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心理類治療:行業「墾荒」期須撒播本土化種子

2020-12-14 大洋網

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舞動治療、戲劇治療、表達藝術治療……以創造性藝術為手段的舶來品——人文心理藝術類治療學科,近年因為學成而來的「海歸治療師」在市場上點起星星之火,2020年因為疫情的推動而走入更廣泛的公眾視野,正在形成一個新興的行業。

然而,國內的培訓、認證體系尚未完善,需求增加令其在未站穩根基前便不得不面對魚龍混雜的市場形勢。專業治療師艱難進行「墾荒」的同時,既要探索本土化難題,又要面向公眾普及推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學科和行業,防範風險。「這是新興行業必經的階段,我們既要寬容,也要警惕。」一名諮詢師如此說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訪問主要活躍在廣州市場上的治療師和從業者,深度剖析這一行業的「危」與「機」。

 現象一

目前市場上不少為期3-7天的短期培訓班,主要目的是促進個人成長。小胡(化名)在參加了不同工作室的幾期藝術療愈課程和工作坊後,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技巧,加上自己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很快也找到合作者,開出了藝術治療類的培訓班,並自詡為藝術治療師。

分析:從業13年的舞動治療師王宇赤在獲得德國認證之前經歷過330個學時的三階必修課、270個學時的選修課、130個小時的體驗小時數、180個小時的舞蹈學習、610小時的實習小時數、130個小時的督導小時數,完成一篇6萬字的專業論文並通過論文答辯。

現象二

一個外省的藝術治療師發現,當地的表達性藝術協會中竟沒有一個真正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都是心理諮詢師,所從事的工作與各類藝術關係不大,只是他們看好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唯一跟藝術最沾邊的『治療師』,只是個人喜歡拉小提琴而已。」

分析:「不少想要學習藝術治療的人,認為這是新的謀生手段,看到行業的前景,這本來沒有問題,但他們首先要面對受眾群體的真正需求,並願意為之提供幫助。」自2007年開始用藝術方式幫助特需孩子的藝術專科老師魚苗稱,藝術治療背後有很深的心理知識的支撐,如果想從事藝術治療,只有技法、技巧,忽略心理,那就只有花拳繡腿,少了內功;而如果只有心理專業,不了解需求,也不了解媒材的使用能給心理帶來怎樣的影響,藝術無法作為輔助工具,為心理所用,談何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現象三

某「治療師」以「看圖說話」的能力獲取眾多粉絲熱捧——她要求來訪者畫一幅自命題或命題的畫,然後根據畫面出現的元素、特點,使用相關心理學理論來判斷來訪者內心世界,並做出「診斷」。

分析:「每個人的表達都屬於自己,治療師必須跟來訪者確認他們在表達怎樣的情緒,而不是自己評判。」5年來以藝術的方式幫助特需人群的美術教師羅靖儀舉了個例子,假設大部分人主觀認為大面積的紅色就代表憤怒情緒,但針對不同人、時間、地點,同一個顏色、圖案可能代表不同感受,比如來訪者有可能用紅色來表達激動、興奮甚至是平靜等情緒,「因此治療師聆聽來訪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度聆聽與共情,才能更加貼近來訪者內在世界,進一步跟他們一起探討、工作。」

曾於瑞士受訓和在美國就職的表達藝術治療師姚泳蕾發現,許多來訪者都希望從治療師得到答案和解決的方法,有的「治療師」會迎合客戶的需求採用一些不專業的手法:「但作為表達藝術治療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別人的作品上,而是引導對方從作品中發掘更多看不到的東西。」

故事一

15歲的青少年小輝(化名)有自閉症和智力障礙,有攻擊他人和玩自己糞便的行為,父母分別有抑鬱症、焦慮症,家庭關係緊張。在其住院期間,姚泳蕾對他進行一周一次的治療,3個月後,他改變玩糞便的行為,改為玩泥土,而本來亂塗亂畫的行為隨著引導成為有個人特色的創作,其中一幅作品進入某特需兒童比賽。

