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顧海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徵和思想境界

2020-12-15 澎湃新聞

「學思平治」顧海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徵和思想境界

2020-05-05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顧海良 長安街讀書會

顧海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徵和思想境界

學思平治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以下簡稱《三十講》)更好地論述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和科學體系,講清楚了這一思想將帶領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十講》中講到了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問題,也講了中國社會實現三次歷史性飛躍的問題。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寫的一本書——《馬克思與世界》。在這本書裡,我用十二個部分講了馬克思的12個理論對21世紀的影響,我認為它至少給了我們兩個重要的啟示:其一,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影響遠遠超過了19世紀中期和後期,這也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其二,20世紀產生的很多學科,包括社會學、人類學等,在追溯其理論淵源時,都認可馬克思是該學說的奠基人之一,這也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世界上產生了一種思潮,認為馬克思的革命思想只存在於馬克思的青年時期,以1850年為界,這種思潮認為1850年前的馬克思是革命的馬克思,而1850年後的馬克思不再講革命。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不僅從學理上講站不住腳,從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發展來講也站不住腳,是對馬克思片面的理解。

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的第一部分「1848年的六月失敗」中確實說過「革命死了」,但這是相對於1848年歐洲革命來講的,他認為新的革命不會馬上爆發,緊接著馬克思又說了「革命萬歲」。因此,「革命死了」和「革命萬歲」才是馬克思對革命的完整理解。實際上,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社會革命在今後還要繼續。1856年,馬克思認為歐洲將爆發新的革命,所以他要在歐洲新的社會革命到來之前完成政治經濟學著作。儘管這場新的革命沒有爆發,但是馬克思完成了經濟學的科學革命。1870年巴黎公社起義,馬克思對這場革命給予了高度讚賞,並且作了科學總結。因此,有些人認為馬克思在1850年以後沒有革命思想,確實是一個錯誤。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總結了馬克思思想的四個特徵——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這四個特性表達了馬克思社會革命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要不要講「革命」二字?我認為,這是沒問題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以中國的社會革命為己任。我們現在講革命、建設、改革,實際上建設這個詞是一個簡單的說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才是全稱。此外,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所以,「革命」這個詞不能丟,它始終牢牢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間,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中間。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革命」二字又作了進一步闡釋。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講,要保持革命青春,要帶領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對革命的內涵的理解應該由社會革命進一步拓展到自我革命,這是對黨的百年歷史的一個總結。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究其奧秘在於我們黨不僅僅進行社會革命,還進行自我革命,並且把黨的自我革命放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位置。

《三十講》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整體性概述,強調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社會革命,而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強調我們黨的自我革命。將「兩大革命」的思想更好地貫通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始終,也是對這一思想認識的新的境界。如果中國共產黨不講革命,那麼黨的立身之本就沒有了,立足的根基就被動搖了,黨執政的內涵就被弱化了。對於社會發展來講,要進行社會革命,但如果不進行黨的自我革命,社會革命也不可能前進,更不可能勝利。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黨的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從歷史辯證法的角度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能夠看到其中的重要關係,從經濟學角度來談這個問題,同樣可以看到其中的重要關係。

站起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我們站起來了,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中國社會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於1956年以後開始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為改革開放以及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改革開放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我們奠定了經濟、政治、文化基礎,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的發展也為我們奠定了發展基礎,特別是在此期間形成的比較完備的國內經濟體系,讓我們能夠抗拒各種各樣的風險。

富起來。改革開放後,我國在經濟上開始富起來,當然改革開放不僅使經濟上富起來了,但經濟上富起來可以說是一個顯著的特徵。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要在20世紀末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1999年我國人均GDP近900美元,2017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9000美元,按照增量來算,2017年我國人均GDP增量已經達到900美元左右。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2017年我國人均GDP的增量與1999年全年的人均GDP總量相近,這是富起來的一個顯著標誌。

