰的磅礴力量,開創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未曾有過的團結局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儘管過程曲折,但是經過中國共產黨複雜細緻的工作,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維護了抗戰大局,為抗戰勝利奠定了最主要的條件。其次,中國共產黨針對敵強我弱情況和我國幅員遼闊的基本國情,創造性提出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和遊擊戰的戰略戰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洞察到抗日戰爭的持久性,提出了抗日戰爭要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的持久戰理論,為全民族抗戰提供了強大精神武器,也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指路明燈。在戰略戰術方面,中國共產黨帶領群眾靈活運用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伏擊戰、 破襲戰等豐富多彩的遊擊戰樣式,演繹出「村自為戰、人自為戰、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人民遊擊戰爭的恢弘戰爭場景。在人民群眾與遊擊戰爭關係上,毛澤東明確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抗戰遊擊戰理論的正確指導,為中國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最雄厚的民眾基礎。最後,中國共產黨提出人民戰爭路線,其開闢和壯大的敵後戰場,使中國抗戰形成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列的戰爭格局,迫使日軍陷入兩面作戰顧此失彼的境地,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帶領敵後根據地群眾,自籌糧食和經費,從敵人手中搶奪武器,殲滅日軍6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上百萬人。正如毛澤東所言:「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三)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積累的局部執政經驗彌足珍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與其在抗日根據地局部執政的成功探索分不開。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在執政理念上逐步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和執政為民的價值觀;在政權建設上,以「三三制」為代表探索了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在組織建設上,注重農村基層黨建,開創新型黨群、幹群關係;在執政本領方面,特別強調調查研究、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在思想作風上,注重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自身廉潔;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培養和鍛鍊了大批骨幹,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人才基礎。在上述局部執政能力建設中,「群眾路線」的方法和理論貫穿始終,這既是中國共產黨成功開闢和發展根據地的關鍵所在,也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積累的局部執政實踐,使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執政有了寶貴經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續奮鬥中,作為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梁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始終高度重視自身的建設尤其是執政能力的建設。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出發,提出「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我國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勝利實現,並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面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根本保證。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75載光陰易逝,但抗戰精神永存。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壯闊徵程中,仍需以抗戰精神喚起億萬民眾為之團結奮鬥的磅礴偉力,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心裡紮根」,轉化為全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從而使全國人民戮力同心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

  作者簡介

  姓名:陳梅雲 工作單位:廣西社會科學院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和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不可阻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前景廣闊,偉大抗戰精神蘊蓄的不竭動力,也是中國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各國不斷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偉大力量。「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
  • 習近平: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反抗侵略的偉大勝利 民族復興的歷史轉折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大決戰中,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徹底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
    中國共產黨成長的歷史,就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中國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為此,我們約請專家,回顧建黨、建國、改革開放這三大歷史性事件,論述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講述河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洛陽組的建立過程,以期讓大家通過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汲取豐厚滋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歷史智慧、凝聚精神動力。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0年第10期特別策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系列文章,特約專家學者撰文闡釋。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全面小康的憧憬即將變為現實。
  • 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善於創造,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弘揚抗戰精神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人民日報關注山東等地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銘記歷史 尊崇英雄
    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本報記者「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永州一中參觀「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日訊(通訊員 唐海峰)11月29日,永州一中全體黨員在副校長金利奇、黨委委員蔣授榮的帶領下,前往永州市博物館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抗戰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參觀了「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近距離地接觸了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經受革命洗禮。本次圖片展覽共分六部分:前五部分介紹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最後一個部分介紹了永州人民為建立和鞏固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奪取抗戰勝利、建立新中國做出的重要貢獻。
  •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新華社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中國夢」:「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時評: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號召全國人民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 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精準定位了中國所處的歷史坐標,展望了民族發展的光輝未來。
  • 瞭望周刊:顏曉峰:抗戰精神激勵民族復興
    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常機電紀念抗美...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工程學院、軌道交通學院舉行主題為「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2020級新生見面會。見面會上,師生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向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默哀,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師生齊舞五星紅旗,點燃了現場氣氛,新生見面會成為了愛國教育的鮮活載體。
  • 「從偉大轉折到偉大勝利——從遵義走到西柏坡」紀念建黨95周年暨...
    遵義會議確立了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正是有了這次偉大的轉折,才有了在西柏坡召開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以及後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 【地評線】映象網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砥礪前行
    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無論是在昨天,還是在今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次可以載入歷史史冊的彪炳千秋的重大事件,更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生動再現。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不但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血,而且匯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戰勝困難險阻的磅礴力量。
  • 總書記點讚過的那些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習近平2019年9月30日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的講話✦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孫春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在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致詞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勉勵少年兒童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少年兒童的關心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和少先隊工作,2015年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並提出殷切希望,去年專門向少先隊建隊70周年致賀信,今年「六一」又深切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
  • 平谷區峪口鎮舉辦第三屆「我和我的祖國·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歷史如鏡,精神永恆。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提到抗戰,就會讓我們想到,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