故事二

40多歲時抑鬱症集中爆發的賈女士(化名)情況嚴重,只要一下床就需要家人的陪伴,自己無法自理、出門,依賴於一周一次的心理諮詢面談。王宇赤認為面談效果不足,建議她同時參加舞動治療小組,可以得到更多支持。堅持5年後,賈女士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能打理家中家務,並能兼職上班,並開始了健身和跑步,還參加了馬拉松比賽。

現狀一:音樂治療「快人一步」

「在廣州,海歸的音樂治療師比較多,而且相對活躍,藝術治療領域相對比較不成氣候,雖然也聽聞過有海歸的藝術治療師,但是目前還沒聽到什麼動靜。」陳君君本職上是美術老師,但持續學習藝術治療,並試著將其運用在教學中,「像我認識的幾個在學習實踐藝術治療的,基本都是從特殊兒童開始做起的,都是自學,實踐,也很少稱自己做的就是藝術治療,更多的是治療取向的藝術教育。」廣州業內比較受認可的魚苗、羅靖儀情況與其相似,她們了解藝術治療的體系,雖然一直不停接受培訓和實踐,但因為還沒有獲得認證而堅持不以「藝術治療師」自稱。

活躍在廣州的音樂治療師以德國認證音樂治療師時靜潔、澳大利亞註冊音樂治療師溫蘊、音樂治療師李茜等人為主。除了海歸人數逐漸增多,時靜潔認為音樂治療在幾個學科中認知度相對較高,與其在國內學科教育的發展有關:「音樂治療在國內發展近30年,已經有近十所所高校建立了音樂治療專業,他們培養臨床專業人才的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很多專業的學生還選擇出國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位。早期畢業的專業人才有一部分進入了醫院體系、康復體系,一些進入了高校體系,也有一部分自己成立了工作室。最近幾年畢業的音樂治療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好,加上出現了更多元的市場需求,所以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據她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國內高校還未開設藝術治療、舞動治療、戲劇治療等專業的學科,只有個別院校有選修課。舞動治療現主要由國內兩大培訓機構引進國外的體系,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藝術治療和戲劇治療的培訓多由一些心理諮詢與教育相關行業的機構進行:「總體來說,這幾個學科仍缺少專業院校系統的人才培養。」

不過,諮詢師們對於行業前景較為樂觀。王宇赤稱,目前舞動治療雖在國內仍屬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有很大優勢:「國內人口眾多,需求多,如果按一對一形式,諮詢師供不應求,而舞動治療多以團體形式開展,覆蓋人群比較廣,而且團體的方式人均收費較低,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現狀二:魚龍混雜誤區多 

「公眾對創造性藝術治療的認知還很不足。」羅靖儀認為,有了認知,大眾才會相信,繼而參與。姚泳蕾笑稱自己接觸每一個潛在來訪者之前,都要進行一次長長的「開場白」來進行普及工作。記者了解到,目前有的大眾對於各種創造性藝術治療手段或者不了解而警惕、抗拒,或者有誤解而輕信魚龍混雜、不規範的做法。

以音樂治療為例,市場上存在「音樂療愈」「音樂療法」「音樂陪伴」等培訓和活動,大眾對此不具有分辨能力。時靜潔解釋稱,接受過系統學習和認證的音樂治療師,以科學與詢證醫學為基礎,音樂治療過程是有完整的流程和框架,治療師需要定期接受督導,這樣嚴格意義上才可以叫做音樂治療,上述的其他形式,從字面意義上看是為了區分音樂治療,事實上存在幾種情況:「做音樂陪伴或音樂舒緩、音樂療愈的人有可能不是經過系統受訓的音樂治療師,所以他們也不做真正的臨床治療性的工作,也不自稱為『音樂治療』;還有一種是音樂治療師面對公眾做一些普及和推廣的體驗活動,體驗性質的也不是治療。」另外,「therapy」被翻譯成「治療」,大眾認為只有患病才需要治療,但音樂治療本身的應用領域就有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不一定是得了嚴重的疾病才需要治療,也可以在預防和舒緩,以及自我成長和自我照顧層面去工作。「所以有人將音樂治療說成音樂療法,或者音樂療愈,這樣大眾會更容易接受些。」她認為這些不同的叫法,要具體看是在什麼情境中產生和使用,不能「一棒子打死」,但也不能全盤接受。

