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曲目湖南首演!下周三,來聽貝多芬的生命樂章

2020-12-14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婷婷 龍文泱 通訊員 劉恩丞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參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貝多芬曾在致友人的信件中這樣說。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將自己的全部生命獻給了藝術。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他,演繹著他的音樂。

12月16日晚,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一場2020年湖南樂迷不可錯過的現場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奏響。

四曲湖南首演,夢幻陣容現場見證歷史

首演是音樂神聖的儀式,一首作品從作曲家的靈感裡獨立出來,以演奏者為媒介,進入他人的精神世界,獲得全新的觀照、解讀與融合。首演還是創造歷史的壯舉,對於長沙的樂迷而言,他們將現場見證、甚至親自參與到歷史的創造中去。

此次演出的六首曲目中,《愛的回答》《合唱幻想曲》《「命名日」節慶序曲》和《第十交響曲》等四首為湖南首演。這些偉大作品的妙音,將首次在湖南的土地上奏響。

著名旅美指揮家蘇文星返鄉,領銜8家3團;八大獨奏獨唱家、「兩南」音院合唱團群英薈萃,打造此次演出的夢幻陣容。現場共250人參與演出,共同致敬樂聖250年誕辰。

選曲別出心裁,考證貝九「歡樂頌」前世今生

《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後一部完成的交響曲,代表著音樂殿堂的巔峰和交響樂創作領域的最高成就,第四樂章「歡樂頌」的旋律早已在世界深入人心。

此次音樂會的選曲也別有一番用意。1794年,貝多芬在藝術歌曲《愛的回答》中寫出了一段溫柔的旋律;1808年,貝多芬完成《合唱幻想曲》,後段合唱沿用了《愛的回答》的旋律,因與「歡樂頌」主題神似,這部作品被稱為「小貝九」;1814年,貝多芬完成《「命名日」節慶序曲》,尾奏中出現 「歡樂頌」旋律,這是該樂思作為雛形的最後一次出現;1823年底,《第九交響曲》問世……

此次音樂會的首演曲目,旨在帶領聽眾共同考證「貝九」前世今生,探尋「歡樂頌」演變的脈絡和心路歷程。

 兩首重磅佳作,傾聽樂聖藝術與生命的交融

除此之外,另兩首曲目《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和《第八交響曲》亦是重磅佳作。

貝多芬共創作了兩首浪漫曲,完成時間均在18-19世紀之交。這是貝多芬事業的關鍵期,加上耳疾加重,為他的前途籠罩上了深深的陰霾。貝多芬為此曲寫了一條甜美的、法國歌劇風格的主題旋律《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帶有婉轉的裝飾音。長笛在希望中釋放了一絲不安的情緒,在隨後兩個插部中,希望和不安的矛盾圍繞主題的節奏變形不斷發展,最後回歸安寧和樂觀的心緒。

《第八交響曲》寫於貝多芬1812年在波西米亞溫泉小鎮度假期間。那時貝多芬的生活已相當困窘,並與親朋好友發生了諸多爭執。但這部作品僅用了4個月完成,並呈現出歡快自在的情緒,「更加奇特,更表現出作者的特點,交融著悲劇與滑稽,力士般的剛強和孩子般的任性。」這部特殊的作品,是對過去的追憶、評價和自省,是在「理性」與「成熟」之後,對自我改變的尋求。

