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咖啡雖然看起來簡單,但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點,如果控制好的話,絕對可以做出一杯專業而地道的單品咖啡。接下來以前街咖啡的手衝經驗,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手衝咖啡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手衝咖啡所需要配置
手衝壺、濾杯、分享壺、磨豆機、濾紙、電子秤、溫度計、篩粉網。
【手衝壺】
手衝壺品種繁多,款式自然是符合個人審美就好。大眾化的Hario VKB前街咖啡並不推薦,不適合新手使用。下面列幾個前街咖啡認為初期可以購入的手衝壺。
Takahiro Shizuku,坊間稱其為作弊壺,原因就是其優秀的水流控制和無可挑剔的做工,如果只能買一隻單一功能的壺,Shizuku是不二之選。500多的售價顯得有點貴,但是十分值得,0.9 L 的規格也能夠應付大多數環境。18-8不鏽鋼材質。缺點主要有二,其一是不鏽鋼的頂蓋會燙到那些另一隻手習慣性扶著頂蓋的玩家,其二就是無法加裝水流限制器。
細嘴壺(內徑6mm以上),代表:Bonavita定溫手衝壺,前街咖啡店內就有這款手衝壺。英國進口Strix溫控系統,精準控制水溫,正負溫差攝氏1度,專業鵝頸式細尖嘴設計,更有效的控制水流速度,流量及方向,底座具有調溫、保溫、記憶功能。優質的壺身做工,頂蓋塑料,可加裝節流閥,水流控制方面也比 VKB 出色。一壺在手別無所求,小型咖啡館的上佳選擇。
Kalita鶴嘴壺。Kalita是老牌的器具廠商,秉承了日本人的一貫特性:精工細作,藝術品級的做工,當然這款鶴嘴壺和一些頂級產品尚存差距,不過自用的話如果沒有其他藝術品的使用經驗,用它也無疑是一種享受了。手柄極其舒適,上下把手使得壺身很穩,鶴嘴也是一種進階的款式,變化更多,更有趣。木頭與不鏽鋼的完美結合。與自家的不鏽鋼濾杯十分搭配。外觀則是看個人喜歡吧,前街咖啡店內也是有這款手衝壺,不為別的,就衝著顏值買的。剛入門手衝可以使用壺嘴內徑5mm以下的細口壺,例如Kalita銅壺900。
HARIO手雷,採用純不繡鋼材質的壺身經二次霧面拋光處理,可避免輕微碰撞或清洗時產生的小刮痕。壺身及壺蓋為不鏽鋼材質,壺蓋帽及把手為苯酚甲醛樹脂材質。日本 Hario 的手衝壺之所以風靡世界,除了本身超精良的做工和設計外,還因為它是一款水流可控制大小的全能壺。相對於只可以小水流衝泡的 5mm口徑的各類神壺, Hario這款壺同時也可以滿足歐美盛行的浸泡式衝法,也可以通過控制,得到點滴法的小水流。
【濾杯】
Hario V60普遍率最大眾化,包含了樹脂、玻璃、陶瓷、金屬這四種材質。V60迎合了咖啡製作中的眾多變數,主要在於三點上的設計:
1、60度角的錐形:這延長了水流穿過咖啡粉流向中心的時間。
2、一個大的過濾孔: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水流的流速來控制咖啡的風味。
3、螺旋紋:這讓空氣可以從四周向上逸出,以最大限度滿足咖啡粉的膨脹。
Kalita濾杯,通體採用陶瓷材質,陶瓷製作的咖啡濾杯保溫性更強,釉質均勻,色彩正,杯型為頗具復古風格的三孔梯形,單側杯環,杯體內過濾龍骨分明。經由此濾杯過濾出品的咖啡,醇厚香濃,適合酸味弱,醇厚度高的咖啡豆。
KONO濾杯的肋骨並非是從底部一直延伸至最上端,而是在不到濾杯高度一半位置時停止。這個高度的設計是為了確保在滴水過程中,讓濾紙在吸水後可以緊貼在濾杯壁上,一旦排氣空間受到限制,空氣流動也會受限,這樣一來就會增加咖啡粉顆粒吸水時間。
蛋糕濾杯,又叫波浪濾杯,濾杯的底部是平的,平底的設計讓水流有均勻流速,起到提升萃取率的作用,另外底部只有三個小孔,流速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慢的,這樣可以使咖啡粉得到充分的浸泡,萃取出來的咖啡會比較均衡。再加上使用了摺紙濾紙,不直接貼合濾杯,創造了最大的萃取面積。一方面有利於集中萃取,熱水能夠平均且流暢的滴濾而下,另一方面也能減緩溫度的流失。