「大部分人對音樂與治療的感知更多就是如『音樂處方』的說法,以至於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音樂治療不就是聽聽音樂嗎?』」溫蘊強調,「並不是A(懂音樂)+B(懂心理或醫學)=C(音樂治療師)。」然而,普遍的誤解讓真正系統學習並獲得從業資格的註冊音樂治療師往往寸步難行。

現狀三:行業分散無合力

雖然行業還在發展階段,總體的體量較小,但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很多治療師在各自的領域孤軍奮戰,行業整體的支持相對很少。「從國家職業認證層面,督導體系,以及同輩支持,都比較缺少。」時靜潔如此說道。

「在註冊系統還沒能納入衛生部門和勞動廳,以及國內音樂治療市場混亂的情況下,我們的前進是緩慢的。」溫蘊無奈表示,市場需要更多教育,而治療師同時也被期待著做許多免費的工作,其中有一部分相當具挑戰性,「困境可能更多來源於音樂治療並不是一種剛需的方法,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在與治療最密切的醫療體系中為音樂治療師創造更多的就業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通過體驗式的、帶有療愈性質的活動能更多地讓大眾人群認識音樂真正的治療效果不僅僅是放鬆、減壓,為真正的音樂治療『正名』。」

探討:行業發展亟須建立培訓、認證體系

在時靜潔看來,目前需要先鋒的專業人士去推進和開創,以及同樣需要不同領域專業人士跨學科開放的合作與共創的態度,她還表示期待之後國家從政策和行業監管方面多一些支持和監督。

姚泳蕾認為,行業的體量需要擴大,最重要的是建立培養治療師的系統:「如果沒有學習、受訓的體系,治療師們個人在外學成歸來,分散到不同的城市,很難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她也強調協會的重要性:「目前行業相對無序,與缺乏專業、有影響力的協會有一定關係。」

廣東省心理諮詢與治療專委會副主委、資深心理諮詢師於東輝也提出,目前亟須培養師資,他建議心理行業組織一些專業諮詢師接受國際化專業訓練,完成後作為種子播向整個市場,但他強調,首先要建立嚴格的行業規則,再培育師資。另外,他強調建立公開評價系統的重要性:「用戶的評價很重要,對於諮詢師來既是監督,也是促進。」

「建立培訓系統和專業資格認證體系尤為重要。」魚苗說,學習、考核、督導、認證體系可以規範行業的發展,但確實也要看到目前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能走到這一步,要寬容對待這個階段的特點,允許其繼續發展,但也要儘可能教育、提醒大眾。 

美國發展性轉化學院DvT(戲劇治療)治療師李璐絲建議對創造性的藝術治療感興趣的大眾在參加活動前要了解老師的專業資質,是否受過有資質的戲劇治療學院提供的系統訓練,是否獲發相關畢業證書,是否有足夠的實習經驗,是否正在接受督導。而對進一步希望成為戲劇治療師的人而言,還可以了解訓練機構是否具有相關資質,提供的訓練是否系統而充足(至少兩年)等等。

「行業蓬勃發展,想要參與其中無可厚非。」王宇赤提醒,不是學習了這些方法,就可以把一個人的內心看清,能給予其有效的幫助,「我們還需要積累經驗,學習很多其他學科的內容,甚至還需要許多的人生感悟。」

策劃/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張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
圖片來源:攝影師 瓊月、鯨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

