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我從小到大就生活在農村裡,對於車前草、白刺杆(芥)、灰灰菜、黃瓜子菜(蒲公英)等等野菜,是再熟悉不過了,可對它們的治病救人效果,卻是一直持懷疑態度,不是說我不相信它們有這一功效,實際上是不相信它們會如此神奇神秘,尤其是對網絡上這兩年對蒲公英的介紹,更覺得有聳人聽聞之嫌,把它說成了藥中豪傑,似乎成了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可事實上,蒲公英卻是我最不看好的野菜,有點粗硬,苦澀,說香,比不上灰灰菜苦苦菜,即是白刺杆(芥),在剛剛長出來不久,下到碎面裡頭,也要比它好吃一些,人們欣喜地說「刺杆湯,刺杆湯」……可幾乎沒有人把蒲公英下到飯裡,多數人喝曬乾的蒲公英菜,我也跟風喝過幾次,卻不以為然,看著湯色清綠,特別誘人,實則苦澀難捱,還不如喝白開水可口呢。
在野菜中,其中有兩樣長在森林中的野菜,讓人們對它們的味道讚不絕口,推崇備至,也是下在面裡吃。它們就是川芎菜和椒辣菜,長在森林中的灌木叢林邊上,都算是野芹菜的一個種類,川芎菜枝葉不大,多少有點辛辣藥味,香氣襲人。椒辣菜與芹菜更加相像一點,只是它的味道不如川芎菜美味。因為它們受地域條件的限制,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野味兒。我沒吃過它們已經幾十年了,而那會兒還是生產隊時期,我們一群小孩子是在父輩們搭在山林中的窩棚裡吃的。
在小時候那會兒,野果子中,我們喜歡吃瓢兒(野草莓),檬子(樹莓),還有一種叫包鬧,這個藍青色米粒形的果子非常好吃,又甜又酸,可它在植物界叫什麼我卻不知道,查了一下百度,也沒有它的圖片,終究不知道它叫什麼。野果中最常見的是草莓,最高級的應該是檬子,它比較少,對環境也比較挑剔,大多長在森林裡的雜木中,檬子樹上有尖刺,檬子成熟季節,有些人拿著塑料小桶或者茶壺,甚至是鋼筋鍋去採摘,而不能用竹籠一類的東西,因為它的果實一擠壓就出來汁水,很多時候拿回到家裡,就是半器具水,撒上白砂糖,吃起來特別甜,算是原生態類中的延年益壽佳品。
野生的瓢兒(草莓),是小時候我們吃得最多的野果,只是長大成人後,再也沒有那個雅興去採摘它們了。這些年來,因為蔬菜水果店鋪裡有個兒大,又紅又俊看的洋瓢兒(草莓)賣,它也是人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對於野草莓倒有點忘記了。
可是,在最近幾年中,我發現我們鄰近的岷縣,人們卻把這種野生瓢兒挺當了一回事,他們用野瓢兒做成罐頭,稱為岷州土特產,竟然銷往各地,我們這兒的大小超市店鋪裡都有出售,它們是六瓶一盒裝,包裝精美,圖案鮮美,也算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