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16年之後中國海軍造艦速度猛烈提升?

2020-12-12 小zu聊裝備

大家經常把我國海軍的軍艦建造戲稱為下餃子。可是這個餃子是什麼時候開始下的?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開始大規模建造的?這和國家戰略,國際環境都有極大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註解一下為什麼中國海軍在2016年開始海軍造艦速度猛烈提升?這個速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雖然當年我海軍的規模還不大,但是經過這短短五年的發展,可以說現在的中國海軍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二。

說到海軍建設的提速,還得提一下發生在2016年的中美南海對峙事件。當時菲律賓狐假虎威,依託美國對黃巖島發起了所謂的南海仲裁。雖然最後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但是這個過程了解的人卻很少。其實在仲裁結果出來之前和之後,中美在南海爆發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對峙。當時可以說劍拔弩張,場面一度失控,瀕臨戰爭的邊緣。

當時的美國在南海周邊部署了兩個航母戰鬥群,這時候的中國海軍還不是那麼強大。當時雖然海軍已經開始了大規模造艦計劃可是也僅有剛服役的4艘052D算得上是最先進。美國為了以武力壓服中國,接受所謂南海仲裁結果,直接出動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包括兩艘航母,十艘相關軍艦以及一百五十架以上的艦載機。

當時的中國海軍還無法和今天的海軍相比。所以為了應對當時美國海軍的威脅,我海軍一度出動了三大海軍幾乎所有的主力軍艦奔赴南海。即便這樣才有一百多艘軍艦,而且還有一部分的056輕型護衛艦。可見當時美軍航母對我威脅有多大?

當然,這場對峙最終並沒有演化成戰爭。美國最後還是灰溜溜地撤退了。菲律賓也因此轉變了對華態度。雖然我們贏了,但是贏得很吃力,所以,在這之後我們發現我國海軍造艦計劃才真正地開始了提速。這主要是為了應對來自美國的威脅。

現在的中國海軍對比2016年雖然才過去了四年,我們現在可以說已經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在2016年之前,中國海軍建造速度也不慢,可是我們一年也就服役幾萬噸的軍艦。現在每年下水和服役的軍艦規模達到了20萬噸以上。2016年之前,中國海軍的總噸位也只有一百萬噸多一點,當時還沒有俄羅斯海軍噸位多。現在我海軍總噸位已經達到了230萬噸,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和日本海軍的總噸位之和,跟美國海軍的額310萬噸總排水量比雖然還有差距,但是不會有2016年時候差距那麼大了。依照現在每年下水20噸,服役20噸的速度,我海軍再發展個三五年就會在絕對力量上追平美國海軍,屆時不要說兩艘航母,就算美國將其全部艦隊派到中國附近,我們也有一戰之力。

如果一定要回答為什麼中國海軍建造在2016年猛然加快海軍的建設的話,很明顯是美國的威脅導致的,倘若沒有那次的南海仲裁鬧劇,倘若沒有美國武力介入南海爭端的話,我們的海軍或許還是原來的發展速度。估計會比今天的速度慢不少。不知道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相關焦點

