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失業?辭職後,社會生存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容易

2020-12-22 選調生

身邊有一位朋友,大學在一所民辦的二本大學隨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究生畢業,成功面試國企,工作了八年,因為沒有背景,沒有人脈,靠自己的努力也混到了中層,但是到了中層之後一直沒了動靜,感覺到到了瓶頸,恰逢有家私企開出月薪5w的薪資請他去當副總,思考再三後辭去了國企的組長身份去這家私企當了副總,然而到現在工作還沒兩個月,如今腸子悔青!

1.國企辭職去私企原因

畢竟,國有企業還是按資排輩的,在國有企業做的事對普通人來說,先來的人,他們先開始給領導辦事情,時間一長,領導就慢慢習慣了讓他們辦事情,並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

國有企業,包括那些上市的中央企業,都是以完成經營指標為己任,缺乏內生發展動力,具體表現為對市場新趨勢麻木,在制度建設、營銷、核心技術等方面缺乏創新。公司缺少活力,年輕人的朝氣也會被慢慢磨滅,變成一隻用溫水煮的青蛙。

在國企待遇的主要區別在於級別。從某一層面來說,工作的好壞無關緊要。於是有了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的怪相。領導者不會為了自己的傑出貢獻而給予特別的獎勵,因為這樣做會招致他人不滿,破壞和諧。幹勁多了腦袋也沒進水,慢慢也就成了閒人。

能力無關緊要啊,進入單位後,就是靠七大姑、八大姨和那些手忙腳亂的親戚們送進來的,這些人在工作安排、晉升、升遷等關鍵問題上,也要靠這種關係。專注於工作,沒有關係,也不會攀比的員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哪位正直而又正直的領導有智慧,但是這種伯樂並不多。

2.在私企的工作待遇

由國企央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辭職,部分員工因體制內人際關係複雜而產生「逃避」心態,認為職場環境和氛圍都比較「單純」。事實上,這是一種幻覺。制度中的人際關係,的確複雜而微妙,但仍然可以承受。國企中,領導層不會和你當場翻臉,同事也不會撕破臉皮,大家即使矛盾深重,也會有面子。退後一萬步,即使你和領導翻臉,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最多被邊緣化,也不會解僱你。但在私人企業中,你冒犯了上司和老闆,也許第二天就會放走你,也許會陷害你。

私人企業內部,哪裡有你想像的那麼「單純」。國有企業內部,會有節制,手段過激普遍不敢用,畢竟體制內的監督制度和群眾評價制度無形中起了作用。

這類人最大的錯誤,就是錯誤地定位了「關係」,國有企業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安逸,太穩定,平平淡淡,沒有意思,人生應該經歷風雨,波瀾壯闊。城外的人想進去是想尋求一份安定。

常有年輕的國企員工向年長者抱怨,在國企內就像「溫水煮青蛙」。國有企業的職工一代又一代,對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又怎能說他們溫水煮青蛙?如老者所言,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未嘗過苦頭,不知安逸是人生最大的稀缺資源。國有企業的長期穩定,不僅包括在職期間的穩定,為了消化社會的就業壓力,國有企業原則上不裁員,也不解僱員工。因此,你再混日子,也不會失去工作。

3.事情具有雙面性

人生路上,也許下一個岔口就是做出新的抉擇的地方。經歷過創業激情、在民營企業奮鬥的人,想要安定下來、輕鬆一點,此時選擇國企工作、照顧家庭,也是可以的。而且最初選擇進入國企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要在國企待一輩子,直到退休。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個性,我覺得選擇國企、民營企業,都不會後悔,因為那是一種不同的經歷,只有經歷過了,才會在那張白紙上畫下軌跡,才會明白,自己更想要什麼。假如你就喜歡激情、奮鬥、挑戰,建議選擇喜歡的民營企業,但民營企業有時有些不穩定因素,自己也要承受。假如你喜歡穩定,輕鬆,建議選擇國企,但過於穩定,容易,沒有太多創新和挑戰,這本身就是自己要承受的。

