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在家裡的時候,老媽經常提醒我隔夜茶不能喝,讓我第二天趕緊倒了,每次我都吐槽老媽哪裡來那麼多講究,同樣是晚上的幾個小時怎麼就跟白天的幾個不一樣啦,晚上的成了隔夜茶之後就不能喝,難道晚上的時間有毒?
吐槽歸吐槽,其實老一輩人主要是關心我們的健康,雖然真問起她們隔夜茶到底為什麼不能喝時,她們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既然這個說法存在,而且被很多人都認可,那麼其中肯定是有一些它的道理存在的,這裡我們可以從茶隔夜之後的幾個方面變化解釋一下:
一方面是從隔夜茶的風味變化,有人曾經過檢測求證,得出「放置4小時以內的茶湯,在涼到室溫後,主要含有的物質變化不是很大,倒是開始香氣逐漸散失」的結論,但是隨著時間加長,風味開始走下坡路了,茶湯的甜度和鮮爽度逐漸下降,酸澀味顯露。這說明了經過一定的時間,茶湯是會產生變化的,細心的話,人是可以在口感上喝出差異來的。
另一方面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健康這塊了,一般大家主要擔憂的是茶湯裡面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否升高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從而產生毒性,擔心經過隔夜的茶是否會腐敗變質。
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泡好的茶放置久了產生的亞硝酸鹽會對人體也有有害。亞硝酸鹽是一種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的物質,它跟大部分物質一樣,攝入過多的話會產生一定的健康問題。拿國家生活飲用水的飲用標準來說,水裡的亞硝酸鹽含量不能高於1毫升。
曾有科學數據顯示,普洱茶和菊花茶中,無論是剛泡的茶還,還是放置了12小時或者24小時的茶,亞硝酸鹽含量均都低於0.2毫克每升,這明顯可以看出來遠低於了國家飲用水的亞硝酸鹽含量的標準。
所以說,這一塊的話明顯可以看出,我們根本不用擔心隔夜茶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問題了,即使喝了隔夜茶,亞硝酸鹽的含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雖然隔夜茶放置久了產生的亞硝酸鹽對人體影響不大,但是茶會變質的,這就會對人體有些影響了,我們留心看的話會很直觀地看出顏色會變深,紅褐色呈現,這是由於茶多酚氧化成了紅褐色的茶色素。茶多酚和茶色素都具有很強的抗氧化的作用,對人體是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無論是茶葉還是茶湯,只要放置時間過久,其中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c就會慢慢消失,而茶葉中本身含有的胺基酸、茶多糖等營養成分也就成了細菌、真菌滋生的溫床,這樣看的話隔夜茶最好是喝不得的。
不管從茶的風味變化,還是茶是否會變質等方面說的話,放置過久的茶是不建議繼續再喝的。喝茶還是最好喝新泡好的茶,如果放置的時間已經超過了8小時,那麼聽媽媽的話吧,不管是不是隔夜的茶最好都倒掉重新泡。