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為聊:人到中年,通透的四種境界,你在哪層

2020-12-14 任慶為

關於人生境界的說法,我最信服馮友蘭先生所說:人生的一生尤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每一種境界,都有著不同的人生,在同一種境界中,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也是不一樣的!

1. 情必自盡的豁達。

我們常常用情不自禁來表達人的本性,但是對於中年人來講,要更加的豁達一些,對於自己的情懷,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的表達出來,對於別人的好,一定要讓別人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中年人已經不是一個講岑持的年齡,有時候你的錢也越直接,越是能體現出自己的修養和格局,這是中年人的第一個層次和境界,這個層次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辦事穩重。

2. 功利的淡然

在這個境界中的人們懂得了拼搏奮鬥的重要性,除了維持自己基本的生存之外,還要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但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當中,也會暴露出人性最根本的劣根性!佛家對這種劣根稱之為:貪、嗔、痴、慢、疑五毒。而西方世界則將這種劣根總結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其實這種到底是殊途同歸的。在這一階段的人類數量是最多的,也是絕大多人難以逾越的一種境界!世俗的力量是強大的,強大到一個人無法越過這些人性的劣根,無法實現真正的超脫,從而只能淪落其中而不自知!

3. 喜而不語的內斂

中年人還要學會喜而不語,內心要收斂,不可過度的張揚與逞強,要把自己辦事牢靠和穩當的一面,展現給身邊的人,至少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依賴和信賴的人,這是中年人的第三層境界,這個層次的中年人給人事業有成的低調感。