強起來。黨的十八大後就是強起來的階段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用經濟學概念講是時間的連續性。在經濟學中,總是把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並存性看作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有連續性,同時又有並存性。空間是並存的,購買、生產和銷售必須處在同一個空間中。從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並存性來看,強起來並不是說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問題都解決了,站起來永遠是強起來的基礎,富起來永遠是強起來的條件,同時,強起來也要以站起來為基礎。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強起來,首先要讓我們站得更挺直、更堅實、更有中國人的樣子,這就是在強起來的過程中,站起來要完成的任務。當我們強起來以後,站得更堅實、更挺拔,中華民族就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靠什麼?不僅靠推進社會革命,還要靠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強起來同樣要以富起來為條件。富而不強,強就沒有基礎。我們要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指引,把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一於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中。實際上,在富起來的過程中,一些黨員、黨的高級幹部發生了思想蛻變、政治蛻變,因此,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就更加顯示出來了。中國共產黨有巨大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糾錯、自我修復的能力,對於我們黨在歷史上形成的這些鮮明品格,我們要把它繼續發揚下去。我們要把「兩大革命」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推進「兩大革命」的基礎上、過程中達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顧海良: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教育部原黨組成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原標題:《「學思平治」顧海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徵和思想境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學思平治★★★★★摘 要: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恩格斯首先作出科學性和革命性的概括;列寧對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理論特徵的新的闡釋,對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播
  • 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
    「面對西方理論界一些學人對馬恩的質疑甚至謠諑,我希望發出中國聲音,恩格斯和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創立者,而不是恩格斯獨自『創造』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與時俱進的屬性,是其在21世紀乃至更遠的未來依然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顧海良告訴記者。
  • 顧海良教授新著《永遠的恩格斯》在京發布
    《永遠的恩格斯》(顧海良 著)書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 通訊員 白煒)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恩格斯思想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永遠的恩格斯》一書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顧海良教授的新著,近日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於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推出。該書全面回顧了恩格斯的思想歷程、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總結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獨特貢獻,是國內研究恩格斯思想的權威之作,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原創性著作。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歷史地位的一個科學界定,也是我們黨第一次以「世紀」為尺度命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 「學思平治」胡仕浩: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學思平治」胡仕浩: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2020-12-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毅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用以上三個條件來衡量,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可以稱為「19世紀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理論為首創成果和基本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可以稱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稱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學思平治★★★★★文化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深刻影響和作用於政治和經濟。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都同我們的文化密切相關,統一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
  • 「黨建治學」李洪峰:新時代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根本任務
    1992年,為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精神,黨的十四大報告的標題確定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黨的十五大召開時正值世紀之交,所以十五大報告的標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召開時已是21世紀初,因而十六大報告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為標題。
  • 「學思平治」周力:金磚國家都主張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
    周力:金磚國家都主張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思平治兩個人都是直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成長、工作和生活的人。但就在兩個月前,教皇又一次大聲批判了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他說,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證明,市場資本主義的「魔法理論」已經失敗。資本主義「這種體系一直讓窮人在邊緣上掙扎,並使少數人越來越富裕。世界需要一種促進對話和團結、不惜一切代價拒絕戰爭的新型政治」。全世界的媒體都對教皇這番話作了報導和評論。
  • 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國家觀社會主義觀
    主辦方供圖   《馬克思列寧主義源頭活水論——時代觀、國家觀、社會主義觀》由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和劉軍教授合著。開幕式上,王東教授介紹了新書的寫作過程和主要觀點。這部三卷本著作,是作者長期研究的成果結晶。開創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形態,關鍵在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新特徵、中國新國情創造性地結合起來。
  • ...記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建...
    日前,21世紀馬克思主義高峰論壇在津舉辦,來自30餘家科研機構和知名高校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與會,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思考研討,展示最新成果,也強有力地宣傳了天津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成績。
  • 論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
    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將超越「走一步看一步」的經驗主義辯護邏輯,也不囿於具體科學的闡釋,更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政治哲學邏輯來剪裁中國現實,而要科學分析當代中國社會的差異性,將之提升到「差異的正義」的原則高度,將偉大的中國之治成果升華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當代表達,全面創新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這就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重大使命。
  • 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既不能丟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不能將科學社會主義視為一成不變的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境界,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新時代的歷史高度,對科學社會主義及其在中國的新發展作出了精闢論述,形成了著眼於21世紀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觀,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嶄新內涵。  一、確認當今世界仍處於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  時代是思想之母。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文明的高度解決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的重要課題學思平治東方人講和諧合作,反對強制,因為強制會帶來聯繫和自覺性的中斷,會引發反強制的後果,主張自覺自愿地接受,一時接受不了,則通過漸進方式來接受。東方與西方觀念不同還源於中國哲學中的中庸思想。中國的中庸思想特別強調不偏不倚,講持中,就是要避免極端思想。《周易》講中道、中行、中正觀念。《尚書》講「執中」,強調「無偏無倚」,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
  • 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知新覺)
    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豐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思想理論建設,要求「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思想理論工作平臺的作用。
  • 學思踐悟,奮發有為!上海交大馬院馬理論專業博士生黨支部集體收看...
    在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6月30日晚,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新聞聯播節目,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
  • 繼承科學理論 堅定理想信念 推進偉大事業
    為重溫恩格斯的生平事業、理論貢獻和精神風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意義和時代價值,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11月26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牽頭承辦,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與邏輯
    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體現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理論與實踐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接續推進的理論邏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結合而成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學理化
    來源:學習時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指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該書站在新時代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互動的高度,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指明這一偉大思想既是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繼承,又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形成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形態。
  • 感悟經典力量 堅定理論自信
    一、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蘊含無窮智慧和磅礴力量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