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2020射洪瞿河3536彩菊文化旅遊月啟動儀式盛大舉行,在震天的鑼鼓聲中,與村裡500畝金絲皇菊一同綻放的,是村民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中皇村堅持以產業造血為引領,不斷優化全村產業布局,從大力發展傳統種養業,最終聚焦到如今的以「特色菊花+三線文化」為依託的文旅產業,貧困戶收入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逐年增強,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今日的「聚寶盆」。
以花為媒:貧困村成為網紅地
「通過勞動力入股,我去年轉包了七八畝地,收入一萬多塊錢,今年還要繼續包下去。」當前正值金絲皇菊盛開的時節,在瞿河鎮中皇村香菊產業基地,貧困戶羅敬樹興奮地介紹。
曾經的中皇村,山高溝深,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十分貧困。2018年,中皇村成功引進四川彩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到中皇村發展特色菊花產業園項目,一期流轉土地500餘畝,栽植香菊、金絲皇菊500畝,產業鏈條初具雛形。通過開展「產聯式」合作試點,帶動全村75戶貧困戶實現增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40餘個,農戶以土地、勞動力入股實現戶均增收2000餘元,最高者超過萬元。村集體通過資本聯投實現效益聯贏,村集體經濟增收4.75萬元。
據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中皇村改善了基礎設施,僅道路就新修建、擴寬了13.8公裡。「村民出得去,業主進得來。」中皇村村幹部說,產業的引入不僅為中皇村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同時還促成了有規模、有效應、有人氣的文化活動,大量遊客到村,讓這個曾經的窮山溝變成了賞菊打卡的網紅地。
文創發力:復甦50年前的時代記憶
「我和我們一群姐妹一大早就從綿陽趕了過來,30多年前,我們就在3536廠工作,這裡有我們最美好的回憶。」旅遊節當天,家住綿陽的餘美玉女士一早就來到中皇村,村裡的變化讓她十分驚嘆,她通過微信、抖音,把眼前的美景傳遞到自己的朋友圈。
位於中皇村的3536廠始建於1966年,曾是一家專門生產軍需棉被的軍工廠。上世紀90年代,3536廠搬遷至綿陽,僅留下廢棄的老廠房,在時光的變遷中逐漸銷聲匿跡。「中皇村的廢工廠作為工業遺存,與其他文化遺產有著諸多不同,老廠房、舊機器記錄著我國民族工業的艱辛創業史,它是我們國家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城市的奮鬥見證,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另一代人的童年。」近年來,中皇村牢牢抓住3536廠這一文創資源,不僅成功復甦了這一消失近30年的老工廠,更盤活了旅遊資源,成功吸引一大批成都、綿陽、重慶等地的遊客。
如今的3536廠,子弟校、畫牆、衛生院、照相館、理髮店、麵包房都承載著那個年代的回憶;職工宿舍前的道路旁,整齊地栽種著香樟樹和梧桐樹,仿佛可以聽見廠區職工騎自行車時,發出「叮叮」的清脆得如同泉水一般的鈴聲,為這個昔日的窮山溝煥發出新的活力。
農旅融合: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在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中皇村積極探索農旅結合新路子,以菊花為媒介,用好原3536軍工廠等資源,以「相聚三六廠、香菊助中皇」為主線,集中開展文旅活動。
2019年以來,中皇村連續兩屆成功舉辦瞿河鎮中皇村彩菊文化旅遊節,開辦了3536三線建設老照片展暨菊文化展、香樟園壩壩宴、歌舞表演、國際小姐走秀、菊谷採摘體驗等活動,人氣爆棚。從10月到11月,菊花採摘體驗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約15萬人次來此休閒觀光。一些貧困戶以此為平臺,積極參與安保巡邏工作、發展「地攤經濟」,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公司還將和村裡一道,將菊花產業打造為特色扶貧產業,通過「產業扶貧+觀光旅遊」的模式,延伸鄉村休閒旅遊鏈條,使其成為撬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大槓桿。
「如今,隨著文旅融合發展的穩步推進,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指日可待,屆時中皇村有望成為一座推進城鄉互動發展的鄉村樞紐,為『把射洪建設成區域發展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增添一道亮麗風景,搭建一條『文創+新型農業+旅遊』三位一體的鄉村振興路徑。」對於未來,中皇村所有人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