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22:24:30 來源:新華社
江漢關見證了武漢歷經滄桑,也見證了武漢一次次從逆境中的崛起。
「當……」
長江之畔,江漢關大樓靜靜矗立。整點響起的鐘聲,仿佛這座城市的心跳。
江漢關見證了武漢歷經滄桑,也見證了武漢一次次從逆境中的崛起。
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當這座城市因洶湧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斷然「封城」,鐘聲激越,記錄著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戰「疫」歷史。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武漢保衛戰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了經驗,贏得了時間。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和人民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必將通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鬥爭被載入史冊!
識大體、顧大局:每個武漢人都是堅強的天使
書房外連通著露臺,簡單添置一個小書桌、一把小凳子,這是14歲的初中生孫婉清兩個多月以來活動最多的空間,也是她克服孤獨的「戰場」。
14歲的初中生孫婉清在家中使用手機和父親通話(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武漢人原有的生活節奏,一扇扇緊閉的大門阻隔了春節期間親情、愛情的相聚。
孫婉清的父母都是醫生,父親已經奮戰在抗疫一線多日,隨時也要上戰場的母親,很擔心小婉清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會感到恐懼。小婉清卻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下了「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孫婉清寫給父親的家書草稿(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和孫婉清一樣,武漢市民面對的是一種未知的病毒。而身處疫情的漩渦中心,風暴之眼,這座城市面對的則是新中國歷史上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診人數約佔全國的六成。
疫情發生時正值春運,以武漢為圓心,在高鐵時代以4小時走一千公裡為半徑,其覆蓋面可達我國大約10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2020年1月23日,武漢,這座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
在這個本該喧鬧的時節,城市靜止,家門緊閉。由於起病隱匿,傳染性強,確診困難,床位緊缺,有的危重患者甚至等不到入院就不幸病故。
驚恐、迷茫、無助……在與瘋狂攻擊的病毒生死搏鬥的68個日日夜夜裡,900萬武漢市民宅家堅守。每扇緊閉的門窗背後,都是特殊的戰鬥。居家不出,就是一種無聲的奉獻與抗爭。
作為音樂治療師,民謠歌曲《漢陽門花園》的作者馮翔為患者做過多場心理治療的連線直播,幫助大家在有限空間裡疏解減壓,防止焦慮。
對於大多數自我隔離在家的武漢人來說,就像進入了一個時間扭曲的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無限拉長。
冰封的城市,連接著恍若隔世的此去經年;漸暖的春日,映照著緊咬牙關的頑強堅持。
「英雄者,國之幹。」當面臨世紀大考,武漢人用一場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封城」壯舉,邁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
壯士斷腕、何等悲壯,當武漢切斷自己和外界的交通渠道,奮力阻止疫情向外擴散,成效迅速顯現。
「武漢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即使是疫情最嚴重的情況也能扭轉。」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樣評價武漢為世界所做的貢獻。
29歲的小莉走出雷神山醫院那一天,只帶走了出院證明,因為上面寫了一段話,她想珍藏一輩子——
「你經受了心靈的煎熬與病痛的折磨,病毒拉開了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愛是最好的武器,讓我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3月28日,阿念解除隔離回家。她是武漢市50006名確診患者之一,也是2547名病亡者的家屬之一。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