  • 這樣的速度中國是怎麼做到的?印媒:2020年對中國海軍是輝煌的1年
    圖為中國航母編隊 這樣驚人的造艦速度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為何印度人認為2020年是中國海軍輝煌的一年?為何說中國人又讓西方國家失望了?
  • 美海軍30年造艦計劃惹爭議
    外界反響負面對於這份30年造艦計劃,外媒普遍認為其不僅難獲廣泛支持,還會挑起美各軍種間的矛盾。一方面,內部「唱反調」。在美海軍30年造艦計劃剛公布幾天後,白宮又宣稱計劃公布一項5年造艦計劃。該計劃將削減第5艘至今尚未命名的福特級航母,該航母原計劃於2036年服役,這意味著美海軍將只新建4艘航母。按照目前的服役壽命估計,如果原計劃的第5艘福特級航母被取消,而且沒有新的大型航母建造計劃,那麼到2040年,美海軍將擁有9艘航母,到2046年這一數字將減至7艘,到2050年會更少。據美國防部官員透露,這份與海軍30年造艦計劃「唱反調」的5年造艦計劃「激怒了五角大樓的規劃人員」。
  • 解放軍造艦又要開啟「下餃子」模式?中國海軍面向遠洋還是近海
    一直以來,筆者對海洋和海軍有著特殊的情感:古時的倭寇們是從海上來的;近代從西洋不遠萬裡跑過來欺負人、搶東西的那幫洋人也是從海上過來的;自1931年起一點點搶佔了大半個中國的日本兵還是從海上來的。但現在,我們得造艦能力與日俱增,中國海軍的「下餃子」模式驚豔了世界。就拿054A來說,公開已經造了30艘,從2006年第1艘到2018年第30艘完成,歷時12年,大概平均每年下水3艘,這種建造速度確實很快。 可以說,這十幾年來的造艦行動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技術水平上,都把此前五六十年的虧欠補回來了。但這樣集中造艦,也會伴隨一些問題。
  • 美國海軍:5年造82艘、退役39艘!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劃獲通過
    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10號,根據美國五角大樓方面的相關消息,美國政府通過了美國海軍最新的30年造艦計劃,也就是2021財年30年造艦計劃。時間跨度從2022財年到2051財年,將分階段完成不同的造艦目標。
  • 增強海軍實力,川普政府計劃三十年造艦,反幫倒忙
    該規劃自2022財年開始執行,至2051財年結束,期間跨域三十年。造艦計劃最早由前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提出,旨在增強美國海軍實力。然而美國軍事專家指出,該計劃耗時,費力,涉及利益團體眾多。川普政府的三十年造艦計劃可能引起空軍、陸軍不滿,影響整體軍事實力,反而給美國幫了倒忙。
  • 美軍造艦新計劃5年造82艘!美國人受到驚嚇,這是被中國刺激了?
    圖為 美國造船廠美國海軍最新的造艦計劃公布,計劃在2022年到2026年的五年間,建造82艘軍艦,這個速度讓美國人自己都受到了驚嚇。報導所指的造艦計劃是指未來30年美國海軍為打造艦隊的規劃,不過這個規劃在美國國內存在廣泛爭議,川普要求快速打造擁有355艘軍艦的艦隊,以彌補美國海軍現有艦艇的不足,據報導美國海軍現有290艘軍艦。
  • 中國年度造艦總數23艘,超過整個澳大利亞海軍!
    文/田雨日前,據美國官方統計,截止2020年底,中國千噸級以上的戰艦一年共下水了23艘,根據全世界軍事裝備進展速度,是世界海軍下水艦船最多的國家。從目前的發展進程來看,遠遠超越美日等西方國家。可見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真的是後生可畏!據統計,2020年截至目前下水的戰艦中,有12艘056型護衛艦、7艘052D型驅逐艦、2艘055型驅逐艦、1艘071型綜合登陸艦、1艘075型兩棲登陸艦。而澳大利亞海軍今年下水的有8艘安扎克級巡防艦、3艘霍巴特級驅逐艦、2艘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 日本啊,這就是中國的實力!最新照片顯示:075三號艦已初具輪廓
    而對於我們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咱們的075艦建造速度真的是太快了。有意思的是,075三號艦的現身讓很多網友在網上留言稱:日本啊,這就是中國的實力。為何我們的網友要這麼說,這件事與日本又有什麼關係?當時,中國海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尤其是在2016年「南海危機」之後,坊間傳聞中國海軍逼退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使得中國海軍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有不少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海軍將會超越日本成為新的亞洲亞軍霸主,日本人心裡當然不舒服。實際上,在數年前,日本海軍是亞洲最強也是很多人的共識,而日本海軍最強的軍艦也就是出雲艦。
  • 日本海軍造艦本部的「大掃除」:二戰日本海軍的內鬥(上)
    前幾天我給大家講了1936年「皇軍」打「皇軍」的日本二二六兵變。日本陸軍內部有多麼的「團結」大家都知道了。那當時日本海軍內部有沒有好一點呢?歷史地看,日本陸軍海軍之間是大哥別說二哥,烏鴉落在豬身上,充其量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
  • 遼寧艦之前它是海軍最大戰艦,也是俄國造,印度海軍還有同款
    近幾年,海軍的造艦速度飛快,各類艦艇」最大「,」最強「的紀錄被不斷刷新,尤其是遼寧,山東兩艦的服役,連續刷新了海軍最大戰艦的紀錄,而在此之前,海軍最大的軍艦——青海湖號補給艦,在軍迷眼中的存在感似乎就低了好多。
  • 美對抗中國30年造艦計劃被削減,外媒瘋狂「祭出」川普