4. 天地人

在這一境界中的人,可以稱之為聖人了!自古以來也許只有孔子、老子可以到達這一境界!還其實還可以加上莊子和顏回。在《論語》中,有一個這樣的說法,被稱之為「孔顏之樂」,什麼意思呢?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志」,這個可謂是慎獨的最高境界,不以戒為戒!就是說沒有按一個君子的條條框框要求自己,而是將這種標準內化其中!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最通透的活法,就這兩個字
    比如,記者問李子柒:「你也老大不小了,奶奶催你相親嗎?」此話一出,即便再有素質的李子柒也被氣得直接懟回去,李子柒直言她把天聊死了。現實中,類似這樣的事真的不少,很多人都不懂得給別人留面子。給人面子,是一種教養,不論他人對你親近還是疏遠,都無須去戳別人短處。一味依仗自己的強勢去揭人傷疤,把對方難言之隱的痛處擺到檯面上來,都是很沒有修養的行為。
  • 往往只有這四種人,能活得「通透」,希望你在其中
    作者:新咖聊情感作家蘇和青說:「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人這一輩子,若想活得通透,首選要明白自己的目標和定位,才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現實裡,往往只有這四種人,能活得「通透」,希望你在其中。
  • 人到中年,就該活得通透
    這兩年好像大家都喜歡那種文藝的祝福語,「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可是有幾人能做到呢?初心易得,始終難求。驀然回首,半生已過。人到中年,如何才能擺脫油膩,杜絕戾氣,從而讓自己活得通透,值得深思。1.懂得沉澱人生如茶。
  • 人思維的8層境界,你到了第幾層?
    作者:水木然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思維境界的不同。絕大多數人都是泛泛之輩、芸芸眾生,他們思維都是雜亂無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篇文章,至少能讓你的思維提高一到兩個層次!因為它讓你短短十幾分鐘內就可以縱覽全局。第一層境界:形成主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見。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輕而易舉的被別人帶著走,人云亦云。
  • 養龜人的三大境界,你到了哪一層修為了?
    人生三大境界,在《人間詞語》原文:「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人到中年,明白了這3點,才算是活得通透了
    很多人在提到中年這個年紀的時候,或許都會讓人感覺到心累,似乎中年就是「心累」的代名詞,在很多人看來,中年不像年輕時候那樣熱血,也不像老年的長者那般有著豁達的智慧。這個年紀或許是一個灰色地帶,我們身處在其中,一不小心,就會被淹沒掉。
  • 人到中年,讀懂三句話,才會越活越通透
    當一個人到了四十多將近50歲的年齡,我們可以說他已經到了中年時期。而人至中年,那麼他的心智就已經到了這輩子最成熟的時候了,能經歷過的事情大多也都經歷過,走過的路也留下了他一步一步的腳印,回頭看向自己過的大半生,都像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 人的思維八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第二層境界: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面對各種問題,自己說不出道理,不甘心隨便跟別人說,也不敢輕易自信,這時就走上求學問道的正確道路了。第三層境界:融會貫通前人的主張、今人的言論,都慢慢融匯到自己的思想中,成為以後大學問的萌芽。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從內容來看,描寫的是個人的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其作者應是一位出身社會中下層的無名士人。
  • 禮多人不怪,人到中年,四種禮,不能省
    當人生步入中年,更要在生活中去感悟,所謂送禮,要送出水平來。能通過送禮解決問題,那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想改變自己的人生現狀,四種禮,不能省。只要是幫助過自己,或者能幫助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貴人,對於貴人,禮物自然是不能省的,該送就得送,各種節日,各種慶典,只要有機會,都要保持禮物不斷,人情必到。就像廣東人崇尚的禮儀,不管什麼活動,只要彼此有交情,人可以不來,但禮物必須到。貴人的提攜、相助之恩不能忘,禮物自然不能少。
  • 《那年花開月正圓》:賺錢境界分6層,你在哪一層?
    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不僅是部愛情劇,更是一部生意場教科書,劇中把賺錢的境界分6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層:二虎:乞討為生,只有生存二虎很可憐,家裡有個生病的媽媽,沒錢看病奄奄一息,還有個年幼的弟弟,他是個小乞丐,餓了三天,不得已,搶了周瑩的甑糕。
  • 人到中年 如何活得更通透
    人 ,如何才算真正活的通透?「 老莊之道」在這方面應該是最具權威的, 老子認為,不喪失淳樸的天性,摒棄慾念的束縛,懂得知足 ,掙脫束縛精神的枷鎖, 那麼就能活的通透 。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大家看中的是事兒,而不是人,所以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活的通透的人 ,一定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人們從出生開始,其實就站在了不同的起點上 ,原生家庭的不同,個人稟賦的差異 使我們在智慧、外貌、財富、地位、機遇等等各個方面並不均等,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
  • 人到中年越混越差,也別請這3種人吃飯,不用低三下四、自取其辱
    人到中年越混越差,也別請這3種人吃飯,不用低三下四、自取其辱現在有很多人,一進入到中年的階段,就會出現所謂的「中年危機」,工作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到了中年之後,自己也要懂得活得通透一些,即使混得再差,也要記得別請這3種人吃飯,沒必要低三下四的,免得自取其辱。一、嘴不嚴實的人老陳最近的工作狀態有點下滑,所以他的神經有點敏感,就連有時候領導和他說兩句話,他都覺得領導是不是在暗示什麼,想要勸退自己。
  • 「無為有為,不爭而爭」:人到中年,不爭,是大智慧
    作者:一勺美文人到中年,心境會淡泊下來,社交自然也就會少了很多,或者說,就算不甘心淡泊,依然希望熱鬧繁華的生活,但現實往往不會如你所願。畢竟,只有少部分的人,進入中年後事業和生活會越來越興旺,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大部分的人,比如你我這種平凡之人,會漸漸地被時代遺忘。所以,你看很多中年人不喜歡跟人爭的,哪怕本該屬於自己的,只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讓給你又何妨。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翻開《壇經》,其中精美絕倫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譬喻、玄妙深奧的機鋒、心領神會的對話……無一不讓我們為之嘆美、折服。  縱觀慧能大師的一生,為求佛道,歷盡艱辛。磨坊八月舂米。接法之後,又於獵人隊裡隱居生活十五年,食肉邊菜,韜光養晦,歷經了身心的磨鍊與煎熬,最終機緣成熟大展宗風。慧能大師從嶺南獦獠,到得法開悟,再到大開宗門,這既是時間的磨礪也是人生境界的轉變。
  • 讀書的層次與境界,你在哪一層?
    雖然會讀書時間不長,但還是悟出了點有關讀書層次和境界的思考與感悟。 為「有用」而讀書的階段,這算是讀書的入門級,或第一個層次。這個層次,我認為還夠不上」境界「。這個層次的讀書雖然是主動,但基本是為「有用」的功利而讀,基本只想著讀書立馬變現。所以,這個層次的讀書只是為自己謀功利,而全然體會不到讀書的內在樂趣。
  • 減肥的3層境界,看看自己在哪一層,一項運動或助你瘦身不反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減肥方法,減肥一般有三個境界,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處於哪一層?一:節食減肥節食減肥是一種很常見的減肥方法,大家經常餓幾頓肚子就覺得自己瘦了一些。但是過不久就會反彈回來,體重反而比原來更重了。節食減肥是很不健康的,我們所要的減肥並不只是體重減少了,而是縮小脂肪細胞體積,這才會讓人看起來更瘦。我們不是一天兩天胖起來的,所以也不會一兩天瘦下來。
  • 天道:人生有5重境界,丁元英在第4層,只有芮小丹達到第5層
    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漸漸發現《天道》之所以能獲得大多數人的喜歡,是因為這裡面所包含的處世哲學如此深刻,深刻到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曾發生過的縮影,它對人性進行了很好的解讀,總是能引發人的深思。
  • 捫心自問,你是活得通透的人嗎?通透之人都有這三種特點
    通透:清醒什麼是通透?對於這個詞,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語義上,通透意味著清澈透明,用在人身上,它可以是一種態度,一種心靈體現,但不管通透的理解分支有哪些,必須有的一點,就是清醒。每個人都在俗世中沉浮,為錢財、為親友、為自己拼搏,終其一生,忙忙碌碌,最後究竟得到了什麼,有沒有意義,誰又能真正說得清楚。大部人都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也不會去認真思考,我們總是習慣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痛苦、悲傷、迷惘地掙扎著。
  • 高手做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裡乘風破浪,逐級而上。 當時,她主要的工作是為前來洽談業務的客戶們預定往返車票。 有段時間,她負責為德國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預訂往來於東京和大阪之間的火車票。經理發現,每次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在列車靠右窗口,而回去時則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