相關焦點

  • 藝術心理類治療:行業尚在墾荒期 魚龍混雜誤區多
    新業態調查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舞動治療、戲劇治療……以創造性藝術為治療手段的舶來品——藝術心理類治療,近年因為學成而來的「海歸治療師」在市場上點起星星之火,今年因為疫情的推動而走入公眾視野,正形成一個新興的行業。
  • 藝術心理類治療:行業尚在墾荒期,魚龍混雜誤區多
    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舞動治療、戲劇治療……以創造性藝術為治療手段的舶來品——藝術心理類治療,近年因為學成而來的「海歸治療師」在市場上點起星星之火,今年因為疫情的推動而走入公眾視野,正形成一個新興的行業。然而,國內的培訓、認證體系尚未完善,需求增加令其在未站穩根基前便不得不面對魚龍混雜的市場形勢。
  • 鉑爵旅拍:解開旅拍行業「本土化」魔咒
    「水土不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多是跨國公司的專屬難題,特別是對於中西方文化差異明顯的中國市場,外企進入基本都要面臨「本土化」魔咒的考驗。其實除了跨國公司外,很多服務行業一樣面臨著本土化的難題,例如餐飲、攝影等區域依賴性較強的服務行業,常常也會遭遇去到其他城市「紮根難」的情況。某個餐飲字號在北京很能打,但去了上海就門可羅雀;在三亞很火的攝影品牌,去了成都就入不了鄉。
  • 影評:《盜夢特攻隊》,一場藝術心理治療之旅
    【影評:《盜夢特攻隊》,一場藝術心理治療之旅】導語:《盜夢特攻隊》是一場藝術的旅程,將名畫與經典電影橋段融入其中,以驚悚卻又超現實的手法,觀影過程如在參觀一座移動式的美術館,觀眾也如劇中主角經歷了一場藝術心理治療。
  • 【心怡心理】心體驗--謝政廷博士(臺灣)表達性藝術治療初、高階
    通過繪畫、遊戲、雕塑、戲劇、舞蹈、音樂、活動、沙盤等非口語的多元藝術媒介形式,專門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開展的專業治療技術。課後,學員更多反饋課堂上的學習相當實用。而謝政廷博士以理論講述、體驗與操作、案例討論為三步驟的學習法,讓學員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學習充滿趣味性、遊戲性、專業性的表達性藝術治療。鑑於學員期待能夠再有高級課程,因此,特地邀請謝政廷博士再為夥伴們開設高級課程 。
  • 綜藝本土化,失敗了?
    既然說到這了,小劇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綜藝的本土化。 但是,戶外競技類節目的「本土化」並不好做,「上了價值」的綜藝節目總給觀眾一種尷尬感。
  • 行業解析:肯德基的本土化究竟有多厲害?
    肯德基的本土化可謂是更新速度快,深入人心的範圍廣。 ,因為肯德基通過市場調研及認真分析後,推出了一系列迎合國內年輕消費者口味的新產品,並在原有的產品基礎上不斷改良研發一些獨具地域特色的產品,比如肯德基推出的繽紛全家桶、錦繡漢堡、安心油條等,讓一些曾經流落於街頭的中華傳統美食也走進了高檔大氣的「洋快餐」餐廳,成功的利用了消費者求新的消費心理,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前去購買嘗鮮。
  • 對話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這種教育理念顯然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大多數中國家長「背道而馳」,華德福在中國的本土化探索,還有重重阻礙。 十五年本土化探索 羅馬非一日建成,同樣,一所「外來」學校的口碑也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打磨。
  • 對話| 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從孩子的情感、思維方式、身體發展所對應的不同階段心理動因出發去理解。在施泰納的教育理論中,人是由物質身體——肉眼可見驅幹四肢)、生命力身體——與生俱來的氣質,性格、情感身體(感受他人,感知世界的能),以及隨著年齡成長逐漸形成的自我所組成。0-7歲,主要在身體發展與生命力葆有上做文章。
  • ...心理治療,數字健康公司「Mobio Interactive」獲180萬美元種子...
    文 | 睿初編輯 | 詠儀36氪獲悉,數字健康公司Mobio Interactive(MI)宣布完成了18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新加坡的Verge HealthTech Fund領投,Atlas
  • 繪畫藝術療愈心理公益講座在河南新鄭舉行
    12月12日,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舉辦,新鄭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承辦的繪畫藝術療愈心理公益講座在新鄭舉行。本次活動是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常規開展的心理專業技能普及性講座,是全年學術講座的組成部分,也是2020年最後一次學術講座。