作者/來源:第一職場學派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國企工作很迷茫?辭職後,社會生存沒有你想得那麼容易!
    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主要是大學學習隨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究生畢業,成功面試國企,工作多年,靠自己的努力混到了中層,但是到了中層之後一直沒了動靜,感覺到到了瓶頸,恰逢有家私企開出月薪5w的薪資請他去當副總,思考再三後辭去了國企的組長身份去這家私企當了副總,然而工作還沒兩個月,就開始懷念在國企的工作。
  • 為什麼不要輕易辭職,特別是國企、央企等單位?
    一是沒有足夠的職業能力和人脈關係,在人才市場上還缺乏競爭優勢,有的很長時間找不上工作,出現了空窗期;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還是不如意,同時還要分出精力來適應新的環境。二是沒有足夠的資金積累,有的人辭職後想創業,但自己沒有資金積累,家庭經濟條件又一般,不是做不大,就是做不好。 三、國企、央企的特點 (一)什麼是國企?
  • 女研究生在國企月薪1萬,老公月薪2萬,卻直言想辭職去考公務員
    職場案例:前不久,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30歲的女研究生吐槽:她和老公已經在一線城市裡的國企工作了很多年的時間,現在30歲也是考慮想離開一線城市,因為兩個人在一線城市,工資並不是很高,月薪1萬元,而老公月薪2萬,兩個人都直言想去辭職考公務員,因為到了三十五歲以後可能就沒有什麼心氣兒和動力了
  • 40億營業額國企老總,網際網路大企內推面試後曬出收入網友:別辭職
    說到國企大家都會想到穩定這個詞,工資不算太高但是福利待遇好。對大多數人來說,能進國企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今的國企好似一座圍城,也有不安於現狀的人想要從圍城裡出來,畢竟國企的整體收入還是比不上像bat這樣發展較快的網際網路企業。
  • 為什麼90後辭職率那麼高?
    最大的90後已經30歲了,最小的也已經21歲了。現在的90後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各個領域的主導力。不過,近些年90後員工離職率明顯增高,更不用提95後了,95後的辭職理由,可以用「看不慣老闆」為理由辭職,雖然覺得理由有些搞笑的成分,但這就是90後員工辭職率高的原因之一。90後與我們父母那一輩在思想上面大有不同。
  • 有30萬資金,國企上班,月薪六七千,想辭職做點生意可行嗎?
    有網友問:手裡有30萬,國企上班,月薪6000-7000,想辭職,本科學歷29歲,想做點生意,做什麼好?疫情期間,我建議你謹慎辭職,理性分析以後再做決定不遲。這次疫情,讓大家看到了大公司和「鐵飯碗」的好處。
  • 失業補助金是什麼?主動辭職也能領!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失業的人明顯增多了,除了因為公司經營困難被動失業的職工外,還有很多主動辭職的人。對於繳納社保的職工來說,當符合一定條件時,失業後可以申請失業金來維持基本生活。而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就只能看著別人領失業金了。
  • 國企上班十年,月薪兩千五,要不要辭職?
    但是離職我們也要分析一下,為什麼幹了十年還是2500的月薪?不然這個職白離了。需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應該早一點離職。 主觀原因:是自己工作不夠努力、得過且過,還是自己圖一個國企的光環,不忍辭職,思想作祟? 離開一份工作總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下次找工作的時候才能避開坑,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要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人生才能不斷向上一個臺階走,不然就是在耗費生命,沒有意義。
  • 「敢失業」才是真英雄!
    說起其中緣由定然有「敢炒老闆魷魚」這一項,「裸辭」更是不在話下,不管是國企、私企、還是外企,好像沒有90後不敢辭的「老闆」。 敢於挑戰「既定規則」是90後的顯著特點,但比起後來者居上的00後,90後略顯底氣不足,因為00後辭職的原因竟然是——「老闆不聽話!」
  • 「我33歲,辭職,失業,壓力大」:明白這幾點,助你破局職場瓶頸
    網友後臺私信說:我今年33了,剛剛辭職,覺得生活壓力太大了,最近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咋辦呢?說說我的看法。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形勢十分嚴峻,而你選擇辭職,勇氣可嘉但不值得提倡,現找個合適的工作真的很難。一、為什麼辭職33歲剛剛離職,都說三十而立,按正常來說,你是目前的狀態是立家未立業,沒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壓力大還特焦慮。畢竟33歲失業,比33失戀更可怕。
  • 2020年沒工作可領失業補助金,高達近萬元!主動辭職也能領!