【磨豆機】
好的手衝咖啡需要配一臺好的磨豆機,市面上有三種類型的磨豆機。
1、鬼齒磨豆機
2、平刀磨豆機
3、錐刀磨豆機
鬼齒磨豆機,是以磨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研磨出來的咖啡粉狀比較接近圓形為主,單品咖啡風味上有不錯的平衡感和醇厚度;平刀磨豆機研磨出來外形以片狀為主,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咖啡液的濃度和萃取率,咖啡的香氣也能在短時間內被提取出,需要縮短時間萃取,萃取時間長,咖啡容易有雜味和澀感;適合短時間萃取,錐刀磨豆機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研磨成顆粒,研磨度出來的顆粒比較像塊狀,咖啡風味比較圓潤、複雜。
市面上的磨豆機常有小飛鷹磨豆機、小富士磨豆機、Baratza Encore磨豆機、惠家磨豆機。前街咖啡使用的是Baratza Encore磨豆機。
【溫度計】
溫度計用來測量咖啡的水溫,市面上的溫度計有Tiamo溫度計,Hero溫度計,Cafede Kona溫度計。
【電子秤】
電子秤能讓我們更好的把控衝煮咖啡時的粉水比,減少不穩定因素,增加充足容錯率,電子秤有上到幾百塊一個,也有低到幾十塊一個,有亞米電子秤、hero智能秤,泰摩電子秤。
【濾紙】
濾紙有漂白與無漂白兩種,漂白過濾紙看起來更加潔白,無漂白過濾紙看起來接近淺褐色。濾紙的作用是利用極密的纖維留住研磨好的咖啡粉,把萃取出來的咖啡過濾到杯中。購買濾紙要根據自已的濾杯選用相對應的濾紙,有日本三洋的V60濾紙、hario濾紙、Kalita濾紙、kono濾紙。
【篩粉網】
主要是來判斷研磨度,每款咖啡豆適合手衝的研磨度都不一樣,前街咖啡通過不斷的試驗,確定了以通過中國標準20號篩網80%為手衝的研磨度。
【分享壺】
分享壺其實可有可無,如果一個人喝的情況,可以不用分享壺,直接放著馬克杯上滴濾。萃取多人杯咖啡就需要分享壺了,藉助分享壺本身的刻度顯示和透明材質還可以比較容易了解和控制萃取的過程,分享壺也就不僅僅是分杯的作用了。前街咖啡推薦HARIO V60 雲朵分享壺、Kalita分享壺。
手衝咖啡步驟手法
衝好一壺咖啡,從這四個方面入手:水溫 ,研磨粗細,粉水比,衝煮手法。
【水溫】
水溫越高,萃取能力強,咖啡越苦,口感強烈;水溫低,萃取能力弱,咖啡容易變酸,口感溫和清淡,手衝的溫度要根據咖啡的烘焙程度而調整水溫,淺中烘的豆子建議可以90-91℃,中深烘的豆子建議可以85-87℃。前街咖啡基本都是在這個範圍內去做調整。曾經有客戶質疑這個衝煮溫度,前街咖啡就拿黃金曼特寧這款咖啡豆(深烘),用90℃的水溫衝煮,結果口感幾乎可以跟意式濃縮「媲美」了。
【研磨度】
指的是咖啡顆粒的大小,研磨度會影響咖啡與水的接觸時間。如果咖啡粉越細,水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萃取出更多的物質,但研磨度細,咖啡在萃取的過程中容易過萃;反之,咖啡的研磨度越粗,水在相同的時間內萃取出來的物質較少,但研磨度越粗,咖啡則容易出現萃取不足。前街咖啡建議是以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80%作為手衝研磨度,這是經過多次試驗口感得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咖啡豆的研磨度是不同的,所以當手衝風味不對勁的時候,可以看看研磨度是否有問題。
【粉水比】
粉水比指的是咖啡粉和衝煮用水的比例,影響咖啡的濃淡問題,可以是1:10、1:13、1:15、1:16,前街咖啡建議可以用1:15的粉水比,在濃度或是口感上,都比較適中。當然每一個人追求咖啡的口感都不一樣,萃取咖啡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已想要的濃淡口感調整自已的粉水比。