  • 書單| 心理諮詢與治療導論
    在心理治療歷史上,羅傑斯是第一個將自己的個案諮詢過程真實、完整地公之於眾的治療師。本書不僅呈現了10個真實案例的治療過程,同時彙編了相同和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療師對每個個案進行的分析和點評。閱讀本書就如同親自參加10堂由羅傑斯以及眾多優秀心理治療師主持的臨床心理治療觀摩課。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可以親身體驗到影響心理治療歷史的三大流派之一「來訪者中心治療」的創始人是如何工作的。
  • 好麗友品牌本土化「玩法「的背後
    國際品牌本土化的實質即為品牌基於制度層面的文化兼容性。國際品牌自身有著既定的組織文化以及品牌文化,組織文化對應本土員工價值取向、民族心理等相關組織行為;後者為本土消費者消費習慣、產品價格敏感度以及購買動機等。顯然從文化兼容性的角度出發看待品牌中國化,大多數食品品牌要做得更出色,而奢侈品品牌大多礙於傳統的企業架構則經常表現得比較「傲慢」。
  • 香菜種子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二、種子處理 因為香菜的種子具有很堅硬的外殼,如果要是直播在田地裡面的話,出苗就會非常的慢,所以在播種之前,最好是用比較適當的物品用力的搓,是香菜種子最外面的硬殼裂開,之後再直接播撒種子就可以啦。當然也可以使用浸種催芽的方法。基本上在播之後9天到14天就會出苗。三、品種選擇 香菜的品種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基本也就是區分大葉和小葉。
  • 情聖一號:融匯中美,更好的本土化
    世界第一電子狗品牌情聖一號http://www.valentineonecn.com/,為適應中國車主的使用習慣與市場,推進了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不僅進口美國軍工雷達,並在電子狗核心技術上參與外方研發,為中國電子狗行業提升技術競爭力。併集成多家權威數據採集公司,內置75萬固定數據,全方位應對在最嚴交通法規下的複雜路況。
  • 臺灣「本土化」思潮的演進及其省思
    相應地,原先還很模糊的「鄉土」,也開始被充滿著「臺灣意識」或「認同臺灣」的「本土」所取代。伴隨著反對運動意識形態的日趨激進,由黨外所創辦的各種政論雜誌,遂開始建構各種各樣的「本土」論說。20世紀80年代初,黨外所發行的這類雜誌「成了政治異議人士宣傳政見、收集民意、組織動員的唯一機關」。
  • 抗擊疫情 心理護航——市婦聯一行至安徽源心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走訪...
    相關連結安徽源心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安徽源心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創始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家按照國際先進理念和國內行業規範成立的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擁有世界500強企業高管教練、精神科顧問等眾多具備心理學專業與多行業背景的實戰派心理專家、企業教練和諮詢顧問,專注於為企事業單位員工定製援助計劃(EAP),為各類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團隊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 《除暴》:類型化與本土化犯罪電影的牴牾之作
    《除暴》:類型化與本土化犯罪電影的牴牾之作 時間:2020.11.30 來源:光明網 作者:郝瀚
  • 古典寫實油畫的本土化存在相當深厚的文化基礎與廣泛的受眾群體!
    事實上,油畫藝術奇蹟般地在中國重獲新生,並非指中國油畫對於歐洲古典與現代油畫亦步亦趨的模仿與複製,而是油畫作為一種藝術媒介在中國的本土化,並在油畫這種中國化的過程中塑造中國油畫的人文形象、表達中國當代的人文情懷,由此才能在移植中獲得再生,才能從精神與文化的高度轉化和創造中國油畫的審美意蘊。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各地紛紛進入復工復產潮中,餐飲行業也步入正軌,最近的餐飲圈更是好不熱鬧。海底撈、西貝、喜茶等頭部品牌相繼漲價引起此起彼伏的輿論風暴;百勝中國高調宣布收購了連鎖餐飲品牌黃記煌後,旗下品牌肯德基又瞄準了中式早餐領域,推出了中式餐品——豆花,再次利用「本土化」舉措拉攏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