    今年的疫情對於不少職工來說成為了「毀滅性」的打擊,有不少朋友因為公司倒閉的原因被公司辭退,還有一些職工遭遇了公司降薪,選擇主動辭職卻一直找不到新工作……對於前者來說,很多人選擇了領取五險中的失業金,只要我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公司裁員後,就有機會領取到,但是,失業金僅限於被迫離職的職工使用,主動辭職並不適用。
  • 90後從國企辭職專職網文寫作 月入六位數
    為了全身心投入創作中,在實現了經濟自由後,肘子從國企辭職,走上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之路」。 辭去國企中層職位,「晝夜顛倒」創作 一米八七的個頭,黑框眼鏡下能隱隱看出黑眼圈,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白了一半的頭髮。肘子說,他的白髮不是寫作熬夜熬白的,而是在高三奮發考大學「遺留」下來的,也有家族遺傳的因素。
  • 成功者的定義,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容易
    我們約在羅湖國貿大廈附近一家酒店的頂樓空中餐廳見面,朋友跟俞總打招呼並相互介紹後,我簡單地打量了下俞總,約摸五十歲,背頭短髮,身體略瘦,臉上精明而有精神。中午,我們喝著早茶,點了幾個點心和素菜就慢慢地開聊了。
  • 清華程式設計師在國企幹了14年,辭職去應聘小公司,看到收入愣住了
    長大後卻發現,不只是學習,只要在任何領域上稍有懈怠,就會被逐漸的落後淘汰。現如今大多數的國企員工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由於朝九晚五的工作環境太過安逸,沒有壓力和挑戰性,他們的業務能力也日趨下滑,比不上一開始就在網際網路公司按照996制度上班的員工。
  • 被領導否定批評後需要辭職嗎?「巴納姆效應」為你揭秘
    一、被公司領導批評後的不同反應解析最近,小王被領導批評了好幾次:「這份合同怎麼連時間都沒有寫明,這麼簡單的工作也能出錯,太馬虎了,讓我怎麼放心交給你其他事情呢?」原本很自信的小王頓時對自己心生疑惑,不禁捫心自問:「我是不是很笨,每次都要出錯,我是不是勝任不了這份工作?」最後,小王覺得,既然這樣,還是辭職吧!
  • 在國企當普工,一個月多少工資比較正常?國企員工透露收入
    現如今,相信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羨慕那些在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的從業人員,因為他們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用擔心被辭退,而且在公司裡也能夠有非常穩定的收入,那麼在國企裡當普通的員工一個月能夠拿多少工資呢?這位國企員工透露:其實現在在國企裡工作,月薪一般都是3000~4000元,還有一些一線城市的國企員工他們的月薪還會更高一些,達到了5000以上,只是由於在國企裡工資拿得非常穩定,基本不用擔心被拖欠工資或者被扣發工資的現象,所以大部分年輕人在進入國企工作以後都非常認可單位裡的工作模式。
  • 失業又找不到新工作,面臨斷糧?失業補助金幫到你,最多領6個月
    我順嘴問道:「你社保停了嗎?」 「當然停了,9月份開始就停了,都停了2個月了。你問這個幹嘛?」陳瑤好奇回道。我建議她趕緊去申請失業救助金,能領6個月呢,能緩一點是一點。陳瑤一聽來興致了,她忙問道啥是失業救助金?自己夠資格領嗎?要怎麼領呢?
  • 有社保月薪3500的工作,和沒有社保月薪6000的工作,你會選哪個?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提問,問題是:小王現在在一家公司上班,交五險一金但是月薪只有3500,現在有家公司「挖」她過去上班,不交五險一金,但是到手有6000,在考慮要不要辭職?網友迅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雙方爭執不下,如果要你來做選擇,你會選擇哪一份工作呢?
  • 「央企」和「國企」到底有啥區別?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經常有人問:央企和國企有啥區別?就業是選國企好還是選央企好?咱不講大道理、大政策了,因為你知道了也沒啥用在簡單介紹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還有幾點說到根子上了,一般人想不到,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央企也是國企,但國企不一定是央企 其實從字面上也好理解:國企就是指(資產、所有權及其他權益)歸屬於國家所有的企業,也即國有企業;央企是指(資產的管理、監督權)歸屬於中央政府的企業,也即中央所屬國有企業。
  • 國企月薪1.5萬和私企月薪3萬,如何選擇?網友回應5個字引熱議
    對一般民眾來說,在國企與私企選擇穩定、長期穩定、退休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後,再選擇國企。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私人公司。這是基本公式。私營公司比國有公司每月多支付三倍工資才應該辭職。私人公司的總收入是30,000元,國有公司是15,000元,通常是固定工資的一部分,還有年金和津貼,以及各種社會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