【衝煮手法】
衝煮手法有多種多樣,三段式、一刀流、點滴式等等。前街咖啡建議新手使用三段注水法來衝煮,這種手法適用於淺烘焙、中淺,中度烘焙的咖啡豆。三段注水的分段萃取方式,可以明確咖啡前、中、後段的風味,比較能保證咖啡的風味呈現。
第一次注水:燜蒸(幫助排氣)
咖啡豆在由生豆變成熟豆的烘焙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在達到一定程度的烘焙之後,咖啡豆內會積蓄大量的氣體 (多部分是二氧化碳)。
一般來說,越是新鮮,離烘焙越近,通常悶蒸時冒泡的越多。深烘焙的豆子在悶蒸過程中釋放的氣體也會比淺烘豆來得多。前街咖啡的咖啡豆都是新鮮烘焙,所以一般都會建議客人先養個三天豆子,先讓咖啡豆優先把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在衝煮上就可以避免不穩定且萃取不足的問題。
悶蒸排出氣體後咖啡顆粒就能均勻吸水,可讓後期的萃取均勻。好的悶蒸可以使咖啡粉快速充分均勻地排氣的同時也可以使咖啡粉充分快速地與水接觸,幫助咖啡粉能夠被均勻的萃取到。
悶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四點:
1、注水悶蒸前,先把咖啡粉拍平。
2、悶蒸時注水要輕柔。
3、悶蒸過程中,流下的的萃取液儘可能地少;當下壺出現過多萃取液時,應減少注水量,或注意研磨度。(如果悶蒸的水量過多,滴下一大片咖啡液,落下的水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帶出了咖啡粉外部的物質咖啡粉外層的雜味、澀味也開始溶解出來了,這樣衝出來的咖啡既淡、但是又有過萃的雜味。如果悶蒸水量不足,完全沒有水滴落下,這樣就是咖啡粉沒有吸飽水,部分咖啡排氣不足,會造成萃取不足)根據這一情況,前街咖啡經過多次悶蒸試驗,發現悶蒸時注入咖啡粉量兩倍的水量,是比較合適的。
4、悶蒸的時間約在30秒到40秒,當咖啡粉表面的膨脹結束,會看到咖啡表面出現皺縮的情況,這時代表悶蒸完成,可以開始進行注水了。(在時間上如果悶蒸的時間過長咖啡容易出現苦味和澀味;時間過短浸泡不足,咖啡可能會有出現萃取不足或者咖啡出現不能完全展現出來)一般來說,悶蒸的結束時間每個豆子都會有所不同,但前街咖啡發現這樣不利於新手的操作,畢竟新手講究的是標準化、易上手,因此在保證咖啡豆還處於新鮮烘焙狀態下,前街咖啡是建議悶蒸時間30秒,當然有經驗者可以自行調整時間。
第二次注水
第二次注水從中間開始,以小水柱注入粉層底部,為了讓水柱的穿透力可以集中,繞圈移動的範圍要小,大概是一元硬幣大小,然後再往外繞出。第二次給水開始就要注意水量,儘量不要超過粉層的高度,也就是說,當水柱繞到快靠近濾紙時,就可以停止給水。
第三次注水
隨著原本濾紙邊較厚的粉層會因為吃水變重,而隨著水位下降滑落並變薄,水位下降到一半就可以進行第三次注水。
從第三次給水開始,就要觀察水位下降的幅度,同樣是從中心開始給水繞圈,水量不要超過粉層高度,這時也會觀察到泡沫比例已經佔滿表面,第三次注水就要加大咖啡顆粒翻滾,讓沉積的顆粒全部翻滾,進而溶解出可溶性物質。
滾動的顆粒會因為停止加水而開始靜止,此時就要靠下降的水位所造成的流速,來讓咖啡顆粒產生摩擦,所以加水一旦停止,咖啡粉顆粒就往下沉,造成堵塞,所以特別要留意加水的節奏。如果斷水次數太多,就等於讓咖啡粉顆粒一直泡在水裡,這麼一來,就會導致尾段的咖啡萃取產生澀味和雜味。
以【前街咖啡 埃塞耶加雪菲咖啡】為例
衝煮建議
濾杯:Hario V60
水溫:90℃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80%
衝煮手法
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分鐘。
風味描述:明顯的花香,檸檬柑橘酸明亮,後段有些紅茶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