    另外,該計劃30年內將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數量保持在10艘到11艘。然而對於這份30年造艦計劃,外媒普遍都認為其不僅難以獲得廣泛支持,反而會挑起美各軍種之間的矛盾。他們認為一旦30年計劃實施,美國未來就不得不退役老舊的裝備,削減陸軍以及其他軍種的撥款,以此來支持海軍大幅度增加的造艦費用。
  • 世界第一海軍又迎新艦,雞肋的瀕海艦還在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朱姆沃爾特級飛彈驅逐艦,這款滿載排水量1.45萬噸的驅逐艦到了現在被證明是思維徹底走歪了的產物,美國海軍被迫回到正常的發展思路上來,然而即使這樣,有些已經起步的艦艇還是必須硬著頭皮造完的,大不了砍訂單規模。
  • 美海軍405艘的造艦計劃頒布,是否在給下屆「挖坑」?
    近期,川普將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調整到405艘,有觀點認為這無疑是在給未來的拜登政府「挖坑」;但是,本文分析認為,如果拜登認為這是個大坑,可以自己填土變小;拜登要填坑,只怕國會大佬不答應。首先,總體來看,美國海軍的30年造艦計劃還是具有一定的可執行性的,這份計劃充分考慮到維持美國本身的造艦能力和工業基礎的現實需求,適應了美軍預算水平不斷增長的現狀,而且由於科技的發展提高了造艦的效費比,適應了當前的印太安全戰略。但是,美國海軍造艦成本的大幅增加,也一定會衝淡美軍其他軍種在軍費預算中的佔比,看上去是一個大坑。
  • 蔡英文「降旨」臺海軍四倍速度趕工造軍艦,國民黨「立委」痛批
    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日前下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示同款艦預計到2023年底將完成6艘。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痛批,蔡英文「降旨」後,海軍要以「四倍速趕工造艦」,但明年度預算已出現缺口,後年與大後年短差可能更加惡化,不解臺防務部門要從哪裡擠出經費?
  • 難忘宏偉造艦計劃!俄羅斯海軍300年回顧,史達林戰列艦重現
    在俄海軍300歲生日這天,俄羅斯媒體也藉此機會,回顧了當年蘇聯時代,紅海軍曾經制訂的宏偉造艦計劃,儘管早已物是人非,但是今天看來,當年蘇聯的氣魄依然震撼人心。早在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列強就立即結成聯盟開始圍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而在和所謂"白匪軍"作戰中,新生的蘇聯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海軍艦船,水兵們都把大炮拆下來,搬上陸地充當要塞炮使用,而百廢待興的蘇聯所要面對的則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幾乎所有的世界海軍強國。所以等待國內戰爭結束,經濟初步恢復後,蘇聯就開始積極籌備建設自己的大艦隊,以便確保蘇聯沿海的安全。
  • 「臺造潛艦」恐是美國主導
    不過一位曾有豐富潛艦實務經驗的臺灣海軍退役上校直言,臺造潛艦重點在於系統整合,首艘潛艦各項裝備、系統源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並強調「艱困才剛剛開始」。 24日的潛艦臺造開工典禮除了軍方將領出席,也邀請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外國原廠代表等共襄盛舉,來賓戴上為動工典禮特製、畫有潛艦及海洋意象的紀念口罩,後方電視牆則播出各項裝備輸出許可及技術文件。
  • 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
    關於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首先一個原因就是補充當時IJN(日本帝國海軍)的實力。海軍艦艇的服役時間十分有限,至大和級正式立案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除長門級之外,金剛級已經處於超期服役的狀態,扶桑級和伊勢級也已經服役了近20年,整體的技術也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時代,且改造的空間也已經不大,急需新的主力艦進行補充。
  • 日本海軍造艦本部的「大掃除」:二戰日本海軍的內鬥(下)
    上回說到,隨著非加賀藩的山本開藏、平賀讓等官員失勢,加賀藩軍官搶回了造艦本部的控制權。此後,日本海軍的軍艦設計工作就都是藤本喜久雄主持的。然而好景不長,1934年3月12日凌晨,發生了日本海軍史上著名的「友鶴事件」。
  • 《戰艦》造艦之神VS造艦鬼才:共同打造「大和」原型
    條約生效後,日本海軍在1922年後可以保有的戰列艦為10艘,即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和2艘長門級,其中艦齡最長的是1913年服役的「金剛」號,將在1933年達到20年的服役年限,結合條約條款,日本海軍可以在1931年開工建造「金剛」號的替代艦,此後按照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新艦,至1942年完成全部10艘替代艦的建造,而新艦服役後,被替代艦要依約退役解體。
  • 除非出現類似無畏艦的軍事變革,否者中國海軍15年趕超美軍,太難
    除非美國自毀長城,發起內戰,海軍分裂,大打出手,又或者是自廢武功,將軍艦大面積報廢,否則,中國海軍要在15年之內超越美國海軍,是100%不可能的,即便,美國海軍未來一艘軍艦都不造。撇開美國海軍在造的艦艇,目前,美國海軍艦艇數,全球第二,噸位數,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