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中文網際網路上開始流傳一個新的說法,那就是美國海軍的「航母派」已經失勢。理由則是在12月份美國政府正式通過的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劃中,美國海軍核潛艇建造佔比過高,航母所佔比重降低。
由此,國內部分軍事自媒體開始出現了美國航母失勢論的說法,並由此引發了中國建設和發展航母戰力是否有必要的討論。今天就對這件事情,大概地聊一下。
長期與短期的數據對比——核潛艇確實成了美國海軍重點建設對象
美國海軍的這份30年造艦計劃實際上可以從長期和短期兩個角度上來看,從長期角度上來看,可以看美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是什麼,是想成為一支什麼樣的海軍力量。從短期上來看,可以看目前最讓美國海軍焦慮的是什麼。
從長期上來看,美國海軍打算在整個擴軍期間,將艦隊規模擴充到546艘的規模。這546艘戰艦,除了143艘無人戰艦外,剩餘的406艘戰艦中,包含11艘航空母艦、9艘兩棲攻擊艦、66艘小型水面作戰艦艇和74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
從航母數量上來看,航母戰鬥群仍然將是美國海軍未來的主要戰鬥力之一,11艘大型航母和其他大量的水面輔助艦艇,可以看出,美國海軍的「航母派」仍然擁有相當不錯的地位和較大的話語權,「航母派」失勢很明顯是一個偽命題。
但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406艘有人戰艦中,有84艘核潛艇的建造計劃。從佔比上來說,核潛艇的佔比已經上升了不少。
從短期視角上來看,這個結論同樣成立。首先是2022財年-2026財年這第一個建設期間,美國海軍打算建造82艘戰艦。這82艘新建的戰艦中,就有14艘核潛艇,核潛艇的佔比同樣很高。
而在2022財年-2026財年中,涉及航母的選項只有將「福特」級航母3、4號艦的餘款結清,並將5號艦的首款付了。由此可見,美國海軍航母計劃仍然在穩步推進,所以,航母仍然是美國海軍建設的重心。
核潛艇成建設重心代表了什麼——中美開始進入戰略對峙
目前美國海軍包括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在內,總共擁有68艘核潛艇。即使是持續到30年造艦計劃結束,這68艘核潛艇也不會全部退役完,再加上新建的84艘核潛艇,核潛艇的規模必然是膨脹的。
美國海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於目前中美海軍的對峙形勢,已經開始由常規的戰術對峙,轉向了戰略對峙。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中國目前區域拒止能力已經出現了質的轉變。從前美國海軍還會正兒八經地考慮,如何提升艦載機的攻擊距離,如何和中國海空軍有來有回地打上幾個來回。
但目前中國海空軍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內的攻擊能力,不僅能夠用各種反艦武器對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進行攻擊,威脅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內的正常航行,還能夠對美國的島鏈基地進行打擊。
換句話說,美國海空軍目前在中國附近除水底作戰力量之外,基本上在戰術層面上,都已經無法威脅到中國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還要繼續打南海牌和臺海牌,並實現十幾年前的威懾效果,那麼僅僅使用常規作戰力量,肯定是做不到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戰略威懾力量了。
所謂的戰略威懾力量,並不是說一定要在亞太地區使用戰略核潛艇,而是讓中國方面產生顧慮,畢竟中國不知道自己正在攻擊的,是一艘攻擊核潛艇,還是一艘戰略核潛艇,為了避免誤判,會儘量避免攻擊,美軍由此達成了戰略對峙。
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航母派」並沒有因這種戰略對峙的調整而導致地位不穩。自然,中國航母無用論自然也就站不住腳。這不過是中美整體軍事角力上的一個調整,對航母本身的作用並沒有產生太大的不利影響。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