[責編:李絮楓]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12.16」貝多芬誕辰紀念日 相約長沙音樂廳追憶250年前歐洲大陸的...
    星辰在線12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劉恩丞)今年是「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用音樂鼓舞人心的英雄,長沙音樂廳特定於貝多芬誕辰日當天——12月16日(周三)19:30分舉行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
  • 偉大如貝多芬者,也曾活在莫扎特的陰影下
    卡爾·車爾尼(1791-1857)後來,貝多芬直接為協奏曲寫好了華彩樂章,以避免其他鋼琴家「肆意發揮」,要求大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演奏,可見他對自己作品愛之深切。然而,貝多芬的嚴格把控終究還是出了漏洞。
  • 怎麼來聽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
    這兒選的作品是編號為18號的第四首作品(String Quartet No.4 in C minor, Op.18, No.4) , 這是六部中最後完成的一首,也是最深刻的一首。這首樂曲表現出典型的「貝多芬精神」,上世紀50年代一部貝多芬的傳記影片,主題音樂用的就是這首樂曲。
  • 值得終生聆聽的貝多芬精選樂章
    貝多芬的《第十五鋼琴奏鳴曲》不僅是一部有關自然的鋼琴作品,它也是作曲家對過往歲月的鄉愁之作。這部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在和聲及重複的音樂形象中,運用了許多踏板音來幫助描繪大自然的寧靜之美。《田園奏鳴曲》給聽眾一種感覺,他們正漫步於鄉村,或者至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這部奏鳴曲被自然界和所有綠色美好的生命形式所環繞,它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美好存在的音樂證明。
  • 疫情籠罩下的貝多芬誕辰之年,聽《英雄》
    在這不尋常的一年中,我所聽的最多的貝多芬作品就是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下文稱「英雄」或「貝三」)了。由於自認為性格偏軟弱,所以總希望從「英雄」作品中獲得一些激勵。其實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英雄」——這部史詩——到底是怎樣的作品。它的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可惜當時錄音技術還未誕生。我們也無從得知貝多芬本人所呈現的「原汁原味」的英雄是何種面貌了。
  • 星辰文藝 | 張未末:跨越時空來「湘」遇——評《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演出的6首曲目有4首為湖南首演,整場音樂會以聽眾耳熟能詳的《歡樂頌》為線索,旨在帶領星城聽眾一同考證貝九的前世今生,探尋貝多芬追求和平、歡樂、仁愛和藝術之美的心路歷程。演出傳承經典、映射當下,在著名湘籍旅美指揮家蘇文星的執棒下,鄭州黃河交響樂團迸發出跨越時空的力量,成為聯結樂聖與聽眾的橋梁,聽眾在倍感震撼的同時,也收穫悠長回味。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上演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7日訊(通訊員 張未末 記者 龍文泱)12月16日是「樂聖」貝多芬誕生日。當晚,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演出由著名湘籍旅美指揮家蘇文星執棒,6首曲目中有4首為湖南首演。
  • 非常陳薩的「奏鳴貝多芬」
    這位經常上臺表演的大學老師,講起課來喜歡借用鋼琴演奏技巧來幫助聽講者理解作品的價值。 數年前,我給自己買了一架鋼琴,當時立下的誓言是等有了時間要學得能彈貝多芬的《月光》。然而,沒有時間是原諒自己的最好藉口,直到今天,在鋼琴上彈出自己喜歡的聲音,還是奢望。 段召旭口才非常好,極能鼓動起聽課者躍躍欲試的熱情。
  • 來了!2020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
    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以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氣勢恢宏的第四樂章「歡樂頌」在現場精彩唱響。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中國鋼琴協奏曲《黃河》今年迎來首演50周年的紀念,此次音樂節特別策劃許忠以指揮兼鋼琴演奏的方式和鋼琴家宋思衡「師徒接力」攜手呈現這部聞名於世界的中國經典作品,這也將是該曲歷史上第一次以接力的方式演繹。
  • 紀念貝多芬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在「音樂考古」中還原大師和經典
    如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一樂章,在再現部到來之前,有一個令貝多芬同時代人以及後世同行不解的地方:圓號吹奏的主部主題在小提琴演奏的和聲尚未轉到主調性時即開始,對於訓練有素的聽者,此處的感覺是圓號錯誤地提前四小節進入。在這首交響曲於1805年4月7日在維也納河畔劇院首演時,貝多芬的朋友和學生(也是波恩同鄉)費迪南德·裡斯指出了這一點,引起貝多芬的不快,證明作曲家是有意為之而非錯誤。
  • 貝多芬名曲《獻給愛麗絲》中的愛麗絲是誰?
    英國臨床心理學博士艾瑪·格雷研究發現,古典音樂的旋律、音調有助於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效率和加深記憶,聽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可讓數學考試分數提高12%。  《獻給愛麗絲》是A-B-A-C-A五段體迴旋曲式。
  • 意想不到的器樂組合改編貝多芬作品,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
    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第三板塊 亮點搶先看(下)16:00-24:00主持人:周婕、洪韻
  • TA來了,TA真的來了,我們又可以去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
    讓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以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氣勢恢宏的第四樂章「歡樂頌」在現場精彩唱響。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中國鋼琴協奏曲《黃河》今年迎來首演50周年的紀念,此次音樂節特別策劃許忠以指揮兼鋼琴演奏的方式和鋼琴家宋思衡「師徒接力」攜手呈現這部聞名於世界的中國經典作品,這也將是該曲歷史上第一次以接力的方式演繹。
  • 誰的交響曲能與貝多芬一較高下?答案竟是他
    他在音樂中,表達了自己對愛與生命的思考。他的時代如洪水般到來馬勒在世時,有著非常成功的事業,卻並非是作曲家的事業。他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彼時,正值奧匈帝國的最後輝煌,如果說維也納是音樂之城的象徵,那麼由馬勒坐鎮的宮廷歌劇院就是維也納的象徵。他的作品並未受到忽視,有的首演也很成功。
  • 「三大鋼琴考級」曲目大全,還不收好等啥呢
    Op.20 No.1中小型樂曲1.西西里舞曲選自《少年曲集》Op.68 No.112.圓舞曲Op.12 No.23.聽媽媽講故事選自鋼琴獨奏曲《憶》廣告猶太人的兩種神思維:死記七不買三不賣>(一)基本練習(二)規定曲目A組1.練習曲(No.1)2.二部創意曲(No.6)3.奏鳴曲(Op.34)第三樂章
  • 預告|《2021新年音樂會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將於28日奏響
    ,將為觀眾帶來《艾格蒙特序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兩部貝多芬經典音樂作品。貝多芬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現在地球上每分鐘都有人在演奏他的音樂。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雖然各國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困擾,但全世界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都在以各種線上線下的演出形式和舉辦其它活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d小調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完成於1824年,同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並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
  • 長沙交響樂團「貝多芬音樂季」在杜鵑花藝術節大放異彩
    從貝多芬的旋律中,觀眾獲得感悟和力量。紅網時刻新聞11月28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李佳蔚 攝影 謝棣森)今晚,在2020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開幕式上,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大放異彩。
  •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你真的了解嗎?|新京報x國家大劇院
    遲到的《第一交響曲》有研究認為,早在貝多芬不到二十歲時,他在故鄉波恩就曾嘗試創作交響曲,但貝多芬《第一交響曲》最終首演於1800年,這也是貝多芬來到維也納的第八個年頭,此時他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同年,也就是在立下《海利根施塔特遺囑》的那間屋子裡,貝多芬繼續創作他的《第二交響曲》,並在第二年首演。這部作品是貝多芬走出死亡陰影,對生活重拾信心的讚歌,音樂中充滿了堅強和信念。改名的《第三交響曲》貝多芬修改後的《第三交響曲》首頁。
  • 聽鋼琴家宋思衡網絡直播《悲愴》
    奧皮茨身材粗壯,也已步入老境,但是,當年他來上海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時,總共7場音樂會,我每一場都去了現場,我信任這位鋼琴演奏家,所以,第一時間就搶下了他4場音樂會的票子。鄧泰山和奧皮茨,我2020年3月的音樂期待,就這麼化為了烏有。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1798年,貝多芬開始動筆創作自己的第一套弦樂四重奏(Op.18)。這套包括六首作品的曲目成為作曲家走向成熟的標誌。就在新舊世紀轉折之際,貝多芬終於獲得了作為作曲新秀的地位。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也在1800年正式完成並首演。他竟然成了一位作曲家!當我們回顧貝多芬的早期生涯時,不由得對他的